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a9000平板)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紧盯提高市域就诊率和就医信任度、满意度这一

主线,突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18号),文件从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

动力、建设新文化等方面,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方向和措施。

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加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将成为下一阶

段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对江苏省常州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挑战。

常州市公立医院发展简况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三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常州市积

极响应中央和省的号召,八家市属公立医院医改工作全面推进。常州财政改

革公立医院投入机制,设立公立医院综合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卫生人才

引进与培养专项资金,对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职能进行补助。2016-2020

年,各级财政对市属公立医院投入超过2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23.85亿

元。扣除基建、化债、抗疫等一次性项目或紧急投入,市级财政投入年均增

幅3.47%,有力地支持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常州市共有公办医疗机构97家,其中公立医院15家

(市属8家,区属5家,县属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家(城市32家,

乡镇50家)。全市公立医院年末实际开放床位15 008张,执业医师6368人,

注册护士9038人;市属医院年末实际开放床位9597张,执业医师4246人,

1

注册护士6212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1448人,全科医生

2172人。

“十三五”期间公立医院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常州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领导、部门

协同、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常

州市金坛区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地区,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互联网+医疗健康”被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列为医改典型经验。“十三五”期间

常州市属公立医院部分业务指标变动情况统计如下:

“十三五”期间,市属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增幅92.22%,年均增幅13.96%,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增加了11.25个百分点,达到40.39%,实现40%的

医改目标。专用材料费占业务支出比重降低5.79个百分点,药占比下降

13.23个百分点,这两项指标的变化得益于药品、耗材零差率政策。通过零

差率优化了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结构,提升了技术性、服务性劳动收入占比,

提高了公立医院收入质量。

一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建成省级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

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各1个,区域胸痛、创伤、卒中中心各1

个。建成区域型医联体10个、紧密型医联体12个、专科共建型医联体85

个、对口支援型医联体25个,医联体建设实现一市五区和所有基层医疗机

构的全覆盖。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省级

特色科室19个、市级特色科室112个,建成省级社区医院8个,建成农村

区域医疗卫生中心14个,开展专家工作室建设的机构有13家。三是医疗新

技术加快运用。市一院2019年12月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操作系

2

统,目前已完成手术904例。四是科技项目取得突破。仅2020年,我市获

得国家自然项目立项16项,省科技项目立项6项。获得科研外源经费2020

万元,创造历史新高。首次获得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得省医学新技

术引进奖22项。

一是公卫服务扎实有效。全面实施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

病发病率连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建成。基层

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成率达80%,实现产前检查筛查、新生儿疾病筛

查全覆盖。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0.62和2.45‰。二是扎实

做实疫情防控工作。市属8家公立医院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承担传染病疫

情报告等公共卫生职能。通过改扩建实验室、增购核酸检测仪,全面加强疾

控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投入超1400万元建设核酸检

测基地,其中设备购置924万元,改造建设经费490万元。完成20家发热

门诊改造和179间留观病房标准化建设。明确三批次定点收治医院,总床位

数达1673张。三是普及健康知识。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夏季常见传染

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三减三健、中医药健康知识等,组织开展“一月一

主题”系列科普活动,共计开展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进社区、乡村、

学校、企业活动5000余场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7.6%提升到31.1%。

常州市政府出台了《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建成2

个孟河医派特色经典病房、3个孟河医派名医工作室,推广5项孟河医派特

色技术项目。建成首批常州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15个。全市乡镇卫

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设置率100%。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常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正式成

3

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新北区孟河中医院确定为二级乙等中医医

院。

一是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升级常州市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挖掘系统。二是全面推行实名制就

诊。在省内首创的市域范围内“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获2018年度中

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通“医疗一账通”账户312

万个,市属医院实名就诊率达93%,医院人工收费窗口缩减60%以上。三是

扎实建设互联网医院。通过院内设置互联网诊室、落实名科名医上线、打通

医保支付等措施,市区13家三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为患者

提供在线复诊、视频咨询、云处方等医疗服务。四是开展智慧健康惠民服务。

常州市“智慧健康”一站式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为市民提供预约挂号、掌上缴

费等7大类集约化服务。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常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建设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一体化电子病历与数据中心,常州市

第二人民医院智慧病历经验在省内推广。

一是建立健全补偿政策。出台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

金使用效率,市财政投入年均增幅超3%。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DRGs)付费

试点改革,在覆盖1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基础上,再将31家二级医院

(含部分民营医院)纳入扩面范围。二是动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出台

《常州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实施意见(试行)》,首轮眼科、康复、中

医等408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实施后,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增加

收入1亿多元,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出台加

强医用耗材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市管医用耗材备案采购操作细则,先后落

4

实国家、省集采12批次。严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切实

规范药品流通和采购行为。

一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市属公立医院全面实行三级预算编制,推

动医院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二是实行总会计师派驻制度。从2017年

起,常州市卫健委所属医院全面实施总会计师派驻制度,由市卫健委统一招

聘、统一任命,实行年薪制且绩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创新人事薪酬制

度。落实完善“1+6”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设立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市级专

