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发(作者:苹果香港官网价格查询)
国内产业联盟相关材料及案例分析
一. 产业联盟的含义
是指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
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
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联盟成员可以限
于某一行业内的企业或是同一产业链各个组成部分的跨行业企
业。联盟成员间一般没有资本关联,各企业地位平等,独立运作。
二. 产业联盟的重大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开始在美国、欧洲、日本自
1985年以来,产业联盟组织的年增长率高达25%。在美国最大的
1000家企业的收入中,16%是来自各种联盟。进入20世纪90年
代以来,产业联盟在我国也初见端倪,TD-SCDMA产业联盟、宽
带联盟、WAPI联盟、闪联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联盟日
益兴起。产业联盟目前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产
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产业联盟的类型
(一)创意合作产业联盟
创意产业联盟(Creative Industry Alliance)是指在创意产
业领域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
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团体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
合作模式。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
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
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二)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研发联盟是创新中常用的企业间组织,其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
技术问题。研发联盟在企业创新中的具体作用是:
①降低研发成本、分担研发风险。技术研发的投入越来越高、
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单个企业难以单独承担研发的成本和风险。
②研发资源互补。技术的融合趋势和企业的专业化趋势要求产
学研之间加强研发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共同完成创新。
③共同学习。企业越来越重视学习,共同学习包括共同学习国
外先进技术、联盟成员间相互学习彼此特长两个方面。
④缩短研发周期。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研发的
周期,通过产品先发获得市场先机,研发联盟集中产业力量加快
了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
(三)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
产业链联盟的目标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产业链联盟在
创新中的具体作用是促进创新产品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创新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即创新产
品需要获得上下游的产品配套,并且配套产品要有市场竞争力。
创新产品的产业链往往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快速形成,产业链联盟
市场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
(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
技术标准联盟的目标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技术标准联盟在
创新中的具体作用是通过技术标准实现创新技术的商业化。技术
标准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特性,但是部分技术标准包含了大量创
三. 产业联盟成熟的过程
(
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
1、市场层面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
展,市场竞争出现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即本地市场上本土企业要和全球跨国公司直接竞争。二是企业市
场的全球化,即原来只在本土市场生存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化
经营,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2、产业层面的变化趋势。区域产业集群现象日益突出,推动
了产业的全球分工布局;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产业内部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技术和资
本密集的特点,创新的投入大、风险高;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间
的融合,即产业间出现技术共享、业务交叉、产品融合的趋势;
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
3、企业层面的变化趋势。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变
化,在战略上越来越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在业务上不断重组以提
高公司的效率;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日益依赖整个产
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在战略上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外部化特征。
4、科技创新层面的变化趋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研
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相互之间的转换周期越来越短,
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日益重要;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知识产
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重要
内容。
(二)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即单个企业
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
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共性技术的研发。全球化促使企业和政府重视联合研发共性
技术。市场开放前,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竞争有利于产
业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后,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重复投
入可能降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促使各国开始重视
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一些国家将共性技术研发作为产业政策
(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另外,技术进步的加快也促使企业
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以降低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2、
技术标准的制定。根据国际化标准(ISO)的定义,技术标准指
“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
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
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技
术标准本身是公共产品,但是部分技术标准特别是信息产业
的技术标准包含了大量知识产权,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武器。
3、
产业链配套。产业链配套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产品上下游合作
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
技术越来越深,技术投资越来越大,单个企业没有力量完成
整个产业链投资。产业链配套是发展中国家产业追赶过程中
的常见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已经主导了产业链的发展,发展
中国家企业的创新产品必须与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竞争,产
品链相关企业投资的信心常常不足。
4、
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指中小企业参与
案例一
日本和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竞争中采用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1976~
1979年,日本政府支持富士通、日立、三菱机电、日本电气和东芝5
家主要的日本半导体公司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合作产业
联盟(VLSI consortium),帮助日本企业在1980年代实现技术赶超。1987
年,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由IBM、TI、Lucent(AT & T)、Digital Semiconductor、
Intel、Motorola、AMD、LSILogic、 National Semiconductor、Harris
Semiconductor、Rockwell、Micron Technology和HP共计13个主要半
导体公司组建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SEMATECH),帮助美国半
导体企业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竞争地位。
案例二
我国企业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之后,其商业
化过程就面临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问题。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商业化要
求整个系统同步推进: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任
何一个环节的滞后就会阻碍商业化步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国内企业组建了TD-SCDMA产业联盟,有力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
商业化。
案例三
闪联是中国企业主导制定的技术标准。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
联想、TCL、海信、康佳、长城、长虹、创维等领导成立了闪联
技术标准产业联盟,该联盟制定了闪联技术标准,并领导闪联技
术标准的发展升级。闪联技术标准联盟制定的闪联标准V1.0版
本包含了204项发明专利,全部为闪联联盟企业所拥有。2005
年,闪联已经成为国家行业推荐标准。2006年7月,ISO/IEC(国
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通过表决正式接纳闪联为候选技
术标准,打破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中十几年没有提案被ISO/IEC
采纳的僵局,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又一重要突破。
闪联产业联盟是开放式组织,不仅整合了国内的企业资源,也正
在积极寻求利用国际资源,以提高闪联技术标准的全球竞争力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002717a104368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