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nddiscipline_BertrandRussell_中文翻译

educationanddiscipline_BertrandRussell_中文翻译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

教育与规纪

REMARK:这篇文章再说教育与规矩,但是其中体现的中心思想(爱是上上计)才

是需要借鉴的内容。

任何严肃的教育理论必须由两部分组成:生活目标的概念以及心理动力学的知

识,如精神变化的规则。在生活目标上持不同态度的人不可能希望在教育上达成

一致。纵观西方文明,教育机构受制于两种伦理观念:基督教和民主主义。一旦

加以认真考虑,这两种观念就互相不相容,正如德国明显表现出来的那样。我认

为,在其相异之处,基督教更可取,而在其相通之处,两者都是错的。我所代之

为教育目的的是文明,这一术语,就我所指,含有部分地属于个体、部分地属于

社会的定义。在个体方面,它含智力和道德品质:智力品质指某种最低限度的一

般知识、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及事实论说的习惯;道德品质指公正、仁慈和基本

的自制能力。我要加上一种品质,既木属道德,也不属智力,但也许是生理学上

的:热情与生活的乐趣。在社会中,文明要求尊重法律、人与人之间的公正。不

以卷入持久地伤害人类共一部分为目的以及对于目的的手段之智力上的适应。

假如这些成为教育的目的,问题就在于心理科学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的,

特别是何种程度的自由才有可能证明是最有效的。

关于教育中的自由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思想派别,其差异部分在于目的,部

分在于心理学理论。有些人说,尽管孩子们可能怎样顽皮,他们应该是完全自由

的;也有些人说,不管孩子们是如何听话,他们应该完全服从管教;另有些人说,

孩子们应该是自由的,而有了自由,他们还应该始终好好听话。这最后的一部分

人比应有的还大得多;像成年人那样,孩子们假如是完全自由的,他们不会是尽

善尽美的。自由确保道德完善的信念是卢梭主义的残余,并不适用于对动物和孩

子的研究。持有这一信念的人认为,教育不应有任何绝对的目的,而应仅仅提供

一种适合自发性发展的环境。我不能赞同这一派别,在我看来,它过分个人主义

了,过分地漠视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需要合作的社会中,期望着自发的冲

动能产生所有必要的合作有点乌托邦气息。在有限的区域里生存着大量的人口,

这只有归因于科学技术才是可能的;因此,教育必须传递这些基本的又必不可少

的思想。那些允许充分自由的教育者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某

种程度的仁慈。自制以及所有冲动无所羁绊的地方几乎不能萌发的熟练智力;因

此,如果他们的方法不加以调整的话,他们的长处就不能长存。从社会的立场看,

教育必须是某种比单纯的成长机会更加积极的东西。当然,它必须提供这种机会,

但它也必须一种为儿童的精神和道德素质,这种素质不能完全由他们自行获得。

赞成教育中应有很大程度自由的观点并不是来自人的自然慈善,而是来自权势

对承受者和施行者的影响。那些屈服于权势的人变得唯唯暗暗,要么反叛木羁,

两种态度均有缺陷。

驯服者在这思想和行动上都失去了开创精神;而且,由受挫的情绪生发的怒气

倾向于在欺凌弱小者中寻找发泄的出口。这就是为什么暴君体制是自身延续着

的:一个人从他父亲那里所受罪由他强加于自己的儿子;让他记忆犹新的中学里

所受的耻辱,在他成为帝国元首时被传到了“国人”身上。这样,一种过分强调

权力的教育使学生变为可怕的暴君,在言行上都无力主张和容忍创新。对教育者

产生的影响更是糟糕:他们倾向成为施虐狂式的训纪者,乐于引发恐惧,别无他

求。由于这些人是知识的代表,学生所获得的便是知识的恐惧,这在英国的上层

社会中被认为人类本性的一部分,但确实是权势教育颇有理由憎恨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尽管反叛可能是必要的,但其存在难以成理。而且,有许多反叛方

式,而只有极小部分是明智的。伽利略是一位反叛者且又是明智的;平面地球理

论的信奉者同样是反叛者,但是愚蠢的。认为反对权势在本质上是优点,不从习

俗的观念必然正确,这种倾向是很危险的:砸坏灯杆或否认莎士比亚的诗人地位,

根本达不到什么有用的目的。然而这种过分的反叛经常是过多的权势对富有朝气

的学生压制的结果。一旦反叛者为教育者,他们时常鼓励学生蔑视权势,而与此

同时他们又力图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管这两个目的难以相容。

我们所需要的,既不是驯服,也不是反叛,而是良善的性情以及对人对新思想

的友好态度。这些品质部分地归于自然原因,这方面旧式的教育者注意得大少;

但更多地归因于举足轻重的冲动受到挫折后,困顿的感觉需求的自由。假如年轻

人要成为友善的的成人,在多数情况下,有必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环境是友善的。

这就要求对孩子的重要欲望要有同情心,而不只是有利用他为某种抽象的目的奋

斗的企图,如为了上帝的荣耀和祖国的伟大。在教育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感到值

得去了解所教的东西--至少在这些知识是真实的情况下。一旦学生自觉合作,其

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所有这些理由有力地阐明了高度自由的意义。

然而,这一观点很容易走过场。儿童在避免奴性时沾上贵族的恶习,这不是我

们愿意看到的。考虑别人,不仅是在大事上,而且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是文明

的一个基本因素,没有它,社会生活将不堪忍受。我指的不只是那些礼貌形式,

如说“请”和“谢谢”;正统的言行举止在野蛮人中发展得最充分,但随着文化

的每一次前进就慢慢消失了。我是指自愿参加一定要的必要工作,在一些免于麻

烦的小事之处要自制克己。给孩子一种全能的意识,或者一种成人之存在只是服

务于年轻人的快乐的信念,都不是人们所乐于见到的。那些赞成存在懒散之客的

人,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毫无工作意识、没有孜孜追求的习惯,他们都将自

食其果。

另外,自由的拥护者过分轻视了其危害性。在没有成人介入的儿童团体中,较

强者为暴力者,并且很可能比成人暴君更为残忍。假如两个二三岁的孩子在一起

自己玩耍,几次打架之后他们就发现谁是胜者,而另一个孩子就成了奴隶。在孩

子较多的地方,有一二个人获得完全的支配权,其他人的自由比成人出面干涉保

护弱小者时他们拥有的要更少。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为别人着想并不是自发的,

而必须给予教养,而除了运用权力,它是很难教会的。这也许就是反对成人退出

教育的最重要观点。

我认为教育者还没有解决把自由的合适形式与必要的道德训练结合在一起的

问题。必须承认,在孩子上学前,正当的解决方法常常给家长弄糟了。正如心理

分析学家从他们临床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苦苦众生都是疯人,以致现代学校里的

领导们在同家长们所娇宠的学生的接触中,都倾向论断说所有的儿童都是“费力

的”,而所有的家长则愚蠢至极。那些因家长的暴君式教育而被逼得野蛮的儿童

(它经常带有一种焦虑的情绪),或多或少需要一段完全自由的时间,才能去毫

无猜疑地看待成人。但是,那些在家里得到悉心照料的儿童在细小之处也能忍受

指使,只要他们感到是在自己认为是重要的方式中得到帮助。那些喜爱孩子、不

因陪伴他们而陷入一种精力耗竭状态的成人,能够在规约上获得巨大的成功,而

不使他们的学生中止以友善的感情对待他们。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043575a169076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