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win7iso镜像 下载)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评估成都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在6个监测点选择3~11
岁、12~17岁学生,18~60岁、﹥60岁社区居民,用微量
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测定甲流抗体。结果 监测对象HI抗体阳转率为71.46%,HI抗体
达保护性水平比例为75.86%,免后GMT为72.32 ,GMT增长倍数为23.78倍。3~11
岁、﹥60岁组HI抗体阳转分别为59.52%、58.06%;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为64.29%、
60.54%;免后GMT分别为39.66、42.07;GMT 增长倍数分别为10.99、25.24倍。结
论 各年龄组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异。3~11岁、﹥60岁组免疫效果较其他2组差。
2009-03由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甲流)席卷全球,接种疫苗成为预防
甲流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1]。2009-11/2010-03,成都市对医务人员、公安武警、
交通服务人员、中小学生、教职员工等重点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甲流疫苗)
90余万剂次。为评价成都市该次甲流疫苗的免疫效果,于2009年底至2010-03开展甲
流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与分组 成都市20个区(市)县按经济、地理分为3个圈层,每个圈层
选取2个区(市)县开展监测,在金牛、武侯、龙泉驿、郫县、大邑、彭州6个区(市)
县设监测点6个。每个监测点,按知情同意原则在甲流疫苗接种人员中选取无接种禁忌症
的学生、社区居民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分组:学生分为3~11岁、12~17岁2个年龄组,
社区居民分为18~60岁、﹥60岁2个年龄组。
1.2 疫苗与接种方法 该次成都市接种甲流疫苗来源北京科兴、上海生研所、华兰生物
3个厂家。在3~11岁、12~17岁、18~60岁3个年龄组监测对象使用的疫苗为北京科
兴、华兰生物疫苗。﹥60岁年龄组监测对象使用的疫苗为上海生研所、华兰生物疫苗。监
测疫苗:北京科兴疫苗,批号2009104901、2009104803;华兰生物疫苗,批号
200911A142;上海生研所疫苗,批号200909014。疫苗每人次接种剂量0.5ml,每剂次
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15ug,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1.3 免疫效果监测 监测对象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ml,分离
血清,-20℃保存, 由成都疾控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测定甲流HI抗体[2]。检测所用甲
型H1N1流感血凝素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
1.4 免疫效果指标
1.4.1 H I抗体阳转率 以免前H I抗体﹤1∶40、免后H I抗体滴度(GMT)≧1 ∶40
为阳转,或免前H I抗体≧1∶40、免后H I抗体滴度4倍增长为阳转。
1.4.2 免后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 以H I抗体滴度≧1∶40为保护水平阳性界值。
1.4.3 免后H I抗体GMT及GM T增长倍数 比较免前、免后抗体GMT,计算GM T
增长倍数。
1.5 质量控制 6个监测点使用统一方案,对实施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用统一的检测
试剂进行免前、免后抗体滴度检测。对监测对象开展宣传教育,减少失访率。
1. 6 统计学分析 用Ep idata 3. 0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
2 结果
2.1 监测对象基本情况 6个监测点共监测743人,免后采到血且采血量达2 ml者为
合格采血,合格采血729人,合格血样采集率达98.12%。729人年龄范围为3~86岁,
其中男370人、女359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
2.2 免疫效果监测
2.2.1 免前H I抗体水平 免前监测对象GMT为3.04。4个年龄组中12~17岁组的
GMT最高(4.63);﹥60岁最低(1.69)。监测对象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的比例为9.88%,
其中12~17岁组最高,达17.76%;﹥60岁最低,为2.16%(见表1 )。
2.2.2 H I抗体阳转率 监测对象总阳转率为71.46%,其中12~17岁、18~60岁阳
转率较高,分别为84.77%、81.01%;3~11岁、60岁以上阳转率较低,分别为59.52%、
58.06%。不同年龄组之间HI抗体的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6,P﹤0.01)。
2.2.3 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 监测对象免后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为
75.86%,其中12~17岁、18~60岁组较高,分别为92.39%、84.36%;3~11岁、60
岁以上组较低,分别为64.29%、60.54%。不同年龄组之间HI抗体的保护性水平比例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3,P﹤0.01)。
2.2.4 免后抗体GMT水平 监测对象免后GMT为72.32。4个年龄组中12~17岁
组的GMT最高为158.89;3~11岁最低,为39.66。免后监测对象GMT总体增长23.78
倍,其中12~17岁、18~60岁分别达到34.31、31.29倍,﹥60岁组为25.24倍,而3~
11岁组最低,为10.99倍。
2.3 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各年龄组、各厂家疫苗监测人数及监测结果见表2。
2.3.1 北京科兴疫苗与华兰生物疫苗比较 在3~11岁组中,2种疫苗免后GMT分别
为3.59和3.73,GMT增长倍数分别为12.02和9.12;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达保护性
水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和χ2=0.02,P>0.05)。在12~17岁
组和18~60岁组北京科兴疫苗GMT、GMT增长倍数均高于华兰生物疫苗,H I抗体阳转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7岁组:χ2=6.17,P<0.05;18~60岁组:χ2=6.60,P<
0.05)。2种疫苗的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7岁组:χ2=0.68,
P>0.05;18~60岁组:χ2=9.07,P>0.05)。
2.3.2 上海生研所疫苗与华兰生物疫苗比较 在﹥60岁组中,上海生研所疫苗GMT、
GMT增长倍数高于华兰生物疫苗,但H I抗体阳转率、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和χ2=2.54,P>0.05)。
3.讨论
该监测免前采血在2009-12,正是成都市甲流流行的高峰期,监测表明,当时人群
HI抗体的GMT为3.04,H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的比例为9.88%,监测对象中抗体滴度最
高的为1:8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监测的743人中有37人自诉近3个月内出现过流感样
症状,而这部分人GMT为4.54,H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的比例为11.11%,表明成都市人
群自然感染甲流产生的H I抗体水平偏低。3~11岁、12~17岁组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
的比例分别为11.30%、17.76%,高于18~60岁、﹥60岁组,这与当时成都发生多起中、
小学生甲流暴发疫情的现况一致。
2009-09,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率先在全球上市。该次接种后监测对象总HI抗
体阳转率、H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GMT增长倍数达到欧盟标准[3],但与说明书显示
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表明相关厂家大规模生产疫苗后,疫苗品质有所下降。同时各厂家
的疫苗质量也存在差异,在免后HI抗体滴度、抗体增长倍数上华兰生物疫苗不及北京科兴、
上生研所疫苗。
3~11岁、﹥60岁组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免后HI抗体滴度、
抗体增长倍数均不及12~17岁、18~60岁组,这可能与3~11岁、﹥60岁组机体免疫
功能偏低有关[4]。同时,3~11岁组H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的比例为64.29%
(71.53%-57.04%),刚达到欧盟标准,而﹥60岁组仅为60.54%(67.58%-53.50%),
未达到欧盟标准。3~11岁是本轮甲流流行的高发人群、﹥60岁是甲流流行的高危人群,
监测到这2个年龄组人群免疫效果不佳,建议对这2年龄组人群的甲流防控采用30ug/每
剂的疫苗,并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
致谢:对参与监测的6个区(市)县疾控中心及社区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475540a245374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