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国际接轨

——如何与国际接轨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主讲人简介

1.颜帅

,男,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系,获学士学

位;2003年9月于北京林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6—9月、2004年6—8月赴

英国做访问学者,学习考察期刊编辑出版技术和管理技术。1996年晋升副编审职务,

2002年1月晋升编审职务。

1985年起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1999—

201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林学》(英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及《中国林业教育》副主编,《编辑学报》编委。

其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农林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科协八届常委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2011年起)。曾任第一、

二届国家期刊奖评审专家组成员(2000、2002年),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评委会委

员(2002、2004年),国家林业局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1999年至今)。

编辑出版方面的代表作有:《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独立人格精神》(2001年)、《高

校科技期刊应努力转变办刊理念》(2006年)、《China opening up: Chinese

university journals and research – today and tomorrow》(2007年)、《论高校

科技期刊的6种属性》(2009年)、《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初探》(2010年)。(部分

合著)

2011年3月起到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工作,任出版社副总编兼期刊中心主

任。

2.任胜利简介

任胜利 理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杂志社 编审,《中国科学》杂志社 总

编辑。

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先后担任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

先后在Science, Nature, Scientometrics, Learned Publishing, 《科学通报》、《编辑

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

文或杂文6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引用100次以上(基于统计)。专著

或译著有《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科技英语写作进

阶》、《科技写作与交流》等。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等资助

和奖项。

社会兼职: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术语》编委、《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副主编、《中国科学基金》副主编。

个人博客: /blog/

3.韩兴国

,男,博士,研究员。1959年6月生,山东省寿光县人。1982年在山

东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至

1992年在美国罗格斯大学海岸与海洋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6年在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所长、植物园主任、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

研究员,2008年7月调任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保护

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 林金星研究员

1992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1992-199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后流动站工作。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国家杰出

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现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兼任南开大

学、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Plant Signaling

and Behavior》副主编 、《Communicative and Integrative Biology》编委、

《科学通报》特约编委、《植物学报》副主编、《植物科学进展》副主编、《电子显微

学报》副主编、《植物学通报》编委、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

会主任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

组成员。

5.

崔金钟

, 男,博士,编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文献与信息中心主任,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英文期刊审读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

学会出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生命与环境类期刊审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协英文期刊审读、中国出版

集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科学出版社政策咨询委员会成员等,《生命世界》主

编,《植物学报》原副主编,所辖与牛津大学合作出版的《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杂志为SCI收录期刊,出版专著两部、论文多篇。

6.照日格图

, 男,蒙古族,研究员,先后任北京儿童医院及北京市儿科研究

所病毒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 首都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于美国布法

罗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及布法罗儿童医院病毒研究室做WHO访问学者,从事

病毒学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并在《

J Infect Dis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

与编写著作4部,并担任编委。1996—2003任中国医学论坛报总编辑、2004—2006

任名誉总编辑,现任中国医学论坛报理事会理事,顾问;自1996年起任《中华医学

杂志英文版》(

Chin Med J

)(SCI核心期刊)总编辑,另现任《中华儿科杂志》副总

编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于2007

年12月被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SCI

核心期刊,2010年影响因子52.3)聘为编委会委员,2009年被聘为《欧洲临床研究杂

志》(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SCI核心期刊) 编委。

7.于飞海

,男,38岁,博士,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来

校工作,主要从事克隆植物生态学、湿地植物生态学等方向的研究。紧扣退化生态

系统的恢复和植物入侵等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克隆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克隆

生活史性状的适应对策意义为主线,系统地开展了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主要学术

贡献包括:(1)系统地揭示出克隆整合有利于克隆植物适应空间异质性环境的各种生

态适应对策;(2)揭示出克隆可塑性能够促进克隆植物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能力;(3)

揭示出植物克隆性对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重要贡献;(4)揭示出植物克隆性对植物入

侵性的重要贡献;(5)系统地揭示出丛生型克隆植物植丛内克隆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的形成机制。迄今为止,在《New Phytologist》、《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Oecologia》、《Annals of Botany》、《Biological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Invasions》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66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45篇;近5年(2008-今)共发表SCI论文48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8篇。主

持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重点

基础研究发展(973)规划项目子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7项。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首批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8.

孙建新,林学院生态学学科教授。获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林业博士学位

(1994)。任

Ecological Processes

Forest Ecosystems

副主编,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编委,《植物生态学报》编委。研究

兴趣和方向包括(1)景观及区域植被动态和驱动力分析;(2)森林群落动态及其对

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3)土壤有机碳贮存与周转的过程和机制。在

Global Change

Biology

Functional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Ecosystems

New Phytologist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54107a237190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