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如何免费下载歌曲mp3)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各部门内外部因素SWOT分析报告
业务部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s)
S1.市场已有完善的流程
S2.有稳定的团队
S3.有与时俱进的产品技术概念和目标
S4.服务很好
劣势(Weakness)
W1.非专业知识,如工程,项目软件等需加强培训
W2.对流程,程序文件理解不够,执行不顺畅
W3.产品品质差
W4.相关部门对我们的工作支持不够,如管理部
W5.新产品开发未成熟,推广比较吃力(如RF)
W6.缺少大客户支撑
W7.无专门报关员
W8.交期没优势
W9.内部成本高,导致单价居高不下
W10.品质问题处理速度不够
W11.业务缺乏特殊方法
WO(强化策略)
W1与O5,O8,09结合,增加培训学习机会,提高非专业知识
W2与O1,O5,O8,结合,充分运用资源,自我提升,增强执行力度
W3,W9,W10与O4,O5,O6,O7结合,协调好生产与品质及设备之间的矛盾,提
高品质,减少内耗,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W4,W7,W8与01,06,09结合.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W5与O2,O4,O5,O6,O7结合,利用较强的专业技术,不断完善RF项目,为打开
未来市场铺好道路
W6与O2,O4,O5,O6,O7结合,利用较强的专业技术,引进目标品牌大客户
外部 内部
S5.团队意识强,主动性高,自我改进意识强
S6.处理问题有原则性,且具有灵活性
S7.对公司各部门职能了解清晰
S8.更快收集前沿信息
S9.地理环境
S10.硬件设施设备
S11.人才精英(CG,同仁,,WD)
机会
(Opportunities)
O1.公司有完善的流程
O2.公司有新能源项目的启动
O3.公司积极参展
O4.公司有较强的品质意识,理念
O5.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团队
O6.有优越的设备设施
O7.有稳定的生产团队
O8.有培训,学习机会
O9.有良好的财务状态
SO(维持策略)
S1,S7与O1结合,工作效率提高,准确率高,分工清晰
S2,S5,S11与O5,O7结合,进一步提升团队魄力
S3,S8,S11与O2,O5结合,能更迅速地推动有技术含量的高端项目,提高公司知名度
有利于业务开展,
S4,S6与O8结合,更多的专业培训,学一致用,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客户
S9,S10与O6,O9结合,加强客户的认可度,更好更快地导入目标客户
威胁
(Threats)
T1.成本高,导致单价高
ST(防御策略) WT(避险策略)
W1,W2与T2,T7,T8结合,增加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的机会
W3,W5,W10与T1,T2,T3,T4,T6结合,加强品质控制,提高员工的整体品质意
识
T1与S3,S4,S6,S11结合,用优质的品质与服务态度及专业知识获取客户的认可
T2.新项目新能源技术不成熟
T3.品质不稳定
T4.处理问题速度比较慢(如品质)
T5.交期长(样品,大货)
T6.模具异常多
T7.公司无专业美工和关务人员
T5,T6与S1,S4,S5,S6,S9,S10结合,主动沟通,及时反馈,做好内部与客户之间沟通
的桥梁,提前预防.
