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琉球诸岛图_的作者及相关问题之管见

_琉球诸岛图_的作者及相关问题之管见

2023年7月4日发(作者:)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琉球诸岛图》 的作者及相关问题之管见

廖大珂

摘要: 《琉球诸岛图》 是一份研究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的重要文献,学界认为该图为宋君荣所绘制。然而,

《琉球诸岛图》 的作者并非是宋君荣。宋君荣的原图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他的地图与当时西方的地图表明当时 台湾北部诸岛和钓鱼岛是中国的海防要地,从鸡笼至那霸的中琉航路历来是中国人在使用,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开

发和利用的,并非是“无主地”。17 世纪初,西方地图已经使用钓鱼岛的闽南语译名,康熙时期的全国地图测绘

包括了钓鱼岛,这也证明了钓鱼岛属于中国。当时西方的有关地图均以 《皇與全览图》 为范本,其资料来源是康

熙全国地图测绘,说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已经为当时的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受。

关键词:钓鱼岛 《琉球诸岛图》 宋君荣 《皇與全览图》

《琉球诸岛图》 是一份研究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的重要文献,学界认为该图为宋君荣所绘

制。然而,从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君荣原图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

《琉球诸岛图》 的作者及相关问题略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关于 《琉球诸岛图》

1751 年,法国传教士 R.P.Gaubil (1688—1759 年,汉名宋君荣,以下称宋君荣),将徐

葆光 《中山传信录》 法文节译本寄往巴黎,1758 年 (?) 发表于巴黎 《耶稣会士通信集》 第

28 集,该集附有一张 《琉球诸岛图》 (CARTE DES ISLES DELIEOU-KIEOU,dressee sur les

①Memoires chinois par le R.P.Gaubil de la compagnie de Jesus,Missionnaire a Peking)

① Lettres edifiantes et curieuses ecrites des missions etrangeres par quelques missionaires de la compagnie de Je-

sus, recueillies par Le-Gobien, Du-Halde Ingoult. La-Neuville Patouillet et autres. - Paris Le-Clerc, 1758, XXVIII Re-

cueil, p.35. 该集的出版年代国外学术界说法不一,大多认为是 1768 年。并参见 Lettres edifiantes et curieuses ecrites

des missions etrangeres, Nouvelle Edition, Memoires de la China, Paris,1781, p.190; /black/amrc/index.

htm?Research/Papers/&2 特 稿

《琉球诸岛图》 是一份研究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的重要文献,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

中国研究钓鱼岛的学者鞠德源先生对此图有专门的论述:

“徐葆光的 《中山传信录》 及该书所附的 《琉球地图》、 《琉球三十六岛图》 和 《针路

图》 早在出版后的第二年 (1722 年),即被刚刚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 (西名 Antoine

Gaubil,1688—1759 年) 所重视,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认为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 一书所

记琉球诸岛的位置和数量,琉球的历史、语言、宗教,以及中琉两国亲近的宗藩关系等,皆

具有极高的价值,因而由他节译成法文,并参照 《琉球地图》、 《琉球三十六岛图》 和 《针

路图》 的图式与绘法,综合绘成一幅 《琉球诸岛图》,于 1751 年 (清乾隆十六年) 正式介绍

到法国。据费赖之 (Pfiste)r 著 《入华耶稣会士列传》 载有 《宋君荣传》,内云:‘宋君荣之

《琉球回忆录》 乃 1751 年 (乾隆十六年) 寄往巴黎者。时在 《中山传信录》 问世后三十年。

这比日本仙台人林子平天明五年 (1785 年) 出版的 《三国通览图说》 一书所附的 《琉球三省

并二十六岛图》 还要早 34 年 (见后文),比 1832 年法国东方学者 M.J.K1aproth 出版的林子平

《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图》 法文本要早 81 年。由于入华耶稣会士宋君荣等人的宣传介绍,使 琉球国的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知识,为西方各国所知晓。特别是宋君荣的法文节译本

《中山传信录》 所附之 《琉球诸岛图》,对西方国家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得到广泛的传播

和援引,成为英法等国海军或商船最初在中国东海航行及进行测量调查活动的指南。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东亚地区图、中国沿海图,以及有关的海图中得到验证

(详见后文)。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英、法等国家编绘的或实测的世界地图及中国地

图,均特别注意标注中国福建沿海岛屿与琉球属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领属关系,岛名的音译,

也一乃 《中山传信录》 一书所记琉球三十六岛之名及中国属岛之名。

宋君荣译绘的 《琉 球诸岛 图》, 法文全名是 《CARTE DES ISLES DELIEOU-KIEOU,

dressee sur les Memoires chinois par le R.P.Gaubil de la compagnie de Jesus, Missionnaire a

