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华硕k43s参数)
第19卷第3期
2002年9月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al of Jinzhong Teachers College
Vol. 19
N6.3
Sep. 2002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晋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语文教学中实施对人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站在“人的建设”的高度
定位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情境创设;多读多讲,力求合作;鼓励评价等方
法,把创新训练与知识传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主体地位;情境创设;合作精神;鼓励评价
;创新思维;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二〔i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一7058(2002)03一0240-01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育
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语文学科的人文
特点,决定了必须将知识传授与培养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
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等融为一体。张志公先生指出:教师
的任务并不单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带领学生
自己去学。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
的多,学生实践少,把有思想、有情感、能动发展的学生当成
容器,注之、灌之。这一弊端的根源正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错
位。如何扭转呢?只有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从“人
的建设”的观点来定位语文教学,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
活动,从而建立起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格局。
一、 创设情境,培养情趣,把学生引入主体角色
兴趣, 是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
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
和保证。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千方百
计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每一个进程中,都能找到自己进
步的阶梯和标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从而达到新的
境界。
在教学活动中, 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
良好的求知心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荷塘月色》,可
使用舒缓的语调,情绪时而抑郁,时而喜悦,时而低沉,结合
新生初来学校的孤独寂寞感,体会作者的心境,往往很容易
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在教学初始阶段,即可营造出符合
文章基调的情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顺
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讲台如戏台, 教师的一肇一笑,皆可使课堂情绪得以调
动。当然,情境的创设,终极目的是“人”—学生,它是激发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引人主体地位的一把钥匙。
发扬合作精神,二、多读少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听、 说、读、写能力,而
“读”是“写”的基础,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语文阅读
教学的重点需从内容理解转移到语言行为的实践上来。
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尧斯认为, 在“作者—作品
—读者”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应以学生为教学重心,即教
学的“学生决定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个
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学生的精读、熟读乃至背诵,
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色彩,并为说话、写作积累素
材。古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这个道理。尤
其在古诗文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更应充分利用。比如
《行路难》、《兵车行》这两首诗就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
读,体会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的迥异。南宋周密就有“三
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足以见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性。
由于技校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更好确立其课堂教学的
主体地位,可以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最大限度调动集体智
慧,带动个体发展。这样,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编成讨论组,
以便于设疑解难,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小组内部相互
带动,既可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譬如,分析《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可结合《三国演义》提
问,“周瑜、诸葛亮二人都分析曹军不习水战,为什么曹操敢
以‘不习水路’之兵来水战呢?”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相互补
充,相互完善,然后通过竞答方式,积极参与回答,不仅明白
了周瑜除掉蔡帽、张允的重要性,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
析有了创造性的延伸,从而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合
作精神。
总之, 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学生始终是实践
(下转第247)
[收稿日期]2001一12-10
〔作者简介」张晋(1975-)女,山东郸城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技工部,助讲。
240
万方数据
白俊林白惠林
新形势下改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
什么样的服务要求,对服务环境有什么样的建议,这些都需
要经过深人的调研工作,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对图书馆的资
