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amd740相当于英特尔)
王闻生 潘立新 李国良:TiC铸铁材料在船舶柴油机气缸套中的应用
—
23
’。。 。 。 。 。
工艺技术
4r — f— — — r
TiG铸铁材料在船舶柴油机气缸套中的应用
Cast Iron Material TiC in the Ship Diesel Engine Cylinder Iiner of Application
王闻生 潘立新 李国良
(江苏省发动机摩擦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洪泽县华晨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熔体中加入钛铁与铸铁中的碳合成TiC强化铸铁材料,
制备出了TiC质量比分别为0.5%、1.0%、1.5%和2.0%的TiC强化铸铁材料,并考察了强化铸铁的
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金相均显示出基体中合成了呈小块状多边形的TiC颗
粒。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后的铸铁材料,其力学性能较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随着TiC
加入量的增强。其硬度、抗拉强度和磨损性能都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对TiC颗粒强化铸铁材料
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适当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原位合成TiC颗粒铸铁气缸套磨损性能
Key words:In—situ synthesized TiC particles Cast iron cylinder liner Abrasion performance
1 铸铁的基本介绍
铸铁是与碳钢相似的以Fe和C为主的合金。是
一
是一种经过石墨化处理的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
(Fe。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故称白口铸铁,
种以Fe、C、Si为主要成分的且在结晶过程中具有
共晶转变的多元铁基合金。其生产成本低廉。铸造
性能优良(常铸造成铸件使用,故谓铸铁),可切削
加工性、耐磨性和吸震性好,从而被广泛应用。
铸铁中C的分布形式:
(1)溶于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
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
很难加工。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
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
磨机铁球等。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
灰铸铁: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
状石墨存在。断口呈灰色。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
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
(2)与Fe作用形成Fe C(化合物);
(3)以游离的石墨形式析出。
根据C在铸铁中存在的形式及石墨的形态。可
将铸铁分为五类:
球墨铸铁:在铁水(球墨生铁)浇注前加一定量
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由于灰口铸铁内存在片状石墨,而石墨是一种密度
小,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和韧性趋于零的组分。它
的存在如同在钢的基体上存在大量小缺口.即减少
承载面积,又增加裂纹源,所以灰口铸铁强度低、韧
性差,不能进行压力加工。
的球化剂(常用的有硅铁、镁等)使铸铁中石墨球
化。由于碳(石墨)以球状存在于铸铁基体中。改善其
对基体的割裂作用,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
度、塑性、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并具有耐磨、减震、工
艺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现已广泛替代可锻铸铁及
部分铸钢、锻钢件、如曲轴、连杆、轧辊、汽车后桥等。
蠕墨铸铁:C全部或大部以游离的蠕虫状石墨
形式存在,铸造前往铁水中加入少量变质剂(n,Al,
Mg,Re等),随后凝固而成。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片状石墨+基体f铁素体铁
素体+珠光体珠光体)
灰铸铁的机械性能:
①抗拉强度
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比同样基体的钢要低得多。
②延伸率
8<l%,f0.2—0.7%)易脆性断裂。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用碳、硅含量较低的铁
碳合金铸成白口铸铁坯件,再经过长时间高温退火
处理,使渗碳体分解出团絮状石墨而成,即可锻铁
③硬度和抗压强度
灰铸铁的硬度和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组织中
内燃机与配件 2012年第7期
基体本身的强度和数量
灰铸铁的工艺性能:①铸造性优良,成分接近
共晶点,铁水流动性好。②加工性能(切削)优良,石
墨可起到断屑和润滑刀具的作用。③焊接性能差,
铸铁中C,Mn含量高,淬透性好,在焊缝凝固时极易
出现硬而脆的M和Fe c,造成焊缝断裂。④可热处
理性差,采用热处理的方式不能改变石墨片的大小
和分布。
2提高铸铁性能的途径
2.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是对铸铁采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
如热喷涂、等离子淬火等对灰铸铁的等温淬火热处
理工艺,获得以贝氏体为基体的高性能灰铸铁。
2.2弥散强化法增强材料性能
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
相中将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如果第二相微粒是通
