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vivo刷机工具清除密码)
第卷第期外国经济与管理11
312Vol31No2
20092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Feb2009
年月1
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
孙丽辉毕 楠李 阳孙 领
,,,
()
长春税务学院工商管理系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近年来区域品牌化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区域管理者关注的热点。国
:,,
外关于区域品牌化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对国外区域品牌化相关研究文献的长期跟
踪从区域品牌化研究的起源与理论基础、主要研究视角与领域、区域品牌化战略与管理等方面对国外
,
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以期为我国的区域品牌化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区域品牌化国家品牌化城市品牌化目的地品牌化集群品牌化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ΟΟΟ
:F270:A:10014950200902004010
()
区域品牌化理论近年来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并呈现日益流行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区域营销
,,
[1]
理论工作者和区域管理者的关注。
2004PlaceBranding
年《》杂志的创刊为区域品牌化的理论研究和
[2]
实践应用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该杂志创刊的目的是促进区域品牌化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一方面
,,
由于区域品牌化研究兴起的历史较短缺少研究成果的积累另一方面由于专门刊登该领域研究成果
,;
[3]
的期刊十分有限因此区域品牌化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为了厘清国外区域品牌化研
,,
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以及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本文基于对国外区域品牌化相关研究文献的长期跟踪
,,
对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述评以期为我国的区域品牌化研究及实践提供
,
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
[2]
虽然“区域品牌化”日益成为理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但其英文表述尚未统一。西方理论文献中
,
出现了、、、、2
placebrandingcountry/nationbrandingcitybrandingregionalbrandingdestinationbran
dinggeobrandinglocationbrandingclusterbrandingurbanbrandingcommunitybranding
、Ο、、、、等多种表
示“区域品牌化”的术语但以“”的采用频率为最高。《》杂志的主编
,placebrandingPlaceBrandingSimon
Anholtplacebranding,
建议暂用“”来表示“区域品牌化”
[2]
他的提议基本得到国外学术界的赞同。从国
收稿日期ΟΟ
:20081102
()
编号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群的区域名牌与名牌簇群形成与效应机理研究》
:70572066:
作者简介孙丽辉女长春税务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
:1954-,,,;
()
毕 楠女长春税务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1980-,,,;
李 阳男长春税务学院工商管理系助教
()
1980-,,;
孙 领女长春税务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
1978-,,,
40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卷第期
()
312
外区域品牌化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区域品牌”一词应是对以地理区域命名的公共品牌的统称是涵盖了
,,
国家品牌、城市品牌、地区品牌、目的地品牌、地理品牌、集群品牌等多种类型区域品牌的属概念。由于
不同类型的区域品牌涵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首先应明确界定区域品牌中“区域”的内涵。
,,
一“区域”的内涵
()
认为“区域”通常是指相对于周围地区来说具有共同特点和特性的地理单位的复
Rainisto2003,,
()
合体。“区域”可以划分为行政区域、微观区域、跨国界区域以及宏观区域。其中行政区域是与中央政
,
府下属的政府级别相关的微观区域是指较大区域内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可以从行政、地理、历史文化以
;,
及经济空间的角度划分新近出现的产业集群也属于微观区域跨国界区域源自两个或更多国家的跨
()
;
国界合作宏观区域是指由跨边界或同一地域内的一些地区或微观区域所构成的区域格局。
;
[4]
Kotler
()
2003,
则从区域营销的角度更为明确地界定了“区域”的内涵他认为区域营销中的“区域”是包含城市、
地区、州省和国家等在内的所有“区域”的总称而不只局限于其中的某一个层次。根据上述观点结
()
,,
合国外学者的区域品牌化研究所涉及的角度和领域我们认为区域品牌中的“区域”在空间范围及内涵
,,
上应该是与区域营销中的“区域”相对应的因而按“区域”涵盖的地理范围的大小区域品牌中的“区
,,,
域”可以指社区、县镇、城市、跨若干个城市的地区、国家、跨若干个国家的区域等。
二区域品牌的内涵
()
目前国外学者还未能给出区域品牌的确切定义关于区域品牌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亦存在多种
,,,
[2]
观点。“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大体上是一样的”但是“要用一个定义来涵盖区域品牌一词所含有的全
[5]
,
部信息是相当困难的”。
()
Frost,2004
