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甜”到今——明清时期龙湖古商埠的潮糖贸易

从古“甜”到今——明清时期龙湖古商埠的潮糖贸易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

潮商•潮学从古“甜汀到今—明清时期龙湖古商埠的潮糖贸易—陈绚提要:潮糖贸易曾经是韩江沿线商贸繁荣的见证,龙湖古港是重要的潮糖生产基地和贸易

港口。明清时期的潮糖贸易尤为兴盛,是对外贸易中重要的大宗商品。依托龙湖古寨本身

的交通优势,当地的潮糖贸易一度兴盛。本文试图走进龙湖古港,查阅文献,口述历史,

了解龙湖古港潮糖贸易的前世今生。关键词:潮糖贸易;龙湖古港;明清时期走进龙湖古寨,到处都可以见到卖酥糖、炖糕

以白糖为原材料,不是我们这里提供的,是外销来

的。----龙湖当地一位爷爷口述E及各类潮汕甜品的小店,古早时候的甜味一直延续

到了今天。龙湖酥糖远近驰名,据了解,龙湖酥糖的制作

早在清末已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首创

透过龙湖酥糖,我们想进一步探寻古代龙湖地

为龙湖许崇记饼食。清末,许崇记师父在制作潮汕名点“豆方”的

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原制作工艺增加拉酥工序,制

区繁荣的糖类贸易。走进当时的龙湖古寨,一定可

以嗅到阵阵蔗糖的香气。一、繁盛一时的潮糖贸易先谈一下当时整个潮汕地区糖类贸易的兴盛情

作出酥糖。酥糖的原料是白糖。龙湖本地主要产红

糖,白糖需从外面购入。况。明清时期,潮汕地区蔗糖的输出曾经繁盛一

问:酥糖等食品是由本市的糖为原材料的吗?

答:龙湖市产糖以乌糖(红糖)为主,做食品

时,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的大宗商品,称为“潮

糖”。潮州商帮透过潮糖以及其他杂货的经营,在作者简介:陈绚(1987-),女,潮州市金山中学一级教师。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成果。CHAOSHANGCHAOXUE区域历史国内国际建立起独特的商业网络,影响远及欧洲、

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从而在清乾隆时期和徽商、

晋商同时跻身中国三大传统商帮,在商界实力一直

延续至今。糖、竹木是19世纪潮州出口商岛中的大宗,

其中尤以糖为主。——李坚《19世纪潮州海阳县的商业及商人

活动》同在明清时期,红头船运载的不是丝绸、不是茶

叶,而是糖和大采。——李坚诚《潮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⑶在国内而言,明清时期的潮糖主要运输到苏

州、上海一带,尤其苏州。苏州是明清时期的商业

中心,潮糖通过苏州再流向国内各地。彼时,潮州

商人在苏州繁荣的商业市场中也据有一席之地。擴这个商品使苏州和潮汕紧密联系在一起。潮

汕商人于1708年在苏州上塘建的潮州会馆至今仍

是一座气势宏伟、精雕细刻的建筑,该会馆是潮州

商帮在外地建立的第一个会馆,其规模仅次于山西

商帮。——李坚诚《潮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4]潮州和苏州有非常深的渊源。蔡鸿生的文章

《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一苏州清碑

<潮州会馆记

苏卅潮测会馆>释证及推论》中大胆假定,染上昊俗的潮商,把

苏州的文化带到了潮州。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潮汕的园林风格和题名与苏州园林有许多相似

之处,如常见袭用“山房”、“轩”类的苏式名称;

潮州的灯谜习俗、手拉壶均可在苏州文化里找到踪

迹;最绝的是潮州方言里有一部分与吴语意思完全

相同,如派头(气派)、三只手(小偷)等。当然

这些还都只是作者的推测[5]o二、龙湖寨潮糖贸易的兴盛依托潮汕地区糖类贸易的兴盛,再加上龙湖古

寨本身的交通优势,当地的潮糖贸易一度兴盛。按

《龙湖黄氏族谱》记载,乾隆年间商人黄衍祯、黄

鼎相父子奔波于苏州经营糖业,“沐雨栉风于外者

二十余年,幸故业尽。再广拓田园千余亩”。现在

龙湖古寨内唯

座苏式建筑

儒林第,正是他

们父子所建。龙湖乡里也流传有道光年间商人许静

岩植桃树于家,听从桃花女神之策,收购红糖贩于

苏州而致富的传奇故事。真事也罢,故事也罢,都

是龙湖古寨潮糖贸易兴盛的缩影。龙湖古塞的一处糖房内景:上层放糖,下层住人。——图片来自一个叫做“闲间闲话”的公众号21答:每天产糖十多担,每扭角多,发不了财的。(是