T7与S5,S8结合,保持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沟通,相互交流学习,加强自我综合能
力提升
T8与S2,S5,S6,S7结合,换位思考,主动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营造融洽快乐的
工作氛围,加强整体团队意识
T9与S5,S6,S7结合,相互沟通配合,以成本最低,客户接受为原则
T2,T3,T4与S3,S6,S8,S11结合,主动沟通,快速反应,利用灵活的业务方法,给内部
技术提升和品质改善争取时间
W4,W7与T7,T8,T9结合,明确职责范畴,按流程执行
W6与T1,T2,T3,T4,T5,T6结合,提升业务综合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
大客户的认可
W8与T3,T5,T6,T8结合,提升内部效率,减少品质异常,缩短物料交期
W9与T1,T3,T6结合,减低内耗
T8.缺乏整体的团队意识
T9.车辆调配不完善
技术部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s)
S1。职能人员配置齐全。
S2.可以满足现有客户订单的生产需求。
外部 内部
S3.生产空间面积足够,可适应加大生产。
S4.生产工序的各品质监控点布局完整。
S5.设备配置齐全。
劣势(Weaknesses)
W1.基层管理及基层人员流动性大。
W2.设备的专业维修和保养机制不完善,只是简单的保养。
W3.各职能人员的本职技能培训不足。
W4.各基层人员成本意识观念薄弱。
W5.各作业流程的细节操作控制不完善,没有细量化和图片对比。
W6.工艺设计和职能技术能力不完善,在效率、品质、寿命、均受
机会(Opportunities)
O1.公司对生产部高度重视。
O2.先进设备的导入,运作匹配协调。
O3.公司对学习知识、技能培训给予大力支
持。
O4.信息化,精益、自动化推进。
威胁(Threats)
T1.供应来料不稳定,不及时。
T2研发技术与制造和品质不协调。
T3.公司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工作技能培
训不足。
T4.缺乏整体经济研判和供应需求的评估。
SO(维持策略)
(S1 01 03)加强技能培训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效率。
(S2 02)利用先进设备,专业技能、品质、成本控制进度提高,满足客户。
影响。
WO(强化策略)
(W1 01 03 04)利用学习知识。加强合理考核。完善管理体系。
(W5 03 04)完善企业文化,加强技能培训,完善生产处的管理流
程,提高生产处管理效率。
(W4 03 01 05)推进科学考核管理。建立大团队概念,开展系统
培训,提升综合管理素质。
(W6 03) 强化职能技术、学习、培训。
WT(避险策略)
(W4 W1 T4)加强供应链的研究分析。
(W1 W3 T3)提倡企业文化。加强开展系统培训。
(W2 W4 T2)建立目标报表、提供准确数据。
(S4 05)自动化推进,结合生产品质提高.进一步扩大客户市场。
ST(防御策略)
(S1 T3)组织架构体系理顺管理架构职责。
(S4 T1 T2)对内外供应链生产工序做品质监控。
(S2 04)自动化管理经济研制做相应评估。
S1和T2加强职能技术学习培训,提高品质管控。
采购部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s)
S1.团队氛围吃苦耐劳。积极主动。自我改进意识强
劣势(Weaknesses)
W1.员工系统处理问题能力缺乏
W2.人员流动偏高
W3.部份供应商单一
W4.培训机制不完善
WO(强化策略)
W2与O2。05结合 利用公司对供应商货款支付准时的优势,开发
较多的优质的供应商,完善供应链
W1与O4结合 培训和招聘优秀的采购人员
WT(避险策略)
W3与T6结合 每款物料开发二家以上供应商,完善对供应商的管
理,提升来料品质与交期
W1。W2。W4与T1。T2。T3结合 完善培训与招聘体系,培养与业
务能力熟练的人才
外部 内部
S2.信息化ERP系统的实行
S3.体系完善
SO(维持策略)
S1与O1。03结合 进一步提升采购部的团队战斗力
S2。S3与01结合 稳定和提升采购内部作业流程,加大物料跟催力度
O4。S1结合 综合提升采购作业水平
ST(防御策略)
S2.S3与T1结合 关注物料价格波动,在低价位进料(主要是ABS原料采
购)
S3与T2/T3.T4结合 工程部对客户样品信息进行评审,同时工部人员提升
自身技能,减少重复打样次数,降低成本。
S3与T6结合 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来料品质与交期。
S3与T5结合 加强对公司内部质量控制,降低损耗,减少重复请购物料的
次数,降低成本
机会(Opportunities)
O1.公司对采购部的高度重视
O2.财务部对供应商货款支付准时
O3.其他部门的管理资源丰富,管理水平不
断提升
O4.多层次培训,为部门培养人才
O5.信息资源丰富、及时
威胁(Threats)
T1.外购物料单价上升
T2.工程打样较多,重复打样次数多
T3.工程对外购物料标准撑握能力较弱
T4.缺乏对客户需求的评估
T5.公司内部品质控制不稳定
T6.供应商物料品质、交期不稳定
资材部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s)
S1.部门制度及作业流程较完善,各岗位职责较明确.