较有代表性的是给出的区域品牌定义他认为“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的附加吸引力塑
Rainisto2001,,
()
造区域品牌的核心问题是构建区域品牌识别”。区域品牌由许多要素组成如名称、标志、包装、声望等
,
()()
Shimp,2000,Rainisto,2001Kavaratzis
而区域产品是一个区域向其消费者提供的全部产品的组合。
()()
2005Aaker,
则根据的品牌定义来界定区域品牌的含义认为“区域品牌是功能、情感、关系和战略要素
共同作用于公众的大脑而形成的一系列独特联想的多维组合”。根据公司品牌的定义公司
[1]
Allen2007
()(
组织框架下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将区域品牌定义为政治地理框架下的产品或服务品牌。
)
,/
[6]
二、区域品牌化的起源及其理论基础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对世界各国、地区和城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其表现之一就是地区间竞争的加剧。这种竞争表现在对资源、企业重组、外商投资、旅游观光甚至人口
,
等的争夺上等。由于地区之间人才、资金和企业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因此对于区域管理
()
Kotler,1999,,
者来讲不仅要创造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吸引新的投资者和定居者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现有用户
,,
和居民的满意。特别是由于各地区硬件条件如基础设施、教育和娱乐设
()(
Barke,1999;Rainisto,2003
施逐渐同质化人们在选择区域时越来越重视对软环境的考察。为了应对区域竞争的挑战以及满足区
)
,
域发展的需要各地区开始注重区域特征、区域形象以及区域品牌的塑造。因此区域品牌化作为区域
,,
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手段悄然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
区域品牌化研究最早由等人展开。认为当地理位置像产品或服务那样品牌
KellerKeller1998,
()
化时品牌名称通常就成为这个地区的实际名称。品牌化使得人们意识到该地区的存在并产生与之有
,,
关的联想。等学者也认为区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那样品牌化等
Kotler,Kotler,1999;Hankinson,
(
2001;KillingbeckTrueman,2002,
和。当一个地区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创造了适当的品牌联想时区
)
域品牌就产生了从而创造了使消费者选择在该地“消费”的机会。
,
[4]
追踪西方区域品牌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区域品牌化理论的演进主要与下述理论密切相关。
,
1公司品牌化理论。许多学者认为公司品牌化和区域品牌化具有重要的相似性
1,Rainisto,2003;
(
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
41
Trueman,2004;Kavaratzis,2004,AshworthVoogd,1990,
等两者都拥有复合的理论根源和都涉及
)()
多重利益相关者等都具有高度的无形性和复杂性都需要考虑社会责
()
Kotler,1993;Ashworth,2001,,
[7]
任都要管理复杂的品牌识别。因此区域品牌化是公司品牌化理论在
()()
Ave,1994,Dematteis,1994,
[6]
区域层面的应用和拓展一个具体区域如城市和地区的品牌化是公司品牌化理论应用的自然延伸。
,
()
从区域营销到区域品牌的顺利过渡不仅是产品品牌化的成功应用还得益于近期公司品牌化概念的快
,
速发展和。区域品牌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公司的“品牌伞”因
()
Balmer,2001;BalmerGreyser,2003,
[4]
此品牌管理从商业企业移植到公共部门似乎是公司品牌化理论的逻辑拓展。
,
同时许多学者也指出虽然公司品牌化原理可以应用于区域层面但是公司品牌与区域品牌在很
,,,
[6]
多重要的方面仍旧不同。对公司品牌与区域品牌的差异进行了总结参见表。
Allen20071
()()
表公司品牌与区域品牌的差异
1
公司品牌区域品牌
11
1单一构成1多重构成
22
1利益关系集中1利益关系分散
33
1组织复杂性低1组织复杂性高
44
1功能性的1经验性的、享乐性的
55
1二级品牌统一1二级品牌不同并且彼此存在竞争
66
1私有1公私合作
77
1政府作用不明显1政府作用明显
88
1产品具有一贯性1产品具有季节性
99
1产品供给具有弹性1产品供给没有弹性
资料来源本文参考文献。
:[6]
1原产国理论。区域品牌化是在原产国理论研究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原产
2,
[8]
[9]
国形象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有学者认为正在大量涌现的区域品牌化研究和产品—国家形象
,
()
productcountryimage,PCI,
Ο简称研究正在由原来彼此分隔的两个领域逐渐融为一体但与新出现的
[10]
区域品牌化研究不同的是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
,PCI
原产国形象研究开始于世纪年代最早注意到原产国形象作用的
()
countryoforiginimage2060,
()
madeinDichter1962,
…一词可能对消学者是。他于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由……制造”
费者是否接受产品产生重大影响。率先进行了原产国形象实证研究。之后很多学者
Schooler1965,
()
也相继考察并证实了原产国形象对产品评价的显著作用。至今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
,,
从最初对发达国家消费者进行的单因素研究发展到世纪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消费者进
,21
行的多因素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证实了原产国效应的存在探究了影响原产国形象的多种因素而且还
,,,
对原产国效应的作用方式及其在管理方面的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表按照时间顺序追溯了原产国理
2
论研究的演进过程归纳了每一时期原产国理论研究的重点。
,
表不同时期的原产国理论研究重点
2
时 间研究重点
