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
・10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直译和意译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应用
李 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选择一直是翻译理论家长期讨论的话题之一。在不同的文体翻译中,灵活的选择适
当的翻译方法,对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涵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下中文菜名翻译的分
析,来探讨直译和意译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选择和应用。
关键词:直译和意译;饮食文化差异;中文菜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3—0104—02
一、引言
直译和意译一直是翻译史上讨论的中心话题。早
在罗马帝国时期,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就区
分了“作为解释员”和“作为演说家”的翻译。他实际上
提出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并因此而开拓了翻译理
论和方法研究的园地。至此,西方翻译理论家便围绕
着直译与意译展开了讨论。时至今日,这依然是翻译
理论家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不同的文体翻译,适合
不同的翻译方法。中文菜名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因
此中文菜名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饮
食文化的理解。直译或是意译的正确选择和应用,不
仅为菜肴本身增色添彩,而且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
播,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大陆文化,而西方是海洋文化,这种不同
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
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而形成了显著区别。中国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西方饮食则精致巧妙。“中西两种
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
[1]
使人们产生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语言的差异,特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
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
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而中国饮食则要求色、
香、味、形俱全,尤以味最突出,其次才是营养搭配。中
国的饮食更追求美性。
(二)中西方饮食内容的差异
1.选料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在选料上偏高热
量型材质。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
在选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
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
2.烹饪方式差异
中餐的烹饪方式及其多样,例如有烧、烩、焖
(braise);炖、煨(stew);煎、炸、酥(deep-fry);爆、炒、熘、
滑(stir-fry,quick-fry);干炒、干煸(sauté);煮(boil)、涮
(instant-boil)、白灼(scalded);烧、烤、焙(roast,
barbecue,broil);蒸(steam)腌(pickle)卤(halogen)熏
(smoke)酱(marinate)酿(stuffed)等。而西餐的烹饪方
式则较为简单。
3.菜品名称差异
西菜的名称比较直接,一目了然,注重实际,突出
菜品原料。中菜的名称则更赋予艺术性,常用四字格,
注重音节在字词和词组间的平衡感。四字格在声调、
音韵、节奏等方面的音乐美,赋予了中文菜名的美感。
别是饮食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到对中文菜名的翻
译中。
(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收稿日期]2012-03-16
[作者简介]李敏(1982-),女,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艺术系助教师。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105・
三、中文菜名的分类及翻译对策
(一)直译法
用直译法对中文菜名进行翻译,会比较直观,便于
人们理解,易于接受,“这类菜名特点是真实地描述了
菜肴的原料、制作方法及特点……翻译时一般采取
‘直译’法,直接译出该菜肴的原料,烹调方法和菜肴
的特点”。
[2]
对此,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1.主料型(菜品名称由主要原料和制作方法构
成)
如:炖牛肉(Stewed beef); 西红柿炒鸡蛋(stir-
fried egg and tomato)。
中文菜名大部分是以主要原料命名的,这一类型
的菜名翻译采用直译法。烹饪方法的过去分词形式加
上原料名称即可。
2.口感型(菜品名称由主要原料和口感构成)
如:鱼香肉丝(fish-flavored shredded pork);脆皮
鸡(crispy chicken)。
这一类型的菜名主要体现出菜品的口味,采用直
译法。用形容口感的过去分词或形容词加上主要原料
翻译。
3.名称型
地名,如:北京烤鸭 (Beingjing roast duck);
沙河米粉 (Shahe rice noodles);
人名,如:东坡肉(braised dong po pork);
麻婆豆腐(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在地名类型的翻译中,直接用地名加主要原料。
而涉及到人名的菜品,虽然采用了直译,但又有意译
的影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被外国人所理解。
4.烹饪用具型
如: 八珍火锅(eight delicacies hot pot)。
(二)意译法
1.传说型
叫花鸡 roast whole chicken wrapped in mud (jiao
hua ji,named so because it is a begger who first cooked
it this way quite accidentally)。
有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
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
的“叫花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
异常好吃。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
“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对这鸡赞不
绝口。 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
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
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这一类
型的菜名,不仅要译出主要原料和烹饪方法,还要简
要介绍菜品的来历才能让外国人所理解和接受。
2.形象型
龙虎斗 (the dragon fighting with the tiger-stewed
snake and wild cat) 狮子头 (Lion's head-braised meat-
balls in brown sause)。
这一类型的菜名十分形象生动,借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寓意赋予菜品新的含义。如龙、虎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都是权利和力量的化身。这道菜是用蛇肉烧猫
肉的名菜,菜品借用了蛇与龙,猫于虎的形似,龙虎的
象征意义来命名,既恰当又大气。因此翻译时采用意
译,不仅译出菜品的字面意思,而且所用原料,烹饪
方法也应译出,让外国人真正理解这道菜所蕴含的
意义。
总之,“采用直译法可尽量充分地传达原菜名的
艺术色彩,采用意译法可辅助说明菜肴的原料、制作
方法,以达到写实与写意互补的功效”。
[3]
此外,除了直
译和意译法外,有少量的菜名采用音译加注释法。这
一类型的菜品从名称本身英译不能被理解,所以采用
音译加注释的方法。
四、结语
中国的菜品名称大部分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
息。正所谓“Because cultural differences do exist,people
from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may view Chinese cui-
sine names in a different way. For this reason, the trans-
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cultures of both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meanwhile,Chinese culture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trans-
lation of cuisine names”。
[4]
准确恰当的菜名翻译,不仅
要求全面地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而且要选择
合适的翻译方法。中文菜名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正确
选择和应用,以及其他翻译技巧的使用,能更好的体
现出菜品自身的特点及内涵。
【参考文献】
[1]孙圆媛.浅析中国菜菜名英文翻译的误译、滥
译现象[J].知识经济,2010,(7):138.
[2]梁红卫.中餐菜谱的英译名浅析[J].福建行政学
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46.
[3]夏雨.关于中菜名修辞色彩的翻译[J].山西师大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152.
[4]张昆鹏.从文化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策略
[D].河北师范大学,2010:3—4.
(责任编辑:董涛)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219323a172111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