Peking. (《琉球诸岛地图》,据北京耶稣会传教士戈毕尔 (宋君荣) 回忆录绘制) 这幅地图绘

入了从鸡笼山到那霸港口的航路,其中居于中国的台湾附属岛屿东北诸岛,有 kilougch (鸡 笼山)、poukia chau (彭佳山)、Hoapinsu (花瓶屿)、Taoyusu (钓鱼屿)、Hoan-oey-su (黄尾

屿)、Tche-oey-su (赤尾屿)。属于琉球的岛屿有 Gumichau (姑米山)、IslesMachichau (马齿

山)。案:花瓶屿、钓鱼屿等屿,亦称花瓶山、钓鱼山等山。……这六个岛屿,皆是徐葆光

《针路图》 上填注的中国岛屿。宋君荣译绘的 《琉球诸岛地图》 内,还包括了 《琉球地图》

和 《琉球三十六岛图》 两幅图内的全部岛屿,译名均照徐氏 《中山传信录》 一书与图上的地

名音译。

自从徐葆光的 《中山传信录》 一书出版以后,受到东西方各国有识之土的重视,特别是

由于法国入华耶稣会士宋君荣将该书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以后,更加引起了西方国家对中国

9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和琉球国宗藩关系历史的注意。从此以后绘制的世界地图、中国沿海图、中国与琉球地理图

等,皆仿宋氏译绘的法文图把台湾附属岛屿东北诸岛,即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绘

入图内。这就表明徐葆光绘的 《针路图》 和中国册使 《使录》 报告中所记的中国领有的岛

屿,早已经得到了西洋诸国的承认,因而也是最有力的国际性的历史证据。”①

鞠德源先生进一步论证蒋友仁绘制的 《坤舆全图》 同 《琉球诸岛地图》 的关系:

“据蒋氏自称,他是根据从西方搜集来的‘疆域梗概’,增补 《坤舆全图》。但是,可以

肯定,当蒋友仁在计划绘制 《坤舆全图》 之际,当必最先得到了宋君荣译绘的 《琉球诸岛地

图》,其中包括台湾附属岛屿东北诸岛与琉球诸岛。对照蒋友仁绘 《坤舆全图》 与宋君荣绘

《琉球诸岛地图》,两者不但图形上几乎完全相似,而且音译的汉字岛屿名称,也很相近。例

如,所绘台湾府附属岛屿东北诸岛,徐葆光 《针路图》 填写有鸡笼山、花瓶屿、彭佳屿、钓

鱼屿、黄尾屿、赤尾屿;宋君荣 《琉球诸岛地图》 译写的岛名有 kitoug chau、poukia chau、

Hoapinsu、Taoyusu、Hoan-oey-su、Tche-oey-su,其中 poukia chau,写在 Hoapinsu 之前,因

此对后出的世界地图、中国沿海图及英美等国的海图均发生不良影响;蒋友仁 《坤舆全图》

则照宋图依次译写:彭佳 (山)、华宾须、好鱼须、懽末须、车未须,而漏写了鸡笼山。依

据岛名的中西字音可以知道,宋、蒋两图相近,都是源于徐氏 《针路图》 上的岛名鸡笼山、

彭佳山、花瓶屿、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的汉字语音。”②“尽管有此缺点,但经仔细核对 之后,仍可证明蒋氏虽然是参考宋君荣译绘的 《琉球诸岛地图》。如果查其本源,其所绘之 台湾附属岛屿东北诸岛乃是源于徐氏 《针路图》,所绘之琉球诸岛乃是源于 《琉球三十六岛 图》。”③

从上所述,可以得出作者的结论:1、 《琉球诸岛图》 的作者为宋君荣;2、宋君荣是参

照徐葆光的 《中山传信录》 而绘制 《琉球诸岛图》;3、西方有关钓鱼岛的地图皆仿 《琉球诸

岛图》;4、西方有关地图中钓鱼岛的闽南语译名均源于徐葆光的 《琉球诸岛图》。

鞠德源先生的考证周详,逻辑严密,为学术界广泛接受,多方征引,已成定论。如香港

学者王基文亦云:“1751 年,法国人 R.P. Ganbil (汉名宋君荣),将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

法文节译本寄往巴黎。1758 年发表于巴黎 《耶稣会士通信集》 第 28 集,其中附图明确将钓

鱼岛列屿标示为中国领土。后来,此图被西方出版的各式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所袭用,影响

广泛深远。”④

目前,流传于世的 《琉球诸岛图》 地图均原出自 《耶稣会士通信集》。然而, 《耶稣会

① 鞠德源: 《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上册,第 362-363 页。

② 鞠德源: 《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上册,第 364 页。

③ 鞠德源: 《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上册,第 366 页。

④ 王基文: 《从历史文献看东海究竟属于谁》,新加坡 《联合早报》 2005-06-27。

10 特 稿

士通信集》 并未声明 《琉球诸岛图》 为宋君荣所绘制。笔者检索宋君荣所绘之原图,认为鞠 氏之说值得商榷。

二、宋君荣所绘之原图

宋君荣所绘之原图现收藏于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與图部 (ib-

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département Cartes et plans), 地