2060
世纪年代原产国效应的存在性
2070
世纪年代原产国效应的影响变量
2080
世纪年代
原产国效应的作用方式
多因素作用下的原产国效应
42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卷第期
()
312
续表
时间研究重点
多因素作用下的原产国效应
2090
世纪年代
混合来源国效应
民族优越感对原产国效应的影响
对不同维度原产国效应的深入研究
21
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的原产国效应
原产国效应在管理方面的应用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
从表可见西方发达国家的原产国理论研究已比较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品牌化研究奠定
2,,
了理论前提与基础。
三、区域品牌化研究的视角与主要领域
区域品牌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外的区域品牌化研究呈现出向国家品牌化、城市
品牌化、目的地品牌化、集群品牌化等多个分支发展的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在国外文献中已得到广泛的
讨论。
[1]
1国家品牌化。年营销大师与指
1country/nationbranding2002,PhilipKotlerDavidGertner
()
出国家能够品牌化并且存在国家品牌资产。随后在其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引
,,,SimonAnholt2003
[11]
入了将国家作为品牌的观点并且强调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想摆脱作为发达国家原料供应地的贫穷地
,,
位并在全球化经济中更加有效地展开竞争就有必要对出口业务及国家实施品牌化战略。在此之后
,,,
学者们从媒体传播与公共关系、区域促销和、旅游目
()()
Szondi,2006;Widler,2007GouldSkinner,2007
的地和、政治实践和
()(
Gnoth,2002;CaldwellFreire,2004JaffeNebenzahl,2001;Ham,2001;Anholt,
2006;Gertner,2007,
)
等不同角度指出了国家品牌化的必要性从而拉开了国家品牌化研究的大幕。
虽然对于国家品牌化的概念内涵、可行性及作用等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
,,
为国家可以品牌化或者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增加国家品牌资产。根据等
,Gudjonsson2005Kotler
()
()()
1997MichaelPorter1998,,
的区域营销理论和的国家竞争优势论构建了国家品牌影响因素模型认
为国家品牌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它们分别为国民它影响到一国的文化、个性特征、习俗和礼节
,:1,;
()
()()
2,,;3,
经济它影响到国民的生活水平包括产业集群、劳动力、资源和政策等因素政治它与经济像孪
生兄弟一样有助于理解行政文化、政府职能和社会与政治体系地理包括自然、气候、地理位置和
,;4,
()
城市等因素。许多学者以某国或某一地区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或访谈研究探讨塑造国家品牌的有效途
,
径及具体措施尤其是针对欧洲各国的研究目前处于理论研究的前沿和
,Hall,2004;QuelchJocz,
(
2004;Szondi,2006;GouldSkinner,2007:
和。有两项研究对于培育国家品牌具有普遍意义一项是
)
Dinnie2004,Dinnie,
()
的研究认为创建国家品牌主要有四种途径包括影响旅游者的个人体验、举办体
育赛事、传播文化产品电影、书籍、音乐等以及利用本民族的特色民族信仰、多年积淀的文化等
()()
;
[12]
另外一项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整体观念的国家品牌化进程详细论述
Mihailovich2006,Mihailovich,
()
了国家品牌、公司品牌、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塑造国家品牌应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这
,
[13]
与和的观点恰好相同。和在研究南非品牌化进程时发现自
DooleyBowie2005DooleyBowie2005,
()()
上而下的品牌化战略的缺点是品牌金字塔底层的私人企业不愿意接受上层的品牌战略而通过自下而
,,
上的战略可以把私人企业和社会民众纳入建设国家品牌的努力中。
,
[14]
1城市品牌化。城市品牌化的提法出自。在其著作《战略品
2citybrandingKeller1998Keller
()()
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即城市可以被品牌化”。
,,,
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
43
他认为“城市品牌化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晓某一城市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座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
,
在一起让其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和生命与这座城市共存”。
,,
城市品牌化研究有多重视角如产品和公司品牌和
,MacFadyen,2004;Trueman,2004;Kavaratzis
(
Ashworth,2006;Trueman,2007Warnaby,2006Whitfield,1999
)()()
、零售商、旅游目的地、政府政策与
公共关系和等视角。
()
Paddison,1993;Hankinson,20012004;Kavaratzis,2004;Gibson,2005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焦点不同研究模型也呈现多样化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构
,Anholt2005
()
建的测量城市品牌的六边形模型该模型是将其年构建的国家品牌六边形模型运用到城
,Anholt2002
市层面而得出的。认为国家品牌是全世界对某国国家资产、个性和能力等六个方面情况的总
Anholt,
体看法具体而言影响国家品牌的六个因素包括旅游业、出口、政府、投资和人口迁移、文化遗产及国
,,
民。而城市的情况与国家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家品牌模型。与国家相比城市通常没有特别的产品和
