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便当文化里的“食育”理念探析

日式便当文化里的“食育”理念探析


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

第34卷第4期2021年02月艺术科技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4 No.4February

2021日式便当文化里的“食育”理念探析朱燕,范玚,卜一,丁莎莉,程家慧(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作为日式美食,便当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人填饱肚子,还在于其中蕴含的丰富的“食育”理念。“食育”

理念教育向来是中国所缺少的,在快餐时代,人们常常更注重“口舌之欲”的满足,却忽略了朝夕相处的食物也值得

我们尊重。本文从日式便当出发,探析其中蕴含的“食育”理念,结合现实社会,探究“食育”理念对现代中国“快

餐社会”的影响。关键词:便当文化;“食育”理念;寓教于食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19-02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愿意留在家里,花心思做一份

简单精致的家常菜的人越来越少。“快餐文化”作为一

种调剂,一种别样的新意,尽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若

以它为生,却让生活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食物承载着俗

世的烟火气息,是人间繁华与荒芜的见证者。无论是山

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它们都一同撑起了千百年来人类

皮下坚强的骨格,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国度的发展、人类

的兴亡。长久以来冲国饮食文化教育始终一片空白,日

本的“食育”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1日式便当的前世今生1.1日式便当的历史奈良时代(710年一794年、的《古事记》中,记载

