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
2012年5月
湖北体育科技
Mav.2012
第31卷第3期
Hubei Spots Science Vo1.31 No.3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地图
基于知识图谱的CSSCI(2009年)文献计量分析
Research of Science Sports Map of Our Country
——
A Literature Metr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CSSCI(2009)Database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刘会玲 ,曹 烃
LIU Huiling ,CAO Ting
摘 要:运用词频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知识图谱等方法,对CSSCI(2009年)数据库体育科学来
源期刊的2 319篇文献,从期刊载文量及出版周期、各地区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研究机构、作者发文
量及合作网络、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基金分布、引文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和分析,绘制出
了中国体育科学研究一系列的地图。从可视化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体育科学;知识图谱;词频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地图
中图分类号:G8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3X(2012)03-0263-05
Abstract:Using frequency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methods,aria-
lyzed 2319 articles rfom the CSSCI(2009)database source journats of sports science from aspects of the
quantity and the publishing cycle,the quantity of each areas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research institu—
tions,the quantity of each authors and cooperation network,keywords and hotspot,fund distribution,citation
in the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statistically and thoroughly,and drew up a series of maps of sci—
entific spots research.From the angle of visualization of Chinese spots science research it revealed the cur—
rent situation.
Key words:spots science;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frequency analysis;socila network analysis;map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
、
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现
体育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丰富
阶段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提高体育
人民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用 J。我国体育科学的形成历史只有几十年,加之受到一些
外界环境的干扰,使得体育科学在初期阶段发展非常缓慢。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下,我国体育科学
1.1 数据来源
又重新获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本研
的不断深入,体育科学研究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研究
究以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
领域逐步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体育科学研
cI)体育学科来源期刊,即以2009年收录的十种期刊(共
究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显,这对体育科学研究提出了更新
231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该数据库是专门针对我国人文社
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进行检索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并且
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收稿日期:2O12-o2.08
第一作者简介:刘会玲(1974一),女,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
1.2研究方法
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词频分析法:不同的词汇在某个领域一段时期内出现
作者单位:1.武汉科技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81;2.华中师范大
的频次是不同的,将词频分析法应用到本研究中可以对关键
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词和引文等方面进行统计,进而可以了解时下我国体育科学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Wuhan University of Sci-
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动向,以及被引文献的状况。
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430081;2.Physical
2)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的法是一种将社会关系
Education Depart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
进行量化的一种方法,对作者之间、区域之间是否有合作关
han Hubei,430079
系,以及合作关系的程度如何,我们不能用直觉进行判断,需
・
263・
第31卷 湖北体育科技 第3期
要将它置于社会关系中。也就是说社会网络分析更多地聚
焦于成员之间的联系而非个体的特征,并把共同体视为“个
人的共同体”,就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维持并应用
的个人关系的网络 J。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法分析作者之
间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合作程度,从而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3)科学知识图谱: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
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能直观
显示知识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
生等诸多复杂的关系 。并且将这种关系以直观图形的方
问的合作越强。从图2可以看出,以北京为核心,各地区都
不同程度进行了体育科学研究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
区(如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在经济、科技、文化都比较发
达的地区,在体育科研合作上也较为紧密;而一些西部地区
(如内蒙、西藏、新疆等)在经济等方面较欠发达地区,在体育
科学研究合作方面也表现得不够活跃,与其它地区的合作次
数也非常有限。
-
l
l l I
式表现出来。
2研究结果
2.1 文献数量与期刊分析
据统计,我国公开发行的体育学期刊有110余种,排除
通俗类、二次文献、非汉语期刊,体育学学术期刊近50余种。
而2009年被CSSCI收录的期刊有十种,它们分别是《体育科
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
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
与科学》《中国体育科技》《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学
刊》。由于各期刊的办刊理念和特色不同,所以各期刊的出
版周期和载文量也不同。载文量最少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只刊载了136篇文献;载文量最多的是《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刊载了496篇文献。
表1 各期刊载文量与出版周期
期刊 出版周期载文量 期刊 出版周期载文量
2.2 区域发文量及合作关系
区域发文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科研活跃程
度和学术影响力。从图1可以看出(受篇幅限制,只列出发
文量前12个地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区域之间的差异非常
大,发文量前四个地区分别是北京(563篇)、上海(330篇)、
湖北(228篇)、江苏(224篇),分别占发文总量的24.3%、
14.2%、9.8%和9.7%,所以说这四个地区受其政治、文化和
经济的影响,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也有显著优越性。其次是
广东、陕西、四川等八个地区,它们发文量都在100—200篇之
间,都有着良好的体育科学研究基础。其它未标出的地区发
文量则在0—100之间,相比而言,受经济、科技、资源等方面
因素制约,这些地区的体育科学研究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科研合作就是科学工作者为了达到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这一共同目的或实现各自的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
科学活动 。在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的课题需
要利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合作。本研
究利用利用文献合作关系、将其形成网络合作矩阵,利用社
会网络分析软件Netdraw形成体育科学研究合作图。图中的
圆点代表各个地区,连线表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圆点
越大说明该地区与其它地区合作次数越多,连线越多说明该
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关系越广,连线越粗说明两两区域之
・
264・
l l
I l
l
l
I
I
轲. I
荸
.