,,
服务旅游业也更多地依赖休闲游客的喜好政府的政策手段更多是战术上的城市的文化也很难从国
;;;
家的整体文化中单独分离出来。人们在评价城市时想法会更具体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气候、污染、交通
,
运输、居住成本、休闲体育设施、法规和城市文化生活等方面。因此测量城市品牌的指标主要包括城市
,
[15]
的地位、地理状况、发展潜力、韵律、居民和基本生活条件。此外和将伯明翰和英
,BrendaJohn2005
()
格兰两座城市作为案例用两个一般品牌模型的品牌报告卡以及和的双旋涡
,KellerChernatonyRiley
(
[16]
模型和旅游业分解模型模型对城市品牌进行了分析。
)()
Jafari
Laaksonen2006
等则采用焦点小组
()
座谈法对城市形象进行访谈研究探索人们心目中对城市形象的主观描述并提出了一个“四维自然、
,,
(
产业、文化、建设环境三层观测层、价值层和环境层”概念模型。
)()
1目的地品牌化。在区域品牌化研究中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无论是在理论
3destinationbranding,
()
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比较丰富但仍缺少目的地品牌化的确切定义多数学者从建立或改变目的地形
,,
[1]
象的角度来诠释其内涵。认为目的地品牌化是指“将一组相容的要素组合起来通过积极的
Cai2002,
()
形象建设使目的地容易辨别和区分”。他据此构建了目的地品牌化模型指出目的地品牌化是围绕由品
,
牌要素组合、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构建组成的中轴循环运动并通过品牌要素组合、形象构建、品牌联想
,
和营销活动的动态链接所产生的激活扩散作用来构建品牌识别的一个递归过程。认为目
Blain2001,
()
的地品牌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来创建一个能够影响消费者目的地访问行为的形象他还总结
,
出目的地品牌化的九大步骤其中包括领导和相关人员参与、专家协助设计标志、制定标志的衡量标准、
,
对标志进行预检和传播、测量旅游者的感知等。
目的地品牌化的关键是与旅游者建立情感联系等。强调当地居
()()
Morgan,2004Blichfeldt2005,
民以及他们与旅游者的交往是影响旅游者感知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可以通过目的地形象来传达。
,Hunt
()
1975,,,
率先研究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形象问题此后目的地形象成为旅游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被认为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知识、感情、信仰、意见、想法、期望和印象的综合。一些
()
Crompton,1979
研究者认为目的地形象是多维的包括认知和情感两大方面如和Ο。
,,LawsonBandBovy,1977Dinnie
()
[12]
()()
2004,Gunn1988
探讨了影响目的地形象的因素包括目的地的产品、旅游、体育盛会等。探讨了目
的地形象的建立过程认为这一过程通常会产生两种形象即原生形象和诱导形象则对
,,,Gertner1993
()
Gunn
的结论进行了延伸。
即使同样作为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和城市在品牌建设方面也有区别。和
,CaldwellFreire2004
()
调整并运用和为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开发的品牌盒模型通过对六个国家及
ChernatonyMcWilliam,
其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实证研究从情感与功能两个维度分析了人们对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感知存在
,
的差异。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国家涉及的变量更多功能更复杂因此更容易从情感维度被感知而城市
:,,;
和地区往往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属性因此更容易从功能维度被感知。在建设国家、城市和地区品牌时应
,
[17]
对这种差异加以考虑。
44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卷第期
()
312
1集群品牌化。关于集群品牌化的定义及其理论框架国外很少有学者进行系
4clusterbranding,
()
统的研究。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认为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化战略是欠
,Rosenfeld2002,
()
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将集群作为一种产品进行品牌化是将其与
Rosenfeld,
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消费者面临广泛选择而又必须经常借助品牌进行识别的经济
,
活动中尤其如此。已有许多区域将它们盛产的葡萄酒和产区联系在一起如西班牙、加利福尼亚、南澳
,
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因此区域品牌化能够帮助集群获得区域竞争优势在建立集群时应该采用区域品
,,
牌化战略。
[18]
Mihailovich2006,
()
则对集群品牌架构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目前一些集群品牌结构的
不合理性如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给同一产业的一组企业安上一个总括性的名字例如塞尔维亚服装
,,
()
而基本上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集群品牌的架构问题。
[13]
在集群品牌化实践方面和对位于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奥里桑德2
,LundequistPower2002Ore
()(
sund,Medicon,
)()
区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麦迪肯山谷自上而下创建集群品牌的实践。研究表明政府
依靠该区域的麦迪肯山谷集群所创建的优势成功地将奥里桑德区域品牌化从而增强了该区域的竞争
,,
