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
浦发硅谷银行2013年度年度报告及会计报表
1
目录
公司简介及财务摘要 3-4页
董事会报告 5-11页
公司治理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外部审计
资本充足性
财务回顾
风险管理
银行组织架构图 12页
审计报告 13- 页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
本年度报告为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2013年度报告及会计报表。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本报告包括董事会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独立审计报告等信息。
本年度报告及会计报告备有中、英文本。英文译本仅供查阅之用。中英文本如有歧义,以中文本为准。2
公司简介及财务摘要
财务摘要
(美元百万元)
全年
营业收入
营业支出
营业亏损
利润(亏损)总额
净利润(亏损)
于12月31日
贷款
资产总额
吸收存款
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
2013
8.63
11.95
-3.32
2.14
1.57
10.05
222.49
58.77
63.37
159.12
2012年
2.89
6.31
-3.42
-2.41
-1.81
0
172.34
11.35
14.78
157.56
1394.15%
258.99%
资本充足率
注: 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汇兑损益
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
营业亏损=营业收入-营业支出
利润(亏损)总额=营业亏损+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亏损)亏损=利润(亏损)总额-所得税费用
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SVB”或“本行”)是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有限公司与美国硅谷银行各持股50%合资成立的中外合资银行。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
我们的中方股东浦发银行是国内公司银行业务佼佼者。作为一家面向全国的股份制上市银行,浦发银行通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组建起了强大的全国化网络,并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建立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我们的外方股东美国硅谷银行(以下简称“硅谷银行”)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加州银行分部及商业银行运营主体,总部位于硅谷的中心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经加利福尼亚州金融机构署批准设立。硅谷银行是一家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专业银行。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硅谷银行几乎是唯一一家持续专注地服务于高科技领域的商业银行。
3
2011年10月14日,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银监函【2011】278号)。经过近十个月的积极筹备,本行于2012年7月30日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复(银监复[2012]415号)开业。
本行目前除总行外,尚无其他分支机构。
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
上海市杨浦区昆明路518号北美广场A座二、三楼(邮政编码:200082)
电话:(8621)35159088/89 传真:(8621)35159070/71
经银监会批准,本行的业务范围包括下列范围内经营对各类客户的外汇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币有价证券、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办理国内外结算;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提供资信调查和咨询服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依托股东双方的优势,本行将专注于为中国的科技和创新企业提供商业银行服务。本行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银行业面向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和进行风险管理的模范,成为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积极推动力。
4
董事会报告---公司治理
董事会
于2013年12月31日时,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董事会由以下人员构成:
傅建华 Fu Jianhua 董事长
Ken Wilcox 行长,执行董事
刘信义 Liu Xinyi 非执行董事
葛宇飞 Ge Yufei 非执行董事
Michael Descheneaux 非执行董事
Bruce Wallace 非执行董事
Gary Rieschel 独立非执行董事
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并向其汇报,根据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章程履行相关职责。
本行董事会切实地履行了受托和看管职责。在2013年,董事会及其下设各委员会(包括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考核委员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章程的规定,积极履行本行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项下的职责,根据各自授权,批准各项重要事宜。同时,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通过听取高级管理层汇报、审阅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执行情况的报告等方式来监控风险、监督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
