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
文学评论·
影视文学
目的论视角下BBC纪录片
Chinese New Year字幕翻译简析
易晋宇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Chinese New Year是由BBC(英国广播公司)
录制的一部反映中国农历新年——春节的纪录片,纪录片客
观、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欢度春节的民
风、民俗盛况。纪录片为全球观众了解中国及其文化提供了
捷径,同时也有助于国人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文化内涵。在此,
笔者以目的论三原则为依据对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特点及策
进行简析,以资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国新年》;字幕;目的论;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146-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成为了国际社会
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正通过多种途径从各个方面了解中
国。近年来,国外媒体与中国媒体加强合作,先后制作了一
系列以中国历史、人文、教育和自然环境等为题材的纪录片。
纪录片承载着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宣传
中华文明,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纪录片字幕翻译工作的重
要性不容小觑。
纪录片字幕是纪录片作品的后期制作的产物,字幕不
仅能够对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
也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一部好的字幕不能拯救
一部糟糕的影片,但一部质量低下的字幕肯定会毁了一部
好影片
[1]
。近年来,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字
幕翻译进行了研究,以钱绍昌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字幕翻译具
有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及无注性等特点,它的
本质属于文学翻译但又有别于文学翻译,因此,在字幕翻译
的过程中译者只有结合影片字幕的特点及源语与目标语的
语言特点进行翻译,才能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
的信息,从而从听觉和视觉上把握影片内容
[2]
。然而,与
纪录片的繁荣发展相比,国内字幕翻译依然缺乏系统的理论
体系,字幕翻译从业者的水平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字幕翻译的质量。在此,本文拟以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为例,运用目的论三原则对其字幕翻译特点及策略进
行简析,以资参考借鉴。
二、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字幕特点
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是一部由BBC(英国广
播公司)录制出品的,以“中国新年(农历春节)”为主题
的三集纪录片,影片记录了从春运大返乡、到举家团圆吃年
夜饭、再到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欢度春节等一系列带有浓重
中国元素的节日活动,纪录片突出了中国传统节日特色,向
全球观众呈现了中国春节空前的盛典。
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的字幕是由旁白和对白两种
形式构成的,所谓旁白是指用一种简洁、通俗易懂的描述性
语言,大多是经过仔细考究和精心组织过的语言,表达较为
规范,更贴近书面语言。而对白则是各人物间的对话,较旁
白而言,其用语没有那么规范,包含了大量地方方言和俚语,
保留了浓厚的口语色彩。该纪录片的旁白部分的语言较为平
实,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对镜头下中国新年的点点滴滴进行了
一番描述,纪录片的旁白字幕中包含大量的形容词比较级与
最高级形式,同时也引用了大量的客观数据从而体现出中
国新年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比如片中主持人说:We went
to Beijing to find out how they cope with the biggest movement
of people on Earth.及the total number of trips made by road in
China in and around New Year is an eye-watering 3.2 billion.
