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手机产业吸引力分析

中国国产手机产业吸引力分析


2023年11月22日发(作者:台式电脑买什么牌子的好)

中国国产⼿机产业吸引⼒分析

⼿机作为新兴产业,在中国发展⼗分迅速,国产⼿机从⽆到有,从弱到强仅经历了⼏年的时间,但让这背后还隐藏着不少隐

患。国庆黄⾦周⼿机降价风潮的提前来临预⽰着中国⼿机⾏业⼀个时代的结束:国产⼿机创造的销售搭台,价格唱戏时代恐

怕已是最后的晚餐。

迄今为⽌,中国⼿机市场的品牌格局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阶段(1987-1995)摩托罗拉⼀枝独秀 摩托罗拉是模拟⼿机时代⽆可争议的王者,它以绝对的优势地位独霸中国⼿

机市场,并成功地将其品牌定义为⾏业代⾔⼈。

第⼆阶段(1996-2000)摩托罗拉、诺基亚、爱⽴信三⾜⿍⽴ 爱⽴信与诺基亚在摩托罗拉之后相继进⼊中国市场,并很快

形成三⼤品牌⿍⾜⽽⽴的寡头垄断格局。其他国际品牌及中国本⼟品牌也开始登上竞争舞台,并初露锋芒,但尚难以动摇第⼀

集团的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2001⾄今)⼟洋品牌诸侯纷争 爱⽴ 信江河⽇下,三星等韩国⼿机异军突起,国产品牌对既定的竞争格局发起

全⾯冲击,波导、TCL成绩不凡,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动荡与分化的特征,并孕育着重组与新⽣的希望。

⼿机产业中寻求⼀个有利的竞争地位,也就是选择竞争战略,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问题构成。⼀是从长期盈利能⼒和决

定长期盈利能⼒因素来分析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是决定该企业在这产业中相对竞争地位的因素分析。这两个问题相辅相

承、缺⼀不可。在⾮常有吸引⼒的产业⾥,⼀个企业如果选择了不利的竞争地位,依然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个具有优越

竞争地位的企业,由于栖⾝于⼀个前景黯淡的产业,从⽽也会获利甚微,⽽且即便努⼒改善其地位也⽆济于事。但是,决定⼀

个企业盈利能⼒的⾸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个产业能否具有吸引⼒,寓于以下5种竞争⼒量的归集。潜在的

进⼈者、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讨价还价能⼒、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见下图)。

潜在的进⼈者

新⼚商进⼊的威胁

讨价还价

产业竞争者(现有 讨价还价

供应商 企业之间竞争) 买⽅

威胁

替代品

决定产业盈利能⼒的五种竞争⼒量

的竞争⼚商进⼈市场的威胁限制了价格、并造成了防御成本的增加。

国产⼿机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分析

原材料的供不应求将增强供应商讨价还价能⼒

国产⼿机⾏业还属于起步阶段,仅有五六年的历史,⼤多数品牌并不具备整机的⾃主研发能⼒,很多核⼼技术还要靠进⼝。⽽

国内⼚商产量巨⼤,很多⾼端配件供不应求,这就使得原材料供应商有了更多的讨价还价能⼒。如前⼀段时间,130像素摄像

头告急,使部分⼚商不得不停产。

国产⼿机产业⾥企业的后向⼀体化趋势将降低供应⼚商讨价还价能⼒

我国⼿机⾏业经过⼀段时间的过渡,已经开始进⼊了整合阶段,国内⼚商正在⾛NOKIA等国际⼿机品牌的策略,将建⽴与其

适应的原料供应企业,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存和发展⽅式。这样的后向⼀体化降低了供应商他价还价的能⼒。

供应商企业前向⼀体化的可能,增强它们对国产⼿机⾏业的竞争⼒

前向⼀体化指⽣产企业与⽤户之间的联合,⽬的是为了促进和控制产品的需求,搞好产品营销,如国产⼚商根据客户需要,

为他们量⾝定做适合的⼿机产品和相关配件。这样不但维持了现有的客户群,还可能带来新的客户,核⼼的增长点。

4、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较低,且与国产⼿机⾏业依存度较⾼,致使它的讨价还价能⼒有所上升

⼿机类产品具有其特有的特点,其相关产品⼤多不能与其他产品相匹配。所以⼿机⼚商和供应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增