了在外食用的“御粮”这一概念;平安时代(794年一

1192年)就有了

“干飯”或“糧”便于抓取食用;南宋

时期(1127年一1279年),“便当”这一汉语词汇传入日

本,之后经过演变逐渐成为如今的模样”“便当”在汉语

中本取“方便、顺利”之意,传入日本后经本土演化后写

作“弁当指便携的盒装餐食,其释义与发

音仍能在我国吴地方言中找到痕迹。在传统日式料理店品尝和食时总能看到穿着和服的

服务员端一叠红黑漆的木盒来到餐桌前,这个盒子的原

型便是安土桃山时代(

1573年一1603年)所盛行的漆器,

作为名贵的食具供上流人士在赏花与茶会上使用。江户

初期的僧人、茶道家、书画家松花堂昭乘是推动便当大众

化的关键人物,他以烟草盒为原型创制了十字方盒替代

漆器装盛饭食,用器皿分装冷食和热食,在茶汤走向世俗

的背景下将茶道中称为“老疋卞。”的款待之道竭力保

留。汤木贞一在昭和初期创办的名店“松花堂便当”正

是以此命名,他以独到的构思将日料中的艺术层次汲取

吸收,将怀石料理中流淌的时间装入便当盒的小小空间,

小小的便当盒中装下了广阔的天地。1.2日式便当的经典种类幕间便当起源于江户时代观众在演剧中场进食的风

俗,其盒子特意制成适合放在膝上食用的尺寸,食材也被

切成可供一口食用的大小。对于一些年迈的观众来说,

剧场是他们消遣时光的地方,幕间便当就是他们童年的回

忆。折诘便当专门店的第8代继承人樋口纯一在镜头前

说过,传统的便当可能无法迎合大众的口味,但丢弃就意

味着失去传统,无论喜恶,能够做出震撼客人的食物就是

开心的事情。每代匠人或许都经历过传统与流行的冲击,

他们在不断的平衡改良中才得以保留那些古老的味道。1.3日式便当的今生如今便当的种类繁多,如奢华有内涵的松花堂便当、

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炸物便当、情侣间表达爱意的爱心便

当……而最常见的莫过于妈妈们为孩子精心准备的学校

午餐。“父母只有在与孩子形成情感互动过程中才称之为

父母”⑵“为了维系家庭,人们互相理解、包容,以爱为名,

从而建立家庭的归属感,使家庭中小我团结为大我,才能

得到治愈”⑶。日本人是善于过家庭生活的,试想一下,经

过半天的学习或是社团活动,在课桌前打开便当盒后看到

一只可爱的柴犬的脸蛋,任谁精神上都会得到治愈。“世

俗的柴米油盐中,并不是清贫度日,而是享受精神上的快

乐”⑷“内心柔软的人,拥有爱心与难能可贵的善良”⑸。2日式便当文化中“食育”理念的内涵2.1

“食育”的历史“食育” 一词最早出现于石塚左玄的《食物养生法》,

“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所谓“食育”,即从幼儿时期

起便给予孩子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

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除了浮于表面

的料理知识,“食育”更是一种人生教育,涵盖生命与营

养科学知识、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

处的理念”“食育”是关乎国民健康的重要教育”2.2

对食物中的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除去饱腹作用,日本人对于食物的认同还在于享用

食物的过程,他们会对食物中蕴含的文化加以尊重、保

护。“太阳朝起夕落,人们从太阳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

量”⑹“人类受自然的影响非常大,自然与人类一样,具

有较高的价值。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充满活力的,大自

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物质基础,保证了人类生

存所必需的能量需求,同时还能净化人类的心灵”⑺。“食

育”的观念源于日本人的感性,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万物

有神,所以对食材、食物都抱有敬畏之心。日本人从小就

被教育要爱惜粮食,饭桌上少见剩饭剩菜,“我开动了

(◎亡亡它求^)”

“多谢款待(卍弐乞U亡)”

的用餐仪式,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尊重,即便脱离了餐桌

也不会被遗忘。“人在固化的环境中生存久了之后,就形

1.2.1游山便当游山是日本四国德岛地区的独特风俗,是在三月三

桃花节时让孩童独自去河边、山上游玩。游山盒在大正

至昭和时期盛行一时,小小的游山盒适合孩童手提,五颜

六色的外盒上绘制了新干线、飞鸟等孩子喜爱的图案。

日本综艺节目《可以跟着去你家吗?》中的独居老人在

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清理20多年未打扫的旧宅时就翻出了

一个类似的便当盒,借此忆起了昔日家庭的温馨,“使他

明白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应该如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

是普通并不代表平庸”⑴。便当盒是餐食的容器,更是人

们情感的载体”1.2.2幕间便当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日式便当文化里的’食育’理念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767•

19・◎基金课题◎成了习惯”⑻“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日本人,他们的心在

自然的感化下都会变得细腻起来,一颗细腻的心自然懂

得'共情’,也就自然会有很好的人情关系”⑼。2.3寓教于食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名为“内脏脂

肪症候群”的新的社会病。“19世纪的俄国文学正是由

于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加盟,才在俄国的大地上刮了一

阵狂风,他带来的不只是对苦难人生和美好心灵的救赎,

还有人们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和美好期望。”

[10]于此背景,

日本《食育基本法》于2005年制定并实施,日本将每年

的6月定为“食育月”,每月19日定为“食育日”,以家庭、

学校、保育所等场所为单位,通过对食物营养、安全的认识

以及文化的传承,达到“健康身心和丰富人性”的目的。3日式便当文化中“食育”理念的影响和启示3.1食材搭配的营养意识日本“食育”文化尊重且敬畏自然,“人类从自然中

脱生,自然也带有人化的痕迹”

[11],他们坚持食物最朴实

的本色之美,重视不添加任何杂色的纯真。在《窗边的小

豆豆》一书中,小林校长拜托家长们“带来海的味道和山

的味道”,即“蔬菜以及一些陆地生长的肉”和“海里出

产的东西”,这样进行食材搭配的目的之一便是均衡儿童的

饮食营养。同时,在小林校长的引导下,孩子们也变得更加

注重食材的来源,而不去比较菜色的高级与寒酸,对孩子

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食育”理念脱离

了物理意义上的健康,走向了对生命的敬畏,表现出万物

平等的思想。“文学创造一定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在此基

础上加工再创造,写任何东西都不能离开实际生活。”

[12]3.2美学教育与创造意识纪录片《美之壶•便当》展现了日本人对于便当的考

究与审美。首先,在便当盒的选择上,其复古典雅、活泼

可爱、清新自然,将日本人对生活“仪式感”的高品质追

求及其审美意识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传统便当的

制作中,日本人会尽可能地选择颜色相调的食材,会在食

材原有的色形上加以创作。比如将食材拼凑成“山”

“谷”

或者“川”,每一件便当成品都是一件艺术品。而现代日

本便当更流行将食材摆成卡通人物或宠物,这更易唤醒

儿童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激发孩童乐于创造的天性,或许

这也是日本被公认为创新国度的原因之一。3.3日式便当给予快餐时代的启示“日本人过着清净无尘的生活,犹如盛开的樱花,美

丽而宁静。”

