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日发(作者:)
文章编号
:100626144
(2007)
间二氟苯溴化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2质谱分析
1
3
1 2
叶发青
,
李艳霞,
郭
平,
刘剑敏1(1 .
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 2 .
温州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
:采用气相色谱2质谱
(
GC/ M S)
法对间二氟苯溴化反应产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
了分析
,并对间二氟苯溴化反应的选择性及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间二
氟苯的溴化反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其主要反应产物为
12溴22 ,42二氟苯
,副产物为
12 溴22 ,62二氟苯 、12溴23 ,5
二氟苯及二溴代间二氟苯等溴化物 。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对产
物组成有较大影响。
中图分类号
: O657 .
63文献标识码
: A
间二氟苯是抗真菌药氟康唑
(
Fl uco nazole)
的关键中间体
,亦是一重要的有机试剂
,文献[ 1 ,2 ]
报道了氟
康唑的合成 。目前企业多采用间苯二胺为原料
,经
Schie ma nn
反应
,然后溴化制备
12溴22 ,42二氟苯
,再以
。该工艺不足之处是其 副产物
12溴22 ,62二氟苯 、12溴23 ,52二氟苯 、多溴代物含量太高
,影响下一步格林试剂的亲电取代反应
,使 氟康唑产率下降和纯度降低 。对于该溴化反应特征 、产物组成未见文献报道 。
12溴22 ,42二氟苯为中间体
,制备格林试剂
,并与二氯丙酮 、三氮唑合成氟康唑[ 3 - 5 ]
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2质谱
(
GC/ M S)
法分析了该溴化反应及生成副产物的组成与结构
,并对该反应
1
实验部分
1 . 1
仪器与试剂
A gile nt 6890/ 5973N
气相色谱2质谱联用仪 。
间二氟苯
(含量大于
99 . 5 % ,购于上海天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液溴
(分析纯)
,铁粉 。
1 . 2
实验方法
1 . 2 . 1 12溴22 , 42二氟苯的合成 将
182 . 4 g
(1 . 6 mol)
间二氟苯与
2 g
还原铁粉一起置于
500 mL
的三
口烧瓶中
,于温度
10~12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液溴
256 g
(
1 . 6 mol)
,滴加完毕
,继续反应
5 h ,然后分离
出催化剂
,再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含有
12 g
的亚硫酸钠溶液
,继续搅拌至无色
,除去未反应的溴 。分出有
)
113 g , 100
℃机层
,常压蒸馏收集到未反应的间二氟苯馏分
(82~100
℃以上馏分蒸馏残留物进行气相色
谱/
质谱分析 。
1 . 2 . 2
气相色谱2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DB235
石英毛细管柱
(
30 m
×0 . 32 mm
×0 . 25
μm)
;分
流进样
,分流比
20∶1 ;进样口温度
250
℃;
载气
He ,流速
1 . 0 mL / mi n ;
程序升温
: 60
℃(
1 mi n)
,10
℃/ mi n
升至
180
℃(1 mi n)
;进样量
1
μL
。
质谱条件
: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
(
EI)
,离子源温度
: 230
℃,四极杆温度
150
℃;
电离电压
70 eV ;
扫描
范围
m/ z50~550
。
收稿日期
: 2007202206
修回日期
: 2007204212
基金项目
:
浙江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G2004082)
通讯联系人
:
叶发青
,男
,硕士
,教授
,从事药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445 第
4
期
叶发青等
:间二氟苯溴化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2质谱分析
第
23
卷
2
结果与讨论
2 . 1
产物组成的色谱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溴化反应温度在