图的标题是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

琉球诸岛图》 (Carte des Isles de

Liéou-Kiéou dont le roi est tribu-

taire de la Chine) (图 1)

①,在

标 题 下 方 题 有 : Cette Carte est

l’ouvrage du P. Gaubil, envoyée

图 1

à M. L’Abbé Jallier qui l’a re覶ue en 1752 et me l’a communiquée aussit魺t (此图由由宋君荣绘 制,寄给 M. L’Abbé Jallier 先生,他于 1752 年收到后立即发给我)。该图是一幅手绘的地图,

上有宋君荣所作的大量注记,说明它才是宋君荣寄往巴黎的原稿。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琉球诸岛地图》 无经纬度,图中在 Ki-long Chan 与 Port de Napakiang

之间的海上绘有一条略显曲折的线,经过的岛屿有:Pong-kia Chan (彭佳山)、Hoapin-su

(花瓶屿)、Tiao-yu-su (钓鱼屿)、Hoang-ouey-su (黄尾屿)、Tche-ouey-su (赤尾屿),属于

琉球的岛屿有 Gou-mi (姑米山)、Isles Machi-cha (马齿山)。与实际地理位置相比,Pong-

kia Chan (彭佳山)、Hoapin-su (花瓶屿)、Tiao-yu-su (钓鱼屿)、Hoang-ouey-su (黄尾屿)、

Tche-ouey-su (赤尾屿),彼此距离大为缩短,而更加贴近台湾,在彭佳山和赤尾屿之间的上 方注有:Route de Ki-long Chan—forteresse Chinoise, au port de Napapa-kiang dans l’isle de Lieou-Kieou,即从中国堡垒鸡笼山②,至在琉球岛的那霸港的航路,显示这些岛屿属于鸡笼 山堡垒,钓鱼岛已被纳入中国海防的管辖范围。而在琉球一侧,Gou-mi (姑米山)、Isles Machi-cha

(马齿山) 则更靠近琉球。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关于当时台湾的海防,1722 年首任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撰 《台海使槎录》 引 《赤嵌笔

①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département Cartes et plans,GE D-16718

② forteresse,原意为军事要塞、堡垒,这里指海防重地。本文部分法语翻译承蒙金国平教授赐教,谨此致谢。

11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谈》 谈及台湾的武备:“近海港口哨船可出入者……再凤山、岐后、枋寮、加六堂、谢必

益、龟壁港、大绣房、鱼房港、诸罗仔、穵象领、今尽淤塞,惟小鱼船往来耳。山后大洋, 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①宋君荣的地图与 《赤嵌笔谈》 的记载相合,证实钓鱼岛 属于台湾海防管辖的范围。

由于这种海防管辖的关系,鸡笼山往往指台湾北部的岛屿,范围包括了钓鱼岛。著名的

实例有:宽政六年 (1794 年),日本著名的兰学者桂川甫周将大黑屋光太夫等人的实地见闻

②整理出来,写成了一本 《北槎闻略》,书中附 《亚细亚全图》 ,把台湾本岛标名为“大湾”,

而钓鱼岛等北部岛屿标名为“雞篭”,即“鸡笼”,旁用片假名注音“クラレ”。在当时一些 欧洲旅行家地图中,鸡笼山也包括了钓鱼岛在内,如 1827 年,英国雕刻家和地图出版商

③Sidney Hall (1788-1831 年) 为旅行家制作的 《中国地图》 (Map of China)

,把台湾北部和

钓鱼岛统称为 Kilong tching (鸡笼山)。

值得注意的是,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琉球诸岛地图》 在钓鱼岛的东南方绘有先岛群岛的

Mien-na y-leang-pao 等 17 个大小不等的一组岛屿,其上方注有 Ces 17 isle: Dependent du

Rei de Lieou-Kieou 一行字,意为“这 17 个岛:属于琉球国王”,以示与中国管辖的海域相区

隔。这清晰地表明,先岛群岛不包括钓鱼岛,钓鱼岛属于中国海防管辖的范围,自然属于中

国的领土。

④法国国家图书馆也收藏有一幅 《琉球诸岛图》 ,它原刊在 《耶稣会士通信集》 第 26 集⑤,

该书收藏于巴黎人类博物馆图书馆 (Paris. Bibliothèque du Musée de l’Homme)。该图是由巴

黎的 Nicolas Ransonnette (1745-1810 年) 刻版印制的,也就是现在广泛流传于世的版本。

该图在标题的下方题有 dressee sur les Memoires chinois par le R. P. Gaubil de la compagnie de

Jesus, Missionnaire a Peking,意为据北京耶稣会传教士戈毕尔 (宋君荣) 回忆录绘制,这就 清楚表明 《琉球诸岛图》 的作者不是宋君荣本人,而是 Nicolas Ransonnette 根据宋君荣的原 图而刻制。

上述两图一为手绘,一为刻版印刷,虽在制式上大略相同,但在各岛屿的画法上还是有

差异,并且注记差别甚大,尤其是岛屿的译名。如台湾岛,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琉球诸岛地

① 黄叔璥: 《台海使槎录》 卷 2, 《赤嵌笔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辑: 《台湾文献丛刊》 第 004 种,台 北:台湾银行,1957 年,第 33-34 页。

② 织田武雄、室贺信夫、海野一隆: 《日本古地图大成―世界图編》,讲谈社,1972 年,第 188-189 页。

③ http://alabamamaps.ua.edu/historicalmaps/asia/eastasia3.html.