S2.部门新人多,便于管理.
劣势(Weaknesses)
W1.大部分是新人,新人细心度和专业性有待提高
W2.部门协调缺乏技巧
W3.推动力不足.生产计划调整频繁
W4.部门内部监控数据没有完全建立
W5.订单不能全部按交期交货
W6.做系统计划的能力不足
W7.对物料的进料时间掌控不到位.跟进力度不够
WO(强化策略)
W1与01结合,利用ERP的进行数据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出错.
W5与02结合,利用设备资源充足的优势,快速反应及时调整生产
外部 内部
S3.人员接受能力比较强.培训机制完善.
S4.掌握生产资源的调配,
机会(Opportunities)
O1.公司有完善的ERP系统作业
SO(维持策略)
S2与01结合,利用新人易管理接合系统作业的优点,更利于部门工作的
开展.
O2.公司现有设备资源充足
S4与02.03结合,合理调配利用公司设备资源,更好的完成每月的销售计
O3.销售每月有提前提供明确的销售计划
划.
配合客户的需求.
W6与03结合.依每月的销售计划提前做好人力/设备/物料的评估
规划. 提前做好应对安排.以弥补部门现在系统计划能力不足的缺
陷,后期通过不断培训以提高自身能力.
O4.有标准IE工时表
W3与04结合,严格依标准工时来跟进制程进度,针对落差部门要
求提报改善,以提高部门的推动力.
S1与04、05结合.有完善的作业流程和供料计划.再接合现有的标准.能制
订出更合理的生产计划.更能满足客户的交期需求.
W4与05结合.先利用产品单一量大的优势,一步步完善部门内的
监控数据.以提高部门内的管控能力.
W7与06结合,依销售计划.利用外部完善的供料资源,提早做好
物料需求计划.并跟进采购的准确进料时间点.针对进料不及时要
求采购提报改善报告,推动进料.
O5.大客户产品单一.订单量大.
O6.有完善的供料计划
O7.公司推广精益生产,提高人员素质 S3与07结合,通过培育.提升整体团队素质.增强战斗力.
W2与07结合.全员参入精益生产,整体素质提高.更利于部门间的
沟通.
威胁(Threats) ST(防御策略)
S1与T1结合,接合部门完善的作业流程,要求每位人员都按流程和岗位
WT(避险策略)
W3与T1结合,提高部门内的专业能力,用专业能力来引导各部门
的配合.
部门在公司的地位不足 职责上的要求做到尽职尽责,以驳得其它部门的认可来提高部门在公司的
地位.
T2.客户订单调动大.下急单.小单,影响原
订计划
S3与T2.T3结合,利用完善的培训机制进行多培训,以提高部门应变能力
和专业能力.减少因客户订单的突变及IE工时表的不标准对原订生产计划
工时表不太准确,导致排单混乱
的影响.
W6与T2结合,提高部门内的专业能力,提升应变能力.
W1与T3结合,提高部门内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细心度,用部门内的
专业来补强IE工时表的不足.并及时同IE人员沟通修改.避免造成
排单的混乱
T4.物料进料不及时和来料异常影响生产
S2与T4.T5.T6结合,接合新人易接受新思想的优势,制订出同各部门跟
T5.制程品质异常多,返工多.
T6.清尾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影响出货
T7.机台稼动率低.常做机型模具故障频繁.
生产效率低影响原订计划
S4与T7结合,充分利用和调配资源,减少因稼动率低.生产效率低及模具
故障频繁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进沟通的模式,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W7与T4结合,同采购沟通,多备几家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加
强供应商的评估管理,将来料风险降低.
W5与T5结合,加强全员品质意识和品质专业培训,提高全员对品
质的认识
W2与T6结合.加强同其它部的沟通,提高信息的流通的及时性.
W4与T7结合,完善部门内的数据监控.制订相关工作进度的检查
点,建立考核制度.以达到提高生产率.
