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游戏笔记本电脑质量十大排名)
ARROW中心静脉导管在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57例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放液的患者应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胸腔穿刺放液、抽液,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并对整个细致有效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57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3d至21d,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及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置管引流后胸腔积液逐渐减少,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气促、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得到缓解。结论 本组应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无继发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引流 护理
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发展较快,影响呼吸功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气促、咳嗽等,甚至不能平卧,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内穿刺抽液,存在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多次穿刺易致患者气胸、血气胸、胸腔内感染、治疗费用较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等问题。现采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具有管径小、导管尖端圆滑、材质柔软且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性小、创伤小等优点,并且避免反复胸腔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血气胸的危险,且费用低,术后感觉良好,患者容易接受,是治疗胸腔积液的一种新方法[1,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病区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对57例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应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胸腔穿刺引流,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病区共有57例肺癌患者,均经胸片或胸部CT及B超确诊为胸腔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应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胸腔穿刺引流。其中男性45例,女性12例;年龄30岁~83岁,平均69.3岁;排除原有免疫性疾病、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术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气促、咳嗽、活动受限。
1.2 方法
1.2.1 物品准备 无菌胸穿包1个,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包内配备16G穿刺针1根、7号缝针1根、缝线1条)1个,无菌手套,一次性胸腔引流瓶或一次性引流袋1个,10cm×12cmIV3000透明敷贴1块,2%利多卡因1支,无菌注射针筒、无菌棉签、民生碘伏、无菌纱布、胶布、别针、橡皮筋、标签贴。
1.2.2 穿刺方法 穿刺时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如患者不能坐直,可采用侧卧位。穿刺点:经B超定位,一般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肋、第8肋间隙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包中的穿刺针穿刺,有突破感并见有胸腔积液进入穿刺针时,停止进针,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金属导丝导入胸腔约10cm,拔出穿刺针。使用皮肤扩张器扩皮,再将ARROW中心静脉导管由导丝引导置入胸腔,根据患者体型及胸壁厚度,导管置入胸腔10cm~15cm,拔出导丝后接负压引流瓶或一次性引流袋并低于引流位置,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导管与皮肤缝合固定,用IV3000透明敷贴将导管固定于胸壁,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导管固定好,并做好导管标识。
2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42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4d~21d;均经ARROW中心静脉导管抽取或排放胸腔积液,15例患者经置管引流连续3d~15d,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皮下气肿、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经胸片或胸部CT及B超复查,胸腔积液逐渐减少,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得到缓解。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大多数没接受过此项治疗的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害怕穿刺过程的疼痛;担忧术后留管影响日常的生活起居,及管道脱落、堵塞及感染等,也会担心医生的操作水平,害怕手术失败及治疗效果差等。因此,在进行此项操作前,床位护士多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置管的重要性及优越性,讲解整个操作过程和术中注意事项与配合,告知患者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穿刺体位,勿咳嗽和深呼吸,以免损伤胸膜、血管和肺组织而发生气胸、血胸和器官损伤等,必要时术前30min遵医嘱给予镇咳或镇静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这是有创性操作,术前要签知情同意书。
3.2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取正确的穿刺体位:摇高床头,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便于操作和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减轻疼痛引起的气急症状。穿刺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症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穿刺,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休息并予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休克,待症状缓解后可继续进行穿刺操作。5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没有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3.3 术后护理
3.3.1 生命体征监护 胸腔置管后最初2小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护,随时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焦虑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
3.3.2 观察要点 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引流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脱出、扭曲、阻塞等,记录24h引流量。
