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智慧课堂启智策略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智慧课堂启智策略研究


2023年11月26日发(作者:7000毫安以上电池的手机排行)

智慧课堂启智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关键词:智慧 智慧课堂 启智策略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育的品质,关注人的全

面发展。21世纪人类文化正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培养“有智慧的人”

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审视我们现在的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的

传授、技能的掌握依然是其主要价值取向,从本质上失去了对学生智慧发

展和生命存在的整体关怀。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从单纯的传授

知识的教育转向培育智慧的教育。从教学论角度出发,立足智慧新视角,

在分析知识课堂教学弊端的基础上,主张课堂应该发生转识成智的改变,

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分析智慧课堂的基本要义与内在品质特

征,结合课堂观察经典案例提出智慧课堂启智策略,已是当下育人的迫切

需求。 1.2课题的界定 1.2.1智慧 智慧是什么?其概念的不确定性、复

杂性和开放性使得我们对它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解释:“发明创造,辨析判断的能力”[1] 《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对

事物能迅速地、灵活地、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2]

以上是“智慧”的部分定义性解释,这些解释更多地表现为在解决问题时,

存在于个体身上的价值取向,即趋向于让事物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是

真、善、美在处理事物时的表现,而在教育家们眼中的智慧概念又是如何

呢?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智慧的解读也是各有视角。苏

格拉底强调:“在自我认识中,探索、寻找永恒真理,寻找最高的善——智

慧”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

慧、有完善道德的人” [3]。他把知识和道德等同起来,认为有智慧的人

必然有美德。柏拉图说:“智慧是使人完善化者。[4]洛克对于智慧的理

解是:“我对于智慧的解释和一般流行的解释是一样的,它使得一个人能干

并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他的事物,并对事物专心致志” [5]。强调的是

智慧更表现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即能明智地解决问

题。有美德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智慧。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华特海认为:“智

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的知识选择,

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6]”智慧的获得对于知识的

掌握意义重大。

整理以上文献,我们认为智慧主要包含三点:一、智慧是对人整体生命的

关怀,它促成被束缚的学习力、创造力、生命力解放,体现个体生命的价

值取向;二、智慧的动态生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经验的习得、事物

本质规律的探究、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最佳方式的解决,既源于实践最终

又高于实践;三、智慧在本课题中最值得强调的一点就是:它在看待和解

决问题时的前瞻性,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可能,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智慧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它指向人的自由发展。 1.2.2智慧课堂

由于智慧是一个内涵丰富、复杂的概念,智慧课堂的概念更难有惟一的清

晰界定。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现今对课堂的概念界定也不再那样狭义,

而应相对开放。我们认为,智慧课堂,是以智慧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

促进学生均衡全面智慧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强

调“4突出”3强化”5环节”

4突出”,即突出“转识成智”、突出“情智交流”、突出“以德润智”、突

出“智慧发展”

3强化”,即强化“课前诱思”“课堂导思”“课后激思”

5环节”,即“自学生疑,归纳导问”“创设情境,质疑驱动”“合作探

疑,展学创维”“评学释疑,拓展深入”“练习再疑,分层落实”。智慧课

堂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设计上的密度和

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智慧课堂应呈现出有意义、

有效率、有生成的丰实、真实、充实的课堂。

1.2.3智慧课堂启智策略智慧课堂的教学不同于知识课堂,其目的是为了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开发学生心智,启迪学生智慧,最重要的是促进

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关怀其整体生命的全面智慧发展。它应包括:基于师

生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的德性智慧;基于知识习得、经验积累的知性智慧;

基于规律认知、本质探究的理性智慧;基于行为反思、实践感悟的实践智

慧。智慧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智慧学生的培养需要有智慧的教

师来引导,智慧课堂的特点应该如何体现在课堂中?如何在实践层面构建

智慧课堂,进而升华到理论层面形成研究要义?智慧课堂构建的关键措施

是什么呢?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我们拟从多种路径思考启智策略,达成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超越知识课堂,重构课堂使课堂走向智慧课堂,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课程改革,专家研究的主阵地也由知识到智慧。成尚荣先生认为:

“课堂要从知识走向智慧,智慧课堂要为智慧的成长而教的” [7] 吴晓

静的《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中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