生产部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s)
S1.各单位的职能人员配置齐全
S2.生产设备负荷可满足订单增长生产需求
S3.生产空间面积宽广,区域规划布局完整,过道畅通
外部 内部
S4.领、退料等物料供应商可满足生产顺利进行
S5、电源生产工艺技术熟练,工序各品质监控点布局完整适用
劣势(Weaknesses)
W1.各职能人员流动率高,各职能工作没有重叠,技术资
源不能有效累积
W2.设备的专业维修和保养机制不完善,稼动率低
W3.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不足,资料没有细节量化和图片
对比,不良异常的分析、改善、解决技能不足
W4.生产工序和人员安排不完善影响效率和增加人工成
本
W5.各异常、变术点的监控能力不足,常被忽略造成生产
异常
W6.设备、模具、冶具设计能力不完善,在效率品质使用
机会(Opportunities)
O1.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和月量产增加
订单量
O2.先进设备的导入,产能品质有效管
控
O3.各部门人员积极投入管理技能提
升的学习,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加强
O4.多元化产品的生产模式保证订单
充足,生产稳定
SO(维持策略)
S1、O3.有组建高效的工作团队
寿命均受设计影响
W7.注塑产能出现瓶颈,影响生产整体运营
WO(强化策略)
W1.O3.各工作数据、信息的整理制成电子档保存及培养
储备人才
S2、S3、S4、O2.坚持对品质、产能的不断提升,提升部门能力 W2、O2、建全机器设备保养执行制度,专职人员执行
W3、O3.强化技能培训和考核及提供依据实践操作机会提
升工作技能,
W4、W5、W6、O4、O5.工艺和人员安排进行调整,异常变
述点时时监控
S4.S5.O1.O4.O5.确保生产顺畅,达成出货交期
O5.产品重要部件是自制产品良好,异
常处理的机动性高
威胁(Threats)
T1.生产作业部分工序用工密集,人工
成本高,人员短缺
T2.信息资讯反馈不及时,延误处理时
和增加了处理工作量
T3.供应间来料异常时常出现,影响生
产进行
T4.生产计划易受客户要求变动
ST(防御策略)
S1、S2、T1、先进设备的导入和推广,减少用工人员,提升产
能、品质
S5、T3.不良推行持续改进,减少不良
S5、T4、T5.产品制程运用熟练的工艺技术,保证产能效率、品
质
WT(避险策略)
W1、T1.人员培训,职能工作重叠设定来稳定
W5、T2.把握各异常变述点,异常及时处理反馈,生产前
信息收集确认
W6.改善品住状况、提升效率,保证机器稼动率提升产能
品质保证部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s)
S1.团队工作氛围和谐融洽,作风吃苦耐劳,积极主动、自我改进意识强
S2.品质管控专业人才工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执行力坚决
S3.产品质量管控体制、流程健全,拥有质量监督管控权
劣势(Weaknesses)
W1.内部质量异常信息链接不到位
W2.对流程,程序文件理解不够,执行不顺畅
W3.对高端产品检验能力不足
W4.人员配置不足,外语能力差
W5.基层检验员更替频繁,检验出错机率高
W6.零部件检验设备不齐全,检测工具操作的熟练度欠缺
W7.先进质量管理工具(SPC、MSA、APQP等)运用频率低
W8.抽样方法单一,检验频率的执行力度欠缺
W9.质量异常验证、跟进力度欠缺
W10.检验人员对外来文件、检验依据的识别能力欠缺
外部 内部
S4.产品检测、试验设备齐全,有保证产品指标数据符合客户规格要求能力
S5.有清晰的质量检验标准、产品试验标准
S6.质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能力强
S7.质量异常反馈、跟进、验证机制健全
S8.客诉处理机制健全,有良好的服务心态处理客诉
S9.文件控制机制健全,确保公司文件正确性、唯一性
S10.检验依据保存完整,确保检验人员快速找寻,增强检验效率和准确度
机会
(Opportunities)
O1.客户质量要求、新产品导入信息完整
SO维持策略(发挥优势,抓住机遇)
S1.O7结合,以严谨、负责的工作心态,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
WO强化策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W1.O3结合,通过精益管理培训,梳理内部信息链,建立信息交流窗口,
确保信息传递到各个单位
W3.O1.O10结合,全面了解高端产品质量要求,按工程资料、样板对产品