10~12
℃时
,溴代间二氟苯
转化率
38 %
。对
100
℃以上馏分蒸馏残留物进行
GC/ M S
分析
,
由该溴化反应产物的离子流色谱图
(
图
1)
可知
,100
℃以上馏分
蒸馏残留物有
4
个组分 。由
2 . 2
中的解析
,它们分别是
3
种单溴
代产物 、一种二溴代产物 。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处理
,各组分色谱
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百分比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知
:单溴代二氟
苯的选择性为
96 . 74 % ,其中
12溴22 ,4
二氟苯 、12溴22 ,62二氟苯 、
12溴23 ,52二氟苯组成分别是
91 . 04 %
、7 . 91 %
、1 . 06 % ;二溴代Fig. 1 The reconstruct ion current chromat2
ogra m of products
二 氟苯的选择性为
3 . 26 %
。
Table 1 Retention time of component and normal ization result of chromatogra phic pea k area
Co mpo nent
Retentio n time
(
min)
1
4 . 319
88 . 07
2
4 . 717
7 . 65
3
4 . 987
1 . 02
4
7 . 689
3 . 26 Pea k a rea no r malizatio n
(
%)
2 . 2
质谱解析
2 . 2 . 1 12溴22 ,42二氟苯及其同分异构由图
1
中 Ⅰ、Ⅱ、Ⅲ色谱峰对应的质谱图
2
可以看出
:三组分的
基峰均为
m/ z
192 ,该峰为
M21
准分子离子峰
,由于存在活泼氢
,容易生成稳定性高的
M21
离子
(
溴代间
二氟苯正碳离子)
,所以三组分分子的分子量均为
193
。且在
m/ z 192
、194
处均有两个近似等高且较大的
峰
,其近似等高峰为溴的同位素峰
,其原因是因为溴同位素79
B r
、r
丰度非常接近
,
其
( M - 1)
∶[ ( M - 1)
81
B
+ 2 ] = 100 %∶98 %≈1∶1 ,因而
,可推测它们为溴代间二氟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 。
Fig. 2 Mass spectra of component
Ⅰ,
Ⅱand
Ⅲ
组分 Ⅰ、Ⅱ、Ⅲ质谱存在极大的相似
,三组分的特征离子峰基本相同
,
m/ z113
、93
、63
。且
m/ z
113
、63
的强度相对较高
,表明该分子离子较稳定 。其裂解方式是
- B r
优先断裂
,生成较稳定的
m/ z113
碎片离
子
,这是最主要的裂解形式
;另一种形式产生少量溴正离子峰
,这种裂解的量很少
,其相对丰度小于
10 % ,
因而
,三组分的质谱
(图
3)
可以看到强度很小
m/ z
79
、m/ z80
和
m/ z81
溴正离子峰 。m/ z113
碎片离子进
一步失去
H F
、C F ,产生
m/ z 63
离子峰 。
三组分质谱也存在一定差异
,最明显的是
m/ z113
相对强度不同
,组分 Ⅰ的相对丰度为
98 . 00 %
、组分
Ⅱ的相对丰度为
76 . 27 %
、组分 Ⅲ的相对丰度为
60 . 78 %
。由于溴代间二氟苯失去溴后的间二氟苯正离子
的正电荷处于间二氟苯的对 、邻位时
,存在较大的共轭效应有利于间二氟苯基正离子的正电荷分散而稳
定 。正电荷处于间二氟苯的对位分散程度大
,邻位次之
;而正电荷处于间二氟苯的间位时
,由于没有共轭
效应
,其稳定化作用相对较小 。由此可推测
:组分 Ⅰ可能为
12溴22 ,42二氟苯
,组分 Ⅱ可能为
12溴
2 ,62二氟 苯
,组分 Ⅲ可能为
12溴
3 ,52二氟苯 。
根据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氟为邻 、对定位基
,间二氟苯溴化的产物主要以邻 、对产物为
主 。结合图
1 ,组分 Ⅰ、Ⅱ、Ⅲ峰面积归一化百分比分别为
:88 . 07 %
、7 . 65 %
、1 . 02 % ,12溴22 ,42二氟苯中446 第
4
期
分 析 科 学 学 报
第
23
卷
Fig. 3 The f ragmentation course of component
Ⅰ
溴原子位于原料间二氟苯一个氟原子的对位
,
另一个氟原子
的邻位
; 12溴
2 ,62二氟苯中的溴原子位于原料间二氟苯二个 氟原子的邻位
;12溴
3 ,52二氟苯的溴原子位于原料间二氟苯 二个氟原子的间位 。可以推测
:组分 Ⅲ为
12溴
3 ,52二氟苯 。 对于组分 Ⅰ和 Ⅱ,
经反应产物精馏
,
收集
145
~
146
℃馏
将组 分 Ⅰ经
H N M R
解 析
,1
H N M R
(
300
M Hz , CDCl3
)
δpp m :6 . 8026 . 87
