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计划国际大科学工程工作进展

ITER计划国际大科学工程工作进展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ITER

计划国际大科学工程工作进展

何开辉

罗德隆

陶强

芳,庞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中心

北京

100037

摘要

ITER

计划是我国参加的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项目

本文通过

ITER

组织最新管理结构

工程

制造

并以一个核心制造任务

PF6

和一个核心安装任务

TAC1

描述了

ITER

计划国际上的总体进展

;

并以中方采购包制造任务进展

国内核聚变专项研发进展和我国磁约束核聚变双多边国际合作情况描述了

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研发最新进展

关键词

ITER

国际大科学工程

进展

中图分类号:

TL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1617

2020

06-0736-05

The

Latest

Progress

of

ITER

International

Mega-Science

Project

HE

Kai-hui,

LUO

De-long,

WANG

Min,

TAO

Qiang,

YU

Fang,

PANG

Bo

(China

International

Nuclear

Fusion

Energy

Program

Execution

Center

,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

The

ITER

project

is

the

largest

mega-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that

China

has

partic

­

I

ipated

in.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progress

of

ITER

project

is

described

through

ITER's

latest

manage

­

ment

structure,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

and

in

particular

with

one

core

manufacturing

mission

(PF6)

and

one

core

assembly/installation

mission

(TAC-1)

.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R&D

on

China's

magnetic-con

­

finement

fusion

(MCF)

energy

is

also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progress

of

China's

ITER

procurement

package

manufacturing

task

,

the

progress

of

domestic

special

R&D

program

and

China'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inter-

naionalcooperationon

MCF.

Key

words

:

ITER

international

mega-scientific

project

progress

CLC

number

TL64

Article

character

A

Article

ID

:

1674-1617

(2020)

06-0736-05

1

ITER

计划总体进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计划是规模

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计划

中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美国

得到理事会批准后

总干事提出

ITER

计划从工

/

制造为重点的制造阶段向装配

安装和建造

阶段转变

并根据现阶段任务重心提出了新的治

理架构

主要包括

1

建造施工部

CNST

现阶段的核心部门

负责

IO

与各成员方执行机

DA

起完成

2025

年第一等离子体

七方三十多个国家共同参与

ITER

装置的建造和

下一步实验运行

其目标是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

能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

为下

一步核聚变能

源商业化应用探索道路鉴于其原理的相似

2025FP

所需设备

/

部件的制造

/

质量

/

经费

/

/

交付和安全存储

以及设备

/

部件的装配

装直至调试准备就绪

主要工作包括

ITER

托卡马克综合楼和现场设施的组装和安装

CNST

由主机建造司

堆工建造司和施工管理办

受控核聚变能又被称为

人造太阳

是全

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

致力于照亮人类未

来的理想终极能源

1.1

ITER

国际组织最新管理结构概况

ITER

国际组织

IO

成立于

2007

10

公室组成

2

科学运行部

SCOP

该部门致

力于与国际聚变界的科学和技术单位

专家接

负责调试和联调

2025FP

运行所需的设备

/

第三任暨现任总干事伯纳德

比戈

Bernard

Bigot

的新一届任期从

2020

3

月开始

去年

收稿日期

:

2020-10-24

部件和系统

负责已经在

ITER

现场安装的所有

设备和系统的运行

保存和维护

SCOP

参与国

作者简介

何开辉

1972

,

,

四川营山人

,

研究员

,

博士

,

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现从事

ITER

计划项目管理和中方采购包工

程管理工作

E-nail

****************

736

Art

人造太阳

际托卡马克物理活动

激励

ITER

科学家成员网

ITER

运行网络和访问学者计划等活动

SCOP

设科学

控制与运行司

下设科学处

设备的要求

4

事业管理部

CORP

该部门

ITER计划提供支撑和资源协调

包括财务资

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和外部供应资源

并按照

ITER

理事会批准的章程负责项目绩效管

制处和运行处

3

工程管理部

ENGN

):

部门主要负责系统集成和设计固化

它与各方

DA

一起通过分阶段方法

负责

2025FP

后至

CORP

由项目控制办公室

财务与采购司

人力资源司和信息技术处组成

除了以上四个部

ITER

组织还专门设立了安全和质量司

干事办公室及内部审计处

独立向总干事汇报工

1

ITER

组织最新管理结构

已于

2020

1

1

日起正式实施

2035

年满聚变功率运行期间所需安装的设备

/

件的设计与制造的持续工程活动

在未来几年

其主要工作范围除了整个项目的配置管理

设计

和施工

物理和功能集成

还包括固化设计

督制造

配合

2025FP

至满聚变功率期间所运行

1

ITER

国际组织最新管理结构

Fig.

1

ITE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rom

1

s

Jan.

