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发(作者:)
掌上乾坤,百年风华
——布袋戏
“槐根一梦山河邈,烟雨九原良贱同。孤蹑云踪霄汉外,倚听天籁落天风。”这是我在霹雳布
袋戏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的诗号,代表了我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憧憬。
布袋戏之于台湾, 如同黄梅戏之于安徽, 是民间最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由于戏偶的四肢
是用布缝制而成, 形状酷似布袋, 因此叫做布袋戏。在台湾, 布袋戏又叫掌中戏。演出时, 艺人们在幕后
一边用手熟练地操纵戏偶, 一边绘声绘色地叙述剧情, 戏台虽然不大, 却折射出了无数的人间悲喜。布袋
戏对于台湾而言是一种文化的表征, 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与社会情境当中, 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
意蕴。由于布袋戏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观众都能在保持传统艺术精神的前提下, 发展出不同的表演
风格而历久弥新, 因而, 布袋戏最终成为台湾表演艺术中戏剧构成严谨、文化底蕴丰厚、流传和受众面最
为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我最喜欢的布袋戏系列就是台湾的霹雳布袋戏。霹雳系列乃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称,以1984
年「霹雳城」为最初创始,而大家所熟悉的霹雳布袋戏,系指1988年「霹雳金光」,以素还真作为主线衍
生发展的江湖恩怨故事,至2010年「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计已播出1658集。而最新的一部「霹雳兵
燹之圣魔战印」正在电视上热播。
我之所以喜欢看霹雳布袋戏,主要是其饱含了传统文化内涵这一独一无二特性。在霹雳布袋戏的世界
里.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它吸收了大量的地方音乐和地方语汇以及民间传说故事、谚语、
掌故等口头文学,保留了诸多民间文化精华。其中包含着儒、释、道的文化精髓、有论诗歌的、有论政治
的、有传统的五行方术的文化、有谈论国际关系的、有讨论古代帝王心术的。人物的诗号以及诗化的旁白、
武功、地名等,尤其是诗号非常像旧版的演义小说或者评书,人物出场,先来两句诗形容,或七言或五言,
音乐响起,诗号一唱,人物或是身附护体金光或是飘飘而至,烟雾一阵.打上声像效果,气势非常壮观。
其中最吸引我的有如下几点:
其一引人入胜的口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配音。刚开始看霹雳的人可能会非常不习惯,我也不例外。
因为它不仅仅使用闽南语配音,而且由一人配饰众角色,男女老幼,善恶忠奸,各种特性人物的配音都是
由一个人完成。八音才子黄文择长于布袋戏世家,他为霹雳布袋戏配音,一千多集剧情数百人物个性,都
出自其口。更具特色的是霹雳布袋戏是闽南语发音,如今标准普通话仅有四声,而闽南语可达十五声,且
保留古音平仄,加之剧中多有诗文辞赋,用古韵读来,古色古香,恍若重回故时。但语音虽好,却似门槛,
阻碍了闽南方言区之外的人群。但更似任督二脉,一旦打通,便可畅快淋漓,遨游于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
中,会感受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体验。
其二庞大的的故事背景,霹雳布袋戏能够摆脱中国文场域中历史地理因素,建构起属于它自我的故事。
以“苦集灭道”四境为地域环境,时间上则因人物的几近永生状态而无法归结到任何一个历史朝代。想象
合理性上更不是奇幻类可比拟,四境背后有着佛家思想的依据,《般若波罗蜜心经》中就有“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的句子。
其三丰富的人物形象。剧中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出场诗,以首席男主角素还真出场所吟之诗为例:“半
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人物出场吟诗无疑继承了传统戏
剧的特色,而诗中所咏的内容,“神、圣、儒、道”等都是中国文化中最大最广的一些概念范畴。因此主
人公素还真不同于一般武侠题材中的侠客,他有儒道释的底蕴,儒者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家的谦和怀柔,
佛家的慈悲。当这些集于一身后,有时看霹雳布袋戏,似乎在看另一部《三国演义》,又感觉像演绎诸子
百家的学说。除此之外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剧中重要人物都有各自的配乐。例如我喜欢的人物剑真玄影任
云踪就有天道云踪(任云踪角色曲)和剑真玄影(任云踪武戏曲)两首配乐。天道云踪原以山林中的隐士高人
为发想创作,乐曲以钢琴缓缓弹奏,清新淡然,铺陈出脱离尘烟般的氛围,接著进入主旋律演奏,彷佛一
股超凡之气息迎面而来,凛然内敛,道骨仙风。而剑真玄影却截然不同,藉由弦乐渐进的曲势缓缓开场,
铺陈出一股强烈的宏壮气势,随之悠扬的笛声回响,增添了一分潇洒。乐曲节奏紧凑平缓收放自如,四平
八稳却不失豪迈,表现出正气浩然、从容不迫的道者风范。
除了这些,霹雳布袋戏在细节处理上也处处显露了它的文化气质。“琉璃仙境”、“耶摩天”“耆老林”
是其中一些地点场景,“水波动莲华”“庐山不动一剑痕”“君子风”是一些武功招式,“汗青编”“天外方
界”“天荒不老城”是组织派门,再配合古琴、笛子、琵琶等乐器的渲染,一个中国式的传统新世界浮现
眼前。
霹雳布袋戏的成功,可以说是完美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传统戏剧样式与现代故事的结合,传统文化
由电脑特效表现、传统器乐和西方乐器(现代音乐也是霹雳配乐的重头戏)的组合,再加上现代商业模式
的运作,这一份现代传统文化大餐使人欲罢不能。但其实,霹雳布袋戏能够打动那么多国人的心,能够引
得人们对它如痴如醉。归根究底还是它的传统性在发生作用。在传统缺失的当下,国人远离了赖以生存的
文化准则,但在潜意识里对国故还是亲近的,这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亲眼看到吟诗作对的场景,看到
儒雅风流的模样,在内心都有难以言表的激动,而事实上我们在此之前几乎都没有这样的经验,或许只是
在梦和记忆里,那定是曾经阅读的文本和接受的中文教育时留下的对于传统的热爱。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518986a246192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