主
0 lO0 200 300 400 500 600
l 广_
I l l
l I
l I
l
l
I
I
I
三主
0 l00 200 300 400 500 600
图2区域合作关系网络图
2.3机构发文量
机构的发文量从某一侧面体现了学术机构在相关学科
的研究状况和研究实力。同时,也反映了某机构在学术研究
中的影响力。据统计,2009年共有1046个机构在CSSCI来
源期刊中发文,其中以第一机构发文的786个机构,第一机
构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上海体育学院(139篇)、北京体
育大学(109篇)和武汉体育学院(72篇)。本研究对所有的
参与研究的机构进统计,将参与发文次数最高的前18个地
区列入表2中。通过表2可以看出,参与发文次数最多的前
三个机构是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
这与本研究统计的第一发文机构的前三个机构一样,只是北
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在第一发文机构和总的参与发
文次数的排列有所变化。这反映这三所机构在我国体育科
学研究中非常的活跃,并且具有相当的研究实力。同时,从
表2也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有三类,一类是体育院
校,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西安体
育学院;另一类是师范类大学,如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第三类则是综合性大学,
如苏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值得注意的
是,国家体育总局及其直属机构在体育科学研究中也非常活
跃,其发文量仅次于武汉体育学院,居第四位。
第3期 湖北体育科技 第31卷
表2机构发文排名
期刊的独著篇数为803篇,占总数的34.6%,而合著率在
机构 发文量 机构 发文量 机构 发文量
50.7%至84.6%之间,平均合著率为65.4%。这一数值远远
高于人文社会科学作者平均合作度26.9%,同时也高于2000
-
2004年体育科学研究合著率的54.1%¨4 J。其中合著人数
最多的是19人,超过10人的文献有5篇。这些都反映了我
国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合作不断加强。
表3发文量大于等于7次的作者
2.4作者发文量及合著分析
作者发文量独著量第一作者作者发文量独著量第一作者
学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的学术影响主要来自于他
们所发表的成果,以及其成果被他人引用的情况 J。通过对
文献的作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体育学界学者的活跃程度,
以及体育科研成果的创作形式。根据文献的第一作者情况
统计,发现共有1866位作者,其中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前三
位作者分别是王岗(8篇)、刘玉(6篇)、唐炎(5篇)、肖毅(5
篇)、王家宏(5篇)、田雨普(5篇)、刘欣然(5篇)、于善旭(5
篇),并且发现有1 534位作者以第一作者只发表过一次文
章。
将作者扩大到所有的作者,则发现共有3 676位作者参
与了体育科学研究,共出现5 187次。其中发表1篇的作者
现将合作次数大于等于2次的合作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有2 791位,发表2篇的作者有1 146位,发表3篇的有504
利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实现体育科研合作网络图。据统计,合
位,发表4篇及以上的作者有746位。将发文量大于等于7
作次数大于等于2次的作者有326位,合作关系有209对。
篇的作者列入表3,从表3可以看出,2009年体育科学研究发
利用Netdraw软件将合作关系形成知识图谱。图2中,圆点
文最多的前三位作者分别是田雨普教授、王健教授和张林教
代表作者,圆点越大代表该作者合作次数越多;连线代表作
授,这些发文量较多的作者都是体育科学领域的教授或专
者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越强,没
家,甚至是博士研究生导师。
有连线说明作者间没有产生合作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我
从表3的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来看,大部分的作者的发文
国体育科学研究大部分都是两人之间小范围的合作,合作次
都是通过合作的形式创作出来的,只有极少作者以独著的形
数等于3次的有35次,4次的有7对,等于5次的只有两对,
式发文,这反映科研合作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现将
即周建梅和张志华,田雨普和王欢之间。
各期刊的文献创作形式列入表4,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体育
图3体育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图
・
265・
第31卷 湖北体育科技 第3期
表4各期刊文献创作形式
表5高频关键词列表
