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在国际教师教育专业期刊发表SSCI论文的比较研究

两岸三地在国际教师教育专业期刊发表SSCI论文的比较研究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两岸三地在国际教师教育专业期刊发表

SSCI论文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20年第04期

摘 要:本研究收集了截止2019年10月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发表的所有教师

教育研究SSCI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发现如下特征:总量呈增长态势,香港地

区在数量上占据绝大比例,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大陆在2010年以后,开始在数量上

取得较快增长。两岸三地的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主要以在职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

定量、定性、或混合的实证研究范式,多为横向研究设计。研究内容覆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

心理、教师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范生培养等领域,且绝大多数文章研究本地区内的

教师教育问题。基于研究结果,论文讨论了我国大陆教师教育研究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两岸三地;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7-0025-05

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收录各领域的世界顶级期刊,在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中的作用,

近年来逐渐受到肯定与重视,因此,SSCI论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成果的水平。一些学

者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了我国教育研究国际论文的发表情况,试图为中国知名大学打造世界

一流教育学学科提供参考。如涂阳军等比较了1998—2016年SSCI教育学论文的被引数,发现

中国大学的教育学论文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

种差距在加剧[1]。李云星等分析了2000—2015年SSCI教师教育类论文的分布特征、研究前

沿和知识基础,发现中国大陆的教师教育研究缺乏国际化研究机构、研究团队和相对聚焦的研

究主题。这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比较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在国际教师教育SSCI期刊的发

文情况。与过往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首先,本文统计了国际教师教育SSCI期刊上(自创刊

以来)所发表的历史上所有来自两岸三地的文章,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两岸三地教师教育研究

国际化的情况。其次,本文聚焦母语而非英语,且着眼于两岸三地教育系统有所不同,侧重为

推进我国大陆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提供参考与建议。最后,本文还从纵向上分析各地区

发文情况,以了解其历史发展变化。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汤姆森路透201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涉及教师教育的专业期刊共6本。其中,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由Sage公司出版发行,是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的会刊,位

于JCR分区一区,2018年影响因子达到3.26,在全部教育类238份期刊中排名第12位,是教

师教育类专业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由Elsevier公司出版

发行,同样位于一区,2018年影响因子2.41,排名第31位;《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Taylor & Francis公司出版发行,是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会刊,位于三区,排名第

140位;《Teachers College Record》由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发行,位于三区,排名第163

位,较2016年的第109位显著下降;《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由Taylor &

Francis公司出版发行,是澳利大亚教师教育协会的会刊,位于三区,排名第164位;《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是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教师教育司的官方杂志,专注于特

殊教育教师的相关研究。

使用Scopus数据库检索以上国际教师教育专业期刊,选取的时间段为创刊以来至2019年

10月,仅保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来自两岸三地的文章,最后保留145篇文章用于进行随后

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迄今为止未发表过来自两

岸三地的论文,因此未统计在内。作者首先对文献数量、作者、机构、地区等进行描述性分

析。随后,利用VOSviewer软件对这些文章的关键词进行了频次分析,并绘制出关键词地

图,以分析这些文献中的热点研究主题。

二、比较结果与分析

从论文数量上看(图1),截止2019年10月,两岸三地共发表教师教育SSCI论文145

篇。其中,香港地区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共8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57.9%,比其他三个

地区加起来的论文数量还要多。中国大陆共发表29篇(占20.0%),台湾地区发表28篇(占

19.3%),澳门地区发表4篇(占2.8%)。

从论文发表趋势看(图2),两岸三地的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大中华地区第一篇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发表于1967年。香港地区的教师教育SSCI论文数

量在2007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增幅,并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以来,增幅显

著高于其他三个地区,领先幅度有扩大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研究

SSCI论文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表数量相對较多,然而自2012年以来,与其他三个地区相

比,增长趋势并不明显。澳门地区2013年开始有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出现,2017年以来

每年1篇,虽然起步稍晚、数量不多,但反映澳门地区的教师教育国际化研究团队已经初步形

成且开始有较稳定的产出。

以下单独分析大陆地区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增长趋势。大陆地区的第一篇教师教育

研究SSCI论文发表于1986年,作者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檀仁梅教授,论文题目《Recent

Chinese innovations in teacher education》[3],刊登于《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随后,

直到2007年,中国大陆才出现第二篇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作者是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王维

平教授,论文题目《Evaluation of 2+2 alternative 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gram in

Shanx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刊登于《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4]。2010年

出现第三篇。大陆地区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数量的显著增长开始于在2012年,除2014年

没有论文发表外,总体增长速度很快。由图2可见,相较于台湾地区,我国大陆地区虽起步不

早,但是近十年发展较快,目前大陆地区的SSCI论文总数已经略高于台湾(见图1),但与

香港比较,在数量和增速上还有一定差距。

图3列出了两岸三地发表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最多的机构。两岸三地中,香港高等教

育的国际化程度最高。香港地区的三所大学位列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发表总数的前三位,

香港教育大学共计发表38篇,名列榜首,反映其在大中华地区教师教育研究的领先地位,香

港大学共计发表28篇,香港中文大学共计发表16篇。按照2018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教育专

