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统编版高考语文复习:《诗经》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每章开头都采用了反问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与后文中的“与子……”的句子
呼应,洋溢着不怕困难的豪情,富于鼓动性。
B.作品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
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C.作品内容上不断递进。首章“同仇”,是情绪上有共同的敌人。二章“偕作”是开始行
动。三章“偕行”,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D.这首诗是一首战歌。全诗慷慨激昂,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主人公保卫家园的勇气,
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阅读《无衣》,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第 1 页 共 43 页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本诗产生于秦地,为《秦
风》;《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结合《诗经·卫风·氓》,完成小题。
有所思
〔汉〕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氓
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
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
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
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第 2 页 共 43 页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表达
的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
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意,就在玳
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爱情。
C.“妃呼豨”,语气词,表叹息,主人公一切的愤怒、伤心、不舍、难过都化作了那一
声长长的叹息,令人嘘唏不已。
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
负心汉。
6.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诸多相同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鹤 鸣
《诗经·小雅》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
4
】
【
1
】
有树檀
【
2
】
,其下维萚
【
3
】
。
。
【
5
】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
注释:【1】爰:发语词。【2】檀:檀树,高大且是贵重木材。【3】萚:低矮的树。【4】
错:磨物工具。【5】榖: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与“天”既写出“九皋”的阔大,也表现出鹤鸣之声的辽远。
B.本诗从园内写到园外,以情感变化为序,表达了诗人徜徉园中的感受。
第 3 页 共 43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340985a242815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