体育科学 43 5l 24 46 164 121 73.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60 142 130 64 496 336 67.7
中国体育科技 25 57 38 42 162 137 84.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91 73 41 42 247 156 63.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6 67 27 16 136 110 80.9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68 55 4o 19 182 114 62.6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40 55 32 18 145 105 72.4
体育与科学 73 46 22 7 148 75 50.7
体育学刊 132 113 51 36 332 200 65.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45 95 46 21 307 162 52.8
合计803 754 451 311 2319 1516 65.4
2.6基金分布
2.5关键词和体育科学研究热点分析
表6各期刊基金分布表
在一篇学位论文中,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
分,虽然往往只是2—5个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最少,但却
是论文的精髓。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到文献,还可
以通过关键词了解到文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 J。通过关键
体育科学
16 106 64.6
词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分析体育科学研究对象被关注的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75 215 43.3
度,一般情况下,关注度越高(关键词被标引的次数越多),该
中国体育科技
1O 67 41.4
关键词所涉及的主题就越可能是一个研究热点 。据统计,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53 193 78.1
本研究对象的2 319篇文章中共有9 480个关键词,其中只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8 99 72.8
现一次的关键词有4 009个,出现两次的有1 176个,出现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7 94 51.6
加2 6 3 3 2 0 6 3
三次的有609个,出现四次和四次以上的关键词有3 686个,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钙
19 73 50.3
这反映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主题和内
体育与科学
11 42 28.4
容十分丰富。将大于等于20次的关键词列入表5,从表5可
¨
体育学刊
加""加 加
46 127 38.3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1 89 29.O
以看出,前33个高频关键词反映了2009年我国体育科学研
合计
296 1105 47.7
究的热点。
"钉加 ”
为进一步揭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将共现次数大
基金项目论文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拨
于等于3次的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运用Netdraw软
款资助的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或项目完成时所发表的论
鲫 加 弛
件将其绘制成知识图谱。从图4可以看出,以关键词“中国”
文 J。一般来讲,基金项目论文反映该学科科学研究创新和
为核心,对我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奥运会、体育产业和体
学科前沿动态,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动向,具有较高
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是2009年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围绕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现根据体育科学基金主要来源,将基
着这些热点,我国体育科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金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
局基金、省市级基金和其它来源基金。从表6可以看出,2009
年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基金论文1 105篇,占全部文献的47.