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最高级形式和具体的数字凸显了春运
期间,人口大量迁移,以及各交通枢纽的繁忙,因而也反应
出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而片中的对白部分则包含
了大量对话人的俚语,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比
如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堵车”就是“皮条了”,意为“无
所谓了”或“习以为常了”,就是一句地道的北京俚语。
三、目的论概述
1984年,汉斯•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
中对目的论的基本框架进行了阐释,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
文为基础的,有目的、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须经协商来
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
[3]
。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
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它冲破了对等翻译和等值翻译的
约束,强调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并
不看重译文文本和原文文本之问是否存在对等,而是注重译
文应该以其预期功能为出发点,同时以译语语境为依据,采
取最佳的解决方式,因此目的论具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
强
[4]
。
目的论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
实原则。所谓目的原则是指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是根据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与此同时 ,译者
应该以目标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在目标语的语境及文化中
146
文学评论·
影视文学
进行创作。连贯原则也被称为语内连贯,翻译必须是可读和
可接受的。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要符合译入语语言的表达习
惯,表达必须是通顺的,其表达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逻辑,为
目标语读者所理解与接受。而忠诚原则是指在信息转换过程
中,译者必须遵循语内连贯的原则,由于翻译通过信息处理
来传递原始信息,那么同时它也应忠于原文,即要遵守忠诚
原则
[5]
。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的过程是由发起人(制片方)、
year省去,根据纪录片画面的内容和语境我们能够看出该
片段是在描述春运过程中人们出行工具的选择,因此,观众
完全能够推理出字幕中所提到的事是发生在春节期间的,将
Chinese new year省去不译能够突破时空对影片字幕的制
约,从而以最有效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了影片要义。
2.四字格的使用
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要兼顾译文的文学性。Chinese New Year是一部具有宣传性
译者和接受者(观众)这三方决定的。译者在对字幕翻译的
过程中要本着目的论三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将制片方的意图很好地传达给观众。
四、从目的论的三原则看Chinese New Year的翻译技巧
笔者通过观影发现,该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有许多成功之
处。在此,笔者欲运用目的论三原则,通过列举典型例句的
方式对其字幕翻译策略与技巧加以评析,以资参考借鉴。
(一)目的原则下的翻译策略
1.减译
影片的字幕是跟随影片情节发展而闪现在屏幕下方的
文字,对影片情节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瞬时性。
影片字幕的特点使得字幕翻译受到时空的局限,因此,字幕
翻译者需常常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缩
减的方式又可分为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三种形式。所谓
的浓缩是指先将原文的信息进行提炼,最终译出原文精髓和
要义;压缩性意译指用较为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原文进行一定
的概括;删除就是完全略去不译。
缩减翻译法并非是对原文盲目的压缩,而是在相关性理
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缩译,相关性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
构由逻辑、词汇和百科知识组成,再者,对任何语篇的认识
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6]
。在翻译中,相关性理论体现在对
受众文化背景及认知能力的判断,在有限的时空里,要对信
息接受者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进行删减缩略,去繁
留简、去伪存真,才能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影片的要
义。在Chinese New Year字幕的汉译过程中,译者充分考
虑了中国观众的特点,在结合影片画面本身能够推理出来的
文化常识、语境和意境都进行很好的缩略,从而让观众得到
了更好地观影体验。比如:
例1.原文:For those who want to travel further afield for
Chinese new year, there’s another option.
译文:对于那些想要去到更远地方的人来说,还有另一
种选择。
分析:该句的译文中,译者将原文中Chinese new
质的纪录片,它向国人及世人展现了我国文化、经济等方面
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保持纪
录片语言的严谨性、客观性,还要兼顾其语言的文学性,从
而渲染气氛。汉语中有多种修饰方式能够达到让受众感同身
受的效果,结合字幕翻译所受到的时空限制,将四字格运用
到字幕翻译中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四字格在内容上、形式
上及语音上分别具有言简意赅、整齐均匀及顺口悦耳的特点。
译文若恰到好处地用一些四字格,能够给人以抑扬顿挫,跌
宕起伏的感觉,同时也能让人享受到语音上的和谐美感
[7]
。
在该纪录片的字幕翻译中,译者大量使用了四字格的形式,
从而渲染出了中国新年的气氛。比如:
例2.原文:Every New Year in the heartland of industrial
China,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motorcyclists braved the
weather and take to the road, determined to make it home to
their families.
译文:每年春节在中国工业的核心地带,成千上万骑摩
托车的人不惧天气,踏上归途。
分析:译者将整个后半句thousands upon…their
families.用成千上万、不惧天气三个四字格译出,使得字
幕的译文简短干练,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增加了译文的
音韵,使人们产生归心似箭的共鸣。
例3.原文:The lighting design is almost as epic and endeavor
as building the festival itself.
