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发(作者:)
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不含作文
基础知识(34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3分)
1.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生闷气的人quán dǎ沙袋去xiè fèn,虽然沙袋留下很多小坑,但人的情绪却qià qià二、用“×”找出每组中错误的读音,并改正。
好转了。
A.监督(dū) 湖泊(bó) 幔(màn)子 弓弩(nǔ)
....B.诡(ɡuǐ)计 胸膛(tánɡ) 踉跄(qiānɡ) 蹿(cuān)出
....C.姊(zǐ)妹 迸(bènɡ)出 山涧(jiān) 猕猿(yuán)
....D.镌(juān)刻 伸头缩颈(jìnɡ) 阻挠(náo) 顽劣(liè)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用还有其他意思组一个词。(3分)
1、喜不自胜( )
.A.赢,胜利,跟“败”“负”相对 B.优美的 C.能担任,能承受
2、神机妙算( )
.A.时机,机会 B.心思,念头 C.机智
3、阴谋诡计( )
.A.主意,计谋 B.图谋,谋求 C.商议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①自( )妙用 ②神机( )算 ③一饮而( ) ④请勿自( )
⑤自言自( ) ⑥暝( )蹲身 ⑦喜不( )胜 ⑧抓耳( )腮
⑨唤( )呼( )
1.与“阴谋诡计”感情色彩相反的一个词语是 。
2.你对这道题不会做,心里很焦急而也没有的样子时,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
3.请从上边的成语中选出组合方式相同的一组(填序号) 五、以下词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军情紧急 酒力发生 芝兰相衬 树木遮阴
B.轻易出动 齐声高喊 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C.说下军令状 靠近水寨 插在腰间 寻看源流
D.一个红日 一个山神庙 一块仙石 一盘熟菜
六、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抓耳挠腮(弯曲) 一饮而尽(完) 天造地设(摆设)
...B.家喻户晓(知道) 足智多谋(计谋) 自有妙用(自然)
...C.请勿自误(误会) 神机妙算(计算) 喜不自胜(高兴)
...D.壮志豪情(豪爽) 扣人心弦(敲打) 半夜三更(两小时)
...七、以下对古典名著中的词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相当于现在的“通知”。
B.驿站: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酒店”。
C.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政府”。
D.钱铺:以物品作抵押物,按物的实际价值打折扣借钱,并约期赎回的店铺。相当于现在的“当铺”。
八、你知道下面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3分)
1.将讨要说法的余掌柜扫地出门。 掌柜:________
..2.朝廷出贴黄榜,召人医治。 黄榜:_________
..3.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教头:______
..九、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换一种更适合语境的说法。(4分)
(1)我们打算去云南旅行,爸爸提前在网上订了客舍。( )
..(2)小丽最喜欢写作文了,她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墨客。( )
..(3)检查完合同后,双方公司代表分别在合同上盖上了印信。( )
..(4)弟弟生病了,妈妈带他看郎中去了。( )
..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用同样的方法仿写句子)
2. 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3.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把句子换成我们现在的语言)
4.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个句子描写的人物是 。我也能写写某一人物:
十一.下面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威猛气势。
B.“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鲁肃,他的性格忠厚,诚实守信。
C.“驿站”的意思和现在的“旅馆”不相同。
D.《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诗中以动写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十二、阅读赏析(6分)
鸟 鸣 涧
唐 王维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 解释下列字或者词语的含义。
闲: 空:
时:
2.我可以用一个 字概括山涧的特点,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表达出诗人 之感。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4、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大综合(9分)
十三、下列句子中,描述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句子是( )(1分)
A.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B.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
C.……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十一、下列描写的是《水浒传》的人物。你能知道吗?(3分)
A.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
B.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
C.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 )
十二、常识积累(10分)
1.“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 (谁)称赞 (谁)的对联。
2.《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中没有哪一人?( )
A.武松 B.鲁智深 C.李逵
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判词其实却只有十一首,因为“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判词写了两个人,分别是 和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是指 。
4.请写出下列名著中情节对应的名著和人物。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拳打镇关西( ) 梦游太虚幻境( )
三进大观园( ) 大战红孩儿( )
焚稿断痴情( ) 智取生辰纲( )
三打祝家庄( ) 煮酒论英雄( )
千里走单骑( ) 醉卧芍药丛( )
大战流沙河( ) 计盗紫金铃( )
大意失荆州( ) 喝断长坂坡( )
四圣试禅心( ) 风雪山神庙 ( )
火烧赤壁( )
阅读理解(27分)
四大名著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军士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军,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中了他的计。”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此,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山北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这个故事是著名的 ,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见了如此模样( ) 众官无不惊奇( )
....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 ) 岂不被司马懿捉住( )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分析这两次“笑”的不同之处。
(1)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
第二处:
8. 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 。
9.“空城计”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试着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借的是假芭蕉扇。他挠挠腮,眨眨眼,又想出了好主意。他摇身一变,成了牛魔王,一个跟头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难辨真假,拉着他进了洞。
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假牛魔王故意怒气冲冲:“夫人,怎么把宝贝借给猴子? 真气人!”
