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戴尔g3游戏本配置)
罗昌平:拆解“新闻寻租链”
按:昨晚不知多少财经记者没有睡好。上海侦破特大新闻敲诈案,21世纪网主编刘
某、副主编周某等八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润言、鑫麒麟等财经公关卷入。此文为一篇
旧文,五年前对新闻寻租链的论述,至今没有改变。
2008年 1月 1日《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
量》。四天后,作为当事方的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派出 3名警察入京对记者下达拘传手
续,理由是涉嫌诽谤。朱因外出办事躲过一劫。
同年 12 月 4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检察院人员进入央视记者李敏在北京的家
中,出示拘传证后以涉嫌受贿罪将其带走,至今未归。
时至 12 月 15 日,网络报首席记者关键在“失踪”14天后,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
通知其家人,关键已因涉嫌受贿被刑事拘留。
对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而言,2008年由“抓记者”始,亦由“抓记者”终,期间还
掺杂着几起更为恶劣的事件:
——4 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北京产经部原主任傅桦
提起公诉,本案尚未开庭;
——9 月 20 日,山西省洪洞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事故,因瞒报招致各地记者前往
领取“封口费”。官方事后披露冰山一角,矿主共向 6家媒体支付 12.57万元;
——12月 4 日上午,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峰受贿案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法院
开庭,至今尚未宣判;
……
一时间,新闻界讥讽之言四起,诸如“走,到北京抓记者去”: “记者有风险,入
行需谨慎”等。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亦有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之感。
笔者认为,目前曝光的绝大多数记者被抓案例,尽管不能否认公权机构野蛮行政或越
权执法,但也无一例外地彰显了记者自身的瑕疵。而为公众推崇并尊敬的几家市场化程
度、职业操守相对较高的新闻媒体,目前尚无一例。这说明记者被抓之事,不足以代表一
种主流趋势。
实际上,负责调查山西“封口费”事件的新闻出版总署官员已明示:“让我们欣慰的
是,真正市场化程度高的报刊没有出现在领取封口费的名单中,这证明在市场竞争环境
下,这些市场化良好的媒体是能保持新闻职业操守的。”(参见 2008年12月4日《南
方周末》“‘封口费’事件幕后”)
但是,新闻腐败的存在,已由早年的软文宣传,发展到收受红包、车马费,甚至于利
用舆论监督“代租”公众知情权;也由记者个体,发展到记者站甚至代表报刊最高意志的
编辑部的集体行为;随着技术带来的革命,并无采编资格、仅依靠特殊环境垄断新闻二手
传播的各类门户网站,亦成为权钱交易之重镇。
在一些地方,记者已不再是“ 无冕之王”,而是集公务员、维权者、检察官、审判
长、获利人于一身的怪物。变异的制度环境正是成就这一怪物的土壤。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113321a238382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