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发(作者:)
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
三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用“____”选出正确读音。
档案(dǎng dàng) 作坊(zuō zuò) 鸡爪子(zhǎo zhuǎ)
...积累(lěi lèi) 吏治(shǐ lì) 石拱桥(ɡǒnɡ ɡònɡ)
...安济桥(jǐ jì) 毛驴(lú lǘ) 鸟笼 (nónɡ lónɡ)
....2.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术 数] ______量 ______学 医______ ______语
[洲 州] 苏______ 沙______ 亚______ 德______
[宝 保] ______安 ______护 珍______ ______贝
3.看拼音,写字词。
ōu zhōu bǎo cún mǎn zú shè huì shí jiàng
zhì huì chuàng jǔ huí shǒu yáo wàng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学( )五( ) ( )( )闻名 (____)(____)楚楚
1 / 13 名( )中( ) 来来(____)(____) 形态( )( )
(1)古时候用“______________”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2)我会仿照画“____”的词语写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用画“ ”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价钱 价格
(1)用蚕丝织成的帛( )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2)由于连年丰收,农产品( )低廉。
发明 发现
(3)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 ),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 )之一。
6.句子训练。
(1)造纸术影响了世界。(扩句,至少扩两处)(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 2 / 13 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标点。
桥面两侧有石栏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二、教材回顾。
1.根据提示,写出传统节日以及含有传统节日的诗句。
(1)包饺子 吃年夜饭 放爆竹 贴春联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扫墓 踏青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 插戴茱萸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座桥不但________,而且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清明上河图》画的是____(南 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使我 3 / 13 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______。
4.造纸术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________________上,或者铸刻在____________上。后来,又刻在____________上。再后来,在________________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用______来造纸。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5.文房四宝指________________,雅人四好指________________,梅兰竹菊是______________,中医四诊指_____________。
6.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想一想,刚刚过去的或马上要过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你是怎么过的或准备怎么过呢?和大家说一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 4 / 13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设计 ( )的创举 ( )的桥身 ( )的石料
2.用文段中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是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 ”。
4.这种设计的好处在哪里?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____”。
(二)课外阅读。
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据当代学者考证,似乎可以从上古时代的天地崇拜中找到渊源。古人以九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逢九都属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別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活动内容也较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吃重阳花糕、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等。
重阳节登高,原是由古人在围猎骑射之后,登上高地,摆宴饮酒加以庆贺,并举行拜天之礼的习俗演化而来。登高的寓意,在于离天愈近,祭拜也就愈诚。
大约从汉代开始,重阳节逐渐盛行。《西京杂记》中记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即重阳花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到了宋代,人们在重阳节吃花糕时,还会以花糕片搭在小孩头上,祝祷“百事皆高”。
元明以来,道家所鼓吹的重阳花糕和菊花酒可以避去不祥的说法,逐渐产生了一定影响,于是重阳节又渐渐有了“吉祥”的意义。清代卖重阳花糕的小贩,就头戴吉样字样,推着长小车沿街叫卖。重阳花糕制作讲究,又有吉祥的寓意,一时成了亲朋好友间互相馈送、增进情谊不可缺少的节令礼品。菊花酒不但是重阳节的饮品,还是一种具有医疗作用的酿制酒。元明时期的菊花酒中又加进多种中草药,具有了“治头风、明耳目、去痹、消百病”(《本草 5 / 13 纲目》)的疗效。重阳花糕和菊花酒都是古代的饮食佳品,既可作为节令礼品,也可进食饮用,利于健康,因而长期流传,直至今天仍然受到普遍的欢迎。
此外,重阳节在古代还有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节的礼俗。如果女儿不能回娘家,“母则诟,女则怨诧,小妹则泣”(《帝京景物略》),全家失去节日的欢乐。所以,有的地方又把重阳节叫“女儿节”。
1.选文主要写了重阳节的 和 两方面的内容。
2.用“ ”画出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文中描写的重阳节的习俗还有哪些?
