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彭友信《纸鸢》和探春《风筝》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绍兴二

「红楼诗词」彭友信《纸鸢》和探春《风筝》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绍兴二


2024年3月2日发(作者:)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高考语文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9分)

纸鸢[明]

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风筝[《红楼梦》]

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纸鸢就是风筝。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抓住风筝依仗细线牵动的特点来进行体物肖形。

B.两首诗歌都采用了“清明”这一意象,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

C.“如此”指春风可以让风筝高飞,平实的语言里充满写作机趣,启发读者深深思考。

D.“游丝”本指飘荡在空中的飞丝,这里指拉住风筝的线,用来暗示探春远嫁的命运。

16. 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纸鸢》一诗阐发了哪些道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B

16.①从风筝高飞靠“一丝”句可知,有时成功需要凭借他人之力。②从风筝靠“儿童手”“摇尾昂头”及“儿童疾走莫漫狂”可知,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③从“春风那可常”“朝来雨声骤”“又是清明候”句可知,社会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

【解析】

15.B.“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错误。“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是说社会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这里的“清明”一语双关,可联

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但“清明妆点最堪宜”的意思是说风筝是清明时最合适的装饰。这里的“清明”并非一语双关。 故选B。

16.“一丝斗上云霄际”是说风筝凭借一根丝绳而直上云霄,由此说明了有时成功需要凭借他人之力的道理。

“摇尾昂头如得意”,是以拟人的手法写风筝趾高气扬的样子;再结合“舒卷只在儿童手”可知,顺势并非一成不变,得意也是有所凭借的,所以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更是以劝告的口吻,直接说明了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的道理。

“如此春风那可常。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是说时节的变化自有定数,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作者也一语双关,暗示社会自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9394718a162235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