铁扇公主笑着说:“不必生气,借去的是假的。”假牛魔王说:“夫人,真扇子可要藏好,别让偷走。”铁扇公主喜笑颜开地说:“我藏在嘴里,谁偷得走?”她吐出小扇子, 晃了晃,变成了丈二长的大扇子,递给了假牛魔王。
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现了原形:“多谢嫂子!”铁扇公主气得跌倒在地上,
哭喊着:“气死我了!”
孙悟空刚走,牛魔王就回来了。铁扇公主哭哭啼啼,把孙悟空借扇的事原原本本地说
了。牛魔王气得直跺双脚,转身就去追赶孙悟空。他追了一阵,远远看见悟空扛着芭蕉扇。
他想了想,摇身一变,变做猪八戒,叫道:“老猪来接你了!”
假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接过芭蕉扇,口里念了念,变成了小扇子。他把小扇子放到嘴
里,把脸一抹,现了原形,拔剑朝孙悟空砍去。
孙悟空抡起金箍棒应战。牛魔王打不过,摇身变成了天鹅,飞上蓝天;孙悟空也变做
大青鸟,钻入云端,抱住天鹅的脖子,啄他的眼睛。牛魔王栽到地上,变做小鹿,边走边
吃青草;孙悟空扑下来,变做猛虎追赶小鹿。牛魔王急了,变做狮子;孙悟空打个滚,变
做巨象,甩开长鼻子去卷那狮子。牛魔王没办法,只好现出原形——一头大白牛,身高八
百丈,四肢像铁塔;孙悟空也现出原形,大叫一声:“长!”身高万丈,手抡金箍棒,朝 牛魔王打去。牛魔王连忙叫道:“别打,把扇子借给你!”他吐出芭蕉扇,递给孙悟空。
孙悟空回到火焰山,举起芭蕉扇一扇,火焰小了;又一扇,凉风习习,火全灭了;再
一扇,乌云滚滚,大雨倾盆。 次日一早,孙悟空还了芭蕉扇,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向西天走去。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
1.“他挠挠腮, 眨眨眼, 又想出了好主意。”这里的“好主意”指的是: ,从孙悟空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孙悟空 和 。
2.“牛魔王气得直跺双脚,转身就去追赶孙悟空。”请用两个成语概括出牛魔王的神态和动作特点: 、 。
3.第 7 自然段,孙悟空在与牛魔王搏斗厮杀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成: ,可见孙悟空 。
4.孙悟空有怎样的特点?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西厢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西厢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5分)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 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 描写。
2.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
A. 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 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
A.共读西厢 B.香菱学诗 C.桃园结义 D.宝钗扑蝶
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不含作文
基础知识(34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3分)
1.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生闷气的人quán dǎ 拳打沙袋去xiè fèn泄愤,虽然沙袋留下很多小坑,但人的情绪却qià qià恰恰好转了。
二、用“×”找出每组中错误的读音,并改正。
A.监督(dū) 湖泊(bó) 幔(màn)子 弓弩(nǔ) pō
....B.诡(ɡuǐ)计 胸膛(tánɡ) 踉跄(qiānɡ) 蹿(cuān)出 qiànɡ
....C.姊(zǐ)妹 迸(bènɡ)出 山涧(jiān) 猕猿(yuán) jiàn
....D.镌(juān)刻 伸头缩颈(jìnɡ) 阻挠(náo) 顽劣(liè) jǐnɡ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用还有其他意思组一个词。(3分)
1. 喜不自胜( C ) 名胜古迹
.A.赢,胜利,跟“败”“负”相对 B.优美的 C.能担任,能承受
2.神机妙算( C ) 随机应变
.A.时机,机会 B.心思,念头 C.机智
3.阴谋诡计( A ) 谋财害命
.A.主意,计谋 B.图谋,谋求 C.商议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①自( 有 )妙用 ②神机( 妙 )算 ③一饮而( 尽 ) ④请勿自( 误 )
⑤自言自( 语 ) ⑥暝( 目 )蹲身 ⑦喜不( 自 )胜 ⑧抓耳( 挠 )腮
⑨唤( 弟 )呼( 兄 )
1.与“阴谋诡计”感情色彩相反的一个词语是 ② 。
2.你对这道题不会做,心里很焦急而也没有的样子时,我们可以用 ⑧ 来形容。
3.请从上边的成语中选出组合方式相同的一组(填序号) ⑥⑧ 五、以下词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B )(1分)
A.军情紧急 酒力发生 芝兰相衬 树木遮阴
B.轻易出动 齐声高喊 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C.说下军令状 靠近水寨 插在腰间 寻看源流
D.一个红日 一个山神庙 一块仙石 一盘熟菜
六、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抓耳挠腮(弯曲) 一饮而尽(完) 天造地设(摆设)
...B.家喻户晓(知道) 足智多谋(计谋) 自有妙用(自然)
...C.请勿自误(误会) 神机妙算(计算) 喜不自胜(高兴)
...D.壮志豪情(豪爽) 扣人心弦(敲打) 半夜三更(两小时)
...七、以下对古典名著中的词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相当于现在的“通知”。
