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
学习数学史 欣赏数学美
——基于新课程数学教师提升“数学文化”素养的策略管见
文/段尔超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
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学拥有璀璨而漫长的历史,站在历史的角度学习数学文化,教师将更能领悟会数学文化的本质;站在审美的角度学习数学
文化,教师将更能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文化;高中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首次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要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
版)》中进一步强调: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
教育的功能。要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感
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首次在数学课
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
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由以上可以看到高中数学教育理念的新变化:高中数学教学将越来
越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并且把数学文化的考查纳入考试范畴,因此要不
断加强引导学生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认识和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
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此发挥和落实数学课独特的育人功能,改
变目前教师只为考试教,学生只为考试学的现状,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显然,这样
的数学教育要求,对数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
2020年秋季,全国又有若干省份(包括云南省)即将进入新课程,
作为在职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与时俱进,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特别是
数学文化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呢?笔者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 站在历史的角度学习数学文化,领悟会数学文化的本质
数学的文化本质是一种理性精神以及这种理性精神对人类文明发展
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启发和引领学生崇尚数学的理性
精神。
从笔者在师范院校的求学经历可知,现在的大多数中学教师欠缺数
学史的学习,尤其是西方数学史学习,这是个很大的遗憾。现今也有部分
师范院校开设数学史的选修课,但真正能领悟到其中精髓的学生又能有多
少呢?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就更不必说了,很多教师肤浅而片面地认为学
习数学文化就是了解一点中国古代数学史,以让学生应对高考题中的数学
文化题。这可能大多是因为近几年的全国数学高考题大多是以中国古代数
学史为背景来考察数学文化,只有2018年开始全国一卷以古希腊数学考
察数学文化。
诚然,中华五千的文明孕育了灿烂而辉煌的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作
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读一读《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数》
等相关著作。但是我们在研究的先辈们对古代世界数学(从公元前20世
纪到14世纪)做出辉煌的贡献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地反思一下:为什么
从14世纪开始,中国数学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清朝前期,数学几乎成了
中国文化教育界不被重视的冷门学科。而16世纪以来,欧洲数学异军突
起,笛卡尔于1637年发明了解析几何,牛顿与莱布尼茨分别与1665年和
1684年发明了微积分。
中国古代数学未能发展成近代数学,甚至不断衰落,这其中的原因
值得各位同僚深思。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除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和
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外,还有中国古代数学自身的不足:中国古代数学长
于计算,注重算法,轻视演绎推理;更加重应用,轻理论;书写方式落后
等。归纳起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缺乏理性精神,没有形成逻辑演绎体系。
而通过学习西方数学史可知,自古希腊起西方人就用一种理性的态
度研究几何,他们敢于直视宇宙并追寻其究竟,他们研究无理数绝对没有
一点实用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探究事物的根底,应用理性思维的力量洞烛
入微。希腊人认为宇宙是按几何学设计的,研究几何就是用理性的思维去
认识宇宙,用理性的思维去触摸天上的星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即为
献是提出了理性的思维模式,他从五个公设和五个公理出发,用三段论式
的逻辑演绎推理的方法去推演出一系列的几何定理,也就是公理化的方法
研究几何。
《几何原本》作为人类文化史独特的数学构思,独特的数学概念、方
法、演绎推理的形式,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只要接触到《几何原本》就会感
到赞叹、惊奇。于是古希腊文化中的数学理性、数学方法作为人类最早一
个“文化基因”,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一系列数学和科学的奇迹。
正是这种公理化的研究方法启发牛顿创造了其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还有20世纪伟大的数学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也是在这种公理
化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得到的杰作。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按照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模式,
以8条定义,3个运动的定律(或公理)为基础,再用数学演绎推理方法
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此基础上牛顿又证明了开普勒的三大行星运动定
律。宇宙间的各种事物,天上的星辰,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都可以用公理
形式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个运动定律推导。正是这种数学公理化方法、数
学理性在其方法论意义上的成功,对整个西方不仅在科学、文化方面,而
且在政治、宗教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
就是按照数学公理化的理性思维来表述的: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
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利,是
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
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
其组织权利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
福。
数学的高水平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高水平社会文明的必要条件。
这种数学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从数学史上数学发展中心的转移可以看得
很清楚,中心转移序列如下:希腊→中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美国。
事实上,相应时期的历史事实是:古希腊是古代奴隶制最发达的地
区;到了封建社会,中国则是政治经济繁荣昌盛的中心;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2129704a201043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