2020)

1

2

ITER

国际组织项目管理进展

IO

和各方

DA

致力于实现

2025FP

通过优

化建造施工策略

RCS

科学监控项目进度

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长期以来

项目自身各方面

的复杂性及众多关键部件首次研制

Firstofa

制造交付以及楼宇建设

现场施工

主机安装方

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展现了

同一个

ITER

One

ITER

Tam

的团结协作精神

2020

6

总干事在第二十六届理事会

IC-26

会议上全面汇报了

RCS

实施进展

方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以及实现

2025FP

相关任

务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②

报告指出

ITER

Kind

FOAK

的特性为项目推进和进度控制带

来了持续的

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新冠肺炎

疫情

COVID-19

在全球范围的蔓延更对

ITER

项目的实施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IO

及各成员方政府

执行机构以及采购包制造任务

项目实现

2025FP

的相关任务完成率近

70%

件制造及现场施工方面均取得了关键进展

托卡

马克大厅与装配大厅之间的重型吊装机械工程已

承担单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面对不利局

在理事会轮值主席

科技部核聚变中心罗德

隆主任的全面指导下

伯纳德

比戈总干事的统

2020

3

月完成

由韩国承担的首个真空室

VV#6

部件已于

2020

5

月完成制造工作

并于

7

月运抵

ITER

现场

环向场线圈(

TFC

方面

日本及欧盟各自承担的首个部件

#12

#9

均已于

4

月交付运抵

ITER

现场

日本承

737

筹协调下

ITER

项目上下团结协作

紧密配合

ITER

理事会关键里程碑

ICM

FOAK

部件

担的第二个部件

#13

也已完成制造任务并启

极向场线圈

PFC

方面

由中科院等离子

体物理研究所

ASIPP

通过国际竞标承担的欧

6

号部件

PF6

也已于

6

月顺利运抵

ITER

现场

这些里程碑进度位于项目关键路径上

大部分都是

FOAK

部件首个交付

对掌握规律

,

提振信心意义重大

这些瞩目成绩的取得体现了

ITER

成员方政

府的持续支持

IO

和各方

DA

疫中

的顽强拼

搏以及设计

制造

生产

测试

检验

包装

运输

交付

存储全链条项目生命周期

PLM

管理能力

技术瓶颈的不断攻克

各方面经验的

积累

使得项目进度的成熟度

项目管理水平显

著提高

然而

,由于个别成员方现金贡献拖欠

个别产品质量问题的持续涌现

,

以及

COVID-19

的深度影响

必将对项目总进度

总经费带来较

大的不确定性

这需要

IO

与各方

DA

更加紧密

合作

直面疫情影响

力挽狂澜

继续在采购包

部件制造和施工装配方面集中全部力量

在严格

的技术要求下使项目保持强劲推进的势头

努力

实现项目早日竣工

1.3

PF6

线圈进展

2020

6

26

,

ASIPP

承接的

ITER

向场

6

号超导线圈

简称

PF6

线圈

运抵

ITER

现场

PF6

线圈主要功能是建立

ITER

置所需的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位形

属于极具有

技术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其外径

11.5

m,

2.

5

m

总重近

400

t,

是关系

ITER

装置正常运

行的最重要线圈之一

,

也是目前国

际上研制

成功

的重量最大

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

该采购包最

初由欧盟承担

但由于研制生产严重超期

IO

认可

,

2013

年紧急组织对

PF6

线圈研制生产

任务进行国际招标

最终

ASIPP

竞标成功

,

实现了我国承接

ITER

大型超导线圈项目制造的

最初意愿

同时

中方国内单位通过公开竞标方

式承接其他成员

方实物贡献项目

的做法

也开创

ITER

计划实施期间成员方间任务合作的新

模式

PF6

线

对诸多技术风险

严苛的产品测试要求以及

CO

­

VID-19

全球大流行等特殊情况

坚持对产品技

质量的极致追求

齐心协力

从严要求

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面实现国产化

一次性

通过

ITER

国际组认证

制造合格率达到

100%

最终

PF6线圈生产制造的圆满完成和顺利交

738

,

为实现

ITER

计划

2025FP

奠定了重要基础

,

也让

中国方案

中国制造

更加深入地应

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管理中

同时

我国也藉此

掌握了大型超导磁体制造的系

列核心技术

成功

打破技术壁垒

发展和完善了国内聚变工程领域

超导磁体的制造标准及相关规范

为我国未来工

程聚变堆超导磁体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实践基

也进一步拓展了中欧核聚变能源领域合作的

深度和广度

1.