优势。同时这两位学者还通过对瑞典创建的个集群进行的案例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为了增
,13:
强集群的竞争力有必要打造鲜明的集群品牌。对于各种不同发展程度的集群来讲品牌都具有三个重
,,
要职能即强化集群在吸引投资、风险资本、技术工人和新的市场参与者方面的能力使所有参与者拥有
,;
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团结在一个共同体中能够辅助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协同营销活动。
,;
[19]
Pedersen
()
2004,
也对奥里桑德区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丹麦和瑞典两国政府在该区域品牌的创建过程中不
仅为区域的命名做出了努力而且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
四、区域品牌化管理
一有关区域品牌化管理的两种观点
()
关于区域是否可以品牌化管理西方学术界和实务界均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将传统
,,
的品牌化理论运用到区域品牌化管理中是否可行。如前所述持肯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司品牌和区域品
,,
牌具有重要的相似性所以公司营销战略同样可以应用到区域层面营销工具可以移植到区域营销活动
,,
()
中。他们指出将传统的品牌化理论运用到区域品牌化管理中不仅在理论上已受到广泛关注
[4]
,,Hauben
(
等等而且在区域营销实践中也得到了实施。持否定观点的学者则
,2002;Rainisto,2003;Trueman,2004,
)
[1]
对区域品牌化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区域品牌化非常复杂必须同时考虑各类品
,,
牌服务于多种目标并且囊括多样化的组织和个人等。在传统的产品和公司品牌化中
,,Trueman,2004,
()
公司可以控制品牌的所有要素即营销组合而区域品牌化的核心要素并不归属于区域营销人员所有所
()
,,
以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品牌化理论运用到区域品牌化管理中。实务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Blichfeldt,2005
也尚未达成一致。查访了两个国家英国和新加坡和美国的六个州负责区域品牌化的官员
Petrick2005
()()
()
一般是旅游局官员以了解他们对区域品牌化的态度和认识。其中六名被调查者认为目的地可以像产
,,
品和服务那样被营销它们的品牌化原则是一致的但他们同时指出区域包含了不同的属性和利益群体
,,,,
其品牌化的过程要复杂得多。其他被调查者则持相反的意见。但无论赞同与否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认为
,,
区域品牌化与产品和公司品牌化相比其管理更加复杂过程更难以控制。从总体上看赞同区域品牌化
,,,
的观点在西方学术界仍占据主流地位。
二区域品牌化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
()
区域品牌化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学者们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
,
出了区域品牌化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区域品牌化的核心。学者们讨论较多的是如何将品牌形象原理应用到一个区域传达一致的区
1,
域信息以形成独特的区域识别建立差异化的区域形象。认为将公司品牌化理论应
,,Kavaratzis2006,
()
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
45
[7]
用到区域层面必须将区域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以便实现信息传输的一致性。通过区域营销可以
,
在区域内部建立一致的区域形象并将其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Asplund,1993;TruemanKlemmGiroud
(
和从而使区域产品更能令消费者满意。建立一致的
Lindby,2001;Hankinson,2001,Holcomb,1994
)()
区域形象必须进行系统的营销管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已开始意识到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形
象并且区域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可以通过将出口促进和对内吸引等发展因素综合成一个一致的
,,
“品牌”来系统地帮助各级政府实现预期的区域目标和。区域形象非常重要而
,BarichKotler,1991,
()
[10]
且必须被系统地营销以形成“区域国家品牌资产”。
,
()
1区域品牌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或推动力量。在区域品牌化进程中政府的领导和利益相关群体的
2,
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认为将传统品牌理论应用到区域情境中时必须考虑两个
Allen2007,,
()
[6]
尤为关键的问题即利益相关群体的管理和政府领导作用的发挥。
,
一般情况下政府是区域品牌化的领导者。地区行政长官对区域品牌的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与协
,
调是区域品牌化成功的关键。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区域品牌化战略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领
Lodge2002,
()
导。在各地推进区域品牌化的实践过程中政府首脑不重视没有对品牌化过程进行强有力的领导与协
,,
调从而导致政府本身成为区域品牌化一大阻力的现象也很常见。为此指出政府各
,,Swystun2005,
()
个部门和机构在区域品牌化过程中必须目标一致并进行合作。在评述政府的作用时指
,Gertner2004
()
出区域品牌化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由政府最高层管理者来承担责任而且必须有专业的领导。因为
,,,
领导者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能力还可以针对不确定的未来制定多样化的战略。
,
利益相关群体的支持是区域品牌化成功的重要保证。企业、社区、政府、社会活动者、社团等都是需
要考虑的利益主体他们会把自身的利益作为评价现实的基础。各利益主体都有独立的