B.驿站: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酒店”。
C.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政府”。
D.钱铺:以物品作抵押物,按物的实际价值打折扣借钱,并约期赎回的店铺。相当于现在的“当铺”。
八、你知道下面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3分)
1.将讨要说法的余掌柜扫地出门。 掌柜:___店主____________
2.朝廷出贴黄榜,召人医治。 黄榜: 皇帝的告示
3.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教头:___教练___
九、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换一种更适合语境的说法。(4分)
(1)我们打算去云南旅行,爸爸提前在网上订了客舍。( 旅店 )
..(2)小丽最喜欢写作文了,她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墨客。( 诗人 )
..(3)检查完合同后,双方公司代表分别在合同上盖上了印信。( 印章 )
..(4)弟弟生病了,妈妈带他看郎中去了。( 医生 )
..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用同样的方法仿写句子)
比喻 略 2.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斗不过。
3.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把句子换成我们现在的语言)
一个个都按年龄大小排序,都朝石猴有礼貌的参拜,都叫他“千岁大王”。
4.“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个句子描写的人物是 诸葛亮 。我也能写写某一人物:
身材修长,面若银盆,头戴金钗,身披红袄,飘飘然有轻盈之感。薛宝钗
十一.下面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威猛气势。
B.“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鲁肃,他的性格忠厚,诚实守信。
C.“驿站”的意思和现在的“旅馆”不相同。
D.《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诗中以动写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十二、阅读赏析(6分)
鸟 鸣 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 解释下列字或者词语的含义。
闲: 悠闲、安静 空: 空寂
时: 偶尔
2.我可以用一个 静 字概括山涧的特点,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以动衬静 。表达出诗人 闲适/愉悦 之感。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B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大综合(9分)
十三、下列句子中,描述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句子是( A )(1分)
A.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B.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
C.……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十一、下列描写的是《水浒传》的人物。你能知道吗?(3分)
A.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武松 )
B.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李逵 )
C.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 鲁智深 )
十二、常识积累(5分)
1.“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是 郭沫若 (谁)称赞 诸葛亮 (谁)的对联。
2.《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中没有哪一人?( B )
A.武松。 B.鲁智深。 C.李逵。
3.《红楼梦》第五回“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判词写的是 林黛玉 和 薛宝钗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是指 王熙凤 。
4.请写出下列名著中情节对应的名著和人物。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拳打镇关西( B ) 鲁智深 梦游太虚幻境( D ) 贾宝玉
三进大观园( D ) 刘姥姥 大战红孩儿( C ) 孙悟空
焚稿断痴情( D ) 林黛玉 智取生辰纲( B ) 吴用
三打祝家庄( B ) 宋江 煮酒论英雄( A ) 刘备、曹操
千里走单骑( A ) 关羽 醉卧芍药丛( D ) 史湘云
大战流沙河( C ) 猪八戒 计盗紫金铃( C ) 孙悟空
大意失荆州( A ) 关羽 喝断长坂坡( A ) 张飞
四圣试禅心( C ) 唐僧 风雪山神庙 ( B ) 林冲
火烧赤壁( A ) 曹操 诸葛亮 周瑜
阅读理解(27分)
四大名著
