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苹果11论坛)

沈北新区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试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

本次测试考号。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包括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否则后果自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眺望(tiào)

拾级(shí) 蛮横(hèng) 自园其说(yuán)

...

B.彷徨(páng) 抉择(jüé) 萦绕(yíng) 振耳欲聋(zhèn)

....

C.迂回(yū) 演绎(yì) 蜿蜒(wān) 色彩斑斓(lán)

....

D.狡辨(biàn)

阻碍(zhǔ) 诬蔑(miè) 名副其实(fù)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__________,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

以__________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__________世界,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展现出自信自强

的精神__________。

A.推进 前所未有 融入 风采 B.推进 空前绝后 进入 风采

C.推动 前所未有 融入 风度 D.推动 空前绝后 进入 风度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在生活里,要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选对方向,就不妨

.........

先不问收获,专心耕耘。成功的曙光也许就在前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都是凭借辛苦

....

钻研和辛勤深耕,才取得了非凡。

..

A.“生活”是名词,“耕耘”是动词,“可能”是副词。

B.“有意义的事”是偏正短语,“辛苦钻研”是并列短语。

C.“成功的曙光也许就在前头”这句话中,“也许”作状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才”改为“就”。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代表作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等。

C.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贫穷孤女简爱为寻

1

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哥哥阿尔焦姆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

道路。

(2)阅读《艾青诗选》,请根据以下诗句提示写出具体诗作名称。(2分)

作品

A《 》

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士地爱得深

沉……”

B《 》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5)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

盖了一间草堂。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

之词。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

渲染出暗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

2

②③

B.《江村》中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

使诗人惬心快意。

C.两首诗中“风怒号”和“抱村流”均用夸张修辞,前者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后者生动地描

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D.两首诗都写出诗人彼时的愿望,前一首期盼广厦庇护天下寒士,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后

一首但求故人供禄米,表现难得的安定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晋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跪而对曰

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

士至矣。”平公曰:“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

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默然而不

应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释】①浮:泛舟。②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③毳:鸟兽

的细毛。④去:失去。

7.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无足而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B.尚可谓不好士乎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

C.朝食不足 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

D.默然而不应焉。 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

(2)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船 人 固 桑 进 跪 而 对 曰 君 言 过 矣

10.【甲】文运用 A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 B ,【乙】文中的船人固桑

用 C 比喻人才,他想告诉晋平公 D 的道理。

(C用原文两字词语回答;A、B、D三处均概括回答)(4分)

3

②③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竹类植物简称竹,俗称竹子,全世界有70多属1200多种。严格意义上竹类不属树木范

畴,竹似木非木,似草非草,介于草木之间。竹类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一株

毛竹从出笋到成材只需两个月,4-6年即可采伐利用,是可再生资源,有“第二森林”美称。

——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材料二】

竹子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先秦时期,人们用竹子来狩猎,将竹子当作书写的载体,(1)__________。查阅历史

文献,发现事实并不仅限如此。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早已有将竹子拟人化及将竹子比喻成

君子的记载。比如《国风•卫风•淇奥》一诗,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

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

到了汉代,(2)__________。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祀器》中记载:“其在人

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意思是说,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是竹箭的外表

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这一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也奠定了“岁寒三友”

的文化基础。

魏晋时期,(3)__________,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陶渊明在《桃花源

记》中以神来之笔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胜景。戴凯更是爱竹至深,花了大量

时间研究竹子,写了中国第一部画竹专论《竹谱》。

在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咏竹之风更盛。许多有才华的大诗人留下了很多咏竹名

句,灿若星辰。有人统计过,在《全唐诗》中,与竹有关的诗篇达1000多首。竹林、竹风、

竹影,表达文人隐居竹林的清逸;竹中空有节,表现了虚心、正直的品质;竹子凌霜傲雪,

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又上了一个台阶。

宋代,在“两竹”领域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在宋代诸多画作名家中,苏东坡的好友文

同(字与可)颇有成就。苏东坡曾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写道,“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盛赞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胸有

成竹”这一成语也出自此篇。

——摘自《封面新闻》

【材料三】

竹笋壳制作的一次性餐具,在餐饮外卖市场供不应求:竹缠绕管廊等竹缠绕产品,在一

些市政工程中推广应用;竹制集装箱底板防水且不易断裂,逐渐成为行业新宠……在共谋绿

色发展的当下,竹子这一古老物种,正因科技赋能而创造更多替代塑料的可能。

近日,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

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从科研成果到企业实践,再到国家行动、全球倡议,中国提出这一好“竹”意,将为加

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专家表示,“以竹代塑”倡议彰显了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务实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带来重大影

4

响。

——摘自《人民日报》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类严格意义上不属树木范畴,介于草木之间。其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有

“第二森林”美称。

B.汉代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奠定了“岁寒三友”的文化基础。

C.“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于苏东坡好友文同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

D.“以竹代塑”的倡议,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在应

对气候变化中的担当与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2.请将下列三句话对应的序号填写到【材料二】中合适的位置。(3分)

A.竹子进一步赋予人的品格

B.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得更加直接

C.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物用”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遥远的麦田

陈雪

①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麦田,大得把世界隔在视线的尽头。

②夕阳一盏,余晖满天。远远望去,麦穗犹如镀上青金色,金中泛青、青里起金,铺成

一块巨大的毯子,空濛又奇幻。其实,五月的麦子还很年轻,秆是绿的,叶是绿的,麦芒是

绿的,麦仁也是绿的。落日多情,细亮的光线绕成网、织成幕,闪得人眼睛也细了。麦芒如

一根根金制的吸管,吸收着大自然的灵气。闭上眼睛可以听到麦仁细细吮吸的陶醉声,还可

以闻到麦子清甜的淀粉香。睁开眼,看见两只不知名的鸟儿正煽动着翅膀飞进夕阳的光晕里。

那刻,我想起了(1)__________________。这里虽然没有山,但有树。有了树,鸟儿就有

了家。远远望去,不知道是麦田长进了天里,还是天嵌入了麦田里,茫茫然连成了一片。

③我长久地站在那里,站成了一株麦子,披着轻薄的晚霞,浴着凉软的晚风,像麦子一

样摇头晃脑。躲在麦田里的鸟儿时不时啁啾几声,潜伏起来的虫子悄悄地唧唧复唧唧,它们

在吟诵田园诗。那刻,我想化用顾城的诗:麦子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

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④多久没有见过这么广阔、纯粹、真诚的世界了?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一路披荆

斩棘,终于跳出农村,扎根于城市。然而,我的世界却越来越狭窄了。空间是狭窄的,狭窄

到身体被限制在几十平方米的格子里。时间是狭窄的,狭窄到独处几乎成为奢望。时空的狭

窄逼迫得人与事也狭窄起来,疏于用心经营。这些狭窄挤压得人心几乎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弹

性的实体,脆弱冷漠、僵硬疏离。

⑤此刻,在这样一个偶然的黄昏,这一切都被抚慰。那颗心被抻开、再抻开。终于,它

变得柔软了、敞亮了、自在了、豁达了。

⑥这片遥远的麦田让我想起那片更遥远的麦田。

⑦故乡产麦,麦田如沙漠般辽阔无垠。田里易夹生野麦和燕麦,它们和小麦长得几乎一

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797649a232056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