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


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

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析骨关节骨折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收治的骨关节骨

折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而观察组

则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分析。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可吸收螺钉对骨关

节骨折进行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能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使预后生活质

量提高,值得推广。

标签:骨关节骨折;可吸收螺钉;临床疗效

骨关节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创伤,还对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上在治疗骨关节骨折时,有多种多样

的固定材料,并且不同材料的疗效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本文对骨关节骨折运用可

吸收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202例

为研究对象,120例为男性、82例为女性,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为(44.2±10.5)

岁,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X线或者CT检查结果确诊,其中股骨头骨折30例、踝关节骨

折80例、肱骨头骨折2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附着区骨折6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5例、

髋臼后壁骨折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101例。两组的性别比、

骨折类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常规复位骨折部位后,运用石膏对患者进

行外固定。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操作如下:将患者的骨折部位作为基本

依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上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行臂丛麻醉;对于下肢骨折的患

者,可以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将患者的不同骨折部位作为基本依据,选择

合适的手术切口,确定发生骨折的位置后,直接解剖对位骨折部位,运用巾钳在复位后的

位置上固定骨折部位,将患者骨折部位的大小作为基本依据,选择规格不同的可吸收螺钉。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骨折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减少,在操作时,应该先运用骨圆钉对骨折

部位进行钻孔,使钢丝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减少。手术的过程中,将可吸收螺钉钻入患

者的骨关节面,如股骨头或者肱骨头的骨折部位等,在患者关节软骨下面的骨质内放置可

吸收螺钉的钉帽,使关节软骨摩擦损伤减轻。由于一些患者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手

术中需要对韧带进行重建,重建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等长原则。术后,将患者发生骨关节

损伤的部位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进行石膏板固定或者常规的牵引制动,固定时间一般为

3~6w,拆除石膏板或者牵引后,应该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训练,使患者的运动量提

高,促进患者功能部位的恢复。

1.3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①优。患者的骨折解剖完全复位,关节活动不存在疼痛

感,切口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延期愈合情况,并且关节恢复正常屈伸功能;

②良。患者的骨折解剖完全复位,关节活动有轻微的不适感,切口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骨

折不愈合或者延期愈合情况,并且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③差。患者的骨折解剖没有完

全复位,切口出现红肿或者渗液情况,没有完全愈合,骨折存在不愈合或者愈合延期情况,

并且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5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对组间骨

折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对比进行检验,采用χ2检验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次手术

比例以及治疗优良率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

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4±1.3)个月,明显短于对

照组的(8.4±2.2)个月,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二次手术比例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二次手术

比例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可吸收螺钉作为可降解、无害无毒的一种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运用

在骨关节骨折治疗中。相比较松质骨而言,可吸收螺钉的弹性模量较好,通常为10-15GPA,

在骨折早期能够确保固定强度,并且有利于骨的细微活动,避免发生应力集中和应力遮挡,

从而降低了发生骨质疏松、断钉以及脱位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2]。有研究发现,在患者

体内放置可吸收螺钉2h内,可吸收螺钉能够出现轻微的膨胀,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并且

在前3个月内,可吸收螺钉能够保持强度不变,6个月后逐渐发生降解,12个月内就能够

完全吸收,这一过程与骨折愈合的生理规律完全符合,并且可吸收螺钉具有较好的组织相

容性,可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

同时,可吸收螺钉不存在电离性和电解反应,不会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如MRI或者CT等产

生干扰,并且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减轻了手术创伤,使感染风险降低,缩短了治疗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4]。本研究结果与张世权[5]

等研究报道一致。但是,可吸收螺钉作为弹性模量和力学强度有限的一种新型固定材料,

在具有较大应力的长管骨骨折固定中无法运用,并且粉碎骨折和骨质疏松患者运用可吸收

螺钉进行固定,螺钉容易出现松动,所以选择适应证尤为重要。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尽量恢复骨折至生理解剖部位,选择粗细合适的丝攻、钻

头,并且选择大小和长度合适的螺钉,确保钻孔角度和方向的准确,尽量与骨折线保持垂

直,从而确保骨折复位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骨关节骨折患者可吸收螺钉治疗,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疗效

确切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治军,傅海鹰,何大川.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

13(8):1+3.

[2]颜端国,李茂贵,楼杨勇.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局解手

术学杂志,2014,21(2):175-176.

[3]高尚武,任耀,张开,张凯.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

18(8):103-104.

[4]谢卫勇,黄刚,邱鑫林.四肢骨关节骨折经可吸收螺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

床医学工程,2015,11(2):160-161.

[5]张世权,刘安庆,肖德明.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

损伤杂志,2016,11(8):921-922.編辑/金昊天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481030a245482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