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皇越春秋》书写体例的比较研究

《三国演义》与《皇越春秋》书写体例的比较研究

2023年6月28日发(作者:)

古代文学《三国演义》与《皇越春秋》书写体例的比较研究王佩 南通大学 文学院摘要:15世纪至19世纪之间,越南小说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汉文历史演义小说,这一部分小说均以越南历史为题材,内容基本符合越南史实,但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或将情节加以虚构完善。《皇越春秋》是其中的一部典型,该小说采用了章回体形式和编年体的书写体裁,从小说创作而言,其书写体例大量参考模仿了中国小说《三国演义》,比较论述《三国演义》与《皇越春秋》,对挖掘越南汉文小说与中国小说之间的文化渊源有指导意义。关键词:《皇越春秋》;《三国演义》;结构体制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越南历史上自陈朝顺宗时期(1388-1398)至胡朝汉苍时期(1400-1407)出现了国政不修,奸臣弄权的现象,此时陈朝民众起事频繁,对于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小说创作而言,经年不停的纷乱战争使得越南文人据此创作了《皇越春秋》等用汉字书写的历史演义小说。域外汉文研究者陈庆浩先生就注意到了这种文化联系,他曾提到:“汉文化整体研究的重要性是很显然的,它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汉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和发展,足以丰富中国汉文化的知识,对朝鲜、越南、日本诸国的汉文化的认识,更具有重大意义。”[1]胡士莹将“章回小说”话本的结构体制分为题目、导入部分(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四个部分。以下就从这四个部分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一、题目题目,即发展为章回体小说中的“回目”,在内容上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形式上多时兴七言、八言的句式,且具有整齐统一的对偶美感。对偶美学,在浦安迪《中国叙事学》中曾提到:“对偶美学虽然以“诗”为中心,但在结构比较松散的小说和戏曲里,也有某种对偶的倾向。”[2]《三国演义》回目分七言句式和八言句式两种,七言句式共有八十九个,八言句式有三十一个,从数量来看,七言句式占了多数,取典型来说,七言句式的对偶结构多以以下两种形式出现。“三二二”式:(一)主谓结构或主谓宾结构,多以人名,地名起头,如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张翼德”、“何国舅”是主语,“怒鞭”对“谋诛”,是回目的谓语成分,“都督”和“宦竖”是相应的宾语。像这样的回目还有:第十二回,第十六回,第十八回等。(二)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如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废汉帝”与“谋董贼”为动宾短语,“陈留”“孟德”为主语,“践位”和“献刀”两个谓语相对。类似还有: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回,第二十八回等。(三)带状语的主谓宾结构,如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这一回“下邳城”、“白门楼”是名词作地点状语。还有第四十五回,五十七回 等。表1《皇越春秋》回目形式数量三二二41二二三14三一三5“二二三”式:(一)主谓或主谓宾结构,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第六十五回等。(二)附带状语的主谓宾结构。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仓亭”、“荆州”是相对应的地点状语,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乘乱”、“遗计”是回目中的副词短语作状语。相似格式的回目还有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第四十七回等。相比而言,《皇越春秋》的回目更加整饬,其共有上中下三集,每集二十回,共六十回,每回目都是七言句式。对偶格式主要是“三二二”、“二三三”、“三一三”三种。(见表1)对照《三国演义》的对偶形式,“三二二”:(一)式有第二回 陈天平乞怜上国 裴伯奢告急中朝,第八回 张总兵进拔二关 丁元帅退伏五将等。(二)式有第六回 巡南海季犛遇鬼 伏嵬山陈暠报仇

第七回 议征南明朝选将 分击北胡主屯兵,第十三回 排征法善设五屯 论兵书旦赚二将等。(三)式有第四回 段侍讲为国进贤 黎太祖坚心辞聘,第十回 黎兄弟起兵讨贼 明将佐遣使聘贤等。“二三三”:(一)式如第九回 沐晟败贼华橗关 张辅移营昌江市,第二十八回 阮美失守咸子关 潘抵被执太平屯等。(二)式如第十一回 黎善使人行反间 太监遣仆投劝书,第十四回 范旦窃印走丰州 张韶夺壶击王友,第三十五回 季祐献谋擒故老 段发讨贼救慈亲等。“三一三”式。共五回,分别为:第十三回,第十九回,第五十七回,第二十回,第十七回。综合来看《三国演义》与《皇越春秋》的回目,尽管对偶格式不尽相同,短短十几字基本浓缩概括了本回内的故事,情节,人物。二、导入导入部分,直接标明“篇首”“入话”等字样的章回小说并不多,大多数的导入部分并不会直接标注,但这也不会影响他们仍以引入的方式出现。如《三国演义》以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开篇,借此咏史词来回顾历史兴衰更替的演变。在篇首的诗(或词)或连用几首诗词之后,加以解释,然后引入正话的,叫做入话。[3]《三国演义》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入话导入正文故事。叙述天下之势分合规律的必然性和东周、战国、秦、汉、三国的历史演变。相比而言,《皇越春秋》的开篇是一首四言诗,仅从取字作者简介:王佩(199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2017级在读研究生,单位:南通大学

文学院,研究方向:明清文学。39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7944614a5944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