业排名,香港大学位列第7位,香港教育大学位列第9位,其世界排名显然与高水平论文的发

表数量与质量存在一定關系。澳门大学共计发表4篇,排名第4位,考虑到其教师教育研究团

队的国际化程度,预期未来发文数量排名仍将上升。

大陆地区,北京师范大学共计发表7篇,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并列第4位,是中国大陆教

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产出数量最多的机构,反映其在内地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成果产出方

面处于领先位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归属机构则较为分散,

侧面反映出内地教师教育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成果产出水平整体偏低,力量并不聚集,在中国人

文社科研究国际化水平普遍偏低的背景下,亟需着手组建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团队并凝聚力量。

进一步分析两岸三地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可以发现: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包括师范

生,英语、数学、科学、特殊教育等专业的在职教师,且大多数研究以在职中小学教师为研究

对象。在研究方法方面,除2000年前的极少数文章以理论思辨为主,2000年后的SSCI文章

均采取了实证的研究范式,分析过程及结果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其中以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

法为主,少数文章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此外,绝大多数文章采取了横向

研究设计,仅有少数几篇文章采取了纵向追踪研究设计;在研究内容与研究主题方面,热门研

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范生培养等几

大主题。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知识的测量与发展、专业学习社群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影响、反思性学习等。涉及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包括情绪的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

究、教师身份认同、效能感、幸福感、从教动机等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等,且多以定量研究为

主。涉及师范生培养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实习对师

范生的影响等。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从教师视角研究教学过程或课程建设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评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最后,绝大多数文章研究区域

内的教师教育问题,极少数文章研究世界教师教育问题,且多为外籍教师完成。图4为利用

VOSviewer软件分析得到的两岸三地教师教育SSCI论文高频关键词图谱。

三、结论与对策

总结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两岸三地的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总量呈

增长态势,香港地区在数量上占据绝大比例,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香港地区的三所大学位

列论文发表总数的前三位,其中香港教育大学是大中华地区发表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论文最多的

教育机构。中国大陆虽早在1986年就产生了第一篇教师教育SSCI论文,但直至2010年以

后,在数量上才取得较快增长。两岸三地的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主要以在职中小学教师为

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定性、或混合的实证研究范式,多为横向研究设计。研究内容覆盖教师

专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范生培养等领域,且绝大多数文章

研究本地区内的教师教育问题。

我国的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以增强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国

际话语权,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04 年 1 月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

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

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5]。意见明确指明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方向。国家

社科基金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宗旨,就是帮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

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

道,旨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增进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学术。具体到学校政策层面,

SSCI论文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社会科学类学科绩效评价中越来越受重视。各个学校的情况毕竟

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那些将国际化作为发展方向的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则有必要借鉴学习国际

一流教师教育研究机构的经验。在评价考核或职称晋升等政策文件的制定方面,发挥政策导向

与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将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教师教育期刊上,更加突出国际化研究成果

在科研评价中的权重。

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同时,有必要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采取国际化

的研究范式。在选择研究问题上,一方面,教师教育研究为解决我国教师教育所遇到的“本土”

问题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有必要选择一些不同文化地区所共同面

对的教育“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为国际教师教育界贡献中国知识与经验。在理论基础上,需重

视和明确心理学、学习科学、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础作用。情境、社会认

知学习理论、专业行动理论、社会文化心理理论、实践共同体理论等在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中获

得广泛认可和应用[2],新的教师教育理论也不断涌现,国内教师教育研究者有必要学习和利

用,以便在与国际同行的对话中取得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发展与完善中国特

色的教师教育理论,并积极向国际推介,不断扩大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绝大多数的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论文均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因此经验

总结式的,或纯思辨的、缺乏证据支持的研究论文在投稿到国际教师教育期刊时,接受的可能

性变得很小。这提醒后来的教师教育研究者,有必要结合研究者个人兴趣与所长,选择规范严

谨的研究方法,如扎根理论、叙事研究、个案法等定性的研究方法或以调查实验等方法为主的

定量的研究方法。

一流的学科重点在于一流的教师队伍。有必要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建设国际

化的教师教育研究团队。与港澳台相比,中国大陆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更侧重于培养职能,高

水平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力量薄弱且分散[2]。从香港的教师教育研究看,部分研究成果是由母

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所发表,且相当比例的研究成果有外籍教师参与。这为建设我国大陆教师

教育研究队伍提供了思路:有必要引进有较高水平特别是正处在学术上升期的外籍教师教育研

究学者,从而有助于快速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除西方发达国家或港澳台地区

外,也可响应国家政策,从一带一路沿线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土耳其等)引

进。另一方面,通过外籍学者与本土学者的合作,又可以促进本土教师的成长与提高。中国大

陆的教师教育研究团队有必要加强与国际一流教师教育团队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国际一流专家

学者前来讲学,同时派遣年轻教师赴国际一流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学习深造,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研究。

图3列出了两岸三地发表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最多的机构。两岸三地中,香港高等教

育的国际化程度最高。香港地区的三所大学位列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发表总数的前三位,