否可以认为天下奸商一般黑,

低价收购,高价卖出)—龙湖当地一位爷爷 —口述

171糖车。糖车用来对甘蔗进行加工生产,磨成糖浆。乡村糖寮榨蔗以牛为动力,石糖车宪整造型,牛拉动石塘车工作,工人把甘蔗播入石缝把两粒重约2吨的圆石上部打孔衔接,可以转动,再用古时潮糖贸易主要是依靠大量乡村的土糖寮(房)生产,再由糖商进行收购转运。这也是中国

一根大而微弯曲的木条钳在圆石间,由四头大牛拉

动木条,使两粒圆石转动,这时,有一专职人员把甘蔗插入石缝,甘蔗便被圆石压扁,蔗汁顺着石下古代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今天的龙湖古寨,依然可以寻觅到潮糖生产的踪影。小沟流进预先挖好的汁坑(或汁桶),汁坑里的蔗汁被用桶挑到“煮糖间”,煮糖间是五个大锅并排

糖寮。龙湖寨下东门街的一部分仍被乡人称之

为糖房(寮),这里就曾是榨糖及熬煮糖汁进行土

糖生产的作坊。的煮糖灶,一工人用草木烧火,蔗汁的水分慢慢被蒸发,熬成糖浆。糖浆再进一步推磨,慢慢变成粉糖寮的选址还有些讲究,一定要选在地势比较

末状,便是成品红糖。糖车的两个榨糖石鶴(又称石糖绞)则被老_高的地方。辈的龙湖人尊称为“车公”、“车嬷”,或许这便是22

问:糖寮应该是建在田边?答:不,田里太湿了,下雨

水就涨上来了,要建在园中(有

一定地势的地方),旁边还要有一

个池子,可以洗牛喝水,下雨天

才不至于满水(ps类似于提供排水功能)。糖寮的牛有12只,分为四班,每班三只轮流交替,拉

糖很累,牛没办法从头拉到尾。•龙湖当地一位爷爷口述同糖寮是分散经营生产的,产

量一般不大。问:糖寮大致产糖量是多少?龙湖古寨内的石糖绞CHAOSHANGCHAOXUE区域历史经营资金商号名称经营资金所有者商号名称(龙元)所有者(龙元)永顺江记江记万升25000许自岩15000许仕礼泉利1000010000许以忠黄树茂增利茂记上表据《龙湖镇志》、《龙湖志》整理对历史上轮辙不断的糖车,带领着整个商埠走向辉

煌的感恩之情。结束语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传统的

手工制糖渐趋没落。尽管已经看不到土糖寮的烟火

气,但在今天的潮汕地区,与蔗糖相关的食品和民

糖行。在潮糖的销售上,由于清代是龙湖市商

业发展的全盛时期,市集服务范围的扩张和货物吞

吐能力的保障,使糖行具备开展大规模收购和销售

的条件。近代以来,龙湖市东部的江东都(今江东

俗却一直流传下来。由于和糖的相遇,潮汕地区美

镇),南部的南桂都(今东凤镇)、北部的登隆都

(今多属龙湖镇)皆产潮糖。各区皆有种植(甘蔗)。而以归仁、江东为最

食被赋予了它独有的地方风味。民俗方面,最典

型当属磷溪镇溪口村的“钻蔗巷”。每逢农历正月

十六,溪口村会举行这项独特的民俗活动,把灯笼

多。西厢、北厢、东厢次之。大和、秋溪、登隆、

南桂又次之B]o挂在蔗尾,村道两旁的人们手擎蔗灯斜向中央形成

蔗巷,游神队伍从蔗巷穿行而过。糖行商人们每年收购左近乡村百家土糖寮生产

的土糖上万担。依托龙湖市码头,南达商贸港远销

参考文献:[1]

釆访人:陈绚;釆访对象:林先生;釆访时间:

苏沪,亦或北抵汀梅地区贩卖。其中规模较大的糖

行商号有七家,经营资金均十分雄厚,各商号经营

2018年9月10号;釆访地点: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2]

李坚:《19世纪潮州海阳县的商业及商人活动》,

资金、所有者情况如下:《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36页。[3]

李坚诚:《潮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广东

经济出版社,2018年,第65页。其产销模式可分为两种:一、

本市糖行直销(多存在于汕头开埠以前):

蔗农一榨糖者(糖寮)f糖房、本市糖行一江浙、

汀梅[4]

李坚诚:《潮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广东

经济出版社,2018年,第69页。二、

代销(多存在于汕头开埠以后):蔗农f

[5]

蔡鸿生:《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一苏州清碑

< 潮

州会馆记〉释证及推论》,《韩山师专学报X

1991年1月,

榨糖者(糖寮)f糖房、本市糖行f汕头糖行f

第4页。华北、长江各口岸、香港一洋行一欧美各国(据

《龙湖镇志》、范毅军《广东韩梅流域的糖业经济》

整理)[6]

[7]与[1]同。[8]郑振周:《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国立中山

大学农科学院,1925,第108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2549360a123137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