过对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而沉淀析出并产生
强化则称为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如果第二相微粒
是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加入而起的强化作用。则称为
弥散强化。弥散强化材料是由弥散颗粒微粒和基体
复合而成的。弥散强化工艺技术已有50多年的发展
历程,目前已经在钢和一些有色金属f如铝合金)中
开始商业化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弥散强化制备工
艺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方法。本试验
基于课题组以前的研究基础.开发适用于铸铁的弥
散强化技术。
2.3弥散强化的工艺技术
2.3.1粉末冶金法
使用粉末冶金工艺,是将金属和陶瓷粉末混合
均匀。然后对混合料进行真空脱气,再经过压型,烧
结,冷、热等静压等工序制成。周玉等采用粉末冶金
法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TiCp/W复合材料。直接采用
粉末烧结法会在混料过程中混入杂质而造成界面
污染。且混料难以均匀。从而使得制备的材料性能不
够理想。此外,TiC熔点高削备困难,价格昂贵。粉末
冶金法的一个最新发展趋势是将粉末冶金法跟原
位合成法相结合,制备复合材料,J.Q.Jiang等用该法
制备了TiC颗粒增强Ti l 复合材料。该法结合
了原位合成和粉末冶金加工工艺的优势,有较大的
应用前景,其研究刚刚起步,很多方面尚待探讨。
2.3.2反应铸造法
反应铸造法具有工艺简单、灵活、成本低廉和
容易制造复杂构件的特点。最近在原位合成铸造法
制备TiC颗粒增强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其
中一种方法是将石墨碳粉和钛合金在感应炉中一
起熔化而获得T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由于TiC颗粒
原位合成,避免了颗粒与基体的界面润湿性出现问
题,这种方法将普通铸锭冶金方法和凝固技术结合
了起来,可以实现对凝固组织和TiC形貌的控制。Zee
等用该法获得了TiC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增强复合
材料。另一种方法是在铸铁熔液或钢液中加入钛铁
合金使之和碳反应生成TiC再浇注成型,严有为等
采用来源广泛的铸造生铁和钛铁合金为基本原材
料,用该法制备YTiCp/Fe净形复合材料。
2.3.3原位合成技术
原位生成复合法也称反应合成技术.最早出现
于1967年前用SHS法合成TiB /Cu功能梯度材料的
研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法是指借助化
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在基体金属内原位生成一种
或几种热力学稳定的增强相的一种复合方法。这种
增强相一般为具有高硬度、高弹性模量和高温强度
的陶瓷颗粒,即氧化物、碳化物、氯化物、硼化物、甚
至硅化物,它们往往与传统的金属材料,如Al、Mg、
Ti、Fe、Cu等金属及其合金,或(NiTi)、(A1Ti)等金
属间化合物复合,从而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结构材
料或功能材料
原位合成是指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复合材料中
的增强相生成于材料形成的过程中,其特点是由于
第二相增强颗粒原位合成。故界面没有污染且第二
相分布均匀。随着原位复合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已拓
宽到金属基和陶瓷基材料的制备中。20世纪末,国
外对应用面广、成本低廉的原位TiC颗粒增强Fe基
复合材料已有研究。
在TiC/Fe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组织中,原位合
成的TiC增强颗粒具有热力学稳定、尺寸细小、分布
均匀且与基体界面洁净和结合良好等特点;同时,基
体组织的性能可通过热处理得以进一步改善。原位
合成法是通过反应,在基体内部生成弥散强化相来
制备强化材料的方法。该工艺具有界面无污染、结
合良好、工艺简单、适合连续工业生产和成本低等
特点。原位合成法制备的强化材料的增强体不是外
加的.而是通过加入几种不同组元在基体中反应生
成的.一般与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起到更好
的增强效果。
目前报道的原位合成技术主要有:原位热压技
术、XDTM技术、CVD(气相沉积)技术、熔体浸渍技
术、反应结合技术及SHS技术等。原位合成制取含
TiC复合材料,TiC是在烧结过程中原位生成的,其
特点如下:简化了制备工艺,避免了在混料过程中TiC
相与其它相之间的界面污染;TiC在高温生成,界面
王闻生 潘立新 李国良:TiC铸铁材料在船舶柴油机气缸套中的应用 25
自由能高,物相间结合牢固;多相的生成有利于抑制
晶粒的异常长大等,这些都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
2.3.4放热弥散法
放热弥散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增强相反
应物料与金属基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冷压
或热压成型,制成坯块,以一定的加热速率加热,在
一
定的温度下(通常是高于基体的熔点而低于增强
相的熔点)保温,使增强相各组分之间进行放热化
学反应。生成增强相。增强相尺寸细小,呈弥散分布。
3原位合成法的优点
使用原位合成法有如下优点:
f11增强颗粒是在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核、长大的
热力学稳定相,因此,材料中基体与增强体材料间
的相容性好,界面稳定、结合牢固。
f21省去了增强颗粒单独制备过程,工艺可控性
强,且降低工艺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f31从液态金属基体中原位合成增强颗粒的工
艺,可直接铸造形状较复杂,尺寸一较大的构件,或
通过挤压方式成型:
(4)合成的增强体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对金
属基的强化效果较好。TiC与基体的物理化学相容性。
4气缸套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灰铸铁以其优良的铸造性、加工性、耐磨性、吸
振性和低廉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内燃机零部件中.
