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三星手机商城app)
齐鲁书社假期百分百高二答案
P1一P4
知识复习
1.1诗歌﹑戏剧﹑散文―2人物﹐情节环境―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
幕尾声4 农民起义5肇端子安耐庵2. 1 c2 B
课后延伸
1.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
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2. 1 c 2 DE 3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形式到
内容不断革新4 要点内容表现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形式追求
丰富多彩的式样
趣味语文
1.B2.C3.B4.A5.B6.C成语世界
略
P5-P8
知识复习
略
课后延伸
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娓娓道来亲
切自然令人信服
2.因为罗军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 对衣着十分破烂正在捡废
品的妈妈响亮地叫了一声妈妈﹐而这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勇气做到的3.本题
想像合理即可︰但需注意上下文的连贯一致如在这段文字中不能出现罗军这个
名字等
4.这篇小小说饱含对善良人性的深切呼唤同时对当今世人爱慕虚荣搞浮夸
好大喜功等恶习进行了嘲讽
趣味语文
1.B2.A3.B
P9-P12
知识复习
1.A 2.A3.c课后延伸
1.C 2.C3.A 4.B应用语文
l武艺高强扶危救困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梁山英雄――2美丽 善良至
纯至
真、调皮﹑活泼.对爱情刚刚觉醒的青春少女。
趣味语文
1.七零八落︰丢三落四一五一十 三五成群――2范仲淹﹐项羽︰文天祥﹐
欧阳修李白――3.三国演义﹑红楼梦――4.张大爷 88岁,婴儿出生20个月或
12个月。(精可拆成“米”和“青”米由上面的八和下面的八,以及中间的十组
成,故为“八十八”;青的上面可拆成二十,下面是一个月字,故为“二十月”或者
“十二月”。) 5.“正”字上面没有了一横,是“止”字。下面一个“月”字,是
个“肯”字。原来写字是竖写,从上到下。
P13-P15
知识复习
1.陶渊明元亮靖节先生﹑五柳先生2.略3.D4.D√②×课后延伸
1.A2.D3.B学海拾贝
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孩提指2—3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
之年指40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惇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总角指十一二岁至十三
四岁的少年
P16-P18
知识复习
1.(1)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膝王阁诗序(2)骈体文瞭骈俪文2.略
3.C4.B5.c课后延伸
1.A2.C3.c4.B链接高考
游长江三峡,赏水天美景;上武当名山,人空灵仙境;登黄鹤高楼,事业更上一
层楼。趣味语文
l.B2.D3.金陵一南京﹑燕京—北京﹑东京—开封临安─杭州﹑锦城─成都
4.日
P19-P22
知识复习
1.(1)周思想道家(2)33优游自得的样子瞭鲲鹏﹑无记己无功无名
2.A3.A4.D
课后延伸
1.A2.B3.D4.D应用语文
1.燕子低飞天将雨2.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P23-P25
知识复习
略
课后延伸
1.C2.D3.A4.c趣味语文1.A2.B3.B4.c
P26-P28
知识复习
1.(1)屈原《九歌·湘夫人》(2)谢庄《月赋》(3)陆厥《临江王节土歌》(4)
王褒《渡河北》(5)萧纲《折杨柳》2.C3.A4.B
课后延伸
1.诗绝非对人生世相的抄袭,而是由取舍,有剪裁,有创新,有作者性格,情趣
的浸润渗透。 2.(1)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自然与艺术媾和,在实际的人生世相
之上另建宇宙(2)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3)a.惟其“不离”,
所以有真实感 b.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4)不亲密,也不疏远
应用语文
1.B2.A
P29一P33
知识复习
1.C 2.A 3.(1)“登白藕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借举止抒情。(2)这里以鸟儿、
渔网失其所,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3)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
君。4.B
课后延伸
1.(1“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问,答案不求一致。一般说来,杜诗这一句内
涵更为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
更侧重客观的评述。(2)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杜诗中的“空
"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 2.(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
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造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
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趣味语文
略
P34一P36
知识复习
1.《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杜甫﹐李白︰诗圣《新乐府》
《秦中吟》《琵琶行》《长恨歌》 2.略3.(1)C (2B
课后延伸
l.D 2.(l)送别﹐七言绝句(或七绝)(2)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
人要去
3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
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第三园句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
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便
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3 ①王诗中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也
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而是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
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诚轻对方的离愁﹐②李诗中两位风流满酒的诗人的
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这种离情被诗人用绚烂的H春
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闼面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了
应用语文
素尚人的生命或生命高于一切
P37—P40
知识复习
1.1可怜楼上月徘制诗篇把月抵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
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慢上徘徊不忍去︰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恩妇对离人的怀念2春江.花月夜3略4A.写思妇怀人B写游子想家5江
边青枫捕上远去的白云﹑扁舟离家的游子6月亮从升起到坠落︰月亮
2.略3.略
课后延伸
1. 1比喻诗歌哀老失去生命力卫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3作者认为当
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2.古诗经过时问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开值
3.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
厚的意义
语言文化
1.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贺﹑求人
看稿说赐教﹑求人解答用请教求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 ⒉拔元﹑榜
眼﹐探花﹑弱冠而立知天命花甲古释期颐
P41—P44
知识复习
喀
课后延伸
1.B 2.1寂寞2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3反衬手法
3. l①早春欣喜~R残春惆怅或惋惜2①所写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
法R杨诗用想像中的盛春时的喧低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王诗想像春色在邻家
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留住的后春心情
经典文化
璐
趣味语文珞
4P45—P48
知识复习
1.略2.A 3.(1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
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啥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水恒来反衬生命
的渺小脆弱,《2)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
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闷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
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3)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
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输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洽
腐败.社会黑嚷,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
切.于是只好逃人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4)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
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吉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
上国,流惠下民,建水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
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造通,借以自况;加之有植与酒
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郾长醉不复醒。
课后延伸
1."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恩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诗眼分别
是*呵""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
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令"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3.(l国破家亡﹑惶恐滩和零丁洋(2)人难
免而死,为括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重于史厨,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的
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面起,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
英雄气概。
趣味语文
1.C1孔子《2)诸葛亮(3)欧阳修《4)苏轼(苏询或苏辙》2.略
P49-P52
知识复习
1.B2.D3.D4.B课后延伸
1.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情感纪实3.环境描写起了烘托作用,渲
染了创作时的艰难处境,也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_4.既指自然界的风雨-
也指社会的风雨。社会的虽暗,民族的危亡,以及对和平与光明的期盼,都让作者
心情澎湃,情不能已。
课后延伸
大眼瞪小眼走着瞎有去无回一看一个准﹑两面光
P53-P55
知识复习
1,《1)平原楚《九歌3《.天问《.离骚九章》(2)未成年而战死的楚国将士
(36孔雀东南飞》(4)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5)<诗经》现实主义﹑屈原
《离骚》
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422621a108064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