④ http:///catalogue.bnf.fr/ark:/12148/cb384651973

⑤ 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 écrites des missions étrangères par quelques missionaires de la Compagnie de

Jésus,Paris,J.G. Mérigot,1780-1783,26 volumes.

12 特 稿

图》 标为 Tay-ouan (台湾),而 《琉球诸岛图》 则为 Partie de L’Isle Formose (福尔摩沙岛局

部),这也证明 《琉球诸岛图》 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宋氏之原图,注记内容甚丰,笔者囿于

时间与水平,未及一一考索,尚待进一步研究。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與图部另收藏一幅地图 《琉

球王国与岛屿图》 (Carte du royaume et des isles de

Lieou -Kieou) (图 2)

, 作 者 是 法 国 人 Philippe

Buache (1700—1773 年),制作年代为 1754 年。该

图有关台湾、琉球群岛部分基本上与宋氏手绘之图

相仿,其特点是用不同色彩表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疆域,琉球的属土用黄色表示,包括琉球群岛、先

岛群岛。台湾北部三岛和钓鱼岛并不包括在琉球属

岛之内,这些岛屿从东向西依次标名为: Pongki-

achan (彭佳山)、Hoapinsu (花瓶屿)、Tyaoyusu (钓

鱼 屿)、Hoangoueysu (黄 尾 屿)、 Tcheoueysu (赤 尾

屿); 并在 其下 方标注 on ne scait si ces Islots sont

habite’s,即未知这些岛屿是否有人居住。

该图对鸡笼山至那霸航路的标注为:Route des

图 2

Chinoise de la Forteresse de Kilongchan a Napakiang,意为“中国人从鸡笼山炮台至那霸港之

航路”,说明这条航线素为中国人所使用。关于这条航路,1561 年 (嘉靖四十年),郭汝霖等

奉使琉球,记其航线为:“二十九日,至梅花,开洋。幸值西南风大旺,瞬目千里……过东

湧、小琉球……过黄茅……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

日之风,即可望古米山矣。②”郑舜功亦记:“钓鱼屿,小东小屿也”③;“小东岛,一名小

琉球 (即台湾),彼云‘大惠岛’④”;并指出,中国商人使用这条航线至“今廿有余年。”⑤

中方记载与 Philippe Buache 的地图相吻合,即赤尾屿及以西的海域属中国,以东属琉球。在

这条航路中,Philippe Buache 的地图把赤尾屿以东岛屿属琉球地界,涂以黄色,以示与中国

地界之别,可置而不论;以西诸岛名俱为闽南语译名,显示钓鱼岛为中国人所使用,向为中

①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département Cartes et plans,GE D-10055 (132)

② 萧崇业: 《使琉球录》 卷上, 《使事纪》 引郭汝霖所记,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3 辑第 55 册,台湾大

通书局,1987 年,第 74 页。

③ 郑舜功: 《日本一鉴·桴海图经》 卷 1,1939 年,第 3 页。

④ 郑舜功: 《日本一鉴·穷河话海》 卷 6,1939 年,第 18 页。

⑤ 郑舜功: 《日本一鉴·桴海图经》 卷 1,1939 年,第 5 页。

13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国的地盘已为西方所承认。

三、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琉球诸岛地图》 的资料来源

一般认为, 《琉球诸岛图》 是最早用闽南语标注钓鱼岛的西方地图,宋君荣参照徐葆光

的 《中山传信录》 而绘制。前已述及, 《琉球诸岛图》 并非是宋氏所作,而是依据宋氏手绘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琉球诸岛地图》 而刻制。那么宋氏原图的资料依据又是来自何处?是否

“参照 《琉球地图》、 《琉球三十六岛图》 和 《针路图》 的图式与绘法,综合绘成一幅 《琉球

①诸岛图》”?蒋友仁的 《坤舆全图》 是否“参考宋君荣译绘的 《琉球诸岛地图》”?