[13]日本有将精细与体贴发挥至极致的民族

传统,“它注意到了现代人常被物欲迷惑的现状,注意到

了人的灵魂性以及独有的人情味被忽视的现状”〔“〕。“生

活是复杂的,是矛盾的,它让简单的个体在经受磨砺后也

变得不再单纯,学会适时的让步与妥协”

[15]

“网络的兴

起,商业的发展,让一切变得匆匆忙忙”

[16],与我国已然

习惯通过外卖、快餐来潦草饱腹的都市人不同,日本民众

更加倾心于用餐布包裹的精致便当盒。“在现代文明的

冲刷下,这些人格在现代人的身上逐渐消散”

[17]u生活

于其中的人们有着苦恼和矛盾、欲望与挣扎,这些都与那

个时代的伦理、法理、情理、风气等,息息相关”

[18],被生

活驱使的人们兴许无法在自己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

力,但是至少可以从饮食中展现一丝对平淡无奇的生活

的抗争。在外卖、快餐盛行的今天,坚持带一份精致营养

的便当,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犒赏。“总有一天,并会化成

水的,到那时候我们再带着孩子去钓鮭鱼。”

[19]我们应

该努力从日式便当中得到一些经验,“它一定不会随波

逐流,它就是这个时代的见证”⑵〕。4

结语饮食活动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它也能体

•20.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依托。“寓教于食”并非

多么高深的理念,采购食材、制作食物的过程渗透许多教

育元素,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从日式便当中蕴含的“食

育”理念来看,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可以成为教育孩子

的途径,“食育”不仅是关乎食物与健康的教育,同时是

夯实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

生活文化的延续。参考文献:[1]

周云菁.孙少平的平凡世界:人生就是苦谛,各有各

的辛酸[J].汉字文化,2019(

12):27-28.[2]

徐菲.浅析《如父如子》中的亲情观[J].汉字文化,

2019(10):23-24.[3]

赵璐.浅析英国茶文化及其文学价值[J].汉字文化,

2020(3):86-87.[4]

陈思璐.浅析《浮生六记》中生活之“乐”

[J].汉

字文化,2019(10):18-19.[5]

许家睿.浅析《阿甘正传》中的灵魂人物一阿甘[J].

汉字文化,2019(15):43-44.[6]

周林晔.杜甫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分析[J].戏剧之家,

2019(28):147-148.[7]

周林晔.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生态观[J].汉字

文化,2019(15):45-46.[8]

张小琦.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制化”与现实

的联系[J].汉字文化,2019(12):

176-177.[9]

刘新元.浅谈电影《小森林》背后的生活智慧[J].

戏剧之家,2019(26):65-66.[10

]侍渝杰.解读《罪与罪》中索尼娅的“摆渡人”身

份[J].汉字文化,2019(12):

36-37.[11]胡铭.从电影《小森林(夏秋篇)》看日本小清新电

影的成功之道[J].汉字文化,2019(12):

38-39.[12

]王斐.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人的重塑作用[J].汉

字文化,2020(2):22-23.[13]菊与刀(电子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63.

[14

]刘微.悲喜皆为爱:浅析严歌苓与《陆犯焉识》[J].

文学教育(上),2019(3):

22-23.[15]

关欣瑜.浅析电影《入殓师》里的生死观[J].汉

字文化,2019(11):45-46.[16]

王璐.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许玉兰的矛盾与成

长[J].汉字文化,2020(

10):58-59.[17]

刘苏滇.从《人生果实》看日本人的自然观[J].

汉字文化,2020(4):81-82.[18]

沈嘉欣.从“乌青体”看当代诗歌多元化特点[J].

汉字文化,2020(3):19-20.[19

]高涵晶.松本清张推理小说中的人性探析[J].汉

字文化,2020(6):48-49.[20]刘彦汝.浅析影片《流浪地球》之突破点[J].汉

字文化,2019(8):75-76.作者简介:朱燕(2000—),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

方向:中日饮食文化。范场(2000—),女,江苏常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

中日饮食文化。卜一(2001—),女,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

中日饮食文化。丁莎莉(2001—),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

向:中日饮食文化。程家慧(2000—),女,江苏高邮人,本科在读,研究方

向:中日饮食文化。指导老师:郑仁霞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2450689a122026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