3.3.3 引流过程中护理 严格掌握引流的速度和量,不宜过快、过多,防止胸膜腔内压力骤然下降而导致循环障碍、纵隔移位等。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第一次抽液或放液不超过1000ml,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置管后每天或隔天引流或放胸腔积液1次,一般每次500ml~1000ml;行缓慢持续引流者,24h引流量不超过2000ml,以免引流过多,导致患者出现胸膜反应,主要表现为连续咳嗽、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慌、脉搏细速、四肢发凉、胸部压迫感,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3]。一旦发生胸膜反应,应立即夹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保暖及对症治疗,观察脉搏、血压、意识变化,症状轻者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本组有1例出现上述情况,经暂时停止引流和给予低流量吸氧等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3.3.4 导管固定护理 用IV3000透明敷贴固定,每3d更换1次敷贴。每次引流或放液后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自带的夹子夹闭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末端接肝素帽后妥善固定在胸壁上用无菌纱布覆盖,必要时也可用缝线通过导管自带的固定器缝1针或2针于皮肤上,再加用IV3000透明敷贴贴于穿刺处,这样既便于观察导管的置入长度及穿刺口情况,又牢固可靠。护士每次交接班及翻身前后应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及注意导管置入长度,检查导管各衔接处是否紧密,引流管是否有充分的活动空间,避免患者活动过程牵拉引流管导致脱出。如果护理中不慎发生管道脱落,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防止气体进入胸腔,并协助医师作进一步处理。本组未出现导管脱落。
3.3.5 保持导管引流通畅 ARROW中心静脉导管质软、管腔细、易扭曲或被纤维蛋白物堵塞,容易导致引流不畅,堵塞等。淡黄色胸水一般引流通畅,不易堵塞;血性胸水中含有较多的脱落细胞及絮状物、血丝、血块等,易引起堵管[4,5]。为防止阻塞,置管引流期间应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定期用适量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然后回抽,冲洗时勿用力过大。对于容易堵塞者引流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堵管现象。引流时负压引流瓶或一次性引流袋应低于留置引流管出口平面60cm~100cm,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腔造成感染或引流不畅。本组有1例发生管腔堵塞,是血凝块堵塞,发现后及时用注射器抽吸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
3.3.6 预防感染 肺癌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易并发感染,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期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穿刺口定时换药,更换负压引流瓶或一次性引流袋时应注意管道连接处的严格消毒,引流瓶或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穿刺点的位置,以防止引流液倒流入胸腔造成感染。更换引流瓶或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保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气胸。注意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渗液,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如果穿刺点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可用安尔碘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局部干燥;如果发生经导管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则表现为高热、白细胞升高等,应立即拔除导管,做好导管末端的细菌培养,并做好对症处理。本组57例患者均无感染征象。
3.3.7 健康指导 ①指导患者置管后无需制动,取舒适的体位或半坐卧位,引流期间适当变动体位,利于胸腔积液的引流。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于康复。②告知患者注意导管固定,翻身时注意导管的长度,置管期间勿沐浴、擦身,更换衣服上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引流管牵拉、脱出、扭曲、阻塞。③指导患者保护引流管的方法,下床活动时将引流瓶用别针别在衣服吊挂,卧床时悬挂床边,避免剧烈运动[6,7]。④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促使胸膜腔内液体排出,促进肺扩张。⑤指导患者少量多餐,多进高热量、适量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鸡肉、豆制品、牛奶、胡萝卜、西红柿、橘子、提子、苹果、奇异果、胡萝卜、新鲜蔬菜等,进食较少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3.8 心理护理 由于肺癌合并胸腔积液,因此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忧心忡忡、恐惧,易产生精神紧张、担心、多思少眠甚至夜不能眠,应积极开导、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引流的目的及优点,鼓励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患者害怕导管脱出而不敢睡觉的心理。
3.3.9 拔管护理 拔管前遵医嘱夹管24~48h,复查CT或B超观察胸腔积液消退情况,患者无胸闷气促等不适可考虑拔管。拔管后按压穿刺点5min~10min,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外贴3M敷贴,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拔管后注意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指导患者注意保持穿刺口的清洁、干燥。
4 讨论
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每抽液一次,如果病情反复,患者需要承受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且费用较多,由于穿刺针锋利且硬,易发生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应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引流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ARROW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简单,局部创伤小,患者痛苦小,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且不受体位限制,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②安全性:减少了穿刺风险,常规胸腔穿刺抽液需反复进行,随着胸水量的减少,肺复张后胸穿针头易刺伤肺而诱发气胸、血胸等并发症。ARROW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只需置管1次,管径小、导管尖端圆滑、材质柔软且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性小,对胸壁肌肉组织、肋间的动静脉、神经损伤小,减少了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由于密闭式,可长时间留置不易发生感染,患者因体位的改变或下床活动不引起疼痛,大大提高了安全性。③先进性:可以动态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与性质。引流过程中随时能控制引流的速度和量,方便留取标本,并能随时向胸腔内直接注射药物达到治疗作用。④方便性:便于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和导管深度,有无脱出,便于固定等。护理操作中更换引流瓶或倾倒引流液时简单方便,且翻身及进行各项操作时不受影响,带管活动方便,拔管方便,穿刺口愈合好,无疤痕,感染几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胡广杰.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时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3):24.
[2]李群英,张伟玲,何俊龙.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25-26.
[3]高丽红.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姜南,张超,曲红.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6):1819-1820.
[5]吴如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J].天津护理,2006,14(2):80.
[6]陶玉玲.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2):34-35.
[7]李永红.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74-7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789828a114731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