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努比亚红魔论坛)
精品文档
台积电公司董事长张忠谋先生对学习的看法
>我们总认为在学时间才是我们的学习时间,以我个人为例,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
加上博硕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时间待在学校,那我到底在学校学到什么东西﹖「如
果你有幸在年轻时住过巴黎,它会一生跟着你,有如一场可带走的盛宴。」这句话可以形容我前
后21年的求学生涯。
>二年前,我开始动笔写自传,参考了很多昔日留下来的资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写的博士论
文,结果却发现很多地方看不懂。后来再重翻过去读的滚瓜烂熟的大学工程教科书,竟也不太
看得懂。当我回顾这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我发现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过去在大学、研究
院所学的20-30%,之后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几乎等
>于零。
> 因此当我说学校生活是「一场可带走的盛宴」时,指的绝非谋生知识的学习。「一场可带走的
盛宴」这句话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住过巴黎,它会一生跟着你,
有如一场可带走的盛宴。」
> 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我自己分析有三个原因:
> 第一,在学期间是培养求知心最好的时候,换句话,你要把握机会多方面培养兴趣,无论是
文学、艺术、科学都行,这就是一种求知心。
> 第二,你必须培养学习的习惯,包括终生学习的习惯。如果年轻人在学期间既没有培养求知
心,又没有培养学习的习惯,我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那么就算他考试考得再好,教科书背得
再熟,我都认为没有用。
> 第三,培养「思考能力」。学习只是一种input,如果没有经过内化(internalize)的过程,去发
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学习习惯是两项基本能力,若没能在求学阶段及时培
养,完全是虚掷光阴。至于思考能力则是更进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与普通人不同的事,非
具备此能力不可。
> 事实上,普通人常挂在嘴边的「活到老,学到老」,并非我所认同的终生学习,因为每个人所
坚持的终生学习绝非是泛泛的「活到老,学到老」,而是必需具备「有目标」、「有纪律」、「有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画」三项要素。
> 终身学习的第一要素 ─ 订定目标
> 终生学习必须设立长期目标,也可称做终生目标,同时也要有长则几年、短则几天的短期目
标。举例来说,我认为每个人都需定下「一定要能跟得上所属行业」的终生目标,不论是医生、
科学家、工程师,都要跟得上该行业的最新潮流。像我自从出校门后,就一直待在半导体业,
因此我所立的终生学习目标,就是要跟上半导体业的发展。当我处在技术的领域,我就要求自
己要跟上技术的最新发展,后来转往业务领域,我的目标就换成要跟上半导体各项业务的发展。
> 假如你在银行界工作,能否想象30年、40年前毕业的银行家,即使是最好学校的毕业生,
日常所处理的业务也只不过是存、放款,发行政府公债、赚赚其中的差价罢了,十分简单。我
在美国做事的前十年,常有人跟我说,银行家是最容易不过的行业,每天下午3点钟就可以下
班打高尔夫球。然而物换星移,现在银行业的情况与过去相较有天攘之别,因为目前钱可以跨
地区、跨时区流通,所以银行业开始受到全球金融的影响,再过几年,我相信网际网络对银行
业的转变将造成更大的影响。倘若你不能随时跟上最新发展,我看你的不用10年、15年,就
会面临失业的危险,而身处科技、工程领域的人,职业寿命更短。
> 我踏出校门时,根本不认识Transistor(晶体管)这个字,这不是因为我无知,事实上当时很
少人了解晶体管。但是过不了几年,情况丕变,很多人全都知道晶体管的存在,可见知识是以
很快的速度前进,如果无法与时俱进,就只有等着失业的份。因此,人人都该抱持职业寿命目
标是:「无论身处何种行业,都要跟上潮流」。
> 至于短期目标,范围则大得多,因为它可以是兴趣,也可以与工作职务的调动相结合。当一
个工程、技术、或研发的人才,被拔擢成为经理人时,他开始需要涉猎财务、行销等其它相关
知识,如果原本没有这些知识基础,就要尽快设立短期目标,在未来半年内尽量地学习。这是
必要的学习阶段,倘若不这样做,新职务可能无法得到完全发挥,这是每个人在工作上可以经
常设定的短期目标。
> 提到兴趣,以我本身为例,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法王路易十四与清朝的康熙皇帝竟身处同
一时代,他们可能不知对方的存在,但二人都同是盛世,因国情不同,导致后来发展殊异,这
引起了我的兴趣,因此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努力研读两人的历史。而在音乐方面,我建议对马
精品文档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325853a222665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