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发(作者:)
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作者:袁芳芳 章洁 吴寒
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3期
摘要:分析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现状及传承方式,归纳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的特点,探讨
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的创意产品设计策略,并以案例和设计实践的方式展示基于邵阳布袋戏木
偶艺术特点的产品创新设计,可以尝试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角度解决邵阳布袋戏文化传承中
遇到的困难,为邵阳布袋戏文化传承提供方案。
关键词: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创意产品;玩具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2019年大学生SRIP一般项目“基于邵阳布袋戏木偶元素
的玩具产品开发研究”(SYS2019019)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技艺面临着各种网络潮流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作为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布袋戏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与当前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
距,加上布袋戏一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出现了人们对布袋戏的不了解、没兴趣的情
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年轻人难以静心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技艺。布袋戏艺人难以保证基本
生活收入,缺少足量的经费去推广邵阳布袋戏。目前,市面上布袋戏周边产品包括布袋戏木偶
动画、布袋戏的道具、布袋戏文化纪念品、布袋元素的各类旅游商品等,对邵阳布袋戏文化传
承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目前产品创意性不足,缺乏对布袋戏文化要素的深度挖掘
和对布袋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创造性设计开发。
一、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现状及传承方式分析
(一)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概述
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原始布袋戏,邵阳布袋戏演出全靠艺人一人用手、脚、口、舌灵活调
度来完成,它本质上是戏剧,艺人需要对演绎的戏曲有深度的理解,要掌握人物的特点、年代
感,这样才能够表达出真正的内涵。在湖南省邵阳县白竹村,刘姓家族一直以邵阳布袋戏讨生
活,并且一直保留着布袋戏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风格和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
值取向,能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1]。
(二)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传承方式分析
几百年来,邵阳布袋戏一直遵循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族传承模式,而这一模
式主要包括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和文本传承三种传承方式。这三种传承方式是随着艺人的知识
水平提升陆续产生的,尽管家族传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始布袋戏艺术形态,但是由于
在邵阳布袋戏火爆民间的时候,家族传承模式对于其后续扩展性发展存有局限,导致布袋戏与
社会脱节,以致于年轻人对布袋戏不感兴趣,更不愿意学习布袋戏,甚至于邵阳本地年轻人都
不知道我国有邵阳布袋戏这一传统文化,邵阳布袋戏在发展和传承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
验。从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可以从影视动画、实用产品等方面人手,比如最近故宫文化热度持
续上涨,原因在于《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100》《故宫新事》《上新了故宫》等纪录片,
将历史背后的故事从修复师、文物、流量明星等不同媒介进行传播,再加上设计出一系列故宫
文创“网红”产品,在互联网上“不正经”起来的故宫让年轻人喜欢并嗨起来了。
(三)我国布袋戏文化创意设计应用推广
文化创意设计是以现代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形式为载体,推广和传承特
色传统文化艺术,并在浓缩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设计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的
创新性产品。对于布袋戏文化传承而言,现代化的产品可以将布袋戏文化元素与用户生活需求
结合,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布袋戏文化。目前,被人们所熟知的关于布袋
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应该是台湾霹雳布袋戲,凭借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霹雳布袋戏电视
剧而拥有着百万忠实戏迷[2]。因为有电视剧积累的群众基础,设计了有关霹雳布袋戏的周边
系列产品,受到年轻一代的广泛关注。其中霹雳布袋戏戏偶玩具造型完美地将传统艺术的审美
元素和现代的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并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是其周边产品深受青年人喜爱、
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这也说明了将传统艺术与创新理念相融合运用到产品上是可行的,传
统文化创意产业也能够永续发展。
二、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特点
(一)人物角色造型特征
布袋戏中的角色造型和玩具产品的外观都是吸引用户眼球的关键,一个个性鲜明的造型设
计不仅能表现其木偶戏中角色性格,还能让用户印象深刻。邵阳布袋戏中的人物角色主要有
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人物的造型构造主要由木偶头像、戏袍组合而成,再加上兵器道
具和动物道具等构成整个布袋戏剧目角色配制[3]。每个角色的个性特征大都是通过头像的不
同表现形式来展现的,这些表现方法与人物化妆大致相同,此外布袋戏木偶头像部分与戏袍部