实施检验,提升高端产品检验能力
W4.W5.W10.O2.O3结合,通过精益管理培训,全面梳理工作职责、流程,
建立岗位说明书,确保团队的稳定性,提升工作质量
W6.O4结合,定期对供应商评鉴和辅导,提升供应商对零部件质量保证能
力
W7.W8.O3结合,通过精益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和工具,
运用实际工作中
W9.O7.O8.O9结合,及时发现质量异常问题,通过准确的技术分析,找出
有效的改善对策,及时验证和关闭
O2.公司对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 S2.S3.S4.S5.O1.O4.O6.O10.O11结合,稳定和持续提升公司质量保证能力
O3.精益管理模式的导入 S6.S7.O2.O9结合,提取关键质量异常和数据,提供品质管控重点和方向
O4.零部件(外购件)质量稳定 S8.O7结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O5.新产品开发、设计、验证完整 S9.S10.O1.O10结合,确保产品质量关键特性得到识别和管控,满足客户质量需求
O6.产品直通率高
O7.各部门综合处理问题、协调能力提升
O8.一线生产人员稳定
S2.O11结合,动员全员参与品质,确保品质工作在公司内部顺利开展及推进
S1.S4.O3结合,使工作更加具体化、明细化、职责分工合理化,成为高绩效团队
S4.S5.S7.O5.O7.O9结合,确保新产品能够顺利导入,并投入批量生产
O9.产品技术分析能力强
O10.工程资料、样板的准确性
O11.各部门质量观念、意识强
S4.S5O4结合,确保零部件(外购件)质量得以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运转
威胁
(Threats)
质量要求信息不明确
ST防御策略(利用优势,化威胁为机遇)) WT避险策略(减少劣势,规避威胁)
W1.W2.W10.T1.T2结合,通过精益管理项目培训,梳理内部信息链,
建立信息交流窗口,确保信息完整性,传递及时顺畅
W3.W5.W6.W10.T3.T4.T5结合,制定检验人员专业培训计划,按计
划对其进行专业检验知识、技能、工具等培训,全面提升检验团队
岗位胜任能力
W5.W8.W9.T2.T3.T4.T6.T8.T9结合,制定岗位基准考核说明书及
工作指引,提升检验员发现、跟进、验证问题的能力
W4.T10结合,配置和招聘能与国际客户接轨能力的人才
W6.T3结合,严格执行新供应商导入程序,定期进行稽核与辅导,
提升来料品质
W8.W9.T6.T8.T9.T12结合,全面梳理建立产品质量关键控制点,
并对其实施监控,确保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符合客户标准要求
T1.市场导入新产品,对客户需求品质标准、S4.S5.T1结合,通过产品检验、试验标准,利用检验、试验设备,达成客
户要求
S10.T2结合,通过检验依据、样板,核对产品信息差异点,确保产品符合
客户要求
S4.T3结合,通过检验、试验设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判定,确保原材料质
量符合要求
S2.S9.T4结合,通过专业的检验团队,文件控制的严谨性,确保样板及资
料的准确性
S3.S4.S5.S7.T5.T8结合,运用完善的品质管控流程,检验、试验标准,
通过检测、试验设备验证产品设计缺陷,减少设计缺陷
S1.S6.T6结合,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提升产品直通率
S2.S8.T7结合,通过良好的客户服务心态,运用专业人才与客户沟通达成
共识,降低客诉风险
S3.T9.T11结合,运用健全的质量管控流程,适时监督,降低质量事故发
生机率
S3.T12结合,对各制程质量记录,进行稽核,验证记录数据真实性
T2.市场部订单信息不准确、不完整
T3.外部采购材料质量不稳定
T4.工程部资料、样板出错较多
T5.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T6.生产各制程的品质直通率低
T7.物料特采、成品品质缺陷waive所隐含
的客诉风险
分析质量异常原因的准确性,改善措
施的有效性
T9.仓储出货时拉错产品
T10.人员招聘及补充的及时性
T11.生产一线的员工质量意识差、人员流动
性高
T12.生产提供质量数据记录不全,欠缺真实
性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283847a241692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