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
毛笔字中不同字体各有千秋写作素材
行书
行书字体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代表人物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客雅集兰亭、修禊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道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苏轼的《黄守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其期格特点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
草书代表人物是唐朝的张旭和怀素合称"颠张狂素”张旭的代表作是《草书右诗四帖》。《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展开雄伟壮阔的书卷。其风格是:“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怀素的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等他的作品风格是: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代表人物较多,在这就说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唐初欧阳询(欧体)、盛唐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頻(赵体)。欧体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其作品风格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颜体的代表作品《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真卿在书法上的地位极高。作品特点: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幅,称为"颤体"。柳体代
表作品《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风格为体势劲媚,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赵体代表作品《三门记》、《赤壁赋》。风格特点是道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3687636a131247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