4

TAC-1

安装进展

经过艰苦努力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

公司牵头的中法联合体

包括中核二三公司

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等离子体所和法国法马通

公司

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成功中标并于

2019

9

月与

ITER

国际组织签订

ITER

主机安装一

号合同

TAC-1

这为我国进入欧洲核能领域

的工程建造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

也为我国后续

自主建造聚变反应堆奠定了基础

ITER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反应堆实

验工程

是典型的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三新

工程

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超过

了已经大量建造运行的裂变反应堆

TAC-1

装工程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其重大的技术挑

战包括大尺寸和

/

或大重量部件吊装

高真空或

超高真空部件安装

超导部件装配和连接等

TAC-1

安装标段工程是

ITER

托卡马克装置最重

要的核心设备安装工程

其重要性相当于核电站

的反应堆

人体的心脏

主要工作是为杜瓦结构

的安装以及杜瓦结构和真空容器之间所有系统的

安装

杜瓦底座是

ITER

托卡马克装置

心脏

安装工作的第一个重大组件

是托卡马克装置所

有重要设备的基础

承担着重要安全屏障的作

其安装精度

进度都对主体结构及重要部件

安装产生重要影响

属于

ITER

项目进度中的

黄金节点

TAC-1

第一个重要工程节点

除了技术上的难度

还不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

情考验

在严峻挑战下

中法联合体一手抓疫情

防控

一手抓安全生产

,ITER

重达

1250

t

的杜

瓦底座于

2020

5

28

日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

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

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

完成

正式拉开了

ITER

主机安装的序幕

伯纳

比戈总干事在吊装现场的讲话中再次重申了

杜瓦底座吊装的重要意义

并充分肯定了此次吊

装的各项准备工作

IC-26

,

理事会主席和

各方政府代表团团长都对包括杜瓦底座成功安装

在内的重大项目进展表示祝贺并赞赏在总干事统

筹协调下为推进项目实施的艰辛努力

2020

7

28

,

ITER

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隆重

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

国际热核聚

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

好愿望

计划实施以来

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

这个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

与国际同行

齐心协力

为计划的顺利推进高效率中国智慧和

中国力量

十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证

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

2

ITER

计划专项国内进展

2007

,

国务院批准设立

ITER

计划专项

,

代表我国对外履行

ITER

计划

联合实施协定

的承诺和对内开展磁约束核聚变能源研发的双重

任务

2.1

ITER

计划中方采购包进展

截至2020

年上半年

环向场超导导体

正场及磁体馈线超导导体

极向场线圈超导导体

和高压变电站材料四个采购包已完成所有生产和

交付任务

总体来看

中方采购包合同采购高峰

期已过

功能型采购包设计工作陆续完成

部分

已启动制造与集成任务的采购

其中辉光放电

GDC

采购包临时电极和电源及控制系统和气

体注入

GIS

采购包阀门箱及控制系统两个功

能型采购包的初步设计评审已完成

并进入最终

设计评审阶段

诊断采购包也处于类似阶段

于认证和生产准备阶段的任务不多

仅矫正场线

馈场线圈和第一壁采购包有这方面任务

制造交付方面

今年仍处于高峰阶段

馈场线

磁体支撑

电源变压器和安装辅件

GIS

合管道和诊断等采购包持续交付中

馈场线圈

购包是结构复杂

类型繁多

目前处于制造和交

付的中坚阶段

矫正场线圈采购包持续开展制造

和验收

并于

9

月开展启运仪式

磁体支撑

GS

采购包总体制造任务完成

90%

95%,

计年内交付完毕

屏蔽模块

SB

持续开展锻

件制造和模块加工制造工作

在采购包制造任务

实施过程中

有个别采购包受中美芯片禁运影

制造和测试任务晚于预期

但最终靠自主研

发完成了制造任务

由于

ITER

计划的

FOAK

特性

中方多个采购包时常出现设计变更

导致

项目进度的不确定

中方采购包任务总体实际完

成量达到

71.