项经费资金。合理提升各家医院总岗位数以及高级岗位比例,2020年岗位核

定数增长近1000个;灵活运用特色岗、创新岗和流动岗引进和聘用高层次、

紧缺型人才。四是优化绩效考核。制定常州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细则,

每年下发目标责任书,组织对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财

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短板与不足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公立医院机构

设置、床位配置、单体规模等做了明确规定,“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

数3.3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其中,县办医院床位数1.8张,市办医院

床位数0.9张,省办及以上医院床位数0.45张,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

办的其他公立医院床位数调减至0.15张”“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

3.3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过多的存量

资源进行优化调整”。按照2021年底常州市常住人口534.96万人计,公立医

院床位规划上限为17 654张。全市现有和已立项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已达18

593张,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为3.48张。从床位总量来看,公立医

院床位配置数量已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从市级和县(区)级公立医

5

院床位结构来看,其中市级以上举办的公立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已达到每千

常住人口2.41张床位,县(区)举办的公立医院每千常住人口1.06张床位。

市级以上公立医院床位配置略高于国家指导线,县(区)级公立医院床位配

置则偏低,这与常州早期主城区区级公立医院提升为市级公立医院有较大关

系。

医学学科建设和临床专科建设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体系,学科重

研究重科研,专科重实战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术

研究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带动

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城市,没有医学院校、没有

省一流诊疗中心,缺乏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诊疗基础和科研基础。临床重点专

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提高临床医疗

技术水平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人民群众看病

难、看病贵和看得好的问题。临床专科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公立医院高质

量发展理念的体现,更符合常州医疗机构配置实际,理应成为我市扶持重点。

“十三五”期间,共计下达卫生人才建设经费8000万元,市级财政平均

每年投入1000万元。医学学科建设5年投入1500万元,占18.75%,临床专

科建设投入为空白。学科建设扶持五年来,效果甚微,我市仅创成省级医学

创新团队(含共建)2个,更高水平的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省级医学重点学

科均为空白,与国家级的高水平学科更是相距甚远。财政扶持资金在促进临

床诊疗水平提高和患者就医满意度提升方面效果欠佳。

受限于科研平台、职业发展空间、工资薪酬激励等因素,常州市“十三

五”期间卫健人才引育工作主要以自行培养为主,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的问

题。截至2020年底,市属公立医院具有博士学位的卫健人才347人,比

6

2015年净增170人;具有副高以上高级职称的卫健人才6853人,比2015年

净增4926人。“十三五”期间市属公立医院研究生以上临床医生招录计划完

成率不到50%,其中名校研究生极少,博士生招录每年仅10人左右。刚性

引进市级领军人才1名,省级人才只有柔性引进,医学创新团队仅柔性引进

12个,刚性引进仍为空白。同期培养的高层次卫健人才流失严重,108名市

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中,有5名市级领军人才、7名拔尖人才分别流向上

海、南京、武汉、苏州等发达城市,人才引育实际成绩与发展需求相距甚远。

在原药品存在差率背景下,常州上一轮公立医院建设采取政府投入和医

院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允许公立医院举债建设。2016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市

属公立医院运营政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繁重的财务负担加上医改政策性亏

损,使大多数公立医院处于亏损运行状态。截至2020年底,市属公立医院

短期和长期借款合计金额大,利息费用多,市属公立医院平均资产负债率偏

高。公立医院负重前行,生存压力大,不利于医院发展和保持公益性。

2015年10月31日起,市属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同时价格管理部

门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整。按照前期测算,改革后

的差价收入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补助资金弥补20%,医院自身消

化10%,另外70%则要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行弥补。2019年,常州市

成为全省第一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试点城市,同年年底,价格调整方案

上报省相关部门备案。截至2020年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药品零差率影

响额的补偿率远低于预期,五年平均补偿率不到55%,距离70%的目标补偿

率相差15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影响金额约3个亿。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

工作进一步深化,常州市医保基金在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医联动方

7

面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次均住院费用增速异常。2020年全市职工医保和居

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4 038元和11 631元,均列全省第二;同比分

别增长13.57%和14.63%,增速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二。诊疗费用适当增长是

正常现象,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这不正

常。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医保基金中长期平稳运行,影响医院基金结

付率,也会导致医院将按医保结算规则不能结算的费用作为欠费挂账,造成

虚增资产的情形,这也是医院运营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异地就医造成

本地医保基金流失严重。随着国家异地就医政策出台,群众对高端医疗资源

的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也使异地就医更加便捷。

常州市异地就医基金支出由2018年7894万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47 020万

