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血性前列腺液L型细菌溶血培养法结果分析

30例血性前列腺液L型细菌溶血培养法结果分析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索尼游戏机ps5)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2

月第

15

卷第

5

(

旬刊

)

 

JPMT,February.2008,Vol.15,No.5(IssuedEveryTenDays)

3

 讨论

AFu

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

,

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和

563

同类型的肝病患者中

CHE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与文献报道

一致。由此可见

,AFu

ADA

CHE

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肝脏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程度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

对肝脏疾

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6]

体液中

,

参与糖蛋白及糖脂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解代谢。

肝脏是富含溶酶体的器官之一

,

当肝细胞癌变时

,

酶合成增加

并大量释放入血

,

致使血清

AFu

增加。

Wei

[2]

实验发现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

AFu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疾病

,

并提出血

AFu

活力可作为诊断肝癌新的指标。本文检测的肝癌血

清中

AFu

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肝脏疾病组

,

其诊断阳

性率为

79.2%

ADA

是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关键酶

,

能催化腺

嘌呤核苷生成次黄嘌呤

,

最终氧化成尿酸排出体外

,

当肝细胞

损伤坏死或膜通透性增加时

,

肝细胞内

ADA

释放入血引起血

ADA

活性增加。因此

,

血清

ADA

检测可反映肝细胞的

实质性损伤

,

特别是肝硬变时

,ADA

往往明显上升

,

维持在高

水平状态。本文结果显示肝硬化组

ADA

水平明显高于其

他组

,

阳性率为

91.2%

CHE

是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

的非特异性酯酶

,

半衰期约为

10d,

较白蛋白半衰期短

,

因此

能敏感而特异性反应肝脏合成代谢功能

,

它的检测是评价肝

细胞合成的灵敏指标。

CHE

半衰期短

,

且合成后立即释放

入血

,

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相一致。肝硬

化程度越严重

,CHE

活性下降幅度越大

,

本文结果表明

,

在不

[5]

[4]

[3]

肝病学分会

.

病毒性肝

炎防治方案

(

试行

)[J].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2001,19:56.

[2]

 

WeiZ,WangS,ueofserumalpha

2

L

2

fucosidaseactivi

2

tyinthediagnosisofprimarylivercancer[J].ZhonghuaZhongliu

ZaZhi,2000,22:148

2

150.

[3]

 梁扩寰

,

李绍白

.

肝脏病学

[M].

2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2003:227.

[4]

 张育群

.

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J].

国交通杂志

,2004,18:101.

[5]

 

SaxenaA,SunW,erumbutyrylcholinesterase:In

vitroandinvivostabilny,pharmacokinetics,andsafetyinmice[J].

ChemBiolInteract,2005,199:157

2

158.

[6]

 沈效杰

.

病毒性肝炎

CHE

测定及临床意义

[J].

苏州医学院学

,2001,3(3):129.

(

收稿日期

:2007

2

11

2

16

)

30

例血性前列腺液

L

型细菌溶血培养法结果分析

伊惠霞

,

杨志伟

,

杨 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40000)

[

摘 要

]Domingue

[1]

报道在进行

L

型细菌培养时发现

,L

型细菌可以在细胞内寄生。将红细胞

(RBC)

裂解稀释

后培养

L

型细菌可以提高

L

型细菌的检出率。故本研究采取的标本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

16

岁~

48

岁重症前列腺炎

血性前列腺液

,

以了解细菌

L

型的阳性率及细菌

L

型感染的关系。

[

关键词

]L

型细菌

;

红细胞

;

血性前列腺液

[

中图分类号

]R446.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2

5098(2008)05

2

0563

2

02

AnalysisoftheResultsofCulturingTypeLBacteriain30Cases

withBloodiedLiquidofProstate

YIHui2xia,YANGZhi2wei,YANGLi

(

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40000,China

)

Abstract:DomingueingtypeLbac

2

teriaafterdecomposinganddilutingredbloodcell(RBC)pleisfrombloodiedliquidof

plehaveseriectiveof

researchistoknowtherelationbetweenthepositiverateoftypeLbacteriaanditsinfluence.

Keywords:TypeLbacteria;Redbloodcell

(

RBC

)

;BloodiedliquidofProstate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门诊泌尿科、男性科

16

岁~

18

岁维吾尔族

30

[1]

渗液体培养基

,37

℃烛缸培养

,

稀释倍数

1

100

1.3.2

 细菌

L

型分离培养 液体培养基

24h

后在低倍镜下

观察生长情况

,2d

3d

后取

0.1ml

试管培养液种入

L

型平

重症前列腺炎血性前列腺液。

1.2

 培养基 

L

型细菌固体培养基用改良的

kagan

法制备

,

L

型细菌液体培养基

(

高盐培养基

)

1.3

 培养方法

1.3.1

 溶血稀释培养 无菌条件下选取外观为血性前列腺

液分别作溶血培养

L

型细菌

,

常规检查

,

推片瑞特染色。将血

性前列腺液

2

滴加入

0.25%

无菌低渗盐水

2ml

的试管内

,

匀后经

0.22

μ

m

滤膜过滤稀释后

,

取稀释液

0.1ml

接种于高

板。

37

℃平板烛缸培养

,

逐日观察。

(

L

)

1.3.3

 细菌

L

型鉴定 

L

型平板上“油煎蛋样”

(

G

)

菌落

,

将此菌落取下涂片自然干燥后作细胞“颗粒型”

壁染色。

1.3.4

 

RBC

形态观察 将前列腺液推片瑞特染色显微镜下

观察

RBC

的形态。

1.3.5

 返祖菌鉴定 按文献

[3]

L

型或

G

型菌落传代培养

[2]

564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2

月第

15

卷第

5

(

旬刊

)