片段1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军士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军,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中了他的计。”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此,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山北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这个故事是著名的 空城计 ,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见了如此模样( 这种 ) 众官无不惊奇( 没有不 )
....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 为什么 ) 岂不被司马懿捉住( 难道....不 )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AC )。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分析这两次“笑”的不同之处。
(1)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
___故作坦然轻松,以诱司马懿中计,这次“笑”是紧张的笑。__________
(2)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见魏军远去,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这次“笑”是轻松的笑。
5、用“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 诸葛亮用悠扬的琴声表现自己的气定神闲,借以迷惑魏军,使 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处: 诸葛亮摸透了司马懿的心理,又写出了司马懿内心的慌张和多疑的性格。
6.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 他的兵马被分配到各地去执行任务,身边无大将,城中兵马少,想走也来不及 。
7.“空城计”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试着至少写出两个。
_司马懿生性多疑;诸葛亮神机妙算,熟知司马懿性格。 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借的是假芭蕉扇。他挠挠腮,眨眨眼,又想出了好主意。他摇身一变,成了牛魔王,一个跟头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难辨真假,拉着他进了洞。
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假牛魔王故意怒气冲冲:“夫人,怎么把宝贝借给猴子?
真气人!”
铁扇公主笑着说:“不必生气,借去的是假的。”假牛魔王说:“夫人,真扇子可要藏好,别让偷走。”铁扇公主喜笑颜开地说:“我藏在嘴里,谁偷得走?”她吐出小扇子, 晃了晃,变成了丈二长的大扇子,递给了假牛魔王。
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现了原形:“多谢嫂子!”铁扇公主气得跌倒在地上,
哭喊着:“气死我了!”
孙悟空刚走,牛魔王就回来了。铁扇公主哭哭啼啼,把孙悟空借扇的事原原本本地说
了。牛魔王气得直跺双脚,转身就去追赶孙悟空。他追了一阵,远远看见悟空扛着芭蕉扇。
他想了想,摇身一变,变做猪八戒,叫道:“老猪来接你了!”
假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接过芭蕉扇,口里念了念,变成了小扇子。他把小扇子放到嘴
里,把脸一抹,现了原形,拔剑朝孙悟空砍去。
孙悟空抡起金箍棒应战。牛魔王打不过,摇身变成了天鹅,飞上蓝天;孙悟空也变做
大青鸟,钻入云端,抱住天鹅的脖子,啄他的眼睛。牛魔王栽到地上,变做小鹿,边走边
吃青草;孙悟空扑下来,变做猛虎追赶小鹿。牛魔王急了,变做狮子;孙悟空打个滚,变
做巨象,甩开长鼻子去卷那狮子。牛魔王没办法,只好现出原形——一头大白牛,身高八
百丈,四肢像铁塔;孙悟空也现出原形,大叫一声:“长!”身高万丈,手抡金箍棒,朝 牛魔王打去。牛魔王连忙叫道:“别打,把扇子借给你!”他吐出芭蕉扇,递给孙悟空。
孙悟空回到火焰山,举起芭蕉扇一扇,火焰小了;又一扇,凉风习习,火全灭了;再
一扇,乌云滚滚,大雨倾盆。 次日一早,孙悟空还了芭蕉扇,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向西天走去。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
1.“他挠挠腮, 眨眨眼, 又想出了好主意。”这里的“好主意”指的是: 摇身一变,成了牛魔王,从孙悟空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孙悟空 灵活多变和足智多谋
2.“ 牛魔王气得直跺双脚,转身就去追赶孙悟空。”请用两个成语概括出牛魔王的神态和动作特点: 气急败坏 、 穷追不舍 。
3.细读第 7 自然段,弄清孙悟空在与牛魔王搏斗厮杀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成: 大青鸟、猛虎、巨象 ,可见孙悟空 神通广大 。
4.孙悟空有怎样的特点?
不畏艰险、神通广大、顽皮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5分)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动作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语言描写。
2.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B )
A. 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_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C )
A.共读西厢B.香菱学诗C.桃园结义D.宝钗扑蝶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9942485a29594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