源建设和技术装备做出合乎读者需求的调整,为开创性的
读者服务工作奠定一个可靠基础。
其次是对潜在读者群的调研。这里所说的潜在读者,
是指根据自己的馆藏资源,人才资源与技术装备水平可能
争取的各类社会读者群体,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读
者。这就更需要主动出击,主动地向这部分读者作自我推
荐性的读者调研工作。除上述调查内容外,还应调查他们
对有偿服务的接受程度,定向专题等沿伸性服务的意见和
建议。只有能够摸清这部分潜在读者的服务需求,才可依
据自己的馆藏能力和服务水准有的放矢地向他们承诺可以
承担的服务项目,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自己的稳固的读
者。这是开发图书馆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基
本途径,决不可等闲视之,无所做为。
抓好基础建设提高读者服务质盆
面对文献载体的多样性与索取信息的多途径性现象,
图书馆必须以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来自读者总量增加,资
源短缺,馆藏库容狭窄,馆员素质偏低等多种因素的压力,
抓好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工作,否则就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
网上阅览、咨询、下载、复制、电子邮件等自动化服务,还应
为读者提供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指导与培训服务,使图书馆
不仅是文献资源信息的供应者、传递者,而且也是自动化技
术利用的教育与培养者。
第三, 要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建设。这首先要体现
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必须让每一个馆员都要正视信
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转变传统式服务观念,要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回访服务;变固定式服务为跟踪服
务、综合服务。
其次是加强馆员的业务技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培训,以
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尽量拓宽每个馆员的知识
领域,增强其人文修养,尽快地提高他们在读者咨询、读者
教育方面的能力。
再次是加强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制度上能体
现出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竞争机制,打破因循守旧的“规
矩,;鼓励馆员开展“读者调研”参与“读者科研课题”的跟踪’
服务,营造良好的高品味的服务环境,精心塑造服务形象,
以文明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信赖。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操作
的服务方式正在被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的服
务方式所替代,更多的电子出版物将馆藏资源结构由纸质
为主向多维形态转变,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图书馆功能的开
发,这就需要我们迅速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解放思
想,转变观念,以新的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在新的时代发挥
更大的作用。
[1]曾振群.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做好特色服务工作【Jl.图书馆,
1999,(6): 68一69.
读者需求。这就需要根据读者调研的成果和图书馆的发展
潜力,转变服务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服务、资源、
水准、技术、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矛盾。
首先要重视馆藏文献信息的建设。即不仅要提高纸质
文献建设的质量,更要重视磁盘、光碟等缩微文献资料的建
设。既可以增大文献资源的容量,又可以减轻经费不足,馆
藏空间狭窄的压力。
其次是加强图书馆办公自动化与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网
络化的建设。不仅提供多途径、多媒体的文献信息服务,如
(上接第240页)
者。教师的着眼点始终是学生,而不单是知识本身。语文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对学生的解放,是兴趣、权利
的解放,交给学生的是自主、责任,而不是放任。
三、鼓励评价, 体验成功,发展主体角色
教学评价不仅是理性过程, 更重要的是情感过程,让学
生在鼓励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
度投人新的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评价
应是: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性
活动,特别是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写真
话,即使格调并不高雅,只要是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写“活水
〔参考文献〕
将人物的格局这个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对课文空白进行创
造性填补。这些文章看似是作品中路瓦栽夫人的结局,实
则是学生的目光投向大潮涌动的大时代的展示。有的同学
认为女主人公不甘心作“花瓶”,成为一名女强人;有的同学
则根据玛蒂尔德的虚荣本质,认为她凭自己的姿色走向堕
落的深渊。正由于同学们褒贬不一的评述观点,才使情节
发展各持一端,这些构思包含了现实生活的很多“经验”,而
广泛的现实生活正是学生的思想之源、创新之源。对于这
些个性创造的火花,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产生
成就感和满足感。尤其是对写作困难生,哪怕是微小的优
点和进步,都应予以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作文由负担变成
一种享受。
文”,尽管思想不成熟,只要能反映生活;鼓励学生写“时代
文”,即使观察不够敏锐,只要溶人时代洪流,而不一味追求
“立意”、“表现手法”,导致学生作文假话连篇。学生的直接
生活感受,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写下来,对于有观
点、有思想的文章,教师应予以肯定。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敢
写,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适时进行鼓励评价,才能使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愉快、自
信地投人新的创作之中,促进主体角色的全面发展。
如《项链》一文学习之后,以《假如项链没丢……》为题,
在语文教学这块土地上,实施对人的培养有着得天独
厚的条件。教师只有站在“人的建设”的高度定位语文教
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才能使
知识传授、培养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
趣更好的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张瑜,杨贵芳,郭华.教育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247
万方数据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746213a231027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