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夜书所见》阅读答案及赏析

叶绍翁《夜书所见》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诺基亚n81图片)

叶绍翁《夜书所见》阅读答案及赏析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4分)

(3)诗歌一、二两句是怎样表现客情的?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4)结合全诗看,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5)简析诗歌最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

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3分。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各1分,意合即可。]

(2)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织,

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

奈、惆怅无眠。(或: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

土家园的温馨美好的联想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从而更加增添

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

[4分。思想情感2分,结合后两句诗句分析2分。]

(3)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

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4)反衬。写深夜灯光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客

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5)四两句写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孩子们正夜捉蟋蟀,表现出孩子

们兴致高昂。孩子的欢乐与诗人的悲愁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

无奈。结构上以景结情,引人联想。

阅读练习二: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3)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中的有这

样的评价,以无知儿女之乐,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384101a223824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