(1 H ,m , J = 8 . 2 Hz , C5
2H)
,6 . 8926 . 96
(
1 H ,
m ,
J
= 9 . 1 Hz ,C3
2H) ,7 . 4927 . 57 (1 H ,m ,
J
= 6 . 8 Hz ,C6
2H) ,
产Fig. 4 Mass spectra of component
Ⅳ
生多重峰原因是
F
原子和
H
原子自旋偶合引起 。与标准 品进一步对照
,
确认组分 Ⅰ为
12溴
2 ,42二氟苯 。由此可知
:
组分 Ⅱ为
12溴
2 ,62二氟苯 。
2 . 2 . 2
二溴代间二氟苯 由组分 Ⅳ的质谱图
(
图
4)
可知
,其分
子离子峰为
m/ z272 ,
基峰
m/ z272
。该组峰是三重峰
, m/ z270
、
272
、274
相对丰 度 分别 为
48 . 19 %
、100 . 00 %
、47 . 18 % ;
其 比值
接近
1∶2∶1 ,说明是二溴的同位素峰
,证明其应为二溴代物
,该分
子的分子量为
272
。质谱图
4
中存在
m/ z191
、112
、62
等特征离
子
, m/ z191
、192
为溴单取代物同位素等高离子峰
,
说明是二溴
代物脱去一个
B r
的碎片离子峰 。碎片离子
m/ z112
、191
的相对
强度不同
,其相对丰度分别为
42 . 61 %
、19 . 53 % ,
由此表明
,
m/
z112
碎片离子稳定性大于
m/ z191
碎片离子
,进而可推断
:
其裂
解过程可能存在两种方式
:
其一
:
m/ z272
分子离子脱去
B r2
,生
成
m/ z112
碎片离子
,
该碎片离子有较好的稳定性
,
为主要断裂
方式 。其二
: m/ z272
分子离子脱去
HB r ,
生 成
m/ z191
碎 片离
子 。其裂解过程如图
5
所示 。根据该合成反应的性质
,即
: F
为
邻对位取代基
,其组分 Ⅳ可能为
1 ,52二溴22 ,42二氟苯 。(
或
1 ,32 二溴22 ,42二氟苯也可)
。
2 . 3
反应选择性探讨
he f ragmentation course of compo2
Fig. 5
Tnent
Ⅳ
起始反应物间二氟苯与液溴的摩尔比为
1∶1 ,反应温度
10~12
℃,反应终了时
,间二氟苯单溴代异构
体组成百分比
:12溴22 ,4
二氟苯为
88 . 07 % ,12溴22 ,62二氟苯为7 . 65 % ,12溴23 ,52二氟苯为
1 . 02 % ,由此表 明
:氟对苯环具有明显邻 、对位的定位作用
,12溴22 ,4
二氟苯为主要产物
,12溴23 ,52二氟苯含量极低显而易 见
,但是间二氟苯中两个氟原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位阻
,其二个氟原子之间的邻位取代活性较低
,因而
447 第
4
期
叶发青等
:间二氟苯溴化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2质谱分析
第
23
卷
2 . 4
产物组成的
GC/ MS
分析
12溴22 ,42二氟苯 及其 同 分异 构体 沸点 非 常接 近
,
即
:
组分 Ⅰ、Ⅱ、Ⅲ的 沸 点 分 别 为
: 145
℃、61
℃/
35 mm H g
、140
℃,在工业化生产时
,采用蒸馏的方法很难将
12溴22 ,42二氟苯及其同分异构体分离
,因而
,反 应条件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
在实验过程中
,探讨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物不同摩尔比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其结果见表
2
。温度升
高
,一溴代物和二溴代物含量均增高
,其中
,以组分 Ⅳ增高幅度大
,而组分 Ⅲ的含量相对降低 。间二氟苯与
溴摩尔比降低
,组分 Ⅰ含量相对增高
,而其它组分含量相对降低 。这可能与反应平衡和活化分子有关 。提
示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对产物组成有较大影响 。
Ta ble 2 The eff ect of reaction condition on products by GC/ MS
The reactio n temperat ure/ The mola r2ratio of
m2dif l uo ro benzene to bro mine
5/ 1∶1
10/ 1∶1
20/ 1∶1
40/ 1∶1 . 5
5/ 1∶0 . 5
10/ 1∶0 . 5
Pea k a rea no r malizatio n
(
%)
Co mpo nent
Ⅰ
Co mpo nent
Ⅱ
Co mpo nent
Ⅲ
Co mpo nent
Ⅳ
93 . 98
88 . 07
75 . 78
59 . 86
99 . 57
96 . 84
3 . 25
7 . 65
11 . 42
15 . 68
0 . 27
2 . 78
0 . 87
1 . 02
2 . 68
3 . 14
0 . 10
0 . 26
1 . 90
