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黑莓9800和9810的区别)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名牌的凋落
河北环宇集团从1970年开始生产电视机,曾在全国较有名气,获得过几十种荣
誉,:“全国彩电评比一等奖”、“国家银质奖”、1985年“全国十大名牌”等等,可谓
名噪一时。可是到1995年底,明亏1.48亿元,潜亏4915万元,负债2.96亿元,
宣告破产。
环宇的彩电1974年就送进了中南海,1984年又较早地引进了彩电生产线,产品
进军欧洲市场,还在英国成立了英环公司,生产环宇电视机,此举吸引了23个国家
的驻华大使、参赞来厂参观,1988年生产了电视机40万台,当时规模已不算小了。
但到了1989年国内市场开始疲软后,工厂领导对电视机市场发展前景作了错误的估
计,认为前途不甚远大。因此,对这个产品不重视,从1989年到1995的6年间仅
投入3000万元,该厂电视机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只销售了47C-2型一种机
型,1989年后虽然开发了54厘米的几个品种,但是别的厂家64厘米、74厘米、画
中画等新产品迭出,而环宇彩电还是老面孔,当然没有市场。
从市场开拓来说,环宇根本没有开辟与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与网络。电视机走
俏时,该厂的销售只考虑先卖给谁,后卖给谁就行了,根本不去抓市场,市场疲软
时,又不知道产品往哪里销,没有自己的销售系统,在全国的经销单位只有20多
个。
从集团内部运作机制上看,其内部运作不规范,内部结构变化频繁。1987年后
机构每年一变或几变,从1987年到1991年的4年间进行了6次大调整,还不包括
小调整。1991年后集团内又作了3次分与合的调整。电视机厂的厂长平均一年换一
次,最长的为1年7个月,最短的8个月,连中层干部还没认识就下台了,而且,
这些机构的调整,并没有把责、权、利理顺,厂长具体管企业,但没有权,公司总
经理有权,但不直接管理业,企业很不好运作。环宇集团最终于1995年7月宣告破
产,96年被宝石集团收购。
思考题:
1、环宇集团破产的主要教训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2、名牌的含义是什么,试分析名牌与质量的关系?如何实施名牌战
略?
解答:
一.环宇集团破产的主要教训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1
(一)环宇集团主要教训
1.对市场前景的错误估计。
(1)由于环宇集团在市场预测上出现了偏差,以至于错误的估计了形
势,认为电视机市场发展前景不甚远大,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对
产品并不够重视,投资规模较小,从1989年到1995的6年间仅投入
3000万元;
(2)而且该厂电视机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只销售了47C-2
型一种机型,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有些落后于竞争者,据资料显示:1989
年后虽然开发了54厘米的几个品种,但是别的厂家64厘米以、74厘
米、画中画等新产品迭出,而环宇彩电还是老面孔,所以导致了后来环
宇产品一步进一步的为市场所淘汰。
(3)同时也是由于对前景的估计不当,使公司缺乏开拓进取的精
神,缺少创新,而众所周知,没有竞争的市场是缺乏活力的,创新也越
来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环宇的衰落与此也是紧紧
相关的。
2.从市场开拓来说,环宇没有开辟与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与网络。
在渠道为王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向渠道倾斜,
各企业都更加重视自身渠道建设和渠道的管理,以保证通路的顺畅,同
时节约成本、促进利润最大化。而且对渠道的建设也已经成为影响企业
整体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必须更加重视销售渠道与网络的形成。
而环宇集团在在全国的经销单位只有20多个,在电视机走俏时,其
销售也只考虑先卖给谁,后卖给谁就行了,根本不去抓市场,而市场疲
软时,又不知道产品往哪里销,没有自己的销售系统。
3.从集团内部运作机制上看,其内部运作不规范,内部结构变化频
繁。
根据案例我们知道,从1987年到1991年的4年间进行了6次大调
整,还不包括小调整。1991年后集团内又作了3次分与合的调整。电视
机厂的厂长平均一年换一次,最长的为1年7个月,最短的8个月,连
中层干部还没认识就下台了,而且,这些机构的调整,并没有把责、
权、利理顺,厂长具体管企业,但没有权,公司总经理有权,但不直接
管理业,企业很难运作。这么频繁的内部调整使得公司里面组织的稳定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793420a231971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