元,占相应年份医保基金总支出的比重由1%上涨至5%,2021年更是超过

了6亿元,导致医保基金市外流失严重。三是按病种分值(DRGs)付费改

革对促进高水平诊疗、引导分级诊疗效果微弱。2021年起,16家二级以上

公立医院已正式实行按病种分值(DRGs)付费,但从运行情况看,反映医

院高质量发展的难度系数指标没有明显增长,医院结付率、收入增加是因为

病例增加,医院存在诊断与治疗明细不符、非正常离院比例异常等现象,说

明公立医院在改变发展理念、向高质量医疗和成本管控要效益方面任重道远。

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十三五”期间,常州市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床位配置已全面超额完

成任务。“十四五”期间,国务院明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方向,常州应

从数量扩张、粗放式发展,加快转变为整合资源、集约发展,走内涵高质量

发展道路,在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质量、临床诊疗水平上下功夫。一是要全面

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贯彻落实省六部门《关

8

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

以乡镇卫生院、公卫机构为成员的县域医共体,权责统一,资源共享,实现

医共体内部资源统一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探索

试点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建立由高水平综合性公立医院牵头,市属、区(县)

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合作的城市医疗集团。国务院文件明确了城

市医疗集团发展方向,先进城市积极探索,例如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整合5家

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组建医院集团,在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

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下,集团内的医生实现了自由流动,解决了基层缺医

生的问题;优化重组医院内部“同类”资源,集约设立医学检验、放射影像、

消毒供应、健康管理、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等资源共享中心,大大降低运营

成本。

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与当地群众就医质量息息相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应紧盯提高市域就诊率和就医信任度、满意度这一主线,突出为人民服务这

一中心。一是明确各医院临床专科发展重点规划。结合医院优势科室和发展

规划,进一步建设完善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将临床专科建设纳入医

院高质量发展重点考核,监督落实重点专科建设进程,保障专科建设质量。

二是组织高水平人才队伍专攻重点专科创建。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高水平重

点专科创建工作小组,强化科主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责任,实施临床

重点专科建设薪酬激励机制。支持医院积极开展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工

作。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财政对临床重点专科扶持力度,尤其是国

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扶持力度,精准扶持,力争创成省级医疗中

心,甚至国家级重点专科,提升本地公立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群众就医信任

度、满意度。

9

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机制。一是赋予

医院薪酬改革更多自主权。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

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

员奖励”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

人员积极性。二是加快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各公

立医院根据医疗行业特点和自身特点,以及功能定位和医、护、技、药、管

等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合理确定薪酬结构,真正实现智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三是完善公立医院综合考核机制。对标国家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实行考核结

果与薪酬水平挂钩,发挥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对监督管理公立医院的指挥棒

作用。

一是全面清理和锁定存量债务,制定存量债务化解方案。市属公立医院

存量债务均为关注类债务和经营性债务。要严格按照债务种类和性质,明确

债务责任主体和偿还机制,制定化债方案,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预算支

出、处置自有资产、统筹各类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偿债资金,逐年消减债务

规模。二是强化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杜绝发生新的违法违规

举债行为。严禁举借新债弥补医院运营支出成本和发放医护人员绩效待遇。

对经论证确需实施的基建项目,要编制项目建设资金平衡及债务偿还方案。

三是综合施策,缓解短期偿债压力。通过加快财政支出支付进度、提高社保

基金结付率、尽快实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零差率)目标补偿率等手段

缓解医院短期借款还贷压力,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作为全省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试点城市,要加快医疗服务价格

动态调整步伐。一是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动,加快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

进度。按省医改办督查强调的“小步快跑”原则,确保每年调整至少一、二次。

10

二是理清调整顺序,优化调整流程。对医疗服务价格与市场成本严重背离且

共识度高的项目,简化测算流程,加快调整步伐,让医务人员技术服务、智

力服务价值得到适当补偿,提升公立医院造血能力,促进医院走高质量内涵

发展道路。三是尽快补偿到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零差率)补偿率尽

快实现70%目标要求,2025年争取达到75%补偿率。

医保基金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三医联动,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优化分级诊疗和市域就诊相关政策。将市域就诊率作为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细化转诊管理规定,强化医院转

诊管理,严格域外转诊证明审核,逐步拉开差率报销比例或不予报销。引导

患者首诊在基层,就诊在市内,完善转诊手续。二是加快推广按病种分值

(DRGs)付费覆盖范围。随着按病种分值(DRGs)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按

病种支付模式下,全市范围内将实现医保基金结付同病同价。医院若要提高

基金结付率,则需对本院各病种实际成本与付费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梳理

自身优势病组和低效病组,基于优势病组建设特色专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追求既保证医疗质量又兼顾成本控制的治疗方案。三是规范公立医院诊断行

为。医保部门要加大联合核查力度,对医院存在诊断与治疗不符、非正常离

院等现象进行专门检查,对分组费用明显高于实际费用的病组进行重新测算。

完善医保基金结算办法,对违规使用医保行为进行处罚,引导医院转变发展

理念、规范诊疗行为,规范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促进医保和医院良性发展。

1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658157a179445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