蒋友仁本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他“是根据从西方搜集来的‘疆域梗概’,进行增补而绘

制 《坤舆全图》”,并非是根据 《琉球诸岛地图》。那么,他所指的西方“疆域梗概”是什么

资料?其实,西方用闽南语标注钓鱼岛地名的地图早在 《琉球诸岛图》 问世之前就已有之。

早在 1720 年,Covens and Mortier 公司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了 《中国部分,菲律宾 群岛,巽他,马鲁古……印度,中国,苏门答腊,爪哇岛和东印度地图》 (Carte d’une partie

de la Chine,les Isles Philippines,de la Sonde,Moluques, ... Carte des Indes,de la Chine &

图 3

① http://wenku.baidu.com/view/a508a960ddccda38376baf29.html

14 特 稿

des Iles de Sumatra,Java / Indes Orientalis) (图 3)

①。

这家公司所出版的地图和地图集位居该世纪最著名的地图出版物行列。这幅地图的标题

采用的是法语,但是其中的很多地名和说明都已经被翻译成了荷兰语。该地图非常详细,由

左右两图组成,左图反映的是印度洋沿岸地区,右图则是中国南部、东南亚和琉球群岛图。

该图右图对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描绘已经相当准确,但琉球岛的大小却显得过分夸张, 远超过实际状况。图中并绘出了台湾北部 5 岛并标注以闽南语的译名,这 5 岛由西向东依次 是:Pong-kia (彭佳山)、Hoapin-su (花瓶屿)、Hao-yu-su (钓鱼屿)、Hoan-oey-su (黄尾 屿)、Tche-oey-su (赤尾屿)。该图成图于 1720 年,而 《中山传信录》 则成书于 1721 年,因 此不可能是依据 《中山传信录》,其东南亚部分参考了法国耶稣会士在暹罗记录资料而绘制。

1740 年,英国人 Solomon Bolton (d. ca. 1768) 制作的 《亚洲第六图:日本、高丽、蒙古

和中国图》 (Asia, plate VI : Japan, Corea, the Monguls, and part of China)

②,现收藏

在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图书馆。该图标注台湾北部岛屿的名称:Ponkia (彭佳山)、Hoap-

insu (花瓶屿)、Haoyusu (钓鱼屿)、Hoanoeysu (黄尾屿)、Tcheoeysu (赤尾屿)。其下方绘

有先岛群岛,上题构成一道内拱的弧线的 TAYPIN Is. belong to the K. of Lekeyo,即太平山属

于琉球国王,以示与台湾北部五岛的海域划分。

1752 年,担任法国国王的地理学家 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 (1697-1782 年)

绘有 《亚洲第 2 图,中国和鞑靼局部、印度恒河、苏门达腊、爪哇、婆罗洲、马鲁古、菲律

宾诸岛以及日 本》 (Second partie de la Carte d’Asie contenant La Chine et Partie de la Tar-

tarie, L’Inde au de la du Gange, les Isles

Sumatra,Java,Borneo,Moluques, Philip-

pines,et du Japon)。原图收藏于法国国家

图书馆 (图 4),后由法国人 Guillaume De-

lahaye 刻 制 并 发 行 。 现 在 所 流 传 所 谓 d’

Anville 地 图 , 皆 非 原 图 , 而 是 Guillaume

Delahaye 的作品及其仿制品。d’Anville 的

原图为一单色地图,并无色彩,一些学者

所称的 d’Anville 地图着色,其实并无此事。

图 4

1760 年版本。

② http://digitalbrary.usc.edu/cdm/ref/collection/p15799coll71/id/302

③ 韩昭庆: 《从甲午战争前欧洲人所绘中国地图看钓鱼岛列岛的历史》 中的图 2 和图 3 实为同一图的不同

版本。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 1 期,第 91 页。)

① http://www.swen.com/item.php?id=15831。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亦收有该图,但为

15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d’Anville 一生创作的作品甚多,尽管他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巴黎的城市,但他获得法国

探险家、商人和传教士的大量报告和地图,并与耶稣会士有密切联系,一生共制作了 211 张

地图和與图,并撰写了 78 篇文章和书籍,被认为是 18 世纪欧洲最优秀的地图制作师和地理

学家。 《亚洲第 2 图》 就是他众多作品中的精品之一,但对钓鱼岛的描述和 Solomon Bolton

的地图基本相同。该图创作于 1752 年,时宋君荣的手绘图刚寄达巴黎,因此也不可能是临

摹宋图。

如果把以上地图与宋氏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琉球诸岛地图》 和 《琉球诸岛图》 逐一比

