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校工作总结

2017年度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校工作总结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惠普4416s)

某某学校2017年度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

工程示范校总结

我校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按照“服务全局、

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结合我校发展的工作思路,

以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校为契机,以整体推进

为基础,以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重点,围绕学校信息化发

展方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

与管理的信息环境,改善了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加强

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了师生的信息化

素养,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17年教育信

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信息机制。

学校始终将信息化的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成立了信息化

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主管教育信息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具体

负责规划的推进。我校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校

的创建作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和奋斗目标,把信息化的建设与学

校的制度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学生成长等工作有机结合

起来。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

进展。

二、加大信息投入,优化信息环境。

为了使学校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现信息化,营造数字化

环境,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领

导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

力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投入。2017年信息化设备添置投入达130多万

元,三楼会议室、六楼会议室分别安装了LED彩屏,采购了165

教师办公笔记本电脑,实现了办公全自动化,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成为

了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备。购置了微课录制设备,组建了微课录制

室,为每个学科组配备了手机支架、水彩笔、彩铅等微课录制工具。

两校区成功接入市教育城域网,学校间网速达到1000M宽带网速达

300M。这些硬件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极大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

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做好日常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目前我校每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终端,每位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

脑,学校共有电脑四百多台,多媒体系统近70套,校园广播网、数

字监控网、信息宽带网等网络俱全。为确保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学期信息中心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力度,派专人对学校

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一学期来,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维

修教室音频、视频、网线、广播线共80多次;维修办公电脑、复印

机等30多台次;调试有线、无线网络20余次;维修交换机、服务器

多次。同时,电脑室、多媒体室、录播室等信息设备地运用都认真填

写了使用记录、做好定期维护,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

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做好“配、管、用”工作。总之,信息中心本

学期在设备维修和网络维护方面,努力做到了有问题及时解决,保障

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抓好信息应用,发挥教育效能。

1抓好空间运用。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和湖南省教育资源网,

我校100%的教师拥有了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借助个人空

间,反思教育教学,积极撰写学校教育教学随笔和读书笔记等,同时,

借助于互联网络和网络研修平台,广泛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

课评课、课题研究、微课上传等在线交流活动。本期我校依托空间平

台开展了网络评课大赛,使空间成为了每一位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有

效平台。同时组织了55名教师积极申报湖南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测

评。

2、抓好课堂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平常尽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教师养成

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多媒体的习惯,目前百分之百的教师已经能熟练运

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课堂教学利用率达到了75%以上。同时抓好

平时教学,还利用比赛促应用。本期举行的综合课教学比武 ,将多

媒体制作和运用作为评比内容之一,促进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力的提高。同时所有赛课全部在录播室进行录制,同步播放,全校

教师在办公室就可以同步观课和评课,100多名老师参与了网络在

线评课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研效果,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教研氛围。

学校多种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提升了教师的教育

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教

师晒课率达到100%,其中21名教师获市级优课奖,王慧、段雪毅等

8名教师获全国优课奖。

3、抓好资源建设。我们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

收集,网站改版的同时我们对校老资源库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启用,

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

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

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

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依托“乐教乐学”平台

建立了微课资源库。

4、抓好家校平台互动。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利用“乐教乐

学家校互动平台”作为主要家校联系工具,并采用QQ、微信等多渠

道方式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紧密沟通。本期已完成“乐教乐学”平

台账号的配置工作。93日,邀请了乐教乐学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范

青亮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应用培训。老师们基

本掌握了“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的操作应用,纷纷表示充分利用此

平台,促进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的全面互补,加强家校互动交流,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目前,我校56

个教学班全部注册,4016名家长注册成功,一个月登陆次数共计

821836次,老师发布作业次数一个月达到1886次,学生收到作业达

115284人次,平均阅读率达到80%,一个月家长发布孩子才艺次

数为3436次,学生发布作品数量达1232次。截至目前,我校班级空

间总排行榜及月飙升榜排名全市第一,贡献值达到10523,从活跃数

据来看,一直居市区前列。网络环境下互动模式的创新,教师和家长

不仅能全方位、多维度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和谐的交流也能促使

家长和教师发现自己教育和管理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促进了学校、

庭双向沟通和无障碍沟通,有助于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五、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学校十分重视全校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除了参加各级各类

的信息化培训外,信息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期组织了多次校本信

息化应用培训。如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微课培训等,效果显著,成

果颇丰。各部门、各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互帮互学,互相合作,在

教育教学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已蔚然成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了

快速提高。

1、积极做好日常信息化设备使用培训

为让教师们尽快熟悉各信息化设备,更好地发挥设备的功能与作

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 “录播室”设备使

用培训,培训由信息室雷志峰主任进行实际操作和现场演示。在培训

中,对“录播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日常维护、功能介绍各种资源的

利用等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信息化设备

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以课题为契机,做好微课制作培训。

我校省级课题《小学微课资源的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成功立项。

我们以此课题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师信息教育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整合,开展了四期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专项培训。通过培训,老师

们对微课的认识、设计、制作有很大提高。开展了教师微课大赛,共

128名老师参赛,收到132件作品,同时利用“乐教乐学” 平台

进行了作品展示及评选。下半年组织了开展团体微课大赛,以学科为

单位,每组上交了20幅以上优秀作品。

六、信息成绩显著,促进整体提升。

本期积极组织学生、老师参加省、州、县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比

赛活动,多位老师的课件、教学设计、课件获奖。2017年,段雪毅的

课例《识字5匡文霞微课《声音的强弱》在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

学信息化大奖赛获奖,段雪毅的青蓝之约团队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在线集体备课获一等奖,雷志峰、何艳、谭玉祝、

王丽文数学团队的《图形的运用》在集体备课获省一等奖。谢嵘老师

的微课《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获全国一等奖,邓美丽、谢玲老师的

微课作品获省级奖,21位老师的作品获市级奖,我校数学精兵团20

幅微课作品获省团队赛一等奖,雷志峰老师代表团队在湖南省中小学

教师微课制作培训暨微课应用研讨现场直播活动就微课制作及应用

情况作了典型经验发言。三月组织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活动,选送37

优秀作品至区信息室参评。陈静老师指导的电脑绘画作品获省二等奖。

5月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湖南省信息化论文比赛活动,共有11篇论

文参赛。我校有9件作品在湖南首首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作品征集活动

中获奖。在2017年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刘莉、王

慧等8位同志获奖。

回顾这一学期工作,我校学校信息化的环境、管理与应用方面有

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师培训、普及应用、资源库建设、硬件

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管

理,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校的创建为契机,在

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巩固成果、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开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019987a104518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