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我们整理了30余篇国际学术报告,答案都在

新冠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我们整理了30余篇国际学术报告,答案都在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戴尔1450笔记本)

新冠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我们整理了30余篇国际学术

报告,答案都在这里了!

“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

“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是二次感染吗?”

“二次感染病情会加重吗?”

最近,网络上传出“北京二次感染率达20%”的消息,让一众

“阳康”们瑟瑟发抖。

毕竟,没有人愿意再经历一遍那种半夜高烧不退、浑身酸痛、铁

嗓咳废的日子。

那康复后究竟会不会再被感染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

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

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

有传染力。

二次感染,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后,感染者康复后再次出现新冠

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

相较于复阳,二次感染者体内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一般低于35,

而复阳者一般高于35。

此外,二次感染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随着感

染次数的增多,时间跨度也将缩短。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报告,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中

位数为79天(48天-119天),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65

天(43天-97天)。

那么,与此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率更高吗?重

复感染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更大呢?

01奥密克戎更容易二次感染

根据15篇相关学术报告,奥密克戎更易导致二次感染。

以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今年7月底发布的报告为例,研究者收集了

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数个国家91项研究数据,时间跨度为

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包含1500万名参与者数据。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渐提高,早期毒株Alpha

的二次感染为0.57%,德尔塔的二次感染增加至1.25%,而奥密克戎

的二次感染率是Alpha的5.8倍,达到3.31%。

但即使这样,也有最少约85%的民众不会二次感染。

从实际数据上来看,英国在进入奥密克戎阶段前(2022年前),

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并不多,截至2021年12月13日,累计二次感染

人数为9.7万人,占当时总感染数的0.1%。

而进入2022年后,二次感染人数激增,截至2022年12月7日,

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已达到137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6.75%。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在逐渐减少。

英国二次感染主要集中在第一波奥密克戎阶段,峰值曾达到2万

人,即一天内便有2万人二次感染。而在后续几波疫情中,二次感染

的新增人数逐渐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1千人。

02

相同毒株二次感染几率小

哪些因素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率?

首先,与首次感染的毒株有关。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同谱系毒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毒

株引发的二次感染机率较小。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便是奥密克戎

BA.4/BA.5,再次感染这一毒株的人群占比仅为0.7%。

但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或是奥密克戎BA.2,那么

再次感染奥密克戎BA.4/BA.5的机率便较大。

03抗体有效性随时间递减

其次,二次感染风险和感染时间也有关系。

根据12篇相关学术报告,距离首次感染时间越远,体内抗体的保

护作用越弱,便越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9月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

在感染奥密克戎3到5个月间,体内抗体的保护性为51%,而当距离

首次感染6个月后,体内抗体的保护性已低于25%。

此外,与Alpha、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抗体保护性的下

降幅度更大。

在感染Alpha、德尔塔后的3至5个月,感染者体内抗体的有效

性仍分别达到86.6%、91.3%,此后下降幅度有限,最低值依旧在60%

以上。

04特定职业更易感染

二次感染的风险还和职业有关。

常暴露在病毒环境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更易二次感染,在《柳叶

刀-区域健康(东南亚)》今年8月发表的相关论文中,调查了2021

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5日印度医护人员 (HCW) 的感染和再

感染密度。

据统计,学生、文员的二次感染率为15.4%,与之相比,护理人

员的二次感染率最高,占统计人数的40.8%,医师的二次感染率也达

38.6%。

相较于学生、文员,医师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其2.71倍,而护理人

员的风险则达到2.89倍。

性别对二次感染的影响较小05年轻人更容易二次感染

而从年龄上来看,根据8篇学术报告,相较于老年群体,年轻群

体更容易二次感染。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在今年3月发表的论文中观察了法国2021

年3月2日至2022年2月20日二次感染情况,据统计,累计二次感

染人数达到58.4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3.1%,其中99.1%为二次感

染、0.9%为三次感染。

而在二次感染的患者中,18岁至40岁的占比最大,为51.1%,

其次是低于18岁、41岁至60岁人员,二次感染的占比分别为23.6%、

20%。

老年群体在二次感染人群里的占比较低,61岁至80岁的占比仅

为3.8%,而大于80岁的占比为1.4%。

从美国华盛顿州发布的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来看,18岁至34

岁也是二次感染的主要人群,占比为37.8%,而65岁以上人群仅占

7.4%。

需要解释的是,年轻群体更易二次感染,不是生理原因,而是与

其社会活动情况有关。

美国俄亥俄州护理研究中心(CVCR)的学者解释,相较于老年人,

年轻群体的社会活动更频繁,更容易暴露在有病毒的环境中,因此二

次感染的机率更大。

06疫苗能有效降低二次感染率

那么,如何降低二次感染的机率呢?

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公共卫生研究所 (IPHV) 学者表示,相较于年

轻群体,老年群体之所以二次感染率较低,是因为他们通常优先接种

疫苗,包括第三针加强针,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二次感染的机率便

下降。

根据意大利萨科等学者的研究,在意大利,未接种疫苗者的二次

感染风险是已接种者的2.9倍。

并且,随着接种针数的增多,二次感染的风险逐渐下降。

根据5月发表在MedRxiv上的研究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

感染的患者而言,此前感染过非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体内抗体的有

效性为44%;

而随着疫苗接种计数的增加,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也不断增多,对

于已接种三针疫苗且有感染经历的患者而言,抗体的有效性达到83%。

并且,接种疫苗也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的住院风险。

同上述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接种3剂

疫苗后,体内抗体对于防重症的有效性达到91%。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与感染后体内抗体一致,疫苗预防二次

感染的有效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根据意大利学者的研究,当疫苗接种超过120天(即4个月后),

已接种者与未接种者间二次感染的风险缩小至1.53倍。

根据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今年8月发表的论文,完全接种两剂疫

苗后,其有效性在14至60天内最高,为52.5%。而在疫苗接种4个

月至6个月后,有效性仅剩29.4%。

07二次感染重症率下降

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下降,包

括住院率、ICU重症率、病死率等。

根据康奈尔大学流行病学组今年3月发表的研究,严重的二次感

染是很罕见的,只有0.1%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症状,且没有一例出现危

急症状。

根据雅典大学医学院今年9月发表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

次感染以轻症状为主,特别是在奥密克戎感染者,轻症状的占比达到

99.17%,较为严重与紧急情况的占比则为0.78%、0.05%,都低于首

次感染。

并且,二次感染出现合并症的机率也有所减少。

合并症是指与原发疾病同时病发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包含生理与

心理上的情况。

同样根据上述雅典大学医学院学者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

次感染患者中无合并症的占比提高,出现多个合并症的占比也有所减

少。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信息学研究所表示,即使是老年群

体,二次感染所带来的住院风险都有所下降。

根据其今年5月发表的论文,在英国2264名长期护理中心居民

中,再次感染患者的入院风险低于首次感染的患者,仅为首次感染入

院的21%。

因此,对于二次感染,大家不用过度担心,落实好防护措施,包

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以降低感染风险。

EN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903766a268954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