各位董事勤勉尽责,积极参加董事会及下设委员会会议。各位董事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对银行各项事宜积极进言,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本行现有一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由Gary Rieschel先生担任。另一位独立非执行董事职位在郭广昌先生离任后暂时空缺。经董事会批准, Gary Rieschel先生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集人。本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勤勉尽职地履行了其作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召集人的职责,积极参加董事会会议,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对银行经营的重大事项提出独立的意见和建议。在本行董事会和下设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战略发展规划和业务计划的制定、高管人事任命、内外部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行董事会于2013年度2月5日、5月6日、5月16日、8月6日和11月6日召开了五次董事会会议,其中5月16日召开的是临时董事会会议。董事会5
审议并通过公司战略规划及业务计划、预算方案、资本充足计划、审计计划、员工薪酬计划、聘任高级管理层等重要决议。
风险管理委员会在2013年召开了四次会议,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2013年分别召开了两次会议,关联交易委员会因故未召开会议。
监事
于2013年12月31日时,本行设一位监事,由陆雄文先生担任。监事由股东会任命,对股东会负责,向股东报告。监事勤勉尽职,有效履行监事的相关职责。监事列席了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会议,审阅董事会文件,听取高级管理人员在董事会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从监事角度积极参与讨论,检查银行财务状况,监督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并进行履职评价,评价结果向股东会报告。
高级管理层
经董事会任命及监管部门核准,于2013年12月31日时,本行高级管理层如下:
Ken Wilcox 行长
Oscar Jazdowski 副行长兼企业银行部总经理
Tim Hardin 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柯珮 副行长兼合规负责人,战略合规部总经理
邵楚婴 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资金管理部总经理
股东会
本行于2013年5月7日召开了股东会会议,股东代表审议并通过了2012年决算报告、2013年预算报告、2012年董事会报告、2012年董事履职评价报告和独立董事郭广昌的辞呈等重要决议。
外部审计
经股东会批准,本行聘请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为本行2013会计年度外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
资本充足性
6
截至2013年12月底,浦发硅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1.57亿美元(等值人民币9.57亿元),其中实收资本1.59亿美元(等值人民币10亿元);经审计后税后净利润157万美元(等值人民币957万元)。
浦发硅谷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采用权重法、标准法和基本指标法计算相关风险加权资产。
截至2013年底,浦发硅谷银行境内外未有分支机构及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因此并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仅包括总行本部;未并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也仅包括总行本部。
2013年底,浦发硅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远高于监管要求。
财务回顾
截至2013年底,浦发硅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22亿美元(等值人民币13.55亿元), 同比增长30%。年末存款余额为美元5877万元(等值人民币3.58亿元),同比增长418%。2013年度存款平均余额为美元4446万元(等值人民币2.71亿元)。年末贷款余额为美元1016万元(等值人民币0.62亿元);2013年贷款平均余额为美元88万元(等值人民币534万元)。截至13年底共有106家客户在我行开户,账户数为147个; 其中非居民账户82个,境内账户65个。
2013年全年税后利润156万美元(等值人民币951万元)。2013年全年营业费用为1191万美元(等值人民币7263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全年薪酬福利费用为652万美元(等值人民币3975万元),同比增长515%;房租、物业及家居装修全年共花费165万美元(等值人民币约1000万元),同比增长26%;技术及通讯费用为103万美金(等值人民币630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他运营费用162万美元(等值人民币988万元),较去年节约44%。2013年全年PMO项目共花费87万美元(等值人民币530万元)。全年总收入为1412万美元(等值人民币8409万),同比增长262%。其中净利息收入629万美元(等值人民币3832万元),同比增长111%;中间业务收入783万美元(等值人民币477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51%。
风险管理
本行的风险管理有以下三个大目标:
• 将风险管理与本行的前景、价值观、使命和总体商业战略相结合。
7
• 在本行内部,从每个业务单元的员工个人到指导委员会中的高级行政人员,灌输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
• 通过商业计划、风险控制和技术支持,以经济高效的方法识别、开发并管理风险对策,不断改进风险管理。
本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旨在从最高层面、按照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识别、管理本行所面临的风险。本行已经识别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及战略风险。
董事会执行总体风险监督,各专业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专注于特定风险类别。此外,审计委员会对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监督。
董事会在每季度召开的董事会上听取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风险水平的报告,了解并讨论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委员会向业务单元提供最后一轮反馈,确保所有可能的风险和风险缓释都已经识别和记录。风险管理委员会还会在必要时将任何关键风险上报董事会。