 

JPMT,February.2008,Vol.15,No.5(IssuedEveryTenDays)

及返祖实验后生长的菌落视为返祖菌。

2

 结果

2.1

 溶血培养细菌

L

型 

30

份标本溶血滤过稀释后高渗培

24h,

有细菌生长者培养基混浊

,

无细菌型生长者培养基清

亮透明

,48h

9

份标本液体呈颗粒状生长

,

粘附于管壁或管

,

液体混浊

6

,

微混

2

,

清澄

1

份。试管直接在低倍镜

下观察见管壁颗粒呈

L

型或

G

型菌落

,

取颗粒直接涂片革兰

染色

,

可见有颗粒、棒状、细丝状。

4

份呈沉淀微混生长

,

取沉

淀物涂片

,

其余都清亮

,

涂片细菌

L

型阴性

,

细胞壁染色缺壁

浓染。

2.2

 溶血培养细菌

L

型检出结果 

30

份重症前列腺血性标

本溶血滤过稀释后接种高渗液体和

L

型平板培养

,13

份标本

L

型细菌呈阳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6

,

表皮葡萄球菌

2

,

变形杆菌

2

,

肠球菌

1

,

产肠杆菌

2

株。

2.3

 

RBC

形态 

30

份标本中

16

RBC

出现皱折呈陈旧

RBC

形态

,14

RBC

形态未见异常。

2.4

 常规镜检 

30

份标本中

89%

患者卵磷脂减少

,93%

RBC

满视野。

3

 讨论

[1]

Domingue

在研究肾病患者血液中分离细菌

L

型时

,

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

将含有

RBC

标本溶血过滤稀释后培养

L

型细菌可提高检出细菌

L

型的阳性率。该组将

30

份重症

前列腺炎血性前列腺液标本经过溶血、裂解、过滤、稀释后分

离出

13

株细菌

L

,

检出率为

43.3%

。国内外学者已报道

,

[2]

细菌

L

型具有粘附在

RBC

上和侵入红细胞内的特点。文

献报道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液

,

普通法培养细菌

L

型检出

率为

37.8%,

因此进一步证实该论点。

一般认为急慢性前列腺感染

,

主要病源菌为大肠杆菌

,

次为葡萄球菌

,

而从本组检出的

L

型细菌种类可见葡萄球菌

为首位

,

其次为大肠杆菌

,

与文献

[4]

结论一致。

该组

30

份重症前列腺炎患者均为新疆维吾尔族

,

年龄

16

岁~

48

,

其中

1

16

岁患者细菌

L

型呈阳性

,

由此说明

前列腺患者年龄段在扩大。特别是新疆地区

,

由于医院缺少

医药

,

医疗水平差

,

易误诊、漏诊

,

且反复用青霉素、氨苄西林、

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

,

但均未坚持治疗

,

致使反复发作

,

造成

急慢性前列腺炎迁延到重症前列腺炎。因此说明

,

血性前列

腺液在作细菌培养的同时

,

用溶血稀释法作

L

型细菌培养可

提高阳性率

,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细菌变成

L

型后

,

尽管其抗原性可能发生改变或减弱

,

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能将其清除。因此

L

型细菌能在体内长

期生存并引起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

有可能是

L

型细菌隐蔽于

机体免疫功能或抗生素所达不到的部位或机体本身功能不健

全而引起的。

参考文献

:

[1]

 

ll

2

defi

2

cientbacteria[M].Addison

2

wesley,

Massachusetts,1982:121.

[2]

 邓维秀

.

血沉增快与细胞

L

型的关系探讨—溶血培养细菌

L

[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15(6):369.

[3]

 李仲兴

,

郑家齐

,

李家宝

.

临床细菌学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96:68,75,96,182.

[4]

 张春兰

.

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胞

L

型感染

[J].

贵州医药

,1995,19

(11):301.

(

收稿日期

:2007

2

11

2

16

)

47

例术中超声应用体会

韩 超

,

马 恒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

[

摘 要

]

目的

:

交流在现有条件下基层医院术中超声的应用体会。方法

:

回顾分析

2003

1

月至

2007

4

47

例术中超声的应用情况。结果

:

术中超声在外科手术中提供比术前

B

超、

CT

更详尽的影像学信息及决策依据

,

而提高手术疗效。结论

:

基层医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

开展术中超声

,

提高技术水平。

[

关键词

]

术中超声

;

基层医院

;

外科

[

中图分类号

]R445.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2

5098(2008)05

2

0564

2

02

ExperienceofIntraoperativeUltrasonographyApplicationin47Cases

HANChao,MAHeng

(YantaiHillHospital,Yantai,Shandong264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changeintraoperativeultrasonography

(

IOUS

)

applicationexperienceinexistentconditioned

s47intraoperativeultrasonographycasesfromJan2003toApril2007wereretrospectivelyre

2

sIOUSprovidedmoreimageinformationindecision

2

makingthanpreoperativeultrasonographyandCT,sothat

sionPrimarylevelhospitalsshouldmakethebestuseofexistentconditiontodevel

2

opIOUSandimprovetechnicallevel.

Keywords:Intraoperativeultrasonography;Primarylevelhospital;Surgery

  术中超声

(

intra

2

operativeultrasound,IOUS

)

是现代外科手

术的体现之一

,

它使术中诊断更为准确

,

术式选择更为合理。

手术操作更为精细。

20

世纪

90

年代

,

国内一些著名专家

学者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对术中超声的临床价值及重要意义

[1]

做出了肯定的论述。国内基层医院

(

除三甲以外甚至偏

远省份三甲医院

)

由于条件限制

,

该项工作开展较晚、较少。

笔者自

2003

年以来参加术中超声

47

,

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093069a169912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