译文:灯光的设计几乎和组织冰雪节一样恢宏壮丽,精
益求精。
分析:该句将endeavor与epic两词用四字格恢宏壮丽、
精益求精译出,不仅增添的译文的韵律感,配合纪录片的画
面上冰雕节绚丽的场景,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通过译
文也能让观众感受到冰雕设计者们为冰雕节成功举办所付
出的努力。
(二)连贯原则下的翻译策略
1.增译
决定影片字幕翻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翻译发起
147
文学评论·
影视文学
者,即制片方的目的,第二则是译文的接受者,即观众的接
受程度。想要让观众理解字幕的内容,那么译者就要做到让
译文的语句通顺连贯。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中的旁白
字幕大多是英语,众所周知,英语的句式是呈树状式结构,
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
[10]
,也就是用译入语对源文本进行
阐释说明,从而使目的语和源语达到意义上的忠实。
纪录片Chinese New Year要想成功吸引中国观众的眼
球并向观众传达电影的创作精髓,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观
句子之间的逻辑与指代关系是靠逻辑连接词或代词替代的
方式体现出来的,因此,在译成汉语时,译者要对原文进行
一定的增译,将原文隐含的信息表达出来,从而做到通顺连
贯。所谓的增译是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
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语或句子,以
便更准确、忠实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8]
。在该纪录
片的译文中,译者也运用了增译这一方式,比如:
例4.原文:Harbin was originally a tiny rural settlement, until
the railways arrived.
译文:哈尔滨原来只是个小乡村,直到通了铁路,情况
才有所变化。
分析:原文中until一词暗含了转折关系,但若直接按
字面意思译为:哈尔滨原来只是个小乡村,直到通了铁路。
译文的语义则显得不完整、不连贯,因此,译者增译:情况
才有所变化。将原文所暗含的意义翻译出来。
2.反译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上下文语义连贯,有时需要把原文
中的肯定陈述转换成译文中的否定陈述,或者把原文中的否
定陈述转换成原文中的肯定陈述,也就是反译法
[9]
。在纪
录片Chinese New Year的字幕翻译中也大量涉及了反译的
翻译方式:
例5.原文:I know fireworks have come a long way in 500
years, but for me,Dashuhua still holds its own.
译文:我知道烟花已经有500年的发展史,但对我来说
打树花任无可替代。
分析:结合纪录片画面能看出,打树花的效果跟烟火
绽放的效果极为相似。原文前半句暗含的意思为:烟火已
经有很久的发展史了,这对打树花这门古老的手艺产生了
冲击。后半句but引导的转折表明在主持人看来,这门手
艺是无与伦比的。译者将后半句进行了反译,从而做到了
语义上的连贯。
(三)忠实原则下的翻译策略
重创
字幕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的语言涉及不
同的文化背景,若要将字里行间里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准确地
传达给目标观众,译者可以采用“重创”的方法来弥合两种
语言之间的差异,所谓的“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
众所处的文化背景,适当地采取重创的方式将原文一些带有
源语所在国文化色彩的表达尽量用相同或相近表达效果的
目的语来翻译,比如:
例6.原文:Oh, my goodness, this is bonkers.
译文:天啊,这好厉害。
分析:根据柯林斯字典的解释,bonkers含有疯狂、
不可思议的意思,是英国俚语。根据纪录片画面能够看出,
两位主持人被李师傅高超精湛的拉面技术所惊艳到了,因
而由衷发出了感慨。译者结合语境,将bonkers一词进行
重创,译为:这好厉害,这样一来就将主持人的佩服之情
体现出来了。
五、结语
与Chinese New Year一样,类似的许多纪录片一方面
承载着向海外观众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
重要使命,另一方面,也担负着向国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的重
任,因此,对这类纪录片的翻译意义十分重大。在字幕翻译
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兼顾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从一个平衡的
视角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
也才能让国人充分审视自己的文化内涵,最终将自己的文化
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6]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1.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
国翻译,2000,(01):61-65.
[3]谢天振.当代外国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8.
[4]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马小萌,许谨.目的论下电影字幕翻译[J].智库时代,2018(47):140-141.
[7][9]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8.
[8]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10):101一102.
[10]郭建中.问题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7.
[11]/dictionary/english/
bonkers.
[12]/group/topic/112709352 .
14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429394a175536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