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华为mate50pro参数)
日本东芝事件与法国阿尔通事件的感悟
由于技术落后,潜艇噪音过大问题一直困扰苏联海军
苏联潜艇噪声过大,除了设计水平低,加工制造的技术太差是最
大的问题根源,苏联机械工业一直在使用着技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来
生产军事装备,导致产量低质量次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潜艇主要噪
声源是螺旋桨产生的流体动力噪声,而要减少这个噪声就需要用多轴
联动精密加工设备获得具有极低形位公差和高表面光洁度的新型螺
旋桨。苏联缺少的就是加工螺旋桨的技术能力和先进的加工设备。
于是,苏联军事工业部门决心彻底根除这个问题,他们要不惜一
切代价从西方国家获取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
首先,奥西波夫的身份不是什么副总,而是一名克格勃的资深特
工,他和日方签署的供货合同上明文写着的是日方向苏联提供四台
TDP-70型两轴联动数控镗铣床,但事实上这份合同只是为了掩人耳
目。奥西波夫早就和东芝签订了一份秘密的供货合同,内容才是苏联
真正要的MBP-110S数控螺旋桨铣床。
东芝公司随后向通产省提出了出口申请,申请内容为对苏出口四
台两轴联动数控机床。由于两轴联动的机床并不在出口管制名单之列,
所以通产省很快就批准了,东芝公司顺利的拿到了出口许可证。
1982年12月,到了合同规定的发货日期,熊谷独立刻从莫斯科
飞赴日本东京,来到芝浦码头督促发货工作。东芝公司早已将第一台
数控机床各系统分装在了几十个箱中(因这种机床重量高达200多吨,
而且绝大部分是电气设备的重量),为了防止日本海关横生枝节要开
箱检查,熊谷独上下打通了关节,并且向海关人员出示了那份所谓的
TDP-70两轴镗铣床的出口许可证和相关文件,最终被免于开箱。巨
大的吊车将一个个大箱送上了苏联货轮“老布尔什维克党员”号,一
桩交易就这么完成了!!
从1982年到1983年,四台MBP-110S数控机床陆续运抵苏联北
部军港列宁格勒。1984年,苏联和日本又签订了一份备件合同,东
芝公司提供了12个铣刀铣刀头和大量的备件,并为他们的数控系统
提供了扩展包,可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功能,这批备件也被以同样的
“调包计”方式被发往列宁格勒。
在这批先进设备运抵苏联之后,被安装在了波罗的海造船厂。头
两台由日本人负责安装,苏联人在旁学习。后两台由苏联人自己进行
安装。波罗的海船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白天在观摩日本人干活,然
后记录,晚上再如法炮制安装另外两台,很快四台机床就都安装完毕
了。
本来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原本就苏联自身加工
水平造出的潜艇,美国海军要追踪它们简直易如反掌,就算远隔200
海里也听得清清楚楚。渐渐地,美国人发现苏联潜艇的噪声越来越小,
别说监听站了有时靠近身边了都没法发觉。甚至在1986年发生了美
国和苏联潜艇相撞事故。事情随着当事人熊谷独的揭发和美国情报人
员的调查,终于东窗事发,美国勃然大怒东芝公司遭到制裁东芝机械
公司高管也锒铛入狱。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五轴联动高端数控机床对一个国家整体的
工业制造能力乃至国防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普遍认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系统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
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燃气轮机转子等加工的唯一手段,所以在设计
复杂曲面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往往选择向五轴联动数控加工系统
求助。
随着对高端机床越来越重视国内企业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错
的进步,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从零到一第一步总是艰难的。
“巴统”的禁运货单中,中国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其他东
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出了500多项,虽然随着国际格局的
改变,和全球化的出现“巴黎统筹委员会”于1994年宣布解散但其
制定的禁运货品列表被后来的瓦森纳协定延续,尖端技术领域的制裁
封锁与贸易渗透之战,依然在世界这个台面上下无声地持续着,自立
自强刻苦研发才能无惧这一纸禁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2944006a215279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