7%,各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例从28.4%到78.1%之间。其中
基金论文所占比例最多的前三个期刊分别是《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78.1%)、《上海体育学院学报》(72.8%)和《体育科
学》(64.6%)。从基金来源类型看,省市级基金来源最多,其
次是其它类型来源基金。
2.7引文分析
当一个著者直接或通过二次文献利用了他人的著作,并
在其论文或著作中突出地显示出来,那么就表明他受到了该
中蕊融
著作的影响 。引文既能反映文献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
也能表明作者利用、吸收情报的能力和研究水平,又能显示
一
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与
区别,反映出期刊吸收情报的能力。通过引文的分析可以揭
图4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图
示体育科学研究的知识来源,以及从另一个层面了解作者对
该学科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据统计,2009年CSSCI数据库体
育学科来源期刊共有引文27 787篇,平均每篇文献12篇引
・
266・
第3期 湖北体育科技 第31卷
文;其中外文引文5 500篇,占全部引文的19.8%。
表7高频被引作者
学者的学术影响力除了从发文量可以了解外,更为重要
的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否被他人所引用。也就是说,通过学
者所发文献所被引的次数来反映该作者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力,即引用次数越多,该作者影响力也就越大。本研究对被
引频次超过3O次的作者进行了统计,共有26位作者为高频
被引作者。结果如表7所示,田麦久教授共被引143次,其次
是张力为教授和卢元镇教授为高频被引的前三位。在高频
被引的作者中,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发表的一些重要
法规和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也被高频次地引用。另外,胡锦
涛同志的一些重要讲话,以及马克思经典著作也被高频次地
引用。这充分地反映学者在科研过程中不仅关注体育科学
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研究,密切地联系国家相关政府和法
规,并且与一些经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相结合。
论文和著作的学术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论文和著
作分别发表在有影响的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出版社;二是得到
大量研究论文和著作的引用 J。本研究为揭示体育科学研
究引文的状况,对高频引文(≥1O次)进行了统计。2009年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高频被引文献共有20篇,他们大部为学
术著作,如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卢元镇主编的体育社
会学等。在高频被引文献中,还有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
究报告和工具书籍,甚至还有一些国外的译著。但是为什么
一
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没有得到高频次的引用还待于业界学
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3结论
本文利用CSSCI(2009年)数据库,运用词频分析法、社
会网络分析法和知识图谱等方法,从期刊载文总量、地区发
文量与各地区合作关体系、机构发文量、作者发文量及合作
关系、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基金论文比例和引文状况等多方
面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结果如
下:
1)各期刊具有自身的办刊理念和特色,出版周期有月刊
和双月刊,载文量从145篇到496篇不等。根据各自的风格
进行发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载文量。
2)各区域间的体育科学研究发展极不平衡,发文量最多
的是北京、上海、湖北和江苏四个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
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表现出一定的优
势;而一些西部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在体育科学研究中也
有待于提高。由于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发展,各区域间开展
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在经济、科技和文化较发达地区,体
育科研合作也较为频繁,而对于那些西部和次发达地区,开
展的科研合作则比较少。
3)由于各机构的科研实力不同,各机构的发文量也存在
一
定的差异。发文机构最多前三个机构分别是北京体育大
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
4)共有3 676位作者参与了体育科学研究发文,发文最
多前三位分别是田雨普教授、王健教授和张林教授。由于体
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双重
特点。因此,在科研过程中,学者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合
著率达65.4%,远远高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著状况。但
是,通过知识图谱发现,体育科研合作大多是两两之间合作
关系,较固定的多人合作团队还比较少。
5)体育科学研究领域较为泛化,共涉及9 480个关键词,
其中4 009个关键词只出现过一次。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
点是围绕着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奥运会、体育产业和体育文
化等领域开展。
6)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得到多种
类型科研基金的资助。在被调查的十种期刊2 319篇文章
中,基金比例达到47.7%,其中基金比例最高的前三个期刊
分别是《武汉体育学院学报》(78.1%)、《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72.8%)和《体育科学》(64.6%)。
7)对被引文献的作者和文献进行了统计,发现田麦久教
授等33位教授被引30次以上,高频被引作者不仅仅局限于
体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党中央领
导人等。高频被引文献都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工具
类书籍和译著。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6—2007中国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综合
嘉 蠹 ;? 京:人民出版社
2008.
[3] 谢彩霞,刘则渊.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J].科学技术
与辩证法。2006.
[4] 苏新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M].北京: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7.
[5] 刘则渊,尹丽春.国际科学学主题共词网络的可视化研究[J].
情报学报,2006(5):635~640.
[6] 王天军.体育核心期刊基金项目的栽文情况分析[J].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3,26(20):173.
[7] M.麦克罗伯兹,B.麦克罗伯兹.引文分析的若干问题:评判性
评论[J].国外情报学,1991(2).
・
267・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3922856a234539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