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21700_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6621700_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

2022年1

月第9卷第1期

January.2022,Vol.9,No.1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

1 87

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林连华 林漪清

(厦门市中医院,厦门,361000)

摘要 失眠作为身体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会极大地降低生命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为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治疗的

方式主要有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其中,西药治疗可以迅速发挥效果,但常常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极易形成药物依赖

性,影响到人的身体功能。而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有关中药治疗失眠的

研究现状,为临床上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中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ofInsomniaTreated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LINLianhua,LINYiqing

(Xiame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Xiamen361000,China)

Abstract Insomnia,asamanifestationofsubhealthofthebody,willgreatlyreducethequalityoflifeandefficiencyofworkand

,ithasarousedwidespreadconcernThemaintreatmentmethodsarewestern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learningTherefore

medicineAmongthem,westernmedicinetreatmentcanplayarapideffect,butoftenwithcertainsideeffects,anditiseasytoform

drugdependence,affectinghumanbodyfunction,whil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originalityinthetreatmentofinsomniaBased

onthis,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statusof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somniainrecentyears,andthenpro

videsreferencefortheclinicalresearchof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somnia.

Keyword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Insomnia;Researchprogress

中图分类号:R242;R256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2.01.064

  失眠症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中医认为,气血失调

极易诱发各类疾病,同时它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

1]

。但是,中医又将气血失调辨证地分为阴虚、阳

志不摄于肾;整夜不眠的失眠症状是因为思虑伤脾

所导致的。

2 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对疾病进行治

疗的核心理论,临床常用半夏秫米汤合左金丸治疗

心脾两虚型的失眠。该失眠证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失眠健忘,目眩头晕,体倦食少,舌质较淡,面色萎

黄,舌苔薄白,脉搏细缓。该病症主要是因为过度的

思虑、心脾劳伤及气血不足导致。该方出自《灵枢·

邪客》,具有养心健脾与安神清心的效果。对于由阴

血亏少、心肾不足导致的阴虚火旺型的失眠,可以服

用养心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其方剂组成主要有:生地

黄12g,作用是滋补肾阴、调养心血;玄参15g,帮助

5g,用来宁生地黄壮水以克制火气;天冬和麦冬各1

心补气,同时调养肺阴以滋水;丹参15g和当归20g

补充心血;人参和茯苓各10g,其作用是安神补气;

桔梗15g,用来载药上行;五味子15g和朱砂3g主

3]

要用来入心安神。章甘梅等

辨证地将失眠分为5

种类型,即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3

虚失眠2类,因此对该病症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

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对中药治疗失眠的研

究进展进行分析。

1 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该正确区分2种病症。

失眠主要是因为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以

2]

及脏腑功能失去平衡等因素所导致

。其中,阳不

入阴、阴阳失调是因为阳虚阴盛或是阴虚火旺;营卫

不和主要是由于机体痰瘀阻滞、气血亏虚;脏腑失衡

则主要是由心脾劳伤、心肾不交导致,加上胃气不

而且通过观察不和、肝失疏泄及心胆气虚等共5种,

同的失眠类型发现,上述5种失眠的类型,与5个脏

器功能相对,失眠的产生会影响到各脏器功能。心

神失养或是被扰,神不摄于心是其病机;肝魂被扰或

是失养,病机是魂不摄于肝,诱发多梦型的失眠症

状;肺魄失养或被扰则是由于魄不摄于肺,使得睡眠

层次较浅且持续性地失眠;如果患者是早醒型的失

眠,则是因为肾精或是肾气亏虚所导致,肾志失养,

通信作者:林漪清,Email:730247419@qqcom

种虚症,以及肝火扰心证和痰热扰心证2种实证。

22 方剂治疗 方剂治疗主要是基于中医辨证施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8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

2022年1月第9卷第1期

January.2022,Vol.9,No.1

治的原理,使用和胃化痰,清肝泻火,调补心脾,宁神

益气等方法,而使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气血调和趋

4]