方面来阐述智慧课堂的基本理念,认为智慧课堂是要注重学生智慧的发展,

注重师生的情智交流,但整篇文章提到更多的是智慧特征,对智慧课堂的

构建的阐述薄弱,缺少实践支撑。翁光明提出建构智慧课堂的策略,即建

构“知识与人相遇”的知识环境,建构一种充满浓郁“思维文化”的课堂

环境,智慧型教师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作者笔墨较少着力于从具

体的实践层面谈如何建构智慧课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它更像一个理想

的空中楼阁。有的学者从智慧课堂的表现出发,认为智慧课堂是自主的课

堂、活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生活的课堂、趣味的课堂[8]。有的学者从

课堂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智慧课堂体现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

要多样化要充满教学智慧[9]《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展示了许多智慧课堂

教学实例,但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上如何生成即兴的教学智慧即教学机智。

1.3.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的学者们开始在东方的课

程与教学论中寻找精华,研究的方向从大的教学论转变为情境性的教学方

法,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思范梅兰,其代表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

意蕴》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研究解释教育的真正意义,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

用教学机智,使西方的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教育的本真在于

对孩子的关心,而不是知识的学习。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机

智的构成、机智的性质、机智的表现形式、机智的作用、机智的实现方式、

机智的重要性。同时,范梅兰认为:“教育智慧是知识的一种形式,然而,

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的一种关心”道出了教育智

慧的真谛所在。另外,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中明确提出了人的智能是

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智力包含8种能力,为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开发提供了

理论基础,也让教育者认识到智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给孩子们带来

的深远影响,这为智慧课堂里的善待差异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新课改给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带来了一些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对课堂教学中

存在的弊端的扭转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有很多教师是为

了改变而改变,为了生成而生成,而忘记了课堂的本质是通过教师合理的

引导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其中的原因是缺乏对智慧课堂和智慧课堂启智

策略的了解。本课题希望能从现有的课堂状态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

的经典案例来解释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智慧课堂的基本特

征,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探讨生成智慧课堂的启智策略,本研究具有理论与

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目前,关于智慧的研究较多,但对智慧课堂的研究较

课堂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拟在解释智慧和智慧课堂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智慧课堂生成的理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智慧课堂的特征表现,

最后提出智慧课堂的启智生成策略。

课程改革的兴起必然会引起课堂的改革,课堂改革的关键在对课堂的重新

建构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常常可见为了追求改革而去改革的实验课堂,教

师为了追求形式而忘了改革的初衷:为了人的智慧的生成。为了人的自由

发展。这种状况必须得到纠正。

本研究拟对现有课堂教学弊端进行深入分析并阐述智慧课堂特征,在此基

础上提出智慧课堂启智策略。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

究假设、创新之处。

2.1课题理论依据

2.1.1心理学基础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成八个部分,不能因为其中一种智能的

偏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否定,人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每个智能的表现状

以赫伯特施皮格伯格为代表的现象学派尊重课堂教学的具体性,也就是情

境性,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场生活事件,而不是知

识的单纯位移,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从多角度观察课堂。

2.1.3伦理学基础

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对生命的感悟与个体的成长。教学要促进个人

生命的智慧生长,就必须要有正确的人性主张和价值观念,需要伦理的智

慧。10】这本身就包含了“善”的取向,教师扮演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和学生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与知识的相互作

用实现自身成长。

2.2研究目标智慧课堂应以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智慧为目标;智慧学

生的培养需要有智慧的教师来引导,智慧课堂的特点应该如何体现在课堂

中?如何在实践层面构建智慧课堂,进而升华到理论层面形成研究要义?

智慧课堂构建的关键措施是什么呢?这是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我们拟从多种路径思考启智策

略,达成研究目的。

2.3研究内容

传统知识课堂的问题与反思;

在课堂目标上应是以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智慧为目标;

在师生关系上应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紧着预设,宽着生成;

在课堂环境营造上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唤醒智慧的良好环境;

在教师立场上应能起到激励、生成智慧的积极作用。

2.5创新之处

智慧课堂的教学不同于知识课堂,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

开发学生心智,启迪学生智慧,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关怀

其整体生命的全面智慧发展。它应包括:基于师生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的

德性智慧;基于知识习得、经验积累的知性智慧;基于规律认知、本质探

究的理性智慧;基于行为反思、实践感悟的实践智慧。3、研究思路、研究

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方法:文献法;课堂观察法;案例

分析法。 3.2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总体上拟为四个部分:

先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四方面来阐述知

识课堂的弊端,这些弊端要求亟需改变现存的课堂。接下来,在已有研究

基础上解读智慧与智慧课堂,并且阐述其特征。然后,依据智慧课堂的特

点分析,探究并总结其生成策略。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课堂观察及经典案例探究并总结智慧课堂启智策

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体现研究成果及价值。

课题编号:4100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001294a104357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