,Green,2005
()
形象甚至自己的品牌这些品牌有可能与区域形象相矛盾或者不能被区域品牌所包容
,,Henderson,
(
2007,,
)
而区域品牌化要求众多利益相关群体的每一次行动都要传达一致的信息以支持区域的目标和
愿景履行区域品牌的承诺因此协调和管理利益相关群体是区域品牌化管理者面临
,Swystun,2005,,
()
的重要挑战。
此外居民和媒体也是影响区域品牌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
1区域品牌化战略及架构。一些学者探讨了将品牌架构概念运用到区域品牌化管理中的可能性。
3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和他们肯定了和提出的
DooleyBowie2005,AakerJoachimsthaler2000
()()
品牌谱系理论论述了其在区域品牌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并系统地讨论了品牌群战略、背书品牌战略、副
,,
[14]
品牌战略和统一品牌战略四种品牌架构战略的含义同时指出了各品牌架构战略的利弊。
,
另一位代表性学者认为连贯一致的区域品牌架构是新兴国家成长战略的基
Mihailovich2006,
()
础。他建议运用和构建的“品牌关系谱”模型来对区域品牌架构进行战
MihailovichChernatony1994
()
略上的考量。“品牌关系谱”模型用以分析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战略关系的构建通常作为基础模型应
,
用于企业品牌战略的规划与推广。指出尽管区域品牌更加复杂、多面但从结构的角度来
Mihailovich,,
说区域品牌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与公司品牌是相似的所以可以运用“品牌关系谱”模型来探讨区域品
,,,
牌和区域内单个品牌之间各种可能的战略关系。将“品牌关系谱”模型应用于区域品牌后可以根据区
,
域品牌与区域内单个品牌的关系划分五种不同的品牌战略架构模式参见图。图中为区域品牌主
,1I
()
体战略表现为仅对区域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而基本不涉及单个品牌如英国Ⅱ为区域品牌伞式战
,,,;
略表现为将单个品牌附属于区域品牌进行推广如戛纳电影节Ⅲ为区域品牌与单个品牌互惠战略表
,,;,
现为区域品牌与单个品牌都拥有比例相同的独特、独立的定位和价值并相互作用与影响如伦敦地铁
,,
与伦敦。认为这一战略为区域品牌和区域内单个品牌都开辟了很好的发展道路Ⅳ为区域
Mihailovich;
品牌背书战略表现为主打单个品牌而区域品牌则为单个品牌提供某种附加价值如来自法国巴黎的
,,,
欧莱雅Ⅴ则为单个品牌独立发展战略表现为将单个品牌作为独立的标志进行发展如星巴克。区域
;,,
46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卷第期
()
312
品牌与区域内单个品牌之间的战略关系建立起来后区域品牌和单个品牌之间就会产生互动并通过在
,,
消费者心目中产生联合价值来增加彼此的互惠价值由此增强各自的竞争力。
,
[13]
近期、和通过对日本
,IkutaYukawaHamasaki2007
()
国内个辖区和城市的案例研究根据不同地区区域品牌
12,
化目标、目的和区域形象差异将区域品牌化策略或方法归
,
纳为四种类型参见图。类为区域形象与单个品牌联
()
2A
合模式类为区域形象措施与单个品牌连锁模式类为
;B;C
单个品牌策略与区域形象连锁模式类为单个品牌专业
;D
化模式。四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品牌架构战略具有不同的
[3]
目标、措施与效果。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等提出的四
,Ikuta
种模式类似于“品牌关系谱”模型中Ⅱ到Ⅴ的部分。同时
,
图 根据品牌关系谱模型构建的区域品牌
1
与区域内单个品牌战略架构模型
Ikuta,,
等指出与公司品牌化不同的是区域品牌化涉及众
多的政策目标和从业者。这种分散性越严重地方政府就越难控制区域品牌从而导致区域品牌化效果
,,
下降。因此区域品牌化策略在较小的地区容易成功而上一级地区应该与这些较小的地区建立联系。
,,
这就要求区域品牌管理者不仅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各种网络而且要为这些网络建立单一的区域品牌
,
架构目标。
[3]
1区域品牌化战略管理步
4
()
骤或程序。部分学者在对一些国
家、地区和城市的品牌化过程进行
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区域
,
品牌化步骤或程序模型以使区域
,
品牌化管理活动理论化和系统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
Endzina
和他们在调查拉
Luneva2004,
()
脱维亚国家品牌化战略实施过程
时在综合了两个互补的模型
,
[ErmArengu2003
和构建的国
()
家品牌化发展模型和
()
NBDM
注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区域品牌培育措施虚线箭头表示预期效果。
:,
Olins1999
()
构建的区域品牌战略
图 区域品牌培育措施及预期效果
2
[3]
七步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区域品牌化进程综合模型。该模型将区域品牌化过程划分为设计愿
],
景、组建工作小组、进行内部和外部调研、勾勒品牌核心思想、将品牌形象可视化、测试、执行、应用和评
估九个阶段。另两位学者和总结了其帮助澳大利亚的巴哥镇实施品牌
[20]
KerrJohnson2005Bargo
()()
化的过程提出了巴哥镇区域品牌化战略应满足的九条标准并详细分析了巴哥镇区域品牌化进程的主
,,
要阶段及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他们认为巴哥镇的区域品牌化进程分为战略计划阶段和业务计划阶段两
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品牌愿景、目标、价值和个性后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实施基础
,,
建设工程、开展市场营销、发展住宿和商业。
1区域品牌传播。区域品牌传播是区域品牌化的重要手段。广告宣传是传统的品牌传播工具之一
5
()
Green,2005,,
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品牌化手段但其重要性和直接性容易使人误以为品牌化就是广告宣传。
事件营销是短期内改变区域形象的有效方法事件文化、体育等的报道和新闻通常伴随着一定的社会
,
()(
影响的传播本身就可以为一个国家创造价值’等。公共外交是传播区域品牌的另
)()
OShaughnessy,2000
一种重要方式。博士指出区域品牌化工程须摆脱学科限制依托于公共外交。政府外交
Melission2004,,