强了他们他价还价的能⼒。

总之,供应商对国产⼿机业具有⼀定压⼒,⽬前对其发展构不成⼤⼤威胁,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压⼒有所增⼤,需引起重

视。

(⼆) 潜在进⼊者的威胁分析

潜在进⼈者是指可能的新进⼈者,新进⼈者可以是⼀个新办的国产⼿机企业,也可以是⼀个采⽤多⾓化经营战略的原从事其它

⾏业的企业,试图侵⼈国产⼿机业,分割⼀定市场份额。潜在进⼈者对包装⾏业的威胁的⼤⼩取决于该企业进⼈国产⼿机⾏业

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称进⼈壁垒。新进⼈者进⼈壁垒的⾼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规模经济

现在国产⼿机企业将近五⼗家,合资或国外⼚商⼆⼗多家,国内⼿机年产量5亿部,⽽我国早已过了⼿机快速怎长的时期,现

在的年销量在6000—1亿部,可见现在⼿机已严重供⼤于求。由此可见,潜在进⼈者进⼊该⾏业存在着很⼤的风险,不论是

国际或国内企业,都会谨慎选择进⼊。

品牌障碍

⽬前⽽⾔国内⼚商的⾃我调整并不是有准备和有秩序的进⾏的,仍存在⼀些追求短期绩效忽视⽽品牌定位,或者全⾯出击从⽽

销售渠道

国内⼿机⾏业经过34年时间的市场竞争与发展,⼏⼗个⼚家的竞争到了⽩热化的程度。为争夺更⼤的市场份额,国内、国

外品牌都把重点放在了终端。对终端的建设和管理,从⽆序到有序,从忽视到重视,从单兵作战到系统化规划,逐渐发展成

熟。

现在的销售渠道很多,如:商场中⼿机专柜、运营商营业厅型、专业⼿机连锁店、⼤卖场型等等。这就给新进⼈者提供进⼈良

机,进⼈壁垒⼩。

专利及专有技术

科技发展迅速,⼿机不断推陈出新,⽽且功能趋于综合化,技术难度逐渐增⼤,对潜在进⼊者来说我已加⼤了进⼊的风险和门

槛。

() ⽤户讨价还价能⼒分析

现在⼿机⾏业明显供⼤于求,⽽且⼤部分集中在底端⼿机,⽽这部分正是国产⼿机的主要市场,所以这部分市场竞争⼗分激

烈,⽽且往往是⾃相残杀。⽤户会利⽤各企业间的竞争来增强其讨价还价能⼒。影响其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点:

1、中国的消费者消费理念⽇趋成熟

现在的消费者不再盲⽬的追求眼前的促销活动,⽽是根据⾃⼰的需要,经过横向的价格⽐较,和纵向的品牌信誉⽐较,最终才

会作出购买的决定。这是消费者的这种消费理念,使得⽣产企业更加被动,同时增加了他们他价还价的能⼒。

2、国产⼿机在品牌信誉上毫⽆优势

中国消费者有⼀个⾮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品牌⼼理,很多⼈宁愿花⼏倍或者⼏⼗倍的钱去买⼀个知名品牌的产品,⽽对⼀些

不知名品牌不屑⼀顾。所以国产⼿机在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形中⼜怎加了消费者他价还

价的能⼒。

国产⼿机企业售后服令⼈堪忧

国内品牌的⼿机在质量、售后服务⽅⾯的缺陷也是令其市场表现不佳的⼀个重要原因(返修率太⾼,反馈时间太长)。技

术、市场、价格都不占优,售后⼜差,买你⼲啥,所以这⼀点⼜增加了消费者他价还价能⼒。

()国产⼿机⾏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业内各企业都要为增强各⾃的经营能⼒⽽展开竞争,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以下⼏个因素:

1、竞争者的多少及⼒量对⽐

现在我国⼿机⾏业中共有七⼗家左右的⼿机⼚商,对于⼿机产业来说可谓数字客观,这其中还有⼆⼗多家国际品牌,包括摩托

罗拉、诺基亚、三星等⼿机巨头,所以国产⼿机企业⽣存空间狭⼩,竞争⼗分激烈。由于核⼼技术都掌握在国品牌⼿中,在与

通过以上五⼒分析可知,供应商讨价还价能⼒不强,市场增长率较快,产业替代品威胁不⼤,但潜在进⼊者障碍⼩,产业内企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613544a101401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