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
第
3
期
2009
年
9
月
评 价 与 管 理
Evaluation&Management
Vol.9No.3
Spe.2009
动态信息
邱均平
:
开创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新格局
刘锦山
1
崔凤雷
2
(
1.《e线图情》网,北京 100088;2.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
【摘 要】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主任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均平先生担任。邱教授主要
从事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和评价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特别是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科学
评价与大学评价、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经济信息与竞争情报等方面有精深研究
,
并指导和培养这些专业方向的博
士生和硕士生。他的专著《文献计量学》
,
首次创立了理论、方法和应用三结合的学科体系
,
对我国情报学研究和教
育具有开创性意义和积极的贡献
,
这部专著的被引率也名列第一
,
堪称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近日《
,e
线图情》荣幸地约到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文献计量学首席专家
,
就其所主持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
中心最新研究开发成果———《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
期刊评价
;
武汉大学
;
邱均平
【中图分类号】
武汉大学是国内目前唯一设立“信息计量学与
科学评价”博士生专业方向的单位,在国内外都有较
大的学术影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者
和大量论著。全国有多个与科学评价有关的研究机
构设在武汉大学,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
心”“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管理研究会”、等,并有多名
教师担任全国科学评价与管理领域的学术职务。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forChineseScienceEvaluation
(
RCCSE
))
是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学术机构,由武汉大学信
息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单位
联合组建。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
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评价咨
询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中介性实体机构。近几年
来,中心围绕科学评价问题展开了多学科的综合研
究,承担并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项
目,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科
研实力和基础。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主任由武汉大学信息
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均平先生担任。邱教
授主要从事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和评价学的教
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与
网络计量学、科学评价与大学评价、信息管理与知识
管理、经济信息与竞争情报等方面有精深研究,并指
导和培养这些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他的专
著《文献计量学》
,
首次创立了理论、方法和应用三结
68
合的学科体系,对我国情报学研究和教育具有开创
性意义和积极的贡献,这部专著的被引率也名列第
一,堪称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
近日,e线图情荣幸地约到这位享受国务院特
殊津贴的文献计量学首席专家,就其所主持的武汉
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新研究开发成果———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进行了专访。
e线图情(以下简称e):请问邱教授,什么是文
献计量学?将文献计量学应用于期刊评价有什么意
义?
邱均平
(
以下简称Q
)
:文献计量学这一术语最
早是1969年由英国人A普里查德提出的,它是借
助文献的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
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
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
学术期刊是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客观上必然具
有评价和引导功能,无论对匡正学术风气,提升研究
水准,其作用都不可或缺。一流的学术期刊之所以
能够突破狭隘的文献传播功能定位的局限,引领某
一或某些学科领域学术发展的方向,是因为它所具
有的学术判断力、学术凝聚力与学术影响力,并且归
根到底取决于办刊人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刊物所依托
的相关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学术期刊承载原创的
科学知识,在科学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其
他形态的文明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是由学术期刊
刘锦山等
:
邱均平
:
开创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新格局
的根本特质决定的。学术期刊传播的学术创新、学
术自由和学术规范推动着学术繁荣。学术期刊所蕴
含的学术价值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和旗帜,它在本质
上是一种人文之光和科学之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的评价研究源自于社会和期刊自身竞争发
展的需要。毋庸置疑,期刊评价对于促进科学研究、
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评价研究为
人们提供了各种核心期刊表,而无论是在国外还是
国内,核心期刊表的实际功用十分明确。相比于期
刊的舆论导向功能、信息传播和积累功能、文化教育
与娱乐功能、增加经济效益功能,期刊评价承载的功
能更多、更复杂。但其原始功能只有三个:为图书馆
优化馆藏、为读者高效阅读和改进科学评价管理工
作。
学术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
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发表
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园地,是传播科学知识信息的
重要工具,也是评价科研项目、成果、人才、机构等的
必要依据。我国的学术期刊约占期刊总数的70%
左右,是整个期刊体系的主体。文献计量学通过对
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的量化分析,能够
客观地揭示学科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为优化
学术期刊的管理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首先,核心期刊表可为图书情报机构收集馆藏
期刊提供参考。图书馆员可根据核心期刊表来有选
择地订阅期刊,利用有限的经费选订最有价值
(
即最
大信息量和最有时效性的信息)的期刊。其次,核心
期刊表能为读者选择阅读期刊文献提供参考,能为
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具有参考作用的核
心期刊表,为读者提供相对集中的相关学科信息,帮
助读者实现高效阅读。实践证明,核心期刊表的研
制确实提高了图书情报部门的期刊订购质量和效
率,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出现了一批“馆藏核心期
刊”,同时,也使期刊使用者,即读者,在资料选择取
舍和时间使用上更为有效。
由于期刊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适用性,在期
刊评价的使用价值,亦即其原始功能得到实现后,马
上得到了学术界、期刊出版界、教育界及科研管理界
的接纳甚至追捧,致使其原始功能得到延伸,派生出
了很多相关评价功能。高质量的核心期刊表,除了
可以为图书情报单位选购期刊提供参考依据,为读
者便捷检索最大信息量提供参考依据外,还可以为
文献数据库选择来源期刊提供参考依据,为科研管
理部门的学术成果评价、项目评价、人才评价、机构
评价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从核心期刊遴选
指标可以看出,引文率、文摘率等指标是评价论文学
术质量与期刊学术水平的主要内容,而它们又是衡
量期刊质量高低的关键标准,因此,它还可以从学术
影响力方面来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此外,核心期
刊研究还有助于期刊之间的合理竞争,促进期刊学
术水平的提高。核心期刊的动态性评选无疑对期刊
编辑部提出了多种要求,促使编辑部吸引优秀稿源,
从学术、业务水平等方面提高期刊的质量。进入核
心期刊行列的期刊自然会吸引到优质稿件,而这些
稿件又进一步促进刊物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
循环。
期刊评价派生功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增加了
一种对学术期刊评价的依据,为学术论文的评价提
供了一个较好的工具,有助于促使作者提高论文质
量,编辑优选论文。这也是它能得到最大范围的接
纳与认同的根本所在。
e: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
究报告》成功发布的艰辛历程吗?