对,可以发现上述诸图不但在东亚海域的图式上一脉相承,而且钓鱼岛的闽南语译名也很相

近,显示了所依据的资料的高度同源性。从成图的年代来考察,无疑宋氏之图和 《琉球诸岛

图》 应是临摹当时的欧洲地图,所依据的资料是西方的“疆域梗概”,其中包括 1720 年

Covens and Mortier 公司出版的 《印度、中国和苏门答腊、爪哇岛 (东印度) 地图》 和 1740

年 Solomon Bolton 的 《亚洲第六图:日本、高丽、蒙古和中国图》 等图,宋君荣地图的图式

和译名几乎是这两图相关部分的翻版,因此可以推测他可能见过这些地图。

至于宋图与 《中山传信录》 的关系,从地图的形式来看,徐葆光的 《中山传信录》 中的

①《琉球地图》、 《琉球三十六岛图》 的图式和绘法和 《针路图》 是中国传统的形象山水画法,

其琉球诸岛的图形和方位与宋图相去甚远,而且没有画出钓鱼岛,对宋图的绘制作用不大。

但宋图与其他西方地图不同的是,图中绘有从基隆山至那霸港的航路,应该是吸纳了 《中山

②传信录》 的 《针路图》 的成就。因此,所谓宋君荣“参照 《琉球地图》、 《琉球三十六岛

图》 和 《针路图》 的图式与绘法,综合绘成一幅 《琉球诸岛图》”之说,恐有偏颇之嫌。

然而,无论是 Covens and Mortier 还是 Solomon Bolton,或 Bourguignon d’Anville 都未来

过中国,他们绘制地图的依据又是什么?笔者认为,蒋友仁所说的“疆域梗概”应源于由西

方传教士传入欧洲的康熙地图测绘资料和 《皇與全览图》。

四、康熙全国地图测绘与 《皇與全览图》

1708 年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图测绘,“谕传教西士分赴

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并谕部臣,选派干员,随往

① 见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 卷 4, 《琉球三十六岛》、 《琉球地图》,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9 辑第 181

册,台湾大通书局,1984-1987 年,第 132-133、140-141 页。

② 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 卷 1, 《针路》,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9 辑第 181 册,台湾大通书局,

1984-1987 年,第 10-11 页。

16 特 稿

照料……并咨各省督府将军,札行各地方官,供应一切需要。”①当时,参加全国测绘的西方 传教士共 10 人,他们是白晋、张诚、雷孝思、杜德美、汤尚贤、冯秉正、山遥瞻、德玛诺、 麦大成、费隐。②其中除了后者二人,其他都是法国耶稣会士。

从 1708 年到 1717 年 (康熙四十七年-

五十六年),这支测绘队走遍东北、华北、

华东、华中、西南各省,绘制了一幅幅各

省地图。1717 年,白晋将各省分图总绘制

成一幅全国地图。翌年,刻木版印刷,这

就是著名的 《康熙皇舆全览图》。康熙皇帝

费 30 年心力,组织领导测绘全国地图,不

但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亚洲也是创举,不

仅奠定了中国地理学、测绘学的基础,对

世界地理学也是一大贡献,意义十分重大。

《皇與全览图》 后由传教士马国贤携往

欧洲,制成铜版四十一幅,③运回国内,于

绘测的资料已流入欧洲。

《皇與全览图》 所绘地域幅员辽阔,东北至萨哈连岛 (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阿克

苏以西叶勒肯城,北至白尔鄂博 (贝加尔湖),南至崖州 (海南岛)。图上注有经纬线,用梯

形投影法,以北京为本初子午线,东经 320 至西经 360,北纬 180 至 550。山脉河流以及各

省、府、州、卫、所、县、镇、关、堡等重要地方绘制精详,关内外均用汉字注地名,又以

黄飞签注五岳、河流、省会等地方。图上以红、黄二色标示两条横贯东西的干线,南干红

色,北干黄色。红线起自昆仑山之东南,顺布伦楚必拉 (金沙江) 南下,经云、贵、湘、赣

等省入闽至福州入海。黄线西起昆仑山之东北,经星宿海、陕甘、蒙古,出义屯门 (今长

春) 经兴京至长白山止,但西藏、蒙古西部和台湾东部多空白。其时全国初稿虽成,然尚在

修订之中,⑤未最后完成。

图 5

康熙五十八年 (1719 年) 印制 (图 5) 。

④可见,在 1719 年之前, 《皇與全览图》 及地图

① 黄伯禄 《正教奉褒》,上海慈母堂,1904 年,第 18 页。

② 方豪: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302 页。

③ 方豪: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301 页。

④ 赵寰熹: 《〈皇與全览图〉 各版本对比研究》, 《满族研究》 2009 年第 4 期。该图又名 《皇舆遍览全图》,

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内府刻本,是康熙朝绘制全国舆图中刊刻年代较早而又罕见的善本舆地图。

⑤ 方豪: 《方豪六十自定稿》 上册,台北:学生书局,1969 年,第 526 页。

17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自从 《皇與全览图》 及其资料传入欧洲以后,引起欧洲制图家的极大兴趣,引为西方有