3 . 26
10 . 12
21 . 32
0 . 06
0 . 12
参考文献
:
[ 1 ] WA N G J ian2xia ng (王健祥) . We st China J o ur nal of Phar maceutical Science s (华西药学杂志) [J ] ,2005 ,20 (3) :241 .
[ 2 ] WA N G Ro ng2geng (王荣耕) ,L I L i (李 立) ,L IU Mei (刘 梅) . Fine a nd Specialt y Chemical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J ] ,
2001 ,
(20)
:14 .
[ 3 ]
[ 4 ]
FU J ia n2lo ng (傅建龙) ,D IN G Gua ng2yue (丁光月) . Chemical Reagent s (化学试剂) [J ] ,1995 ,17 (6) :383 .
Z HO U He2ping
(
周和平)
, YE Fa2qing
(
叶发青)
,L I Wu2lin
(
李伍林)
. J o ur nal of Xia nning College
(
Medical Sciences)
(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J ] ,2005 ,19
(3)
:169 .
[ 5 ] WU Yi2jie
(吴义杰)
,L IN Hai2so ng
(林海松)
, Z HO U Ting2sen
(周廷森)
. Chine se J o ur nal of Phar maceutical s
(中国医药
工业杂志)
[J ] ,1993 ,24
(10)
:41 .
Ga s Chroma togra phy2Ma ss Spectrometr ic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 of
m2dif l uorobenzene by Bromina t ion React ion
YE Fa2qi ng
3
, L I Ya n2xia2
, GU O Pi ng1
, L IU J ia n2mi n1
(
1 . D e
p a
rt m e nt o
f
P
h
a r
m
ace ut i c al C he
m is t r y , W e n
z
hou M e d
i
c al Col l e ge
, W e n
z hou , Z he j i a n g 325035 ;
2
. A n al y t i c al a n d T es t i n g Ce nt e r , W e n z hou M e d i c al Col l e ge , W e n z hou , Z he j i a n g
325035)
Abstract : The
m2dif l uo ro be nze ne wa s bro mi nat ed. The co mpo sitio n a nd st r uct ure of p ro duct s were
a nal yze d by ga s c hro mato grap hy/ ma ss sp ect ro met r y . The selectivit y a nd co nditio n s of bro mi natio n wa s
al so di scu ssed p reli mi na ril y. The re sult s sho w t hat t hi s bro mi natio n reactio n ha s bet t e r selectivit y . The
mai nl y p ro duct i s 12bro mo22 , 42dif l uo ro be nze ne i n t hi s reactio n . The re i s mai nl y t hree bro mi natio n by2
p ro duct s i n reactio n , suc h a s 12bro mo22 , 62dif l uo ro be nze ne , 12bro mo23 , 52dif l uo ro be nze ne a nd
di bro mi de . The re sult s of GC/ M S det er mi natio n sho w t hat t he re a re relativel y la r ge eff ect s of t he
reactio n co nditio n o n p ro duct s.
Key words :
m2Dif l uo ro be nze ne ; B ro mi natio n ; Ga s c hro mato grap hy/ ma ss sp ect ro met r y
44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91024061a48930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