()
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
47
部门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舞台从不同角度向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
,
众甚至政府机构传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宣传区域和品牌。然而品牌化并不仅仅是公共外交和广
,,,
告宣传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营销活动。许多地区在品牌化的同时都对基础设施、景点和环境进行
,,
适当的改善和建设。甚至认为一个地区的主要传播活动应待其基础设
()()
Henderson,2007Rainisto2003,
[4]
施符合形象要求后再开始。
较为系统的区域品牌传播理论是提出的。构建了一个通过选
Kavaratzis2004Kavaratzis2004
()()
择和适当处理变量来描述品牌传播方式的模型认为品牌传播与其他类型传播的不同之处在于品牌传
,,
播分为初级传播和高级传播两种类型。当传播不是区域活动的主要目标时初级传播与区域活动的传
,
播效果有关可以分为景观战略、基础设施项目、组织与管理结构和区域行为四个广泛的领域。高级传
,
播是一种有意识的正式传播通常采取众所周知的营销活动来进行如各种形式的广告、公关、图形设
,,
计、标识运用等。
五、区域品牌化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从前面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国外的区域品牌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足够
,,,
的理论积累、和。但是有关区域品牌化的理论研究尽管为数不多却
()
IkutaYukawaHamasaki,2006,,
[12]
发展得很快。将零散的区域品牌化文献资料加以仔细梳理可以从中发现区域品牌化研究的一些潜
,
在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区域品牌化实践在先而相关学术研究跟不上实践的
:1,
()
发展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区域品牌化实践。区域品牌化研究现已超越营销应用的狭
,2
[12]
()
窄界限涉及许多在以往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化研究中极少受到关注的学科领域比如社
()
Morgan,2004,,
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因此区域品牌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具有广泛性特点并呈现多学科交
,,
[12]
叉的趋势。一些研究者已经不再局限在“区域”这一笼统的概念下探讨问题而是将国家、地区、城市
()
3,
区分开来针对它们各自的不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相关研究呈现细分化趋势。
,,
总体来看区域品牌化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
1没有明确、统一的称谓和定义。“区域品牌化”一词的英文表述尚未统一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称
1,
谓但各称谓间的种属关系尚未界定清楚。至于“区域品牌”的概念学术界至今亦未给出清晰、完整的
,,
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区域品牌的内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因此统一区域品牌化的
,,
称谓并弄清区域品牌的确切含义是学术界进行区域品牌化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1缺少理论基础和内在机理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区域品牌化研究发展很快但
2,,
整体来看其研究内容仍十分零散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品牌管理和品牌战略层面或仅止于对有
,,,
关区域品牌产生与发展的现象和事实的概括性描述而没有深入揭示区域品牌化活动的特殊规律目前
,,
还没有一个总体的理论框架来支撑区域品牌化理论的发展。区域品牌化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将公
,
司品牌化理论应用在区域品牌化领域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区域品牌化研究涉及跨学科知
,
识现有的公司品牌、原产国形象领域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直接用来解释区域品牌化现象有必要根据
,,
现有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演绎推导构建区域品牌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因此如何借助相关
,,
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合相关和邻近学科的知识探讨区域品牌化理论与公司品牌化理论的共性与差
,,
异进而揭示区域品牌化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品牌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框架体
,,
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
1缺少定量研究的工具和方法。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阶段学者们大多采用案例研究方
3,
法以某一地区如和等和或多个地区如
,KerrJohnson,2005;Laaksonen,2006;GouldSkinner,2007
()(
IkutaYukawaHamasaki,2006;HudsonHawkins,2006,
、和和的区域品牌化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区域
)
品牌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战略架构以及区域品牌化管理等进行探索性或描述性研究为区域品牌化
,
48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卷第期
()
312
理论模型的构建奠定了研究基础。但是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的确立需要大量客观、科学的实证研究数据