Q:好的。早在2002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
价研究中心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曾设想要建立中国
的科教评价体系,计划在科学出版社定期出版“四大
评价报告”,即“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
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
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
告”。前三个评价报告都先后研制成功并已正式连
续出版了,而只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一直没
有问世。
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处李建臣处长向我
征询关于期刊评价的意见,并委托我来做一个方案。
于是我们就按照期刊应该分类评价、分级管理以及
应该建立准入与淘汰的机制两条思路做出了一个方
案。之后,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研究计划,努力完善科
学评价体系,为其他各项评价工作、科研管理和期刊
管理等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我们中国科学评价
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学院一起专
门成立了有60多人参加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课题
组”,在以前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开
始,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集中研究。
第一步是遴选评价对象。通过对主办单位、作
者群、栏目、读者群等几个方面区分,要求学术论文
要占期刊内容的一半以上,在全国9000多种期刊
中遴选出6170种学术期刊作为评价对象。第二步
69
评 价 与 管 理
是分类。我们选用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因为我们的
目的不光是为图书馆选刊服务,还要为科研管理、科
研评价服务,这方面用国家标准的更多些。国家标
准里有58个大类,还有3个综合,如自然科学综合
等,加起来是61类,然后是学报有4类,这样全加起
来就有65大类,我们就将6170种期刊分到这65
类去。第三步是制定指标体系。最初做的那个方案
里指标太多,有20多个,我们对其进行了精选,最终
制定了6项指标。
原始数据的主要来源有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
刊引证报告
(
2006年版
)
》与《万方学术期刊引证报
告
(
2006年版
)
》,社会科学期刊被二次文献《人大
(
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的收录时段取自2004~2006三年收录的论文数。
自然科学类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外8大数据库,自
然科学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时间截止于
2007年。特别需要说明一点,我们还自行设计开发
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将原始数据
全部导入这一系统,统计、计算、排序等所有工作都
在系统里面完成,最后输出结果。这样,所做出的评
价就比较客观,因为系统自己运行,不受人为因素的
干扰,效率高、准确度高。
课题组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先后召开了12次
研讨会或工作会议,就学术期刊的认定、学科分类、
指标选择、系统设计、结果分析、期刊指南等各种问
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和讨论。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
协同攻关,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一复杂、艰巨的研究任
务,编著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并由科学
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外第一种中国学术期刊
分类分级排行榜和权威、核心期刊指南,内容丰富、
观点新颖、数据详实、结论可靠、创新性强、适用面
广。
e:可以具体介绍一下《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
报告》的独到之处吗?