分是可以分离的,木偶头部是可以一物多用的。
(二)木偶操作表演
在表演布袋戏时,艺人独自一人在幕后包打包唱。邵阳布袋戏所用的道具都是艺人用一根
扁担挑起走在路上,演出时展开一个用蓝粗布搭建的临时戏台,一个装木偶的麻布袋,以及一
条特制的长板凳,艺人坐在几个长棍撑起的布袋下的长板凳上操作,脚踩踏板和绳子控制踏板
及绳子另一端的锣声,手部操作木偶及木偶腿部[4]。
(三)木偶制作工艺
邵阳布袋戏木偶制作工艺流程大致为粗雕木胚、细雕脸部五官、扑粉打底、勾勒脸谱、着
色、附上清漆等[5]。为了展现木偶角色人物五官动态变化,需要对木偶人的头部进行相应设
计,用户可以用食指或中指摇动操控木偶人像的眼珠和下巴。木偶头的制作部分完成之后,再
装发须头饰以及其他类似武器等装饰,最后粘合缝制设计好的角色服装,这全程的制作工艺是
布袋戏宝贵的文化,是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的。
三、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一)形象延续
在对调研资料、采访数据以及现有邵阳布袋戏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整合及综合分析
后,笔者发现将布袋戏与玩具产品结合可能会成为挽救布袋戏的一个突破口。对于邵阳布袋戏
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而言,需要玩具产品这一新潮有趣的载体来软化文化本身给人的“老
土”“庄严”等刻板印象。通过将古老布袋戏剧目中动物形象(老虎、白马等)、人物配件以及
36个木偶人物形象中识别特点进行保留,再加入可爱有趣的元素进去,吸引用户主动去了解
邵阳布袋戏这一传统文化。
(二)功能创新
通过采用网上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笔者发现市面上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相关文创产品只
是停留在对外观的借鉴模仿和对角色形象的套用层面上,缺乏功能创新和自身文化底蕴的发
掘,并没有表达出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原有的本土文化特色。如若将交互这一概念与邵阳布袋
戏木偶艺术元素相结合,如将木偶制作工艺步骤、木偶手部操作等轉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潮
方式,之后融入到布袋戏木偶艺术相关文创产品中去,既能保存布袋戏艺术原有的文化特色,
同时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达到文化传承发展的目的。
(三)人机交互邵阳布袋戏的文化核心在于木偶制作和木偶表演操作,设计产品所结合的
文化元素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人手,如设计一款基于AR技术练习手套玩具将整个戏剧表演情节
虚拟化,通过用户手部操作进行相应情节演绎,通过可以起到技艺教授和文化普及的效果,或
者根据木偶制作工艺中人物上色这一步骤进行不同方式转化,使用户在为角色上色时了解不同
角色个性表达与五官形态和色彩等的关系。
四、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青少年玩具设计案例
(一)用户定位
青少年正处于人们自我思想形成阶段,思维活跃、性格冲动且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
响。现如今,网络“快餐文化”的泛滥严重影响到中国未来的主力军——青少年的成长,通过对
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的重新设计,让青少年主动去了解邵阳布袋戏文化并给予青少年平台,让
其参与到邵阳布袋戏文化传承创意征集中,扩大邵阳布袋戏艺术创意产品开发渠道。
(二)方案设计
1.形象故事化
效果见表1(文中图片均由笔者绘制)。本方案提取布袋戏经典传统剧目《三国演义》中
的三个代表人物:关羽、刘备、张飞进行邵阳布袋戏艺术元素相关玩具产品一代开发设计,之
所以选择这三个人物为第一代玩具产品开发设计,在于这三位人物的国民度很高,可以通过这
三个角色自带的“流量”获取到一定的关注,同时围绕在这三位中耳熟人详的故事情境让青少年
不会因为丝毫不了解而产生抵触心理。
2.操作表演化
整套玩具由木偶头部、贴纸以及麻布练习手套3个部分组成。本设计适当弱化木偶戏袍部
分,着重强调传承木偶头部的相关文化知识,该玩具木偶头部保留原本布袋戏木偶核心结构,
运用食指进行操控头部,拇指和中指配合操作麻布练习手套来完成表演手法。
3.形象贴纸化
本设计将邵阳布袋戏木偶头部制作中的上色这一步骤以贴纸的形式进行呈现,用户可在贴
纸中了解邵阳布袋戏木偶人物角色个性如何通过五官进行展现制作的,最后用户将麻布练习手
套套到手上进行娱乐玩耍,深度了解邵阳布袋戏戏曲故事要讲述完整生动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邵阳布袋戏的特色在于木偶的手部动作,同时木偶形象的妆容造型也是特色之一。将布袋戏手
部动作和妆容造型与青少年玩具产品结合,能提高邵阳布袋戏文化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度。
五、结语
基于邵阳布袋戏木偶元素进行玩具产品的开发研究是通过对布袋戏木偶文化的研究,结合
当今社会的审美情趣,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的表现及应用形式进行探索,
选择青少年这一群体作为目标用户,通过对青少年人群的喜好及相关玩具产品的分析研究提出
的传承和发展邵阳布袋戏文化的一个解决方案。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社会和市场的力量,
加强对邵阳布袋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和开发,使其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理解,推动
大众对邵阳布袋戏的认知是保护邵阳布袋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邵阳布袋戏以及我国其
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海潮.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模式之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1(6):30-36.
[2]郑烁.从霹雳布袋戏略看台湾布袋戏发展[J].艺术科技,2013(3):128.
[3]吕琼.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与动画结合的可行性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3.
[4]姚文凭.邵阳布袋戏中的民间元素在木偶动画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
(1):92-93.
[5]汪碧波.纯朴拙雅的邵阳布袋戏木偶艺术[J].装饰,2009(3):118-119.
作者简介:袁芳芳,湖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章洁,湖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吴寒,湖南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实习编辑:张文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519663a246204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