香港教育大学共计发表38篇,名列榜首,反映其在大中华地区教师教育研究的领先地位,香

港大学共计发表28篇,香港中文大学共计发表16篇。按照2018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教育专

业排名,香港大学位列第7位,香港教育大学位列第9位,其世界排名显然与高水平论文的发

表数量与质量存在一定关系。澳门大学共计发表4篇,排名第4位,考虑到其教师教育研究团

队的国际化程度,预期未来发文数量排名仍将上升。

大陆地区,北京师范大学共计发表7篇,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并列第4位,是中国大陆教

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产出数量最多的机构,反映其在内地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成果产出方

面处于领先位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教師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归属机构则较为分散,

侧面反映出内地教师教育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成果产出水平整体偏低,力量并不聚集,在中国人

文社科研究国际化水平普遍偏低的背景下,亟需着手组建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团队并凝聚力量。

进一步分析两岸三地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可以发现: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包括师范

生,英语、数学、科学、特殊教育等专业的在职教师,且大多数研究以在职中小学教师为研究

对象。在研究方法方面,除2000年前的极少数文章以理论思辨为主,2000年后的SSCI文章

均采取了实证的研究范式,分析过程及结果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其中以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

法为主,少数文章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此外,绝大多数文章采取了横向

研究设计,仅有少数几篇文章采取了纵向追踪研究设计;在研究内容与研究主题方面,热门研

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范生培养等几

大主题。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知识的测量与发展、专业学习社群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影响、反思性学习等。涉及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包括情绪的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

究、教师身份认同、效能感、幸福感、从教动机等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等,且多以定量研究为

主。涉及师范生培养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实习对师

范生的影响等。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从教师视角研究教学过程或课程建设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评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最后,绝大多数文章研究区域

内的教师教育问题,极少数文章研究世界教师教育问题,且多为外籍教师完成。图4为利用

VOSviewer软件分析得到的两岸三地教师教育SSCI论文高频关键词图谱。

三、结论与对策

总结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两岸三地的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总量呈

增长态势,香港地区在数量上占据绝大比例,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香港地区的三所大学位

列论文发表总数的前三位,其中香港教育大学是大中华地区发表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论文最多的

教育机构。中国大陆虽早在1986年就产生了第一篇教师教育SSCI论文,但直至2010年以

后,在数量上才取得较快增长。两岸三地的教师教育研究SSCI论文主要以在职中小学教师为

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定性、或混合的实证研究范式,多为横向研究设计。研究内容覆盖教师

专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范生培养等领域,且绝大多数文章

研究本地区内的教师教育问题。

我国的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以增强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国

际话语权,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04 年 1 月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

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

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5]。意见明确指明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方向。国家

社科基金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宗旨,就是帮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

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

道,旨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增进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学术。具体到学校政策层面,

SSCI论文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社会科学类学科绩效评价中越来越受重视。各个学校的情况毕竟

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那些将国际化作为发展方向的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则有必要借鉴学习国际

一流教师教育研究机构的经验。在评价考核或职称晋升等政策文件的制定方面,发挥政策导向

与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将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教师教育期刊上,更加突出国际化研究成果

在科研评价中的权重。

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同时,有必要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采取国际化

的研究范式。在选择研究问题上,一方面,教师教育研究为解决我国教师教育所遇到的“本土”

问题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有必要选择一些不同文化地区所共同面

对的教育“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为国际教师教育界贡献中国知识与经验。在理论基础上,需重

视和明确心理学、学习科学、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础作用。情境、社会认

知学习理论、专业行动理论、社会文化心理理论、实践共同体理论等在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中获

得广泛认可和应用[2],新的教师教育理论也不断涌现,国内教师教育研究者有必要学习和利

用,以便在与国际同行的对话中取得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发展与完善中国特

色的教师教育理论,并积极向国际推介,不断扩大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绝大多数的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论文均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因此经验

总结式的,或纯思辨的、缺乏证据支持的研究论文在投稿到国际教师教育期刊时,接受的可能

性变得很小。这提醒后来的教师教育研究者,有必要结合研究者个人兴趣与所长,选择规范严

谨的研究方法,如扎根理论、叙事研究、个案法等定性的研究方法或以调查实验等方法为主的

定量的研究方法。

一流的学科重点在于一流的教师队伍。有必要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建设国际

化的教师教育研究团队。与港澳台相比,中国大陆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更侧重于培养职能,高

水平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力量薄弱且分散[2]。从香港的教师教育研究看,部分研究成果是由母

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所发表,且相当比例的研究成果有外籍教师参与。这为建设我国大陆教师

教育研究队伍提供了思路:有必要引进有较高水平特别是正处在学术上升期的外籍教师教育研

究学者,从而有助于快速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除西方发达国家或港澳台地区

外,也可响应国家政策,从一带一路沿线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土耳其等)引

进。另一方面,通过外籍学者与本土学者的合作,又可以促进本土教师的成长与提高。中国大

陆的教师教育研究团队有必要加强与国际一流教师教育团队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国际一流专家

学者前来讲学,同时派遣年轻教师赴国际一流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学习深造,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研究。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109488a238309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