关中国地图制作的范本。 如前述的 1720 年 Covens and Mortier 的地图、 1740 年 Solomon

Bolton 的地图。这两幅地图的中国大陆沿海和朝鲜半岛几乎是完全复制 《皇與全览图》,其

资料来源于康熙的全国地图测绘毋庸置疑。

1737 年,“法国王室地理学家唐维尔 (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 曾根据此

图 (《皇與全览图》) 作成中国新图①,在巴黎出版二次,在荷兰海牙出版一次。”②该图与他

的 1752 年地图的中国大陆沿海和朝鲜半岛也是完全复制 《皇與全览图》,中国西部与 《皇與

全览图》 相似,多处空白 (1740 年 Solomon Bolton 的地图亦同),证明 Jean Baptiste Bour-

guignon d’Anville 的地图也是仿制 《皇與全览图》。

以上地图其实都是 《皇與全览图》 的扩大版,不过补充了台湾以东的区域。这些地图与

《皇與全览图》 都有一个特点,即朝鲜半岛被过度放大,与实际状况不成比例。这是因为当

时朝鲜当局不允许传教士入境,使清政府的测绘工作遇到阻碍,正如传教士的报告:“因

此,这部分工作是由一个满大人执行的,他有意接受了传教士的指导,然后以使者的身份被

派到那边。即使这样,他们 (指朝鲜官员) 也无时不刻地严密监视着他,他身边的陪员从未

离开他,记录下所有的言行,以至于不能用绳索测量经度,他只能按时计算里数……通过使

他们 (指朝鲜方面) 相信他所使用的仪器是日冕,为了确定时间而停下来看它,他能做到的

仅是获悉了太阳的高度。”③以致朝鲜半岛地图的绘制出现了较大的误差。

尽管 《皇與全览图》 没有绘出台湾东部诸岛,但康熙全国地图测绘的范围是当时清朝的

版图,包括了台湾东部诸岛和福州至琉球航路。周煌 《琉球国志略》 云:“钦惟圣祖仁皇帝 北辰星共,乾坤合德,念琉球僻处东南海外,思有以定其分度次舍之象,与正其阴阳寒暑之 宜,特遣精习理数内臣联马风飞渡,测晷占辰”。又云:“康熙五十八年 (1719 年),圣祖仁 皇帝特遣内廷八品官平安、监生丰盛额偕册使海宝、徐葆光同往琉球国测量。按琉球分野, 与扬州吴越同属女牛星纪之次,俱在丑宫。旧测北京就北极出地四十度,福建北极出地二十 六度三分;今测琉球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厘,地势在福州正东偏南三里许,旧测福建偏 度去北极中线偏东四十六度三十分,今测琉球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五十四度,与福州东西相 去八度三十分;每度二百里推算,径直海面一千七百里,凡船行六十里为一更。自福州至琉 球姑米山四十更,计二千四百里;自琉球姑米回福州五十更,计三千里;乃绕南、北行,里

① 该图的名称为 《中国、中国鞑靼与西藏总图》 (Carte la plus generale et qui comprend la Chine, la Tar-

tarie chinoise, et le Thibe)t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此图。http://nla.gov.au/nla.map-rm3521

② 方豪: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301 页。

③ Cordell D.K.Yee,“Traditional Chinese Cartography and the Myth of Westernization”,J. B. Harley,Cartogra-

phy in the Traditional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ocieties,p.181.

18 特 稿

数故稍为纡远耳。始知从前动称万里者,皆属县揣云。”①看来,康熙年间测量福州至琉球航 路有“今测”和“旧测”两次。今测指康熙五十八年 (1719 年) 派遣海宝、徐葆光等测量琉 球;旧测是,康熙五十一年 (1712 年) 冯秉正、德约诺、雷孝思三人奉派测绘河南、江南、 浙江、福建图;五十三年 (1714 年) 冯、德、雷三人并测绘台湾。 《台湾县志》 载:“康熙 五十五年 (1716 年),皇上命大人渡海亲丈,而里数远近确有定据。”②1715 年 8 月,冯秉正 致耶稣会士德科洛尼亚 (de Colonia) 神父的信也谈到这次测绘:“将近四年以来,我几乎无 法如我所愿的那样履行传教士的职责。整个这段时间,皇帝命我测绘中国地图……我知道人 们在欧洲急切地期待着这一工作的成果:人们会对我们满意的,不过尚需假我们以时日。归 雷孝思、德玛诺神父和我测绘的四个省份无疑是这个帝国最富庶、最美丽也是最重要的省 份。它们是河南省、江南 (或曰南京) 省、浙江省、福建省及台湾 (Formose) 和所有沿岸岛 屿。这些岛屿大多是贫瘠荒芜而且是无人居住的。我尊敬的神父,您不必指望我在此会详实 地告诉您我们在途中看到的一切,这超出了一封书信的极限。我仅仅告诉您我最近的工作, 即我们的台湾岛 (中国人把它称为‘埋冤’ (Miouan)) 之行及在那里发现的某些特别之处