Q:好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主要
有这样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特色明显,创新性强,而且实现了“四个第
一”。即:①首次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大陆出版
的中文学术期刊”;②首次将期刊评价的目的确定为
评价管理导向与信息服务导向”相结合;③首次同
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④首次采用得分
排序与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国内外第一
种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榜。此外,这部研
究报告所设计建立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70
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同时与之
相配合,我们还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技术
自主研发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
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是编排结构合理,便于读者查找和使用。第
一篇阐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意义、理念和做法”,
其中关于期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论述为后面的具
体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选择的依据。第二篇
是“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与结果分析”,首先列出了
分61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含非学报与学报),
按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代码大小顺序排
列,在学科名称后标出了该学科的学术期刊数;在排
行榜中按排名次序列出了A+与A等期刊的名次
和刊名;对B+、B、C等的期刊只依次列出了种数和
刊名。例如,目录中“
(
1
)
110数学:31”,其中
(
1
)
为
顺序号,110是数学的学科代码,31表示数学有31
种学术期刊进入评价系统。其次,列出了分高校学
报4种类型,即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和人文社会
科学类学报的排行榜;然后从5个方面对核心期刊
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三篇是“各权威期刊和
核心期刊的排名结果与期刊指南”,在目录中分学科
列出了各学科的A+、A的期刊数、名次、刊名及等
级,实际上是一个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目录,查找十
分方便。例如“,110数学(A+:2,A:4)”,这表明数
学有2种A+期刊、4种A等期刊,并按排名顺序依
次列出了这6种核心期刊的名次、刊名及等级。例
如“:1
)
数学学报A+”,表示它排在第1名,为A+
期刊。在正文中还分学科列出了1324种权威、核
心期刊的排名结果,并提供了各种核心期刊的基本
信息、内容范围、读者对象等。例如:“数学学报
(
1/
31,A+)”,则表示在数学的31种期刊中它排在第1
位,为A+期刊;而且在目录中依次列出了1324种
权威、核心期刊的页码,查询使用十分方便。
第三个特点是内容全面、系统,结果权威、可靠,
是目前国内最详细、排行榜最多的学术期刊评价报
告。书中全面公布了2008~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
分61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和分4种学报类型
的学术期刊排行榜,共计65个排行榜;被评价的学
术期刊多达6170种,共有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
核心区,其中权威期刊311种、核心期刊1013种,
共占总数的21145%;4类高校学报共1464种参与
评价,共有295种学报进入核心区,其中权威学报
74种,核心学报221种。而未进入学科核心区但进
入了4种高校学报类核心区的非重复学报有56种。
“
刘锦山等
:
邱均平
:
开创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新格局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分学科排序与分学报类型排序
的比较对象和标杆期刊的得分不同,因而在两种排
名结果中出现极少数期刊的先后次序和等级的变
化,这是正常的。这次大规模的学术期刊评价活动
得到了国内第一份多角度的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排行
榜,是真正意义上的期刊评价,在国内外期刊评价史
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第四个特点是本次学术期刊评价采取“分类评
价”与“多元指标”的评价原则,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
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次采用得分排序与划分等级
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评价结果表达的合理性和充
分性。在分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评价
中,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我们按各期刊的综合
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5个等级:①A+等为权
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为核心
期刊,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6%~20%
的期刊;③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
30%,即排在21%~50%的期刊;④B等为一般期
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期刊;⑤C
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
的期刊。例如,中国图书馆学报
(
1/73,A+
)
,表示
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有73种学术期刊,
该刊排在第1位,为A+期刊。这样既能了解全国
图书情报类期刊的总貌,又能得到该刊在其中的位
次,从而使读者能获得更全面的定位信息和选择依
据。这不仅有利于各期刊的明确定位,而且能为期
刊的分类分级管理提供必要依据,有利于政府管理
部门尽快建立期刊的准入机制和淘汰制度,以便于
期刊体系的“吐故纳新”,长期保持其必要的张力和
活力,从而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个特点是立足实际,面向用户,其实用性
强。各学科排行榜的编排方式主要考虑清晰、明了,
便于读者查阅。在各权威、核心期刊的简介中,既提
供了内容信息,包括刊载论文的学科领域,期刊面对
的读者群,期刊的栏目设置,国外数据库的收录情
况,在国家级、省部级、全国性行业学会/协会所组织
的期刊评比中的获奖情况,期刊载文的特色,期刊封
面等信息;又列出了基本信息,包括中英文刊名,出
版频率,主办单位,编辑部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
系电话,创刊年,国际标准刊号,国内标准刊号,邮发
号,E2mail,期刊网址等,便于广大读者和作者与刊
物联系和投稿。同时还编制了4个附录,尽量为读
者提供更多的、更全面的各种信息,以满足广大读者
和作者的实际需要。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多项首创,让
我们看到邱均平教授以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
究中心潜心致力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笃实与创新精
神,而今,越来越多的来自管理部门、学术界、出版
界、图书情报界的关注与认可,就是对他们严谨钻
研、不断拓新的最真挚的激励与肯定。
(上接第80页)
序号入选学者
41
42
43
44
45
46
工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科院文献
情报中心
清华大学
所属学科门类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
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
管理
工商管理
序号入选学者
47
48
49
50
51
工作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所属学科门类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徐寅峰
许庆瑞
叶继元
张康之
张晓林
赵纯均
赵曼
赵曙明
郑绍濂
朱道立
诸大建
《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由
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桂
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和中
国校友会网刘明等共同执笔完成。读者想了解报告
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等网站下载。全部内容
来自中国校友会网站:
来源:/cur/2008shkxj/
7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885899a183263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