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及答案(考题)
一、 课外阅读。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鸡蛋卧在上面,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
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啦!”“孔融是孔
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
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
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孔
融让梨, 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
父亲的碗里上边卧一个,下边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
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
一伸做“绅士”状。 “那我就不客气了!”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
了自己碗里也藏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本文三次引用了“_________”的历史故事来增添文章的情趣。
2.请概括出三次吃面情节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是哪一句?用“ ”画出来。
4.这篇文章中,父亲告诉儿子一个怎样做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二、 快乐阅读。
春雨
1 / 18
刚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这场春雨,就像春姑娘派来的使者,带着春天,
来到了人间。
春雨落在了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它们揉开了惺松
的睡眼,在微风中,细雨中,尽情的舒展着自己矮小的身躯。
春雨落在了池塘里,池塘里的冰已经融化了,鱼儿在池塘里自由地翻转着
自己的身体,它们纷纷游到水面上,跳跃着,享受着春雨的沐浴。池塘里面的
青蛙,从水里一跳一跳的蹦上岸来,让春雨淋在自己的身子上。它们一会儿从
岸上跳进水里,一会儿又从水里跳到岸上。不时还高兴地叫着:“咕儿呱、咕
儿呱”。春雨为池塘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春雨落在了树林里。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树林里荡满了黄色的土,树木也光
秃秃的。一场春过后,它好像一支染色剂。树林好像脱去冬天的寒衣,换上了
春姑娘为它们制作的春装。
啊!春雨,你是春姑娘派来的使者,为我们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1.“惺”这个字我们不认识,应该使用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
___________。如果试读的话,你会读作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青蛙叫声的词语,并仿写一个。
摘抄: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
3.短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构篇方式,先总写_________,再详细描写
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春蚕
蝴蝶,素有“飞动的花”的称号,可见它的美丽;金鱼,素有“水中之
花”的美名,也可见它的漂亮。可是我既不爱那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
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春蚕,( )没有华丽的衣衫,( )没有动人的名字,但它
的精神却是高尚的。它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
贵的丝,一直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家邻居养了些蚕。有一次,我目睹了蚕儿吐丝结茧的 景。它们蜕了四次
2 / 18
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 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
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
后。 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人
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 深情地说:“是啊,人也
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人。”
蚕儿死了,但春蚕吐丝的景象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啊,春蚕,你永远活在
我心里!
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但是…… B.如果……就……
C.既……也…… D.因为……所以……
2.“它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贵的丝。”句中
“默默无闻”的意思是( )
A.没有声音 B.没有听见
C.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D.没人知道
3.“我”不爱美丽的蝴蝶.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的原因是( )
A.它默默吐丝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B.蝴蝶、金鱼外表过于华丽,“我”喜欢蚕简单朴素的外表。
C.它没有华丽的衣衫,动人的名字,但是有默默奉献的精神。
D.蚕会吐丝,蝴蝶和金鱼没有这样的功能。
4.“我”说蚕儿吐丝是“不平凡的工作”的原因是( )
A.蚕儿牺牲自己的生命,将蚕丝留给人类的高贵精神不平凡。
B.蚕儿吐丝的过程很辛苦。
C.蚕儿吐丝的工序很复杂。
D.蚕儿吐丝之前要蜕四次皮,很辛苦。
5.读完短文,你从春蚕身上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
6.在你的生活中,有像春蚕这样的人吗?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18
四、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两棵树
有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高大,一棵长得矮小。
春天来了,它们一起盛放鲜花。一到冬天,它们的枝头又落满雪花。像所
有的树一样,它们比赛谁最先回到春天,比赛谁的叶子长得更绿、更多。它们
还比赛谁的枝上鸟儿更多、更会唱歌。为了分出胜负,它们有时互不相让。
有一天,花园被人买走了,中间砌(qì)起了一道高墙,高墙挡住了两棵
树彼此的目光。大树感到好孤独,它的叶子渐渐枯黄。小树在墙那边安慰它
说:“ ”
它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孤独的时光。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一片绿
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一样。“等一会儿,我快来了!”
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着早日能和小树会
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快
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
1.我能从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高墙挡住了两棵树彼此的目光时,为什么大树会感到很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想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请写在文中的横线处。
4.两棵树重逢之后又开始比赛了,但与之前的比赛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用
“ ”画出两棵树前后比赛变化的句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 。
5.本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友情是珍贵的,我们要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______)
(2)相互竞争有利于彼此成长。(______)
(3)真正的友情必须经受时间的考验。(______)
五、 课外阅读。
4 / 18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
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
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
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
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
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
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
足长留。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画上横线。
2.第________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
3.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两种校园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我能行。
野菊花
①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
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②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
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
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
以为它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
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顽强,花期也长,到了
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③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
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
5 / 18
花,用力搓,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
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以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
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预防感冒。我
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④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
摘不少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可
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
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⑤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着( )
我喜爱它的朴素( )它的顽强( )人不正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
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索取,只给予。
⑥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清热败火(______)
.
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2)真顶得上清凉饮料(______)
.
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
2.在第⑤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 ”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4.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
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D.陈述句
5.野菊花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
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
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
6 / 18
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
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第一句话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句话分析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
2.造纸的原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用“ ”画出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请你用上几个连续的动词写一
种手工的制作过程。
4.不属于这种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
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小量制造
C.价格便宜 D.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八、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待着。她一会儿拿起
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铜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
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
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
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结合句子,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________
A.成熟 B.程度深 C.熟练
②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________
A.意义 B.趣味 C.心意
2.读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庆龄的表现( )
A.惴惴不安 B.心神不宁 C.忧心忡忡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18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庆龄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
A.执着 B.守信 C.善良 D.真诚
5.宋庆龄等了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衣服,又
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甘甜的雨露,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
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穿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
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
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长在一起。一开始,果子
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见黄澄澄的银梨就
知道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还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
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
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
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细雨 ( )的雨露
( )的绿叶 ( )的梨花
2.读短文,找出银梨的特点填空。
(1) 形状:________________。
(2) 颜色:一开始呈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
(3) 气味:________________。
8 / 18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quān juàn)红红的。在全班
.
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huǎng huàng)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
.
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
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xù jù),
.
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听
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
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____________) 强烈—(____________) 凝视—
(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英子具有讲故事才能的句子。
4.用“√ ”选择带点字的读音。
5.填一填。
从第一次掌声中,你体会到(_________),从第二次掌声中你又体会到
(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那一定会很好》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cāi chāi)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
9 / 1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9961680a167725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