于正常。娄爱琴和马云枝

指出,失眠总是与肝脾

涌泉穴,具备滋阴清热、引火下行的功效,也是对失

眠进行治疗的常用穴位;内关属于八脉交会穴(通阴

维脉),可以治疗与心神有关的疾病;神阙就是人体

的肚脐,是“神之舍”,而且局部用药相对于皮肤更

加容易吸收,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中的常用取

穴。贴敷药物的介质主要是以醋为主,这是因为醋

在五味当中属于酸,具备收敛的特性,可以对阳气进

行收敛,同时补益阴津,使阴阳能够逐渐归于平和,

进而改善失眠状况。

3 总结

当前,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治疗的方法日益多元化,而且疗效确切,在实际

的工作当中体现出辨证论治的思想,实现了个体化

的治疗。与此同时,治疗的费用相对低,不良反应极

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失眠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

实施中医辨证论治时,还需要强化对患者心理的干

预,以此来提高综合治疗失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刘立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文献分析[J].临床

2019,6(13):197.医药文献(连续型电子期刊),

[2]李金龙,方康权.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上肢骨折术前失眠

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56857.

[3]覃甘梅,覃骊兰,蓝毓营.治疗失眠中药药对的应用原则[J].中

医药导报,2018,24(5):2326.

[4]娄爱琴,马云枝.马云枝运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失眠症经验[J].中

2018,33(1):153155.华中医药杂志,

[5]郑世飞.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虚型失眠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23.

[6]张元忠,赵冬梅.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J].吉林中医药,

2018,38(1):4951.

[7]郭锦桥.自拟百合枣仁助眠汤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

2018(13):18321834.

[8]郭雪培,傅廷东.中药泡足联合足底按摩治疗肾衰患者失眠的护

理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9,28(14):189190.

[9]刘圆妍,黄良文.中药足浴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分析[J].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3):20572060.

[10]吴俊生.中医针灸联合中药、按摩综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探讨

[J].心理月刊,2019,14(9):112113.

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基于肝肾阴虚开始实施辨证论

治,对阴虚阳亢型的失眠患者实施镇肝熄风汤加减

5]

将100例失治疗,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郑世飞

眠患者,分成观察组(天王补心丹加减)和对照组

2周1个疗程,3个疗程之后,(艾司唑仑、谷维素),

通过随访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愈率要显著

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元

6]

忠和赵冬梅

选取90例肝郁型的失眠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将他们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逍遥散加味治疗,

连续治疗4周,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

9111%,而对照组是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除去继续使用传统的经方加

7]

减治疗以外,有些医家自拟方药,如郭锦桥

对陈金

鹏自拟的百合枣仁助眠汤在失眠症治疗方面的效果

进行临床研究,指出其“从心肝论治失眠”理论,对

于失眠的临床治疗具有极为明确的导向作用,效果

突出。该方剂的配方主要有百合、炒酸枣仁、夜交

藤、茯苓、合欢花、蝉蜕、生龙骨、生牡蛎、川芎、知母

及酸枣仁。

23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通过中药穴位贴敷对失

眠症进行治疗时,常用的药物主要是吴茱萸,它具有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现代相关研

究表明,该药物内含有14种吲哚类的生物碱,可以

对胃肠动力进行有效地抑制,并使消化道的血液循

89]

环状态得到改善,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酸枣仁味甘、酸,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记载有“宁

心胆而除烦,敛神魂而就寐”的功效。研究证实,此

类药物所具有的镇静催眠效果与总皂苷、总生物碱

类的物质相关

[10]

。肉桂热,温肾水的同时,可以引

火归元,使心火适中,在心肾交通的作用下,起到安

神的效果。安神药当中掺杂少量肉桂可以起到引火

归元的效果,帮助其发挥治疗效果。常使用腧穴如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428719a175525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