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辑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辑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vivoy71参数配置)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辑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4、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

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

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6、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7、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

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

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

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2、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3.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15、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

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 A.舜 B.尧

C.禹 D.启

2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

的是( )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

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25、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6.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27.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2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43、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2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 44.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30.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 A.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3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6、“伐无道,诛暴秦。”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3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35.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3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37.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38.佛教起源于( )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39、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40.《史记》记述了(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41.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42.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A.夏朝

A.隶书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5、你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

A.能否直立行走 B.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是否有语言功能 D.会不会使用火

46、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

A.盘古 B.皇帝 C.炎帝 D.黄帝

47、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以下哪种方法巩固统治,以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强

盛的国家

(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48、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古代政治家是

( )

A.春秋首霸齐桓公 B.秦王嬴政

C.西楚霸王项羽 D.汉王刘邦

49、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0

、汉武帝

“二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这二将是

( )

A.韩信、英布 B.贾谊、晁错

C.卫青、霍去病 D.班超、班固

51、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

仲舒的墓被称为“下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主要是因为

( )

A.董仲舒是汉帝的得力大臣,有思想、有能力

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好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5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司马迁 C.《春秋》 D.《诗经》

53.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54.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55.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5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

A.《缀术》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57.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南北朝时期的石窟

群的兴建是当时( )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58、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人会制造工具 B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

C河姆渡人最早种植粟 D半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59、农作物中,我国最早种植的是

A小麦与玉米 B大豆与棉花 C水稻与粟 D土豆与红薯

60、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他们的模样同现代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②已经懂得磨光和钻空技术

③会使用天然火

④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1、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劳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使用磨制石器 B都已种植水稻

C都用弓箭射猎鸟兽 D都用鱼叉捕鱼

62、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 尧的部落联盟 B 禹的部落联

C 蚩尤的部落联盟 D 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63、“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其方法是( )

A 父传子 B 兄传弟 C 母传女 D 大家推选

64、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约建立于( )

A公元2070年 B公元前2010年 C公元2050年 D公元前2070年

65、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有(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等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6、“退避三舍”这一成语源自( )

A 城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67、战国时期,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的古代军事家是( )

A 吴起 B 孙武 C 李悝 D孙膑

68、“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句战争名言出自( )

A 孙武 B 孙膑 C 孔子 D 韩非子

69、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A 牛耕 B 铁农具 C 磨制石器 D 青铜农具

70、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成为( )

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71、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72、秦统一后,定为全国规范性文字的是( )

A 隶书 B 楷书 C 小篆 D 大篆

7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是( )

A 陈胜、吴广 B 项羽、刘邦 C 商汤 D 周武王

74、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 )

A 繁重的徭役 B 沉重的赋税 C 残酷的刑法 D土地兼并严重

75、我国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A 鲜卑 B 匈奴 C 蒙古 D 犬戎

76、“单于”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 匈奴 B 蒙古 C 犬戎 D 越族

77、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主要用于( )

A 渡河运输 B 鼓风冶铁 C 水利灌溉 D 播种水稻

78、下列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79、在原始社会,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我国远古居民中最早懂

得用火来保护自己安全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80、“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等级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81、我国夏、商和西周的青铜文明具有很高的水平。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D、编钟

82、我们今天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 )

A、李冰 B、扁鹊 C、孔子 D、屈原

8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其中在汉代的一项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这项发明指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84、如果叫你扮演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A、著有《伤寒杂病论》 B、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C、表演“五禽戏” D、给病人服“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

85、2005年11月26日,在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了5.7级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你知道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谁制造的吗?( )

A、蔡伦 B、张衡 C、张仲景 D、华佗

86、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87、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赞扬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88、下列成语或典故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C、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D、草木皆兵——赤壁之战

89.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90.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

车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9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92.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93.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94.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95.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96.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

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97.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9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

99.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① 以德教民 ② 以礼治国 ③ 有教无类 ④ 当仁

不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0.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1.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102.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

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夏 B.唐 C.周 D.秦

103.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104.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

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05.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

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玄奘 C. 马可.波罗 D. 鉴真

106.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07.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

108.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109.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

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

A.张仲景 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

110.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111.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113.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1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15.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116.《水经注》是一部( )。

A.儒家经典 B.佛教经典 C.水利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022888a185036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