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
一、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是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的学科。
2、半衰期(half-time period)
通常指血浆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是常用来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的药动学参数。
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总量。
4、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
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临床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的动力学,提供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体内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给药方案、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6、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通过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体液(通常为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合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运用药动学原理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7、清除率(clearance,CL)
清除率是机体对药物的消除速率的一种表示方法,即单位时间内机体从血浆内将药物消除的能力。
8、时量曲线(药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9、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 Css)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恒量恒速重复多次给药4-5个t1/2后,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药浓度为稳态血药浓度。
11、药源性疾病
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但其持续时间和反应程度更为持久和严重。
二、填空题
1、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3、杀菌性抗生素按作用机制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核酸/叶酸的合成)抑菌性抗生素按作用机制分为(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治疗溃疡病的三类药物(抗酸药)(抑酸药)(黏膜保护剂)
四类药物(抗酸药)(抑酸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物)(黏膜保护剂)
5、他汀类药物的共同作用机制(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副作用(肌痛、横纹肌溶解等肌肉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
6、NSAIDs的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按COX抑制作用分为(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选择性COX-1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特异性COX-2抑制剂)
7、给半衰期,计算一个药物浓度降到多少时用的时间
8、降低攻击因子的药物主要分为(抑酸药)(抗酸药)(抗幽门螺杆菌药)
10、按作用机理,抗溃疡药可分为哪两类:(减少攻击因子类药物)(增加黏膜防御机能药物)
11、常用降脂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2、常用一线降压药物分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
13、万古霉素释放组胺引起(红人综合征)的不良反应,β内酰胺类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过敏反应)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有(肾毒性)(耳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15、NSAIDs类抗炎药按作用机制分(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
16、临床药理学设计实验应遵循的“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17、青霉素与红霉素的作用机制分别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18、GCP全称(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核心是(客观性)(可重复性)
19、抗感染药物按照药效学和药动学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
20、写出NSAIDs的英文全称(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写出TDM的英文全称(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21、β-内酰胺耐药机制主要三种(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三、简答题
1、药物不良反应(ADR)分类及主要内容
(1)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2)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的变化,是药理的固有作用,与剂量明显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毒性反应是指在治疗量下出现的毒性反应,而不是过量引起的中毒。
(3)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4)继发反应:继发反应是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对机体有损害的作用。
(5)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作为半抗原或全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免疫反应。
(6)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是由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所致,与遗传因素有关。
(7)药物依赖性:连续使用一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后,用药者为追求欣快感而要求定期连续地使用该药(精神依赖性),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者称身体依赖性。
(8)致癌作用:有些药物长期服用后,可导致机体某些器官、组织及细胞过度增生,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这就是药物致癌作用。
(9)致突变:致突变是指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性变化。
(10)致畸作用:致畸作用是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
(11)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开始应用时,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
用尚未适应,而引起较强烈的反应。
(12)停药综合征:停药综合征是由于药物较长期使用,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已经适应,而一旦停药,就会使机体处于不适状态,主要的表现是症状反跳。
2、降压药的五大类及举例
(1)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2)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
(4)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
(5)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3、简述ACEI的作用机制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合成,从而抑制血管的收缩,降低血压;
(2)同时可以减少醛固酮的分泌,发挥排钠潴钾的作用;
(3)还可以抑制激肽酶II,使激肽积聚,并增加前列腺素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促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4)ACEI可逆转心室肥厚,并改善心功能及肾血流量。
4、7类口服降糖药并举例
5、六类降脂药分类并举例
(1)他汀类:
6、二甲双胍作用机制
7、抗Hp三联疗法中为什么用两种抗生素,为什么用铋剂,为什
么用PPI
8、抗菌药应用原则
9、临床试验分几期,每期干什么
10、根除HP的三联疗法
11、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合理使用。
12、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其主要代表药。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9707086a164804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