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印象(5)丨三星堆文化揭示了什么

博物·印象(5)丨三星堆文化揭示了什么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美图t9手机参数)

博物·印象(5)丨三星堆文化揭示了什么这是 三星堆遗址平面图。新华社发(考古中国项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项目提供)四川省广汉市有一个遗址,一经出世便引起世界瞩目,这就是 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从20世纪20年代末三星堆遗址开始被世人知晓以来,三星堆已历经近100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近期,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以及坑内出土的500余件重要文物,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出土的鸟型金饰片。新华社发(考古中国项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项目提供)逐步揭开的神秘面纱三星堆遗址早在1929年就已被发现,但由于条件所限,新中国成立前,对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与文化属性,未能取得明确的认识。1980年,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的发掘,发现了18座房屋基址,以及大量玉器、石器和陶器。考古工作者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类型在 成都平原还有广泛的分布,因此,发掘报告建议将其命名为“三星堆文化”。这是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 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2号“祭祀坑”的青铜面具。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1986年的再次发掘,发现了2个神奇的祭祀坑,坑内出土了大型青铜神像、巨型青铜神树、双眼如电筒般伸出的青铜纵目面具、黄金面罩、黄金权杖,以及大量的玉器、象牙等等。这些奇特造型的器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中国其他考古发掘中从未见过,因而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与1986年发现的2个祭祀坑在形制与朝向方面基本一致,共同分布于三星堆城墙南部的东台地上。坑内出土的500余件器物,除与1986年相同的之外,还有大型的青铜大口尊、巨型的青铜面具、眼部有彩绘的青铜头像,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还有玉琮、象牙雕塑等等。目前考古工作者对6个祭祀坑作了碳14测年,其中4号坑获得的年代数据为距今约3200—3000年之间,可以确定为商代晚期。晚期。除了这8个祭祀坑之外,3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已经发现了三星堆古城墙、宫殿区和公共墓地。在这个中心古城周边,还发现了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仁胜村墓地等。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古城是 古蜀国的中心所在。一个曾经辉煌的古国文明,经过近100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终于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祭祀坑”的金面罩。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古蜀国文明的真实面貌李白《蜀道难》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过去,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文献记载的蜀国古史一直笼罩在虚无缥缈的传说之中。然而,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以及成都平原一系列考古遗址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传说背后隐藏的古蜀国文明的真实面貌。在这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中,考古工作者提取到的测样发现了蚕丝蛋白的成分。这证明早在商代,古蜀国的先民已经从事蚕桑丝织业,而这种生产传统应该起源很早。这是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祭祀坑”的玉边璋。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多年来,成都地区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除三星堆外,还有宝墩遗址、 金沙遗址、桂圆桥遗址、十二桥遗址、芒城遗址、双河遗址、紫竹遗址、竹瓦街遗址、城坝遗址等等。考古工作者对成都地区的考古遗址遗物进行了长期的分析研究、综合判断,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建立了基本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桂圆桥文化:距今约5100—4600年; 宝墩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相当于五帝时代。三星堆文化:距今约4000—3000年,相当于夏商时代。三星堆文化:距今约4000—3000年,相当于夏商时代。十二桥文化:距今约3000—2600年,相当于西周至春秋。其中宝墩文化、桂圆桥文化已显示了文明的起源,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已进入了文明阶段。这应该就是古蜀文明的真实历史。三星堆祭祀坑及其出土文物的发掘研究,使得古蜀先民所创造的文明古国历史,终于可以让21世纪的我们可见、可触、可摸了。拼版照片——上图是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1号“祭祀坑”的 金杖;下图是金杖的局部。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神奇花朵生长在多元文化土壤上近100年来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区系类型分析与聚落形态分析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经历了五帝时代的“多元并行”、夏商周的“多元一体”、秦汉以后的“多元一统”三大发展阶段。成都地区由于四面高山、重林环绕,山谷大河奔腾,这些山高水险使得该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就决定了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发掘表明,三星堆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鸟头把勺等器型为代表的这类文化遗存,在成都平原是自成序列的文化。学者们因此称这一文化为“早期巴蜀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区域文化中,成都地区“早期巴蜀文化”的特色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较,其差异性是最大的。无论是考古工作者,还是广大游客,一见到三星堆遗址、宝墩遗址、金沙遗址及其所出的文物,都会感到十分惊讶,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这就是我们称三星堆文化为中华古代文化园里奇花异朵的主要原因。青铜太阳轮创造三星堆奇花异朵的主体,自然是古蜀国的先民,但这并不排除古蜀国先民与其他地区交往的可能。三星堆所出土的文物中,有些陶器特征与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些地方类型、二里头文化等有不少类似之处。到了商周时代,古蜀国先民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长江中游的楚文化更是增进了联系。李学勤曾在《商文化怎样传入四川》一文中指出:“三星堆的青铜文化最接近于湖南、湖北,而且与淮河流域也有联系。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设想,以中原为核心的商文化先向南推进,再经淮河至长江,越过洞庭湖,同时溯 长江三峡传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以上现象表明,三星堆文化首先是在古蜀文明这块特殊土壤里生根、发芽、生长而绽放的奇花异朵;同时,这朵奇葩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充分吸收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阳光雨露,并因此显得格外璀璨耀眼。三星堆文化的地方主体性及其与周边文化的交融,再次表明中华文明存在多样性、丰富性与融合性、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因此,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总特征。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501404a110099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