24%

十多年来

中方

ITER

计划稳步实施

得到

Art

人造太阳

ITER

组织和部分成

方的

认可

方开

了一系列研发创新

攻克了很多关键技术难关和

卡脖子技术

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制造经验

带动

了众多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很多领域填补了国内

空白

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还为

各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综

合国力

通过知识产权的积累和核聚变专项标准

的制定

为我国下一步自主研究聚变堆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2.2

ITER

计划国内研究专项进展

ITER

计划国内研究专项的目标

不仅要使

我国能在

ITER

装置建成后掌握其主要技术

要在运

ITER

还要加强聚变物理基础研究和人

才培养

期能逐步独立开展核聚变能示范堆的设计和

研发

在国内研究方面

,

ITER

计划专项为例

,

2008

年中心成立以来

支持的国内磁约束聚

变研发项目多达

160

总经费约

52

亿

来自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华中

科技大学等

48

家科研院

所和

计承担了

600

多个课题研究任务

加入

ITER

计划以来

我国在磁约束核聚

等离子体物理科学

工程和材料技

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在等离子体辅助加

热和

流驱动模拟

边界等离子体理论和模拟

等离子

体湍流输运和不稳定性研究

计算机模拟程序

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高负载遥操作

样机制备

中性束注入

全钨偏滤器研制等方

面实现了开创性的突破

在材料工程领域

国导体采购包中的低温超导股线实现

100%

发能

壁使用的高纯铍材制造技术与美国同处于国际

领先水平

针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科技部组织

专家提出了

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发展路线图

基于

ITER

技术路线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验

堆示范堆原型堆的技术跨越

目标在

21

30

年代

建成

200

MW

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

CFETR

3

,

ITER

形成互补

将是世界

首个可以发电的聚变工程示范堆

重点围绕聚变

堆稳态运行和氚自持等未来聚变堆最重要的科学

技术问题开展科学实验

21

世纪

40

年代完成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升级

开展

1000

MW

的稳

739

态示范堆相关的科学工程实验研究

21

世纪

50

年代开展中国聚变示范原型堆的建设和科学

工程实验研究

为独立自主的发展一条适合我国

国情的聚变能发展计划奠定坚实的科学技术

基础

CFETR

设计工作开始于

2011

磁约束聚

变堆总体设计组的

统筹协调

下于

2014

年完

成了

工程概念设计

目前

正在开展

CFETR

工程设

并完成了相关的热室

建筑布局

厂房结构

和基建设计

ITER

相比

CFETR

在科学问

题上主要解决燃烧等离子体的稳态控制

氚的循

环与自持

聚变能输出等

ITER

未涵盖而未来聚

变电站必需的内容

在工程技术与工艺上重点研

究聚

ITER

不能开展的工作

2017

11

ITER

年回顾与展望会

来自

20

多个国家的

40

位国际磁约束核聚变专家联合签署了

北京聚变

宣言支持中国聚变能源发展

支持中国牵头

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CFETR

宣言

:

过去十年中国核聚变事业不断拓展且飞速进步

,

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国核聚变学界

的不懈努力以及活跃的国际合作

中国正在发展

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CFETR

,

旨在建起

ITER

和未来核聚变电厂之间的桥梁

CFETR

将为世

界提供关键的能力

以开发和实验未来商用电厂

所需的关键元素

十年来

我们锻炼了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

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锤炼了一支具有国际大科学

工程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磨炼了一支深谙

国际交流谈判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在国际职员方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

ITER

组织中方职员

由初期的

16

名增至现在的

85

跃居除欧盟外

六方之首

国际职员比例由早期的

4%

稳步曾至

目前的

9.4%,

远超排名第二位的美国近

4

个百

分点

中方职员遍及

ITER

组织所有部门

是支

ITER

国际组织日常运行的重要力量

这也进

一步说明了我们国内和国际人才培养两手抓取得

了实际效果

聚变产业的系统化发展离不开配套标准体系

建设

2008

年开始

我国开展了核聚变专项标

准研究工作

并建立了核聚变标准体系

2017

年以来已正式发布了两批

40

多项核聚变采购包

专项标准

目前标准编制意向多达

100

国家

核能标准化委员会核聚变分委会的建立呼之

欲出

740

2.3

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双边多边国际合作

进展

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能研发国际合作方面成

效显著

中国先后与美国

日本

韩国

ITER

组织

欧盟

俄罗斯

法国签署了核聚变双边多

边合作协议

同时还加入了国际能源署多个实施

协议

中国在国际核聚变界的主流国际会议中扮

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声音响彻国际舞台

2020

中方担任

ITER

理事会轮值主席

,

一方面以担任

ITER

理事会轮值主席为契机积极

深度参与

ITER

国际组织治理和项目管理

提升

管理能力和水平

为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工

程和大科学计划积累经验

同时

持续加强国内

核聚变研发力度

CFETR

为基础

践行中国

磁约束聚变能发展路线图

按部就班推进下一步

示范堆和原型堆的建设

3

结束语

ITER

计划欲实现的核聚变能具有资源丰

环境友好等特点

是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

的能源问题

环境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终极能源

然而

ITER

计划的国际性

工程性和

复杂性决定了其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经过十多年

的参与和实施

我国以此为契机提升了国际组织

治理能力

发展了国内学科研究

培养了

人才队

大力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解决了众多卡

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为我国科技强国的创

新目标注入强大的动力

2020

7

28

ITER

计划重大工程安装

启动仪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强调

当前

,

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

人类

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前行

共克时艰

中方愿意继续同各方加强科研交流合作

合力

破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

推进全球科技创新

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做

出新贡献

我们聚变人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

续做好

ITER

计划下一步工作

,为实现中国梦

,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ITER

计划联合实施协定

[S]

.

[2]

ITER

组织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系列文件

[S]

.

[3]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CFETR

系列设计文件[S]

.

责任编辑

高树超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754690a250922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