,
的支撑而目前定量研究还十分薄弱仅有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定量方法至今国外学术界还没有开发
,,,
出区域品牌化方面的量表。因此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套适用于区域品牌化定量研究的测量工
,,
具并据此加强对区域品牌化的定量研究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1]MihalisKavaratzisPlacebranding:Areviewoftrendsandconceptualmodels[J]TheMarketingReview,2005,5:329-342
111
[2]SimonAnholtEditorsforewordtothefirstissue[J]PlaceBranding,2004,11:4-11
1’11
()
[3]TakafumiIkuta,KouYukawa,andHiroshiHamasakiRegionalbrandingmeasuresinJapan:Effortsin12majorprefecturalandcity
1
governments[J]PlaceBrandingandPublicDiplomacy,2007,32:131-143
11
()
[4]SeppoKRainistoSuccessfactorsofplacemarketing:AstudyofplacemarketingpracticesinnorthernEuropeandtheUnitedStates
1
[D]Finland:Helsinki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3
11
[5]CreenaghLodgeHowhasplacebrandingdevelopedduringtheyearthatplacebrandinghasbeeninpublication?[J]PlaceBranding,
11
2005,21:6-17
()
1
[6]GeorgeAllenPlacebranding:Newtoolsforeconomicdevelopment[J]DesignManagementReview,2007,182:60-68
111
()
[7]MihalisKavaratzis,andGJAshworthCitybranding:Aneffectiveassertionofidentityoratransitorymarketingtrick?[J]Place
11
Branding,2006,33:183-194
()
1
[8]MichaelGould,andHeatherSkinnerBrandingonambiguity?Placebrandingwithoutanationalidentity:MarketingNorthernIreland
1
asapostconflictsocietyintheUSA[J]PlaceBrandingandPublicDiplomacy,2007,31:100-113
Ο11
()
[9]NicolasPapadopoulos,andLouiseHeslopCountryequityandcountrybranding:Problemsandprospects[J]JournalofBrandManage
112
ment,2002,94/5:294-314
()
1
[10]NicolasPapadopoulosPlacebranding:Evolution,meaningandimplications[J]PlaceBranding,2004,11:36-49
111
()
[11]PhilipKotler,andDavidGertnerCountryasbrand,product,andbeyond:Aplacemarketingandbrandmanagementperspective[J]
11
JournalofBrandManagement,2002,94/5:249-261
()
1
[12]KeithDinniePlacebranding:Overviewofanemergingliterature[J]PlaceBranding,2004,11:106-110
111
()
[13]Mihailovich,PhilippeKinshipbranding:Aconceptofholismandevolutionforthenationbrand[J]PlaceBranding,2006,33:229-
11
()
247
1
[14]GregoryDooley,andDavidBowieStudentscornerplacebrandarchitecture:Strategicmanagementofthebrandportfolio[J]Place
1’1
Branding,2005,14:402-419
()
1
[15]SimonAnholtTheAnholtGMIcitybrandsindex:Howtheworldseestheworldscities[J]PlaceBranding,2005,21:18-31
1Ο’11
()
[16]Brenda,P,andJohn,SCitybranding:Cangoodsandservicesbrandingmodelsbeusedtobrandcities?[J]PlaceBranding,2005,2
11
()
3:242-264
1
[17]NiallCaldwell,andJoaoRFreireThedifferencesbetweenbrandingacountry,aregionandacity:Applyingthebrandboxmodel[J]
11
JournalofBrandManagement,2004,121:50-61
()
1
[18]StuartARosenfeldAguidetoclusterstrategiesinlessfavoredregions[R]PaperpresentedattheConferenceofRegional
11
TechnologyStrategies,NorthCarolina,USA,2002
1
[19]PerLundequist,andDominicPowerPuttingPorterintopractice?Practicesofregionalclusterbuilding:EvidencefromSweden[J]
11
EuropeanPlanningStudies,2002,106:685-704
()
1
[20]IvetaEndzina,andLidijaLunevaStudentscornerdevelopmentofanationalbrandingstrategy:ThecaseofLatvia[J]PlaceBran
1’12
ding,2004,11:94-105
()
1
()
责任编辑苏 宁
:
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
49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251480a106412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