首席风险官和其他管理层负责确保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并按季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这些政策和策略涉及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技术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以及战略/声誉风险相关的关键因素。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部负责对本行开展全面风险评估。2013年我行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完成了第一次风险评估,结果如下: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
合规风险
声誉风险
等级
低
中
低
中
低
低
备注
2013年风险可控,在实践中深入本土化
贷款组合轻微缓和我行的利率敏感性
高度流动性
2013年专注于优化流程和内部控制
整体满意,没有重大违规和控制缺口
维护品牌知名度
趋势
稳定
备注
2014年可预见贷款快速但有选择地增长
增长将缓和我行的利率敏感性稳定
并使风险管理更为灵活
稳定 保持流动性
稳定 升级信息系统并优化流程
稳定 深化培训以避免疏忽差错
稳定 前瞻主动的沟通交流
8
战略风险
等级
中
备注
美元限制影响目标
趋势 备注
稳定 致力于完成使命
内部审计,作为抵御风险的第三条防线,评估本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流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将其评估结果报告给审计委员会,并跟踪整改。为了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负责人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报告。
信用风险
在2013年的业务实践中,本行发现如下潜在风险点:鉴于目前本地信贷经验和历史数据尚比较有限,本行现行估算贷款损失及计算拨备时主要依赖于美国硅谷银行的历史经验;同时由于本行专注的行业领域较狭窄,客户的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而贷款组合尚处快速增长阶段,单一借款人在贷款组合中占比也较高,这些状况可能导致本行贷款组合集中度较同业偏高。
本行针对上述状况,采取的风险缓释包括:利用具有行业经验的资深客户经理和信贷审批人员组成的贷款委员会进行授信审批;通过月度贷款组合管理审阅密切监控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审阅,以便在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信贷决策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此外,本行亦在持续对业务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利用资深信贷官和高级客户经理的经验指导本行的信贷实践。
到目前为止,本行以信用风险可控的方式增长贷款组合并继续对我行独特的融资业务模型进行本地化。此外,本行与中方母行-浦发银行合作开展银团贷款业务,共同管理信用风险和行业集中风险。另一方面,本行面临诸多限制尤其是监管在业务范围的限制延缓了贷款组合的增长。在尚未获得人民币牌照之前,贷款组合无法在我行专注的行业里按照我们预期的增速增幅获得足够的增长。
市场风险
本行的外汇交易主要是人民币即期结售汇交易,银行间交易主要用于对客盘交易所产生的头寸进行平盘管理。我行对外汇头寸在既定限额之内进行了有效管理。本行开业时间尚短,存款规模远大于贷款规模,由此产生的商业顺差基本按照与客户定存的期限保持匹配原则进行同业存放。贷款组合的增长也使利率敏感性轻微下降。此外,通过和浦发银行的合作,我们有效降低了银行资本金投资对短期利率波动的敏感性。我行定期对利率敏感性进行分析,资产负债管理采用尽量进行期限匹配的谨慎原则。
流动性风险
9
我行开业以来,在流动性管理方面,一直坚持谨慎的原则。我行开业不久,贷款规模不大,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指标远远超过监管要求的水平故我行的流动性风险很低。
根据我行2013年12月31日的流动性期限缺口分析,我行按照剩余合同到期日计算的累计净现金流在一年以内的所有期间都是正的。
容忍水平
流动性风险量度
关注
存贷比
流动比率
流动覆盖率
净稳定资金比例
70%
50%
150%
150%
触发
72%
30%
125%
125%
限额
75%
25%
100%
100%
2013-12-31
17%
506%
32%
1604%
结果
注:目前的流动覆盖率为32%,因为我行没有持有足够的现行定义下合格的优质流动性资产。随着我行业务规模的扩大,我行正努力提高优质流动性资产比例。
操作风险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我行正根据实际的案例通过平衡客户需求和监管要求来优化我行已建立的各项内部操作流程和操作手册,并持续组织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讨论。我行目前的交易量有限,同时我行会持续跟进和提高优化现有流程,可有效缓释我行的操作风险。另外,我行雇用了有经验的员工来发展和加强信息技术项目的流程成熟度和安全标准。我行为业务变革配给专门的资源,比方成立了新产品委员会。我行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文化来确保内部信息透明共享和提高合作效率。
合规风险
鉴于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合规管理团队、可控的活动水平和就绪的流程来保证合规经营,我行目前的合规风险处于低水平。
2013年内,我行合规开展了各项业务和工作,未出现任何违规事项。我行合规风险管理及时有效,战略合规部按照新法规要求牵头相关部门修改操作流程并培训相关员工,根据业务及操作梳理合规风险点,并定期开展合规自查、检查,确保我行合规风险在低风险范围。
10
声誉风险
我行正在通过教育媒体、客户群和其他外部利益方来积极管理声誉风险。我行的媒体调查表明我行在很多方面是成功的。
我行制定了“媒体管理政策”,指定了专门的部门和发言人来处理媒体关系或代表银行发表声明,确保信息可以准确、恰当和一致地传递给媒体和公众。
截至2013年末我行的声誉风险较低,因为我行保持开放的沟通以维护品牌知名度。
我行和超过50家媒体建立了联系并保持了定期沟通和良好关系。2013年我行通过组织技术交流会、行业研讨会等,吸引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我行与浦发银行,再担保公司及闵行区政府联合推出“3+1”金融创新模式之后,得到了来自超过200次的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主流财经媒体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对我行的“3+1”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我行也通过参与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其他展会活动,积极扩大了公众影响,并得到了来自媒体的正面报道。
战略风险
我行的战略风险属中等水平,固有的困难在于我行必须同时满足业务局限于美元、实现盈利和致力于专注创新企业的意愿。为缓释该风险,我们在2013年最后一季度开展了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银团贷款业务。
———————————
傅建华 董事长
上海, 2014年5 月15 日
11
组织架构图(截至到2013年12月31日)
12
2013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另附
1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7368958a149752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