……我们在首府呆了两天,和当地官员一起处理各种事情,随后分头行动了。雷孝思、德玛

诺神父和陪同我们的两名鞑靼人挑选了岛屿北部地区;我和另两名陪同我的鞑靼人选了首府

所在地区、岛屿南部。”③由此可以获知,当时西方传教士曾抵达台湾北部地区进行测绘,包 括所有沿海岛屿,尽管这些岛屿大多是贫瘠荒芜而且是无人居住的。Philippe Buache 的地图 所指“未知这些岛屿是否有人居住”的钓鱼岛,可能就是根据西方传教士的报告而绘制。同 时,欧洲人也高度关注台湾的地图测绘,并与在华传教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源源不断 地获得相关信息。作为传教士对台湾的测绘的成果之一,是 Covens and Mortier、Solomon

Bolton 和 Bourguignon d’Anville 的地图以 《皇與全览图》 为蓝本,把台湾北部的 5 个岛屿绘

在图中,并标以闽南语之译名,钓鱼岛之闽南语译名盖源冯秉正、德约诺、雷孝思等人奉康

熙之命对台湾的测绘。

当时琉球诸岛虽是中国的藩属,但未列入版图,故不属于全国地图测绘的范围。徐葆光

对此曾评论道:“今琉球虽隔大海,新测晷景,与福州东西相值仅一千七百里;世世受封,

岁岁来贡,与内地无异。伏观禁廷新刊與图,朝鲜、哈密、拉萨属国等图皆在焉;海外藩

① 周煌: 《琉球国志略》 卷 1, 《星野》,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3 辑第 56 册,台湾大通书局,1984 年,

第 35-36 页。

② 陈文达: 《台湾县志》 卷 1, 《與地志·里至》,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2 辑第 30 册,台湾大通书局,

1984 年,第 3 页。

[法] 杜赫德编,郑德弟等译: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 II 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年,第 157-161 页。

19 闽商文化研究

2014 年第 1 期

封,例得附于其次。若仍诞妄,不为厘正亦何以见圣朝风化之远与外帮内嚮之久,以附职方 称甚盛哉!”①由于缺少对琉球的实地勘查,在康熙五十八年 (1719 年) 清廷派员测绘琉球地 图之前,人们对琉球岛的面积大小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徐葆光谈及此事:“琉球旧无地图, 前

〈使录〉 云:‘周围可五六千里,东西长,南北狭’,皆意揣也。葆光咨访五六月,又与 蔡温遍游中山、山南诸胜,登高四眺,东西皆见海。本国里数,皆以中国十里为一里。今皆 以中国里数定之,乃南北长四百四十里,东西狭,无过数十里而已。再三讨论,始定此图。②” 欧洲人不明就理,遂将琉球里数作中国里数,所以 Covens and Mortier、Solomon Bolton 和

Bourguignon d’Anville 等地图竟将蕞尔小岛琉球③绘成仅略小于台湾的大岛,这也印证了西

方地图的资料来源于传教士的中国纪事。

总之,Covens and Mortier、Solomon Bolton 和 Bourguignon d’Anville 等西方地图是以 《皇

與全览图》 为范本,益以传教士在华地理勘测的知识而绘制成图;宋君荣的手绘图则是前人

之图的临摹本。后来的 《琉球诸岛图》 和蒋友仁的 《坤舆全图》 等西方人绘制的地图又竞相

仿制,陈陈相因,一直延续至 19 世纪上半叶。④虽然后期的这些地图也有若干变化,但溯本

追源,其资料的源头都指向康熙地图测绘和 《皇與全览图》。我们可用以下的图式表示它们

之间的渊源关系:

康熙地图测绘和

《皇與全览图》

Covens and Mortier、Solomon

Bolton 和 Bourguignon d’

Anville 地图

《坤舆全图》

《国王是中国藩属的

琉球诸岛地图》

《琉球诸岛图》

18 世纪中叶—19 世纪初西方地图

① 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 《自序》,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9 辑第 181 册,台湾大通书局,1984- 1987

年,第 4 页。

② 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 卷 4, 《琉球》,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第 9 辑第 181 册,台湾大通书局,

1984-1987 年,第 150 页。

③ 冲绳岛面积 1208 平方公里,仅及台湾岛的 1/30。

④ 关于此类地图不胜枚举,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20 特 稿

结 语

综上所述, 《琉球诸岛图》 的作者并非是宋君荣,而是法国制图家 Nicolas Ransonnette。

宋君荣的原图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他和 Philippe Buache 的地图表明当时台湾北部的鸡笼

山诸岛是“forteresse Chinoise”,即中国的海防要地,海防范围包括了钓鱼岛;从鸡笼至那霸

的中琉航路历来是中国人在使用,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开发和利用的,并非是“无主地”。17

世纪初,西方地图已经使用钓鱼岛的闽南语译名,康熙时期的全国地图测绘已经包括了钓鱼

岛,这也证明了钓鱼岛属于中国。当时西方的有关地图均以 《皇與全览图》 为范本,其资料

来源是康熙全国地图测绘,说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已经为西方社会所承认和接受。

(廖大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博

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东南亚史、东南亚国际关系。)

2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8421530a13595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