汽缸套是内燃机中重要易损件之一。采用普通灰铸
铁作为基础材料,由于性能不高,使用寿命较短,在
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纹,目前各生产厂都在致力于
研究高性能灰铸铁气缸套。
气缸套是柴油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它与活
塞环形成一对摩擦副,在较高温度、压力下作高速
相对运动,且常常存在润滑条件不良、有固体微粒
和腐蚀介质的情况。随着现代内燃机技术的不断发
展,普通灰铸铁缸套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国内目前
主要采用的是硼铸铁或高磷铸铁,对于设备条件要
求不高,机械性能可以满足国家标准规定值,但与
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也无法适应
要求汽车排放标准。
从节能和环保等角度考虑,我国的气缸套材料
性能急需解决,研究生产高性能气缸套材料和工
艺,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5增强颗粒的选取
增强颗粒一般是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好的陶瓷
非金属颗粒。常用的增强颗粒有碳化物、氧化物、氮
化物、硼化物等。选取时应考虑颗粒与基体的相容
性、形状和尺寸、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制备成本
等 同时,要根据具体用途优先考虑其中影响重要
使用性能的因素。
表1—1列出了几种常用的增强颗粒的基本性能。
TiC具有高硬度和高的化学稳定性,特别是TiC
能被铁化学润湿且和钢液的润湿角04,于50。,因此
TiC非常适合作为强化铸铁的增强体。近期的研究发
现在铸铁引入TiC增强体后,可以使某些性能(特别
是耐磨性能)的大幅度改善,本课题强化的铸铁材
料为汽缸套材料.磨损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因此选
用TiC作为增强体。
表1—1几种常用的增强颗粒性能特征
颗粒名称 密度 熔点 热膨胀系数 导热系数 硬度 弯曲强度 弹性模量
(g/cm ) (℃) (104/℃) (Kal/em℃) (Kg/mI ) (MPa (GPa)
碳化硅
(sic) 3 21 270o 40 018 27o0 400—5o0
碳化硼
(B )
2 52 2450 5
.
73 3oo0 3o0—5o0 36o一460
碳化钛 4 92 330o 7 4 2600 5o0
(TiC)
氧化铝 2050 9
(A1203)
氮化硅
(Si3N )
3
2—3 4 2100 2 5
3.2 0.03-0.07
—
.
分解 89—93
HRA
900 330
(A1
奠来石
0丑SiO ) 3.17 1850 4 2 3250 l2oo
硼化钛 4O5 2980
(TiB2)
6 TiC强化铸铁材料的研究
TiC硬度高、抗氧化、耐腐蚀、比重小、热稳定性
好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并且在烧结过程中晶粒
长大倾向小,一般晶粒呈圆形,从而使合金具有优良
的使用性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硬质相材料,特别是
rriC能被铁化学润湿且和铁液的润湿角0II,于50。.因
此TiC非常适合作为耐磨钢的硬质点。近期的研究发
现在铸铁中引入TiC增强体后。可以导致某些性能
(特别是耐磨性能)的大幅度改善,因此应用面广、
成本低廉的原位(in situ)TiC弥散强化铸铁得到了
学界的关注。在TiC弥散强化铸铁中,如果TiC增强颗
粒是通过原位化学反应合成,则具有与基体结合强
度高,数量和大小可以控制且分布弥散等特点。此
外原位铸造反应生成TiC颗粒增强相的弥散强化铸
铁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易实现工
业化生产,因而极具发展潜力,成为TiC弥散强化铸
铁的研究热点。
原位合成的TiC颗粒增强铸铁材料目前发展的
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找到具有相对简单、制造成本
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制备工艺,极具发展潜力。
作者简介:王闻生,男,1969年8月出生,江苏洪泽县人,1993
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
省发动机摩擦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745145a266514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