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坚果pro3什么时候上市)
常用的发明创造的方法
一、创新与创造:在科技创新层面的解读
1、创:开始。从无到有。
2、新:初次出现的。没有的,更好的。
3、造:做、制作。将计划实施成型,是物化的过程。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现在“创新”的概念已
经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理论创新、
术创新、教育创新等等。
通俗地讲,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我说了叫创新,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我做了叫创新,别
人没有想的东西,我想到了也叫创新。
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同时覆盖自然
、“民生科
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
创新:区分原创和改良二种类型。我国新形势下对创新的要求是“自主创新”
技”。
二、解读“科学与技术”:
科学:是研究、认识世界,回答为什么、是什么。
技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
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
做的问题。
是在认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设计、改造实施的过程。解决的是怎么
三、发明与发现的区别:
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的要求: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
四、发明创造的方法: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法:
1、加一加:
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裁下来。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
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
最近,文具店里出售
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
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
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
“加一加” 而成的。还有如在卷笔刀加
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
+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如:收音机
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
2、减一减:
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吗?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些行不行?“减一减“后,变成什么
新东西?它的功能、用途起了什么变化?在操作过程中,
做又有什么效果?生活中用
减少时间,减少次数可以吗?这样
“减一减”的方法发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1600多种材料,但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在研究电灯。他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调换了
都失败了。最后也是抽去了灯泡里的空气,才获得了成功。
3、缩一缩:
缩一缩”的思路是这样的:把某件东西压缩、缩小、它的功能、用途会发生什么变化?
有如袖珍收音机、微型电视机、袖珍手电筒、手掌式游戏机、浓缩酱油、压缩饼干、浓缩鱼
肝油等等,都是“缩“出来的。有时某一件东西缩一缩后就成了一件新东西。
瓶缩小。就成了新东西
4、联一联:
什么是“联一联”呢?可以这样想: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呢?能从中
会发现什么规律?把几样东西联系起
——保温杯了。
如把一般的保温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
来,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5、仿一仿:
“仿一仿”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飞行、学习
其中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艇;研究了大袋鼠跳跃的
方式后,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动的情形,把船体改成了流线形,
大大地提过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坚固的坦克,模仿了一些大树、脉
秆的性能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与摩天大厦。
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胎也是同样。有一次,他看见儿子骑着硬轮自行车在卵石上颠簸
他看到了浇水行驶,非常危险。他想,能否做一种新的可以减少震动的轮胎呢?在花园里,
的橡皮筋,脚踩撒谎能够去很有弹性。与是他模仿了这个原理,发明成果了充气轮胎。
再如:中国古代鲁班发明的锯子。
6、变一变:
“变一变”就是这样想:改变一下事物的形状、颜色、音响、气味、位置、方向会产生什
么结果?改变一下事情的次序或操作的顺序又会产生什么结果?
如我们常见的铅笔,一般是圆的,放在桌上容易滚落。于是,
后来又有人把六角形变成三角形,
人们就把圆的变成六角形
就更方面低年级的小朋友的,克服了容易滚动这个缺点,
把握,为了方面木工的使用,又把铅笔做成扁圆形。铅笔芯一般是黑的,把它变成红、黄、
蓝等多种颜色,就有了新的用途,现在还有白色的铅笔,可以在黑板上写字。
7、改一改:
“改一改”也是创造发明中常见的方法。所谓“改一改”就是这样思考:这个东西在使用过
再分析一下,看看哪个缺点是主要
“改一改”就是不
程中,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把这些缺点或不足排一排,
的或必须马上解决的。怎样改进才能克服或尽量减少缺点,给人带来方便。
断发现缺点,不断克服缺点,永不满足,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8、反一反:
(自下向上拉动窗帘的设计)
“反一反”的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它一般是指从已有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进行思
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把一件东西的正反、里外、上
下、左右、前后、横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平时,我们锯木头,木头是固定的,锯子上下抽动,使木头一分为二。但在锯木头工厂
我们看到,圆形或条形的锯片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停地转动,把木头推上去,
分为二。过去缝衣服,主要是针线在布片上移动。
机头上,移动的是布片。
9、定一定:
“定一定”既是人们生活所必须,
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
也是创造发明的思路之一。可以这样想:为了解决某一
为了生活
而缝纫机则反过来,
就迎刃而解,一
针线固定在缝纫机的
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
得更美满,需要定出什么吗?这个规定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的作用。
一位同学发明了一种
“定一定”在科学发明上有很大
“电子防近警报器”也是一个例子。他利用人体有生物电的知识,
规定了头部到桌子的距离。当头下俯超过这个规定值
在
电子附近警报器上装一块金属感应板,
时,金属板就会受感应,电流传到
书的人姿势要端正。
“防近警报器”,小红灯就会发亮,发出警报,提醒写字看
五、友情提醒:
你知道现在使用的自来水钢笔是谁最早发明,最早使用的吗
那是在公元
?
1166年。有一天,俄国伊巴奇耶夫修道院的一个修道士接到修道院长的命
那时,人们通常用的书写工具是一种用细竹竿做成的蘸水笔。令,要他连夜完成一篇长文章。
这位修道士写了几行就要在旁边的墨水瓶中去蘸一下,写着写着,他忽然灵机一动,想
果把墨水灌在一个小球里,再把小球装在笔杆头上,让墨水慢慢地渗下来,
:如
不是就用不着写
几个字就要蘸墨水了吗?他想做就做,在笔杆上装好小球。一试,
900行字才重新在小球装了一次墨水。
这位修道士兴奋极了,
果然灵验,他一口气写了
他情不自禁地在手稿后面把这支笔的样子画下来,
900行字,只装了一次墨水。”
并在旁边写了
一行字:“这真叫人难忘,我写了
这位修道士实际上是无意之中运用了“加一加”这个创造技法,创造了古代第一支自来
所以这个发明成果没有传播开来。直到水笔,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创造发明的意义,
前苏联的一位历史学家发现了这份手稿,才知道早在
笔我们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800多年前,已有人发明和使用自来水
热爱我们的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不方便变为方便,这就是创新。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206969a220400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