3.第一自然段中的加点词“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这天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B.宋代的人们在吃重阳花糕时,会用花糕片搭在小孩头上,祝祷“百事皆高”。
C.菊花酒原本就有医疗作用,人们引用它跟重阳节没有关系。
四、习作展示台。
节日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具有吸引力。春节,我们可以穿新衣服、讨压岁钱,还有很好吃的;端午节,我们可以吃粽子,看赛龙舟;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皎洁的月光下吃月饼、赏月……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呢?你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呢?写一写吧!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6 / 13
7 / 13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dàng zuō zhuǎ lěi lì gǒng jì lǘ lóng
2.数 数 术 术
州 洲 洲 州
保 保 宝 宝
3.欧洲 保存 满足 社会 石匠 智慧 创举 学富五车
4.富车 世界 清清 扬外 往往 各异
(1)学富五车
(2)示例: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3)示例:蝴蝶谷的蝴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5.(1)价钱 (2)价格 (3)发现 (4)发明
6.(1)示例: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影响了整个世界。
(2)示例:植物园里有上百种植物:有美丽的牡丹,有浪漫的玫瑰,有挺拔的槐树,有婀娜的柳树,有碧绿的龙柏,有大型的仙人掌,有灿烂的白玉兰……
(3), : , ; , , ; 。
二、1. (1)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或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 / 13 (2)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坚固 美观 承上启下
3.北 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4.龟甲和兽骨 青铜器 竹片和木片 蚕丝织成的帛 麻
5.笔墨纸砚 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 望闻问切
6.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天或者提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和红枣。在这天,我们除了吃粽子,还会佩戴香囊,可以避邪驱瘟。
三、(一)课内阅读
1.精妙 伟大 巨大 精选
2.示例:我们既要好好学习文化课,又要好好学习艺术课。
3.这么长的桥……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4.这种设计……节省了石料。
(二)课外阅读
1. 来历 习俗
2.登高的寓意,在于离天愈近,祭拜也就愈诚。
赏菊、吃重阳花糕、饮菊花酒、佩茱萸、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3.不能去掉。因为重阳节的来历,只是当代学者根据资料考证得来的, 9 / 13 并不是确定的说法,去掉后就变成准确的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4. C
10 / 13 第三单元测试卷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 37.5 分)
1. (共4.5分,每空0.5分)
2.(共6分,每空0.5分)
3.(共9分,每空0.5分)
4.补充词语(共3分,每题0.5分)
(1) (1分)
(2)(共1.5分,每空0.5分)
(3)(1.5分)
5.(共4分,每空1分)
6.(1)(1分)(2)(2分) (3)(共4分,每空二、教材回顾(16.5分)
1.(共6分,每题2分)
2.(共1.5分,每空0.5分)
3.(共1.5分,每空0.5分)
4.(共2.5分,每空0.5分)
5.(共2分,每空0.5分)
6.(3分)
三、阅读拓展
11 / 13
0.5分) (一)课内阅读(7分)
1.(共2分,每空0.5分)
2.(1分)
3.(2分)
4.(2分)这种设计……节省了石料。
(二)课外阅读(9分)
1.(共2分,每空1分)
2.(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3.(2分)
4.(2分)
四、习作展示台。(共25分)
字数要求:300字左右 (上下50字)
一类文 (21分—25分):描写具体,语句生动,富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整洁,达到要求的字数,错别字在5个以下。
二类文(18分—20分):描写较具体,语句较通顺,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达到要求的字数,错别字8个字以下。
三类文(14 分—17分):语句基本通顺,叙事基本清楚,但比较简单,书写规范,达到要求的字数,错别字在10个以下。
四类文(14分以下,酌情打分):只写了几十个字,不成篇;或语句 12 / 13 严重不通顺,叙述内容不清楚;或叙述内容与题意完全不符,字数不符合要求,错别字在15个以上。
13 / 1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9942344a29593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