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资料搜集方法II 文献法和观察法

第七章 资料搜集方法II 文献法和观察法

2023年7月9日发(作者:)

第 17 教案

课 题: 第七章 资料搜集方法II 文献法和观察法

——观察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观察法的定义与特点;;

2、掌握其局限性、作用、适用范围;

3、明确观察法的基本类型。

重点难点:

观察法的基本类型。

教学过程:

通过案例,说明、教授。

作业布置:

重点分析和掌握局外和参与式观察,及其伦理难点。

第七章 资料搜集方法Ⅰ:文献法和观察法

第二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定义与特点

观察法,又称实地观察法,是调查者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凭借自身的

感觉器官和其它辅助工具,从社会生活现场直接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从一般意义上讲,观察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察言观色,

观物写生等。观察为一切调查研究所必需,对直接认识事物和搜集第一手资

料起重大作用。但作为社会调查中的观察法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观察,

社会调查又有别于其他调查方法所不具有的独特特点。

中的观察不观察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同于自然科(一)观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学的实验观(二)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

察,它一般(三)观察过程受观察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是在实地或(四)观察手段凭借感官借助工具

自然条件下(五)观察内容是观察对象的外显行为

二、观察法的局限性

1、观察法受时空条件的限制。

以身边实例说明。

2、观察法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

以身边实例说明。由学生自己分析。

3、观察法受所获资料观察过程的限制。

教师举例说明。

三、观察法的作用与适用范围

(一)观察法的作用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各个阶

段,有着其它方法无可零替代的作用:

1、观察法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观察法是搜集第一手资料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上,第一

手原始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

进行的,而且对观察的情境和条件也不做严格的控制。 2、观察法是提出、验证理论假设的有效手段

(二)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观察法在科学研究中不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的适用范围也很

宽泛。

1、适于搜集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资料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直接接触被观察对象获取资料,无需其他的中间

环节。由于所搜集的资料是观察者“亲眼所见”,较为真实,且搜集的信息

及时,因而它适宜于需要及时了解某个特定场所正在发生的现象。

2、适于搜集各种非语言性的信息

进行社会调查时,时常会遇上调查对象语言表达困难或不愿配合的情况。

例如,在调查了解聋哑人时,调查者不懂手语,难以与聋哑人交流和沟通,

此时采用其他调查方法显然不合适,而观察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得到其它

方法难以取得的资料。

3、适于对同一现象进行持续的观察

采用观察法简便易行,可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时间亦可长可短,因此可

以持续地了解被观察者在各种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

4、适于用作其他调查方法的辅助方法

观察法不适宜于用来作大面积的调查,也难以搜集到调查对象的主观意

识方面的资料,因而观察法适用于小范围探索或辅助研究,适于用作其他调

查方法的辅助方法。

四、观察法的类型

(一)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指观察者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去感知观察

对象的方法。如民政工作者查灾,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等。

间接观察,指观察者不直接感知观察对象,运用其他的途径去感知观察

对象的方法。如看实时电视、录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是否使用观察仪器作为区别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的标准。因为有时观察者在现场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直接进行观察,

与观察对象直接接触,也应该看作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最大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可随时随地进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但观察者的视野及精力有限,难以观察到全面、精确的情况;

间接观察在时间、空间、精确度上有极大的扩展,可是缺乏现实感,没

有亲身对现场的了解和感受。

(二)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结构性观察,指观察者按照预先确定的观察提纲进行的项目明确、程序

固定,记录标准化的观察。这种观察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

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观察时基本上按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记录的结果

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非结构性观察,指观察者在总的观察目的、要求下,不预先制定观察计

划,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比较灵活、机动,能够

抓住观察进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限制,但得到的资料较为零

散,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

(三)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群体中去,在与被观察对象的共同活

动中,从内部进行的观察。参与观察按照参与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完

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前者如调查者为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

况,特意装扮为流浪乞讨人员并与他们共同生活,从中观察这个社会群体的

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就是完全参与观察;后者如大学生到企业行

业实习,则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对象群体,不参与他们的任何活动,

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例如大学生为对自己所学专业进

行深层次的了解,到有关专业对口的机构、企业参观。

一般说来,运用参与观察法,可以缩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心理距

离,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

的心理活动、动机和内部的真实情况。但参与观察需要观察者花费较长的时

间,全身心地投入,且易受到观察者某些方面的影响。

五、观察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在社会调查中,运用观察法,应注意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观察的客观性,是运用观察法最基本的原则。只

参与观察又分为完全参与(“自己人”)和不完全参与(“友好的客人”)。后者比前者难以获得细节或较隐秘的资料。参与观察常用于有深度的专题调查,或用来研究社区或群体活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研究中应和最多。 有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观察,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在观察中,必须

从实际出发。

第二,全面性原则。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从不同的侧面、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客观事物的全貌。

第三,深入性原则。

第四,持久性原则。要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观察,就必须坚持观

察的持久性。观察是一种单调、枯燥的工作,有时观察也不是一次或一时就

能获得成果的,观察遭遇失败,或出现谬误,或一无所获,是常有的事。为

此,观察必须持久。

第五,伦理性原则。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一定要遵守宪法和其他法

律规定,决不可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私闯民宅,偷看私人信件,窥视

他人隐私,或干出其他违法的事。此外,还要遵从一般的道德规范,尊重被

被观察者的意愿。

二、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一)观察准备

1、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是根据调查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明确观察目的,

即要明确通过观察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观察的重点,

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

2、制订观察计划

一般说来,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重点与范围、通

过观察需要获得的资料、观察的途径、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

的方法、列出观察的注意事项、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观察资料的记录和整

理、观察的应变措施等内容。

3、做好物质准备

(二)进入观察现场

进入现场应取得有关人员的同意,或出示证件说明,或通过熟人介绍,

或通过内线,或取得观察对象中关键人物的支持而进入。一旦进入现场,观

察者要尽快取得被观察者信任。

(三)进行观察和记录

1、观察

观察应有计划。观察应与思考相结合。观察应有序进行。观察的程序,

具体有三种:一是主次程序法。二是方位程序法。三是分析综合法。

2、记录

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观察记录,

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有序性的要求,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

赖记忆。观察记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追记。

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调查提供了许多先进的调查手段如录音机、摄像

机等。但社会调查中使用这些技术手段要慎重,使用这些仪器会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事后追记多在不适合不可能当场记录时采用,如观察的是敏感问题。

(四)撤离观察现场

三、观察误差与观察误差减少的方法

(一)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

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表现在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1、观察主体的影响因素

从态度、观念上来说,由于观察者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都会有自己

的态度、观念倾向,因而观察同一现象的感受和结论就不同;从知识水平和

经验上来说,观察者实践的经历和经验不同,观察问题的深度和重点就会不

不同,观察的结果因而也产生很大的差异;从事业心、责任感来说,观察者

者若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调查应付了事,会导致片面的观察结果;从生

理和心理上来说,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

的兴趣、情绪等心理因素,也会对观察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观察

误差。

2、观察客体的影响因素

一是当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群体观察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察对

象的心理或行为;二是由于“报喜不报忧”的宣传,使观察者“雾里看花”;

三是客观事物发展不成熟,其本质尚未通过现象充分暴露出来,使观察者难

以把握其规律而产生误差。

以上种种原因,说明任何观察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重要的是

调查者应坚持科学标准,实事求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尽量地减少观察的误

差。

(二)观察误差减少的方法

结合观察法1、努力提高观察者的自身素质

的信度与效度2、设法减少观察活动对观察对象的影响

进行讨论

3、力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4、采用多人多组多点重复对比观察

此外,提高观察设计、观察工具的科学性,注意观察记录的核查,学

会利用现代化的观察仪器,都是减少观察误差的有效方法。

作业:

结构式观察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课后记:

统计调查与实地(个案)研究是两类不同的调查研究类型,其各自的

研究程序不同,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点亦不同,这些在第二章讲解社会调查

程序时已有所涉及,学生虽有初步了解,但却是模糊的。本次课,教师旨在

通过对观察法与问卷法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区

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教师的这